天工開物

2021-02-08 越風陶藝

      明代科學家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寫到制瓷工序「共計一坯之力,過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細節目,尚不能盡也。」

      世界其它主要產瓷區的手工陶瓷技藝都已式微,唯獨景德鎮還保留一整套技藝和工匠,讓全球的陶瓷藝術家們能夠實現自己的創作靈感,繼續自己的藝術之夢。

        1、勘山

      

      景德鎮蘊藏豐富的礦產資源,其中礦藏量最大的是優質瓷用原料——富含石英和絹雲母等礦物質的瓷石、瓷土。瓷土都有礦脈,得尋找礦源、礦點。元代制瓷工藝壹個重大改進就是將制瓷原料從原來的瓷石壹元配方改為瓷石加高嶺土的二元配方,從而增加了瓷胎中氧化鋁的含量,提高了瓷器的燒成溫度,降低了燒成中的變形率,為造大型復雜器物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2、燒礦

        古代採礦由於表層祼露的礦頭比較堅硬,用薪柴堆放在上面明火燒壹陣,然後擔水澆滅,石質由於熱脹冷縮,礦石就會出現裂縫,用養角鎬、鋤頭順著石紋向裡挖掘,慢慢就成了壹座瓷石礦洞了。

       景德鎮水土宜陶,山區瓷石豐富,溪流密布,是水碓粉碎瓷石最廉價的動力。瓷石礦大多在山裡,運輸礦石得人力擔筐肩挑或獨木輪車運送,壹般要挑到臨河建有水碓棚的地方進行粉碎加工。


      4、碎石

       

      在水碓棚邊,人工先把挑來的大塊瓷石用鐵錘砸成雞蛋拳頭大小的規格,以備碓石進壹步粉碎。


      5、篩洗

       人工把瓷石進行淘洗,去除雜物,提高原料的純潔度。


     6、舂石


       水碓棚都挖有壹條引山溪的水渠,利用水的落差,沖動碓輪上下起落,而瓷石放在碓臼裡,被擊打成粉末狀。


       7、淘洗


       把舂石後碎粉淘出來浸到棚內的淘洗池裡,不斷地用泥耙淘洗,棄去粗渣,淘成粗泥,而粗渣返回碓臼繼續舂打。


      8、過篩


      淘洗後的粗泥過篩入沈澱池,棄去細渣。


     9、製漿


      瓷泥沈澱池沈澱後放掉餘水,用磚頭吸幹水分,得到稠化濃縮的瓷泥漿。


      10、制不(dǔn)


      瓷漿泥陰涼幾天,成泥後放在長方形模匣裡,用隔泥線去掉多餘的泥,提去模匣,就製成長方形的「不」(dǔn)子半成品原料。

    11、船載


       景德鎮境內水系發達,主流昌江,源自安徽祁門,經浮梁穿城而過,流入鄱陽湖。四鄉有大小50多條河流匯聚昌江,形成了便利的水運網絡和南河流域、東河流域、西河流域陶瓷文化。古代以水運為主,泥秞瓷土「不」多以竹筏、船運出山到商行、作坊。


      12、存行


       原料的經銷商把色澤純凈、品質細膩的瓷土以現金交易,或者以先賒貨給制瓷作坊。明代開始對各道工序進行分類組合,建立比較完備的行業生產體系和營銷網絡,如原料業的「白土行」、燃料業的「窯柴行」、成型業的圓琢兩器作坊、燒窯業的「攣窯店」和「滿窯店」、彩瓷業的「紅店」和「洲店」、包裝業的「茭草行」以及運輸業的「船幫」等等。


     13、燒灰


       陶瓷需要飾釉,秞先要有釉灰,把釉灰石用一種青白石和鳳尾草堆疊在一起燒煉,把灰用水淘細,就成釉灰。


      14、配釉


      按瓷器的不同品種和規格需要,加進瓷泥磚加水調劑,配製成不同比例的釉汁。

      15、制匣


      燒造的瓷器,其坯胎都要裝進匣缽裡,來保證胎質的潔淨和避免破損。用匣缽土泥片在木製活頁桶形上敷卷匣缽柱體,將卷好的匣缽柱體接底成型。匣缽有大小器之分,大器平口尖底一器裝一缽,小器平口平底可裝多隻坯。


