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老街,和臺北來一次深情凝望

2021-02-14 938瀟湘之聲
對於臺北,很多人知道她是一個現代化的大都市,然而在車水馬龍的繁華背後,很多老街卻在默默散發著歲月的芬芳。下面就跟隨我們的駐臺記者鄭妙去漫步臺北周邊那些老街,看歲月流轉,品歷史滄桑。

但凡了解臺灣的人都知道,「一府二鹿三艋舺」,這是臺灣的歷史軸線。當初的艋舺就是如今的萬華,對於外地遊客來說,艋舺只存在於電影中,又亦或是「艋舺龍山寺」

其實,從龍山寺出來往左手邊走幾百米,您就能發現不一樣的臺北,那就是剝皮寮老街。外面人聲鼎沸,車來車往,這裡卻安靜得似是世外桃源。原來的剝皮寮是臺北市井生活的一處縮影,現在經過整修改造,剝皮寮已經不再住人,成了純粹的一處景點。不過,從一些屋子窗戶貼著的斑駁窗花上,還是能隱約感覺到這裡曾經的煙火氣息。街區內保存有相當完整的清代街型、清代傳統店屋、日治時代改建後的店面以及臺灣光復後改建的樣貌,可以說,它的建築空間見證了艋舺市街的發展,作為艋舺地區唯一留下的清代漢人街道,熱映的臺灣電影《艋舺》中,趙又廷、阮經天等黑幫少年風行的地方,就是在剝皮寮老街取景拍攝。

相比剝皮寮老街的安靜與寥寂,迪化街可謂生活氣息濃厚、市井味十足。迪化街是臺北保存得最完整也最具意義的老街,街上的建築有閩南、洋樓、現代主義、巴洛克式的特色,初建於1850年代。昔日的迪化街指的是大稻埕中心地,因為以前海運來的貨品都要經過大稻埕碼頭,再從迪化街運到其他地點,所以迪化街曾是臺灣北部的商品交易中心,目前,迪化街上依然可以遠遠望見「大稻埕戲院」幾個大字,可是這裡早已經沒戲可看了,偶爾來訪古的人大多失望而歸。


在政府的規劃下,如今的迪化街已經變成年貨大街,過年時總是湧入大量的人潮購買年貨,據說,買年貨時光是在此試吃就快要吃到飽了。


喜歡布藝的朋友在這也能找到樂趣,附近的永樂市場有大型布市,各式質感精緻的花樣布匹,本地或進口的紡織品,還有旁邊巷弄裡各種衣物,周邊零件、配件、蕾絲、繡花都一應具全,吸引著許多時尚設計的藝術家到此尋寶。

此外,迪化街上的霞海城隍廟,也是吸引許多人潮的另一個景點。


應該說,濃濃的早年臺灣文化,在這裡依然還是看得到。香火鼎盛的廟街,親切的店家老闆,永遠透露著臺灣市集的傳統和歷史。

深坑老街位於山青水綠的新北市深坑區,景色優美,從臺北過去也十分便捷。近年來深坑豆腐遠近馳名,吸引了眾多遊客來訪。老街口的百年茄苳和樟樹,是這裡著名的地標!


經過整建後的老街,洋溢著古風,清晨漫步在無人過往的石板路上,張開雙臂,深吸一口氣,您會有一種「世界都是我的」滿足感!

深坑以豆腐知名,到了深坑老街,當然不能錯過這兒林林總總的豆腐料理,紅燒豆腐、豆腐羹、糖醋魚這深坑三寶一定要試試看。與豆腐並稱「深坑四寶」的綠竹筍、黑豬肉、文山包種茶都可以嘗嘗看哦!

