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武林——武術名家韓慶堂演示「十路譚腿」!

2021-02-08 武搏正氣


「千手擒拿」——韓慶堂



簡介

韓慶堂(1901-1976年),今山東省即墨市店集鎮西棗行村人。民國時期著名武術家,現代臺灣武術的推廣者。師承家傳,擅長鐵砂掌、六路短打及傷科診療,還擅長埋伏拳、炮拳、連步拳、三才劍、八卦刀、螳螂拳、中國式摔跤。最擅長擒拿,有"千手擒拿"之稱。



經歷

韓慶堂自幼好武,少年離家至青島做工時,遇到少林門拳師孫茂林,因其引拜入姜本河門下學習北派長拳。


1917年,馬良創立山東武術傳習所,韓慶堂隨著所內教習常秉章學習梁山功夫,兼習埋伏拳與摔跤。


1928年,進入南京中央國術館首期教授班,在此期間,除了精研少林武術,也隨楊澄甫學習太極拳與推手,更在李景林門下,學習武當青萍劍法與內功要訣。


1929年,在杭州「國術遊藝大會」上,排名第七。


1930年,以首期教授班第一名的成績自中央國術館畢業,隨即被浙江國術館聘為教習,同窗譽之為「武狀元」。他精通少林拳、鐵砂掌、彈腿、長拳,也擅長青萍劍、苗刀等各式兵械,擒拿功夫尤為特長,有「千手擒拿」的美稱。


1934年,韓慶堂至浙江警察學校擔任教官。


1947年,隨國民政府撤退至臺灣,在中央警官學校及臺灣省警察學校擔任技術教官,他又創編了警用擒拿術和養身太極,收徒辦校學生無數。


但由於他愛好飲酒,晚年受聘到菲律賓教授少林武術時誤飲假酒,中毒而引發中風。1976年在臺灣去世。膝下有樹英、樹美、樹龍、樹駿、樹法五子與玲玲、寶玲、珍玲三女;知名弟子有王建緒、沈茂惠、姜長根、唐克傑、孟憲明、何長海、蔣玉堃等。


歡迎評論

歡迎喜歡傳武的朋友在文章下面留言交流,發表自己的看法!





上期連結:民國武林——那個年代的武術套路與對練展示!


武搏正氣:傳遞武博古兵文化,重塑國人尚武精神!


相關焦點

  • 十二路譚腿究竟如何?
    就是那個十二路譚腿的高手,在電影中苦力 強一腳便可以將人踢飛四五米遠,由於電影的設定所以現實中肯定是沒有那樣強大的,那麼在現實中這個傳承許久的功夫究竟如何呢?一 來歷中國武術裡一直有「南拳北腿「支之稱,這裡的南拳指的就是洪拳,而「北腿「自然就是譚腿了.傳說此腿起源於山東省龍潭寺,故稱為潭腿;還有一說由河南譚姓之人所創,故名譚腿.但似乎前者的認可度稍微廣一些。
  • 著名少林拳師之韓慶堂
    韓慶堂(1901-1976年),著名少林拳師。山東省即墨市店集鎮西棗行村人。
  • 民國時期的國術擂臺賽
    1929年初,為推動當時全國武術的開展,中央國術館副館長、武當劍俠李景林,寫信給全國各地武林門派的掌門與耆宿,表示想發起「一次全國性的國術表演大會」,得到各方熱烈響應。評判委員26人,檢察委員37人,除少數為文秘人員外,均為全國各地各武術門派響噹噹的宗師大俠。大會原定11月15日下午2時舉行開幕典禮,因天雨改在次日9時舉行。那天,進入民國時期以來久已沉寂的舊撫署,車水馬龍,頓成鬧市,萬頭攢動,要員林立,各機關團體代表、新聞記者、來賓濟濟一堂。
  • 武林活拳猴拳蛇拳都來了 傳統武術名家齊聚杭城
    中國傳統武術,歷來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伴隨著時代的變化,不同流派間相互融合相互滲透,共同促進了武術精神的傳承與發展。11月17日,以「以武會友、見賢思齊、非遺傳承、文化自信」為主題的傳統武術名家交流大會在杭舉行。
  • 民國時期武術:太極理論書籍大量湧現
    在民國時期眾多的武術組織中,影響較大的是精武體育會。其前身是1909年武術名家霍元甲創立的精武體操學校,1910年改為精武體育會。它「以提倡武術,研究體育,鑄造強毅之國民為宗旨」。廣羅全國武術名家,培養技擊人才,融合眾家之長,消除門戶之見,運用多種形式傳播推廣武術。
  • 十二路潭腿〈總說〉
    潭腿是中國武術拳種之一。
  • 民國時期的武林十大高手,個個都是身懷絕技,你認為誰應該排第一
    第一名:虎頭少保孫祿堂,無可爭議的民國第一高手。很多老武術家認為他是三百年來無人可及的真正高手。在他年近半百時,曾信手擊昏挑戰的俄國著名格鬥家彼得洛夫,年逾花甲時,力挫日本天皇欽命大武士板垣一雄,古稀之年,又一舉擊敗日本5名技術高手的聯合挑戰。
  • 民國時期國術擂臺賽:無護具真打實鬥!
    這是中國近代首次全國性的武壇盛會,包括國內武術各派名家、高手在內的近500人赴會參賽和表演,15萬人次的觀眾觀看了比賽和表演。時光如梭,如今通江橋畔的原清代撫臺衙署舊址早已沒有了蹤跡,知道那場擂臺賽的人也越來越少,但「通江橋畔群英會」將永遠存活在歷史的記憶中。
  • 民國武術大師薛顛,為何會被槍斃?
    家喻戶曉的金庸用他的一部部作品為我們勾勒出了一個精彩紛呈的武林世界,在《天龍八部》和《神鵰俠侶》等小說中,我們看到了各式各樣能夠橫掃千軍的武林招式,那麼在現實中,降龍十八掌和凌波微步等上乘武功是真的存在嗎?
  • 盤點民國五大武術高手,葉問只能靠邊站,第一實至名歸
    在民國時期,社會動蕩,國人們紛紛習武自衛,當時比較盛行武術,出現了很多武術高手。要論真正的武術高手,包括武功造詣、技擊實戰、武術理論、武德修為、武林聲望、社會地位、個人成就和對武術界的貢獻。那接下來我們就看看民國武術高手都有哪些?五、王子平王子平生於武術之鄉河北滄洲的一個武術世家,自小受到了武術的影響。
  • 民國十大武林宗師
    且武醫結合,其中醫傷科正骨醫術自成一家,繼承了武術傷科流派的專長,又通過自己幾十年的臨床實踐,使王氏傷科在中國中醫傷科學術界獨樹一幟。回族,字永安,武術名家,傷科醫生。出身武術世家,自幼苦練武功,除武術、摔跤、舉重外,凡有益於拳術練功者,如槓子、皮條、扯旗、跳繩、踢毽子、遊泳、騎射等,莫不研習,因此被譽為全面的武術家。
  • 彈腿、潭腿、譚腿
    又因傳說此拳為河南譚姓人氏所創,或曰此拳出自河南譚家溝,又稱此拳為譚腿。但據武術界權威專家實察論證,此拳乃山東省臨清市龍潭寺崑崙大師所創。拳以寺名,稱之為「潭腿」。(今龍潭寺屬於河北省臨西市上倉村)。除臨清