      16、鍍匣


       制好的匣缽略加曬乾後,再放進柴窯裡去入窯燒制,方可經久耐用。匣缽小器廠三年收一次徒弟,稱為「開屆」,大器廠則可以年年收徒,人數不限,但學徒要交入幫費。


     17、修模


       器物定型的模具用粗瓷土加老土,低溫燒制後,再採用手工堆削(琢器)或輪制(圓器)制模成型。通常是「一尺之坯只得七八寸之器」。


     18、定型


       模具成型後,進行必要的修整定型,而定型要「熟諳窯火,泥性方能計算尺寸加減以誠模範」。

     19、化不


       將「不」(dǔn)子敲碎放到大水缸(桶)裡,浸水化開進行化漿,從細桶中舀清水注滿粗桶沉澱片刻,把粗桶上面的細潤泥漿舀入兩側細桶,細桶出現水漿分層,又把清水舀入粗桶攪拌沉澱,再舀取潤漿,依次反覆注水取漿,直到粗桶中潤漿取盡,留下粗渣。


      20、淘洗


       用木耙把不原料攪拌成漿,再用泥鍋舀水,用細篩、磁石把粗渣、鐵質過濾掉,確保瓷泥純潔度。


     21、稠化


      泥漿注入擱泥桶,慢慢沉澱去表層水分,待一段時間後,把桶底泥漿先糊在擱桶內壁上,待泥中的水分稍幹後,再放在桶譱上進一步晾乾,泥漿呈現出濃稠的樣子,能用手揉起。


       

      將稠化後的泥漿揉起,堆放到泥房裡的大塊青石板上存儲,一般要陳腐1~3個月,時間越長越好,經過一段時間陳腐,促進泥料的氧化、水解及有機物腐爛產生有機酸,自然消除泥料中的氣泡和應力,水分均勻,增強可塑性,提高成型質量。


       

      泥料用泥鏟進行反覆鏟移,盤成堆,每鏟一鏟都要鏟背用力拍打,形成「口」字形的泥片,再用力撲打由「口」字打成「田」字泥,堆鏟拍打兩遍後,泥料達到均勻緻密化。


     24、踩泥

      踩泥工赤腳將泥堆用赤腳由外向內反覆踩練,踩泥要求一腳跟一腳,由邊緣向中心作環形擠踩,踩完一層再加第二層,如此踩練三層,泥料逐漸成堆,這樣經過陳腐的泥料踩練達到了精練。業內叫「菊花蕊,蓮花瓣,三道腳板兩道鏟」。



       

     精練的泥還要進行類似和面的揉搓,在鋪白布的揉泥凳子上,雙手用力將泥團揉成鑼鼓狀或羊頭狀,排擠出泥裡的氣泡,使泥中的水分均布,繼而拍扒成團。


      26、做坯

      

      也稱「拉坯」,揉好的泥放在軲轆車的轉盤中心,陶車轉時以手間距離的收放的微妙變化,即可以做成器皿造型的樣式。


      27、印坯

        

      景德鎮俗稱「拍死人頭」,它是將拉坯成型後的毛坯倒扣在印坯模具上,以手拍按,使坯體與模具吻合。元代,把泥餅、泥條放入模型內,用手擠壓拍打成一定厚度的坯體。


     28、利坯


       經過拉坯成形的圓器器皿,稍幹後,還得經過在陶車上的旋削,使器皿表面光潔和厚薄一致,是成型中的關鍵工序。


     29、接坯

      

      利坯工序,對造型偏大的或成型複雜的器物坯散件進行組合成體。


      30、剮坯

         

      或叫「挖足」,拉坯時圓器的坯底會留有一段多餘的工藝性泥足,必須把泥足挖掉。



        

