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剛才還是夕陽西照,怎麼轉眼就落了?
明明剛才還是高朋滿座,怎麼轉眼就散了?
明明只是一部後宮媚宅番,怎麼轉眼就青春勵志起來了?
有人明明剛才還笑著說「這一切不過是開始的模樣」,怎麼轉眼就淚眼婆娑,嚶嚶著「平素不聞瀟湘事,紅袖添香夜讀書」。
青春之所以被我們懷念,讓我們動容,是因為我們永遠都回不去了。
《路人女主的養成方法》作為一部起初以「後宮」為噱頭、「搞笑」為潤滑、「紳士福利」為「(偽)核心」的青春喜劇,最後將主題升華到「青春成長」這個百看不厭、久聞不膩的高度,讓這部系列動畫終於有了一個穩重、溫暖、甜到齁的完美收尾。
誠然,對於不少動畫黨(亦包括輕小說黨)而言,5、6年裡親歷的時光,也或許是自己從放肆忘我向「修齊治平」階段過渡的見證——明明還是,卻轉眼不是。
不過,這部劇顯然不像是給16歲以下的學生朋友觀賞的,這並非是指其中的各種「福利」,而是其感情(成長)線更偏20歲-24歲的一代人,他們對於青春愛情的美好憧憬,尚未被社會規則徹底塗抹,擁有最讓人回味的【純】與【真】。
像《路人女主的養成方法》這樣的超現實主義愛情喜劇,我們當然不必去過度深入地探討劇情「所謂的合理性」,就我而言,如果抽絲剝繭,《路人女主的養成方法》很值得玩味的是這2點:第一,【安藝倫也】面對事情的處理方式,也就是面對「背叛」後的隱忍和「以德報怨」;第二,是【加藤惠】的「慧」與「惠」。
【安藝倫也】對【加藤惠】的告白,是整部劇的最高潮。而這個設計,其實極為巧妙,與現實世界一樣,【告白】是對一種已經確定的情愫的【進階】——如果你無法確定對方對自己的態度,【告白】等同於作死,
看完整部劇,我們會注意到車站那場戲,【安藝倫也】是在【加藤惠】的淚水漣漣中執意為「兩位配角」遠赴他處的,毫無疑問,這必然要擱置目前兩人之前全力以赴的作品。從某種角度說,這就是男主角對女主角的「背叛」。之後,放在男主角面前的只有【告白】這1種選擇。不僅能化解男女主角之間的心結,更能升級兩人之間的關係。
而以戲外的角度看,這樣的過渡也讓一路陪伴的觀眾們不必各種「胃疼」,與其讓人花式喝醋,不如讓人品鑑「路人永遠只能看不能嘗的甜」。
除此之外,在性格設計上,我們可以品鑑出【安藝倫也】與【加藤惠】本是一類人——又溫又文。這一點就是【加藤惠】的基本盤,其他人可沒這種優勢。
【霞之丘詩羽】雖然貴為女神,但「騷於心,撩於形」,這樣一位無時不刻不在散發女性成熟魅力的角色儼然不適合在香薰之夜紅袖添香的。
於是,很早就明白自己必然出局的她,唯有先悵然,再釋然。明明可以一吻定情後再更進一步,偏偏想成為磨人的小妖精,走火入了魔,也許只好修煉千年後再續前緣。
【澤村·史賓瑟·英梨梨】擁有青梅竹馬的主場優勢,但或許是「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在戀愛領域反而顯得「外強中乾」,若能早一步捅破窗戶紙,也不用在浴池與「奪夫者」「坦誠相見」。
於是,那個夜空下仰望星海的她,會在心中唱著那首兒時的歌謠嗎?