當然,逛累了您不妨來一盒豆腐冰淇淋,口味很多哦

如果您有「選擇困難症」,那就黑芝麻味的就好了,純純的豆汁味和黑芝麻的濃香交織在一起,一定會讓您忍不住點讚!
說到陶瓷,我們絕大多數人會想到景德鎮,而「鶯歌」就是臺灣的「景德鎮」。步出鶯歌火車站後,附近的建築風格已能讓人發思古之幽情,走到鶯歌老街,更能感受到上個世紀初的建築風韻。老街上的「四角窯」是鶯歌的著名地標,也象徵著當年窯廠林立的繁榮舊觀。


歲月流轉變遷,燒窯從最初的繁榮到沒落又到再度復興,鶯歌的寶物已經不只是古早建築和美味小吃而已,還有默默燒窯的藝術家們。來到鶯歌,不妨隨處走走看看,挑選幾個合您品味的陶瓷器,那很可能是世上獨一無二的寶物,值得永遠珍藏。

當然,如果您想一舉兩得,既不想花錢,又想帶回一件瓷器做紀念,那就在鶯歌陶瓷老街吃碗麵吧

喜歡玩陶的人,在這裡也可以親手燒制一件專屬於自己的作品帶回家,此外,如果您想了解關於陶瓷的前世今生,也可以去附近的陶瓷博物館轉轉。


位於臺灣北海岸線上的金山老街曾經是清代時的商業老街,距今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是昔日金包裡居民主要的農產、漁獲集散地。可惜今天老街上的古建築大多不復以往,目前僅有幾間保留傳統特色的閩式商店老宅,和部分日治時期洋樓店面。

雖然老建築不再,老街市集仍如百年前一般興盛,金山早市依舊保持著傳統趕集的方式,在市集裡可依不同的產期買到本地特有的紅心地瓜、芋頭、茭白筍等蔬菜。

當然,愛吃辣的「扶蘭人」在這也能找到存在感,這是臺灣為數不多的「有辣味」的攤點。有意思的是,老闆娘的老公目前正在張家界當「包工頭」呢,她也曾幾次前往張家界探親。

說到吃,金山老街鴨肉遠近聞名,不過攤點和座位之間隔著多個店面,要吃鴨肉,得先佔好位子再去點餐,而且自己還得當端菜的「店小二」,這樣的端菜文化也成為金山老街的一大「奇景」。


近幾年,金山大力發展旅遊,經過完善的保存規劃,老街上的觀光徒步區鋪設了雕有金包裡老街特色的排水溝蓋,創意的小巧思希望給大家更多驚喜,也能重溫過去的繁華風貌,細細品味這深具古早味的老街光景。