      瓷器坯胎從作坊運送到曬架塘、拉坯場、畫坊或窯場,有用左右兩手肩託抗坯板的人叫馱坯工。


       32、挑坯

        

     挑坯工將大小搭配、輕重均衡的坯體放在一種竹製或木製坯架內,單肩挑坯到指定的地方。


      33、曬坯

       

     做好的瓷器坯胎,一定要讓它幹透,防止燒制過程變形,最好在有太陽的晴天搬捧出來曬,或放在坯坊的曬架塘上,上可日曬,下可通風,有利均衡乾燥。



        

      景德鎮是個包容與創新的城市。元代開始,利用波斯的鈷料燒制了優雅的青花瓷。畫工用小缽進行泥狀青花料壓制,直到青花料磨成稠狀待用,講究的畫師還會經過細篩,去除粗質使用。


     35、試照

        

      試照子,將不同的青花料畫在泥坯樣片上,置入窯內試燒,觀看青花料發色,以確定調製青花料的品質好壞。


     36、淡描

        

     按起稿的定位用青花料勾線、描畫,呈色淡雅輕的青花繪畫裝飾效果。


     37、混水

        

      也叫「分水」,是在青花勾線的輪廓裡把勾好的青花線的圖形內用雞頭筆,酌濃淡不同的青花料水進行渲染填色,有中國水墨畫的「墨分五色」的風味。



       

      立體的、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賞的三維立體雕塑。通常雕塑從一般的手工捏制,發展為捏雕、圓雕、堆雕、鏤雕、浮雕等各種成型工藝,雕塑瓷成為我國傳統工藝品。


      39、刻花

        

      在坯胎上用竹刀(或鐵刀)按線圖刻畫,刻出刻花瓷。景德鎮獨創的「半泥刀」刻花法,幾乎成垂直角度將圖案刻在坯胎上,形成內深外淺的斜坡狀。


       

     也稱「補水」,坯胎在施釉之前要進行補水,通過用水筆蘸清水在坯胎上刷抹,除去利坯時的刀痕,及曬坯時殘留的粉塵,還可以發現坯胎內隱藏的氣孔及混在泥坯中的硬泥團(死泥),並及時地修補。


      41、蕩釉

        

      瓷器內部要施釉,是採用「蕩」的方法。先舀釉水到裡面,再用手捧著輕輕地搖蕩,讓釉水均勻的覆蓋整個內壁,然後倒出坯內剩餘的釉水,此時應輕輕轉動坯體務使口沿布釉均勻。


     42、吹釉

      

     用力吹氣使釉汁成霧狀附著在坯胎上,反覆的次數要看所需要的釉層厚度而定。


     43、蘸釉

        

     對於瓷坯胎的外釉,一般採用蘸釉的方法,拿一根彎曲的木棍勾託器皿底部,把它在釉水裡浸之,其體口沿與釉水平齊時,就馬上提出來,一次可以完成施釉。


     44、澆釉

        

      對於大件瓷的坯胎施釉,不能用蘸和蕩的方法,而要用澆的方法,就是在裝有釉水的木盆上放一塊木板,把坯胎放在板上,施釉的人兩手各拿一隻碗,舀取釉水同時從左右方向中間坯胎澆淋。


     45、促釉

       

      對器物底部圈足內施釉,釉勻蕩數秒後,將多餘釉漿倒去,清足,通常用小釉桶澆底足釉。


     46、補釉

        

      施完釉後還要檢查,對坯胎沒有施上釉或釉薄缺的地方,也要用相同的施釉方法進行修補。


     47、取釉

        

      施底釉後,把圈足裝匣時與墊餅相接觸部分的釉層除去或利去,以免器皿因施釉而熔融而與墊餅燒結在一起。


      裝坯前整理匣缽,去渣、平底、放谷糠灰。


       49、裝坯

        

      裝坯時要看坯胎大小高低選擇合乎規格的匣缽,裝的時候要潔淨平穩,不能有任何傾斜和搖晃,用手捧或用細布條將坯置入匣缽內,待燒。


     50、滿窯

       

