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出去兜個風,不料電動車在半路竟鬧起了「小脾氣」,方圓幾裡一時也找不到電動車維修師傅,這可如何是好?為此,小釘特別整理了電動車的常見故障及維修方法,讓您一秒變身專業維修師傅,自己動手也能修好小電驢!
首先是網上常見的電動車日常小毛病自救法:
如果試過以上方法後仍未解決問題,可以試試下面這幾種方法:
1、整車有莫名異響
① 檢查前輪輪廓上計數器(又稱米尺或渦輪)或碼錶線接頭部分是否缺油,如有,加黃油
② 檢查前後輪擋泥板是否鬆動導致行駛時貼合輪胎
③ 檢查減震彈簧部分有無接觸並摩擦減震內筒
④ 檢查車架後平叉(就是安裝固定電機的鋼架)與車架連接處螺杆是否缺油,如有,加黃油
補充:加油時必須鬆開接觸點、螺杆、螺帽,加在外面是沒有用的
2、剎車時有異常響聲
① 檢查前後輪碟剎片是否磨損完或將近磨損完,部分地方剎車片完全磨損露鐵
② 檢查碟剎盤是否磨損(經常與剎車片接觸部分是否明顯低於未接觸面)
③ 檢查是否有因安裝調整不當導致剎車片不均勻(拆下剎車皮目測是否有明顯一邊高或一邊低)
④ 重新打磨兩片剎車片成中間部分稍高於兩頭
⑤ 如果是鼓剎,檢查制動性能是否明顯下降,制動行程是否明顯超過新車狀態,如是,更換新鼓剎
⑥ 如果是新車鼓剎有異響,需要重新調整鼓剎與電機蓋、電機軸與車架固定位置或鼓剎蓋與車架定位鐵片位置
3、騎行時明顯感覺方向把彎向一面
① 如是新車,檢查前後輪軸向是否在同一直線
② 確認有無因為長時間負重過載或意外撞車、摔倒導致車架、前叉、立杆、方向把變形
③ 檢查前輪輪廓是否位於減震正中心、無明顯歪斜
④ 嘗試用大電鑽加大方向把與立杆連接孔徑,重新微調手把方向
4、起步或轉彎時明顯感覺車身發抖
① 檢查方向把與立杆連接螺杆螺母是否鬆動
② 檢查立杆與車架套筒連接處定位大螺母(很薄的,兩個,俗稱前叉九件套)是否鬆動,如有,適當擰緊
③ 根據使用時長,判斷是否因為九件套上下滾珠磨損
④ 檢查前輪定位軸兩端螺母是否鬆動
5、騎行時感覺整車有不明原因顫抖(速度越快、震感越強)
① 檢查前後輪胎是否氣壓過高
② 檢查前後減震是否有良好回彈性
③ 空轉前後輪,仔細確認是否有明顯軸向串動性(左右擺動),如有,更換軸承
④ 檢查前後輪胎是否有明顯跑偏(左右胎面與輪轂不對稱),如有,放氣後重新定位安裝。
6、電機不轉
① 打開電門鎖向前轉動,輪子轉動順利,就說明電動車控制器功率管沒有損壞,這樣就能基本斷定控制器沒有損壞。向後轉有阻力,說明剎車電路故障。
② 若以上方法還是沒能解決故障,則需要檢查電機霍爾線,整理插件,排查是否接觸不良。
③ 若霍爾線正常,檢測電門鎖線對地線之間的電壓,若沒有電壓,則判定保險管熔絲斷,應換保險管,電線脫落,焊斷頭或者應換新線。
7、維護電池壽命
當上坡、逆風騎行時,電力和人力應同時使用,以減輕電池、電機的負荷。在啟動時先腳踏啟動,腳踏三四圈後再接通電路,這一點特別在交通繁忙,紅綠燈多的地段尤為重要。頻繁的零啟動,必定縮短電池的使用壽命。
8、車胎被扎
可在車上備用個幾元的小氣筒和常用工具,再配備一盒膠水、廢內胎皮、小剪刀、鋒利新小銼刀,總共一小包,數量不多卻十分方便! 遇到慢煞氣或小漏氣,可拿出氣筒打個八成足(小氣筒只能這樣)後再騎行;若遇到爆胎或洩氣大的扎破,可剝開外胎取出內胎,破眼越大越好找(一般不會同時兩個漏洞),拿出膠水、膠皮、剪刀、銼刀,三兩下就OK;遇到不好找到的露氣點,取出內胎就打脹氣慢慢找,對懷疑的點塗抹些水,有漏氣就會冒泡。
9、設置備用電源
車座下一般都有富餘的空間,建議再買一套在座位下可放得下的7安時的微型電瓶組作備用電源。將備用電瓶的兩根線裝上插座,將插它的插頭正極線和原車電瓶插頭的正極線相接;將原車電池插頭的負極線剪斷,然後把原車電池的插頭負極線和備用電池插頭負極線,分別接於一個「單刀雙擲閘刀(電子市場有售)」的左右接點的端子上,再將被剪斷進入車體的負極電源線接於 「單刀雙擲閘刀」的轉換刀接點端子並固定好閘刀,就完成了雙電源轉換安裝。當主電源用完電後,只需停下打開座位切換一下閘刀,就可使用備用電源騎行了(給電瓶充電也要倒閘分兩次把兩組電池充滿)。
10、車把壞了
①維修之前先將電動車支撐支起來,然後將鑰匙開關打開,觀察轉動轉把時後輪是否連續動作,若斷續轉動,一般是轉把損壞。若仍然不動作,需要進一步檢測其它部位。
②打開電動車的前端蓋,沿著轉把的信號找到端蓋內的接線插頭。
③轉把插頭一般是三根線:紅線為+5V供電端,黑線為地線,綠線為輸出線。
④將轉把插頭拔開,用紅表筆接觸控制器插頭一側的紅線,黑表筆接觸黑線,如果測量電壓為+5V,說明控制器對轉把供電是正常的。
⑤然後將插頭接好,用黑表筆接觸黑線的金屬片,紅表筆接觸綠色線的金屬片,這是轉動車把,如果萬用表示數在1V到4V直接變化,說明轉把可以正常使用,如果萬用表不動作,說明轉把或者控制器有問題。
當然,以上方法僅供應急參考,建議大家到了方便的地方還是一定要趕緊找專業維修師傅仔細檢測一番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