相關焦點

  • 臺灣臺北木柵深坑一日小旅行,坐纜車看動物、老街吃豆腐
    線 →福德坑環保復育園區→木柵動物園→貓空→深坑老街一 福德坑環保復育園區是一座由垃圾掩埋場轉型而成的環保公園,過去是臺北市第一座大型垃圾掩埋場,經過多年的重整、種樹、復育,園區總面積約98公頃,設有滑草場、自行車道、人行步道、遙控飛機區等設施,近年來已成為親子家庭的假日出遊好去處,每到六、日不少臺北地區的民眾會到此踏青、滑草,不僅小朋友很愛,大人也玩得不亦樂乎
  • 【臺北旅遊】烏來老街、新店碧潭臺北一日遊
  • 周末「老臺北」一角:「穿越」迪化老街的時空
    他認為,有些老街的改造走向同質化,失去特色,只想著賺觀光客的錢,到頭來反而沒了吸引力。  迪化街曾經是臺北最繁華的碼頭集散中心,雖然時過境遷,但如今仍是多種食材的重要批發地,其建築也頗具特色。百年老店扎堆,近年來文創店鋪也日漸增加。  老字號多用商品說話,豐富的產品幾乎堆滿門口,許多店家自豪地把創業簡史掛出來。新派店則另闢蹊徑,在設計和風格上各有差異。
  • 漫步昆明老街懷舊民國風
    那個時候的文化充滿著變革和愛國主義的味道,有著獨特的韻味。想到民國的文化,就不免想起長袍著身,窮困潦倒卻依然儒雅的文人,還有旗袍修身,充滿傳奇的女子,和民國的愛情,西洋風格和中國傳統相集合的建築。在昆明就有這樣的建築,被稱為「昆明老街」。
  • 探訪臺北「年貨大街」 年味溢滿迪化老街
    中新社臺北1月23日電 題:探訪臺北「年貨大街」 年味溢滿迪化老街中新社記者 陳林 陳小願臺北人常說:「春節不逛迪化街,整個年沒特色、沒滋味。」臺北的年味,只有在迪化街才能「聞」到。農曆年關將至,記者慕名探訪了這條被稱為臺灣最有年味的老街。
  • 臺北現存最完整的老街:古韻猶存迪化街(組圖)
    ­  這是臺北迪化街上賣藥材、南北貨的商鋪(9月8日攝)。位於臺北市大稻埕的迪化街是臺北現存最完整的老街,長800米,擁有閩南、巴洛克式等特色建築。19世紀末以來,迪化街一直是重要的南北貨、茶葉、中藥材及布匹的集散中心。新華社記者宋振平攝­­  這是臺北迪化街上賣農具的商鋪(9月8日攝)。
  • 從大稻埕到艋舺,屬於老臺北的漫步
    若想在臺北尋得一些歷史人文,那麼花上一日從大稻埕漫步到昔日的艋舺(如今的臺北萬華區)準沒錯了。
  • 蘇州最適合漫步的3條老街,平江路落榜,山塘街95%的遊客都走錯了
    其實在蘇州除了逛景點,還有一些看似不起眼,但是逛著卻很有意思的地方,就是蘇州的「老街」。蘇州有不少老街,像平江路、觀前街、山塘街都是非常熱門的老街,但也正是因為太過熱門,這些老街也少了一種「慢時光」的感覺,沿街除了網紅店就是大雜燴小吃。尤其像觀前街,服裝店、首飾店門口的高音喇叭震天響,別說外地遊客在這裡體驗不好,本地人都很少來這裡。
  • 臺灣自由行攻略:懷舊老街篇
    漫步在淡水老街,先民的生活點滴猶躍然眼前。喧鬧的老街上各種傳統小吃與特色美食林立。白天、黑夜,甚至一年四季均呈現不同的面貌風姿。遊玩攻略:淡水老街有許多家藝品店、咖啡館、服飾店、商店,是一條集美食、小吃、購物、休閒於一體的老街。
  • 忽然想和你去太平老街走走
    太平老街被暖風圍繞,雨水溫柔澆灌,和著陽光細碎地灑在地面上,一片花朵秘境就這樣編織成畫,裝裱在心間難忘。 春天油菜花漫步河邊時,「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景象,在這裡體現的活潑生動。
  • 臺北單車百裡挑戰旅 陽金萬裡啖老街
    (攝影/吳冠霖)    平常日因為上班而沒有足夠的時間可以讓自己騎得過癮,也沒時間騎單車奮力登高后一覽臺北市的街景,所以許多車友會趁著假日的時候挑戰體能,徵服蜿蜒曲折的山路,也趁著騎車運動的時候欣賞陽光與蔚藍海洋的交影,欣賞公園的綺麗風貌。
  • 陳曉抱星星全程不撒手 深情凝望父愛滿滿