     將裝有坯體的匣缽運到窯堂,燒窯工把匣缽根據瓷釉耐火的要求及成瓷標準用疊直豎放的排列順序布立好,整窯匣缽要分行排列,穩直不斜,中間還須留有焰火流通的空隙。對放置最頂端的匣缽稱作「加表」。


     51、挑柴

      燒窯的柴火主要是選用松樹鋸斷劈成柴塊,這是因為松木油脂多,火焰長,耐久燒。挑柴人由碼頭、途經街巷裡弄將柴挑到窯場。


     52、點

        

      燒窯開始點火前,要舉行隆重的燒窯儀式,祭拜窯神童賓,由把樁師傅和德高望重的人舉行點火儀式。


       53、把樁

        

      燒制過程中,由專門的看火師傅(把樁師)在燒制到一定階段時分次用釣子從火堂裡取出火照子,通過觀察分析,以判別窯溫和瓷器燒制情況。


     54、燒窯

       

     燒窯工按照「把樁師」的要求,什麼時候添柴、加到什麼位置依次進行燒窯。



       

     待等停火歇窯的時候,窯工們進窯搬出一摞摞的匣缽,取出一件件燒好的瓷器。


      56、看色

       

     從窯裡開出來的瓷器,由專人按品種、規格、質量好壞來分類檢查和挑選。一般分為上色(優)、二色(良)、三色(一般)、腳貨(差)四個等級,鑑定產品質量。


     57、選瓷

        

      對需要釉上彩繪的瓷器,就要按規定該配對的配對(如花瓶)等,該配套的配套(如茶具、餐具)等。


     58、裝藍

     

     經過粗選後的瓷器,就準備放進瓷籃裡挑走。


    59、攣窯

       

     柴窯燒過多次,難免會有損傷,窯柴後堂或煙囪會有裂痕,需要做窯師進行修補。


        60、擂料

        

      釉上彩繪需要顏料,一般使用水乳研磨,大研槌研缽放在一張矮木凳上,人坐在凳上雙手握著研槌研料,研磨粉末要求非常細。彩繪工匠用料之前會用小研槌再次研磨。


     61、格色

        

     料研細後需曬乾,然後根據各種調色性按比例調合。


    62、起稿

     

     彩繪瓷器,無論是花鳥山水等圖樣,都講究形神兼備,畫師要先畫好一張設計稿。


     63、拍圖

       

     用墨筆臨摹設計稿在一種吸水性強的草邊紙上(如宣紙),噴溼後覆蓋在待畫的瓷上用手掌拍打,使墨跡附著器物表面,出現構圖的輪廓線,繪起畫來就不會走樣了。


     64、搓料

       

     作為彩繪工的準備工作,在白釉瓷上彩,先要將需要的各種顏色在料碟裡加入乳香油進行充分揉搓調勻,使之有拉絲、稠狀形狀。也有加水、膠水調劑的。


      65、畫瓷

        

     根據不同的題材內容採用不同的線條勾描裝飾紋樣的輪廓,以利填色或洗染。畫畫時要結合瓷器造型來繪畫,在瓷胎上設計、描繪質需的紋樣,畫的山水景致有筆韻,畫的花鳥圖有風格。


      66、填色

      

      以毛筆將水顏色填在紋樣所需的輪廓內,在勾勒出的線描圖案中,根據畫面要求,填畫玻璃白或相應顏色,為下道洗染做好鋪墊。


     67、洗染

       

      是用來表現畫面上某一部分的深淺、濃淡、明暗的層次,產生立體效果。用幹筆、水筆進行洗染彩繪,做到陰陽突出、濃淡相宜。


     68、扒花

     

      又叫「粉彩軋道、雕地」,皇宮中稱「景上添花」,釉上彩繪工藝。先在瓷胎表面吹上一層釉上顏料,然後在吹好顏料的上面,用扒針剔除出各種圖案。


     69、寫款

        