誰的眼淚在飛 是不是流星的眼淚
昨天的眼淚變成星星 今天的眼淚還在等
每天都有流星不斷下墜 飛過我迷茫的眼睛
【加藤惠】的「套路」,在於【陪伴】,這既是「慧」,又是「惠」。正如《老子》中的說法「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自始至終幾乎無怨無悔的【陪伴】;而【惠】(賢惠),則恐怕是比性感更有殺傷力的品質了,我們已經在番劇中的各種細節裡覺察到她的體貼、溫柔——比如有一段關於做三明治和吃掉剩餘三明治的細節(響應國家號召),不過,這並不是說這個姑娘沒有性格,論腹黑和維護自己的愛情,小女子的身體裡卻能爆發出強大的力量。
雖然是動畫,但上述提到的概念(理念)也適用於現實——不得不說,在這個看臉的時代,加藤惠的顏值(&身材)也是重要指標,不過,衍生之後就是另一個話題了。
與現實世界中的愛情相似,「所謂的一見傾心,不過是久別重逢」,兩個人能「match」,最核心的還是靈魂(精神)的契合,兩個人不是乾柴烈火一碰即燃的款,自然就是小火煮粥,時間一長,才能香味四溢,沁人心脾。
與此同時,能對這部《路人女主的養成方法》一見傾心的人,也更可能是在生活難得的喘息中找到了一種精神上【久違的重逢】。雖然劇情很不真實,每個角色都在真實地成長,不論戲裡,還是戲外。
如果論當代的青春愛情佳作,可能不少日系動漫作品才是「獨孤求敗」。《路人女主的養成方法 Fine》沒那麼沉重,但也很懂得讓人沉浸其中,笑中帶淚。
作為集體智慧的結晶,作家【丸戶史明】寫了個好劇本,動畫製作團隊構築了一個溫馨迷人的世界,聲優們更是讓每個角色都更加鮮活起來。松岡禎丞、大西沙織、茅野愛衣等人自然有其獨特的光芒,而安野希世乃更是讓【加藤惠】擁有了一種奇特的靈性——你當然可以稱之為「治癒」,聲線中呈現的那種處事不驚、對執著之事充滿篤定的感覺,就像樹林間透出的陽光般,星星點點但熾熱閃耀。
感激安野希世乃賦予了【加藤惠】以「靈魂」,(同樣,也感激古賀葵賦予了【四宮輝夜】以「靈魂」。
相較於真人演繹,動畫作品能通過誇張角色的表情、動作等來放大情緒,對氛圍的雕琢也更加精巧,對於情感這種需要小細節出大史詩的概念而言,日系動畫可謂是佔盡天時(東方文化)、地利(動畫產業)、人和(聲優素養)。
同時,在這部《路人女主的養成方法 Fine》中,雖然原著中的很多情節被迫剝離,但整個劇情還算緊湊,同時,劇情線的起承轉合,倒是有好萊塢大片那種每隔幾分鐘必然要有一個笑點或淚點的公式化操作——什麼時候,咱自己的片兒也能有這樣的品質提升就好了。
《路人女主的養成方法 Fine》給整個系列做了一個讓人難以忘懷的收尾,這裡的「忘懷」,是動畫中的「完美」與現實中的「不完美」的激烈衝突,其實本篇類影評的內容並沒有著力描述角色與情節,也是因為聊一個根本不現實的劇情其實有點「萌蠢」。
在一些動畫迷、漫畫迷、輕小說迷看來,「沉浸」不僅僅是打發時間,而是現實越讓人失望,我們越需要在虛幻世界中找到生活的填補模塊——這就像是一種充能,我們從虛擬世界中滋補面對真實世界的能量,在這個世界的亂七八糟中消耗,然後不斷循環往復。
在這個階級固化,新生代想冒尖越發不太容易的客觀現實裡,有《路人女主的養成方法 Fine》這樣質量上乘的作品陪伴固然是好事,但我也希望現實世界也能更加溫暖可愛一些,使得我們每個人跳離二次元世界之後,也能在可觸摸的真實世界裡,找到久違的感動和甜美。
讓所有的「一見傾心」,不是二次元世界的交織,而是時間與空間裡,那種踏踏實實的【久別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