    新浪娛樂訊 12月19日晚,有網友在長沙機場偶遇到陳曉和兒子星星,只見陳曉穿著一件黑色休閒羽絨服,內搭白色T恤,戴著黑色帽子和白色口罩,打扮非常隨意,而兒子星星同樣穿著厚實的羽絨服,戴著黑色的帽子,一直被爸爸抱在懷中,非常乖巧。
  • DAY4 美女遊臺北文創園/十分老街美食/臺灣最美山城九份
    ▼上午的行程是前往 臺北 兩大著名的文創園: 華山 文創和松山文創【 華山 1914文創園】的前身是 臺灣 最大的製酒廠之一,後因地價昂貴及 臺北 水汙染問題嚴重, 臺北第一酒廠轉移它地,現成為 華山 文化園區,也是 臺灣 第一個文創園區。
  • 「臺灣旅遊」臺北必玩十大旅遊場所
    若想要一窺臺北人文底蘊,您可以漫步在迪化街、或在慈聖宮前的小吃攤品味在地美食,踏入巷弄裡逛逛各具風格的選物文創小店,坐在典雅懷古的街屋中喝杯咖啡享受悠閒時光,想體會臺北傳統生活,來臺北絕對不能錯過大稻埕!3.走進文青小巷弄臺北是個具有深厚歷史人文足跡的大都會,我們看見這裡的繁華速迅,但也別忽略了這城市悠活自在的一面。
  • 穿越明清:漫步「小上海」海門老街
    這是明清時期浙東地區大集市、人稱「小上海」的台州海門老街的盛景。據史料記載,海門港自古以來是台州水上交通樞紐,是客運、貨運的重要通道。自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至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兩百年間,海門老街店鋪林立,商賈雲集。民國時期及建國初期,由於公路不發達,台州各縣以及部分毗鄰地區新產大米、柑橘、原木、柴炭等通過椒江內江、內河運輸至此中轉外運。
  • 街頭漫步,悠閒的臺北一日遊
    漫步通化街的夜市,這裡深受年輕人的歡迎。許多臺灣的美食在這裡幾乎都是可以吃的到的。圓滿自己的夜晚,一定要來這裡吃上一遍。 是不是說的太簡化啦,我來做個整體詳細介紹,這樣你不會糊裡糊塗的不知道哪哪哪,好多人玩了好多天都不知自己所看的有什麼歷史故事。接下來一起說一啦。 歷史悠久的優雅的寺廟:龍山寺 龍山寺建於1738年,擁有臺北最古老的歷史。
  • 漫步在仙橋老街,感受著來自老金華彌留的純正腔調
    這裡有熱騰的老茶館接待四方茶客,一群趕早的老金華在鋪中喝漿吃餅,小孩子穿堂嬉鬧,老人們坐臥閒憩,這裡,便是赤松仙橋老街。這座二仙橋是以「二仙橋」的名字命名的,他們是由黃初平和黃楚兩位神仙修復的。到目前為止,仙橋的老街仍然保留著原貌。香火縈繞在永恆的「二仙祠」和風雨交加的「義質堂」的白牆黑瓦間,這些飽經風霜的存在依然向世人展示著昔日的輝煌。
  • 來臺北的大稻埕看看吧
    如果說,老臺灣是什麼樣子,那在臺北,就務必來大稻埕看看了。大稻埕,泉州府同安籍移民林藍田為了躲避海盜,從基隆搬到大稻埕,興建了三間閩南式建築,這就是大稻埕最早的店鋪。大稻埕建霞海城隍廟,成為臺北最重要的信仰中心之一。
  • 嘉義阿里山:來逛奮起湖車站、老街和嘉樂福夜市
    感覺好像就是少了點什麼,我也說不上來,加上人滿為患,我跟朋友也懶得認真在這邊拍照,還是先去老街走走。奮起湖老街跟九份的老街真的十分雷同,有點像是縮小版的。不過我們這次去的時候,有一整排的店家都在重新整修,所以也沒有太多店家可以逛。老街上的小販賣的東西都滿有山產味兒,像竹筒飯、石板豬肉等等。
  • 高雄,俯瞰臺北新全貌
    恍惚間,一個多小時的飛機,已經讓自己從 上海 虹橋到達 臺北松山,下了車,車上來不及脫掉衣服,一零一就在眼前。大奔計程車 臺灣 的計程車,各種牌子都有,大奔也不稀奇。到了一個地方,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登上最高樓去打卡,其實就是從 臺北 101俯瞰臺北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