      又叫「落款」,彩繪完畢了,燒制或烤花之前,還要有人寫上譬如紀年款、堂名款及詩句等,字體多是學書法名家。


       70、烤花

       

     將彩繪瓷器裝在用土磚砌成帶夾層的圓桶形的烤花爐爐堂裡,大件在下面,小件疊在上面,叫「過肩」滿爐,爐堂與外壁周圍形成夾層,面爐蓋好,用以納炭藏火,爐堂四周堆滿木炭,進行中低溫700~800度左右烘烤,使彩繪好的瓷器釉上顏料經過燒煉固定顏色。


        71、茭草

        

      俗稱「打草包」,瓷器發運前,用上好的穀草包紮瓷器。壹般碗盤之類的,每十隻為壹筒,用紙墊包後再裹上稻草,再用竹蔑橫紮在腰間,方便運輸。


      72、裝桶

       

      將稻草包紮好的瓷器裝進木桶內,以防止長途運輸過程中的破損,就可以外運了。景德鎮瓷器是中國對外出口的主要品種,其中較精緻的外銷瓷多是定燒產品,其造型和裝飾圖案多屬西方色彩,還有壹些在紋飾中繪有家族、公司、團體、城市等圖標,稱為「紋章瓷」。


聯繫人:青雲老師

聯繫方式:18257598977

微信號:18257598977

地址:浙江省嵊州市北直街555號上坡(嵊州畫院—越風美校)


相關焦點

  • 宋應星與《天工開物》
    《天工開物》是一本圖文並茂、行文卻很嚴謹的科技著作。《天工開物》對當時興盛的手工業作了生動的敘述,如製糖業有專門的「糖車」,糖車的構造及各部件尺寸都進行細緻的描述;紡織業有繅車、花機,並且政府在蘇杭一帶設立了織染局;金銀銅鐵等金屬的開採、冶煉和加工相關章節中,還繪製了設備操作圖。這些內容表明當時各項手工業的技術含量已經達到一個較高水準,遠遠超過同時期的歐洲。寫作《天工開物》時,宋應星生活窘迫。
  • 《天工開物》:一部造物文化的「大歷史」
    按照歷史記載,《天工開物》成書於明末,與它同時期的還有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以及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但與後兩者不同,《天工開物》最初的聲譽卻來自於海外,尤其是受到日本和歐洲學術界的推崇。據目前不完全統計,《天工開物》一書在全世界已有十多個版本發行,其中外國的居多,這種現象在中國古代典籍的發行中並不多見。
  • 模擬人生5-天工開物
    遊戲名:模擬人生5-天工開物。發行日期:公元2016年8月4日。開發商:宋應星&昺生。類型:角色扮演。平臺:VR完美版。文華,技術支持提供:世界第一部綜合性科學百科全書技術著作《天工開物》。資料片:《卮言十種》、《畫音歸正》、《雜色文》、《原耗》、《野議》、《論氣》、《談天》和《思憐詩》。 遊戲背景:公元2016年8月4日,昺生在研究中國文華及傳統技藝大百科全書《天工開物》,遭遇空間蟲洞,被時間亂流拉扯到公元1634,崇禎十年,明末清初的中國。
  • 1637年的雙子星:宋應星《天工開物》與笛卡爾《方法論》
    這一年在東方是明朝崇禎時期,宋應星出版了《天工開物》,在西方是文藝復興的前夕,法國的大牛人笛卡爾寫出了《方法論》。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共三卷十八篇,這本明代出版史上別具一格的圖書,收錄了從熬糖造紙建築冶鐵扎染到軍工製造等一切手工業技術。且每一項技術不但有通俗易懂的說明,還「有圖有真相」,配有翔實生動的插圖解說。就算是「不懂中文」的讀者,多看幾遍都能懂。
  • 地平線推出全新一代「天工開物」AI開發平臺
    網易科技訊3月31日消息,近日,地平線推出了全新一代「天工開物」(Horizon OpenExplorer™️ Platform)AI開發平臺,AI開發平臺基於自研AI 晶片打造,由模型倉庫(Model Zoo)、AI 晶片工具鏈
  • 齊魯校訓丨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天工開物 匠心獨運
    【校訓】天工開物 匠心獨運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校訓中的「天工開物」一詞取自中國明代科學家宋應星所著的工藝文獻《天工開物》,強調人類順應自然規律、科學規律,立足民生,實施工藝造物行為,表達了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工藝思想,是中國工藝造物思想的集中體現。「匠心獨運」源自唐代王士源《孟浩然集序》:「文不按古,匠心獨妙」,指獨創性地運用精巧的心思,形容巧妙而獨具一格的藝術構思。
  • 陶溪川&天工開物園亮相江西文化發展巡禮展
    本次巡禮展共設4個展區和26個獨立展館,由景德鎮陶溪川文創街區策劃承辦的「天工開物園」展館,作為今年新增設的特色文化展館驚豔亮相,富有江西文化特色、貼近現代生活的文創主題特色引眾人圍觀。&nbsp&nbsp&nbsp&nbsp本次「天工開物園」展館首批共展示820款贛文化特色文創產品,陶溪川文創街區聯合中國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等8家設計單位,對江西歷史資源進行深度調研提煉,集結289名國內外設計師參與其中,歷時6個月設計開發而成。
  • 陶溪川天工開物園展館驚豔亮相江西文化發展巡禮展!
    本次巡禮展共設4個展區和26個獨立展館,由景德鎮陶溪川文創街區策劃承辦的「天工開物園」展館,作為今年新增設的特色文化展館驚豔亮相,富有江西文化特色、貼近現代生活的文創主題特色引眾人圍觀。走進天工開物園,記者立刻被琳琅滿目的文創產品所吸引。
  • 一場與眾不同的天工開物節 茅臺醇傳遞什麼營銷新信號?
    ▲茅臺集團老領導季克良、趙書躍、呂雲懷等誦讀《茅臺醇天工開物節序》。  「天工開物,因愛而醇」,這次盛典的全新文化創意契合了茅臺集團對於子公司提升品牌的要求。▲「覓知己,籌將來」首屆茅臺醇天工開物節暨2020茅臺醇品牌年度盛典現場。
  • 茅臺醇天工開物節傳遞技術開發公司營銷新信號:讓「茅臺醇」成為...
    12月23日,「覓知己,籌未來」首屆茅臺醇天工開物節暨2020茅臺醇品牌年度盛典在茅臺鎮開啟,貴州茅臺酒廠集團技術開發公司以一場古風雅韻的盛典覓知己,給出涅槃重生的2020年度成績單,同時籌劃著「雙百億」的「十四五」未來。
  • 茅臺醇天工開物節傳遞技術開發公司營銷新信號: 讓「茅臺醇」成為...
    12月23日,「覓知己,籌未來」首屆茅臺醇天工開物節暨2020茅臺醇品牌年度盛典在茅臺鎮開啟,貴州茅臺酒廠集團技術開發公司以一場古風雅韻的盛典覓知己,給出涅槃重生的2020年度成績單,同時籌劃著「雙百億」的「十四五」未來。
  • "天工開物杯"中國觀賞石象型石網絡文化大獎賽第一期發布
    2018首屆中國觀賞石象型石《天工開物》杯網絡賞石文化大獎賽>————————————(各類山型、人物、動物、抽象、意象、形象等型石)《天工開物》唯美奇石自然界發現藝術品中的典藏之美卓越器物之不凡·容納萬象之神韻中國觀賞石《天工開物》賞石文化大獎賽
  • 薛鳳:研究中國古代科技史,就不能不提宋應星和他的《天工開物》
    觀察者網就德國漢學研究近況,以及中國科技史尤其是《天工開物》的歷史地位問題等等,採訪了薛鳳女士(Dagmar Schfer)。】(採訪 觀察者網/ 武守哲)觀察者網:薛鳳女士您好,很高興有這樣一個機會採訪您。
  • 【南開明史學第21期】專題研究|南炳文:總結與創新的明代文化——以《本草綱目》《天工開物》《農政全書》為例
    》《農政全書》為例宋應星在崇禎十年(1637年)為其《天工開物》所寫的初版序中稱:「幸生聖明極盛之世,滇南車馬縱貫遼陽,嶺徼宦商衡遊薊北,為方萬裡中,何事何物不可見見聞聞。」茲以《本草綱目》《天工開物》《農政全書》三部明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學著作為例,加以說明。《本草綱目》是一部古代醫藥學的經典著作,凡52卷,190萬字,共分16部62類,收藥物1892種,載藥方11096個,出版於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天工開物》是一部涉及農業、手工業各個方面的科學技術百科全書,共分上、中、下3部,18卷,寫成於崇禎九年(1636年),次年正式出版。
  • 「天工開物」2019全國工藝美術暨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邀請展
    「天工開物」2019全國工藝美術 暨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邀請展【鼻煙壺】 《中國--博古青銅器系列》 張鐵山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秦派」內畫藝術創始人 作為2019上海東方美谷藝術節的重要內容和向新中國70華誕的年終巨獻,「天工開物
  • 天工開物|山間竹裡的西南現當代建築
    盤古開山,萬民造物,這個一月,我們將借鑑《天工開物》中的勞動智慧,還原最本真的建造技法,用六天時間和你一起橫穿葳蕤青山,廣袤原野,幽深竹海,浩瀚森林,看自然萬物造化出巧奪天工的當代地域建築。第二篇陶埏 · 磚石《天工開物·陶埏》有記「水火既濟而土和。萬室之國,日勤千人而不足,民用亦繁矣哉。」陶瓷燒制的出現大大提升了人們的生活水平,從小型器物到燒磚造房都提供了瑣碎日常中更優質的解決方案。
  • 天工開物4.0&設計大爆炸,見證人類智力奇觀丨大爆炸
    「天工開物4.0」與「
  • 明代四大百科全書《天工開物》作者宋應星的伯樂——駱日升
    今天我們研究《天工開物》作者宋應星的伯樂駱日升,一位來自泉州惠安縣張坂鎮玉埕村先賢的事跡。駱日升(1573~1623年)駱日升,明萬曆元年(1573年)生,字啟新,號臺晉,泉州張坂鎮玉埕村人。父駱廷煒,曾任福建邵武府府學教授、廣西提刑按察使、提督學政僉事,四川布政司參政等職。母親郭氏是縣內百奇回族名流郭廉夫的次女。
  • 《天工開物 》——中篇·膏液
    乃車得一銖而轄轉,舟得一石而罅完,非此物之為功也不可行矣。至{艹俎}蔬之登釜也,莫或膏之,猶啼兒失乳焉。斯其功用一端而已哉?  凡開榨,空中其量隨木大小。大者受一石有餘,小者受五鬥不足。凡開榨,闢中鑿劃平槽一條,以宛鑿入中,削圓上下,下沿鑿一小孔,犀刂一小槽,使油出之時流入承藉器中。其平槽約長三四尺,闊三四寸,視其身而為之,無定式也。實槽尖與枋唯檀木、柞子木兩者宜為之,他木無望焉。其尖過斤斧而不過刨,蓋欲其澀,不欲其滑,懼報轉也。撞木與受撞之尖,皆以鐵圈裹首,懼披散也。
  • 探襄陽深山秘境:《天工開物》裡的古法造紙術在此延續兩百多年
    查閱典籍,這一步驟與明末宋應星所著《天工開物》記錄的造紙術基本一致。如此說來,稱為「造紙活化石」亦並非浪得虛名。每年清明節前後砍下幼竹,截成三尺長短,用水碓打破,扎捆,放入凼(紙民稱水池、水槽為凼)中,用石灰浸泡百日,這是造紙過程中耗時最長的工序。屋前一條水渠,已經流淌百年之久,引入到作坊帶動水車打碓,就是將腐爛程度適宜的毛竹撈出洗淨,用水碓將毛竹反覆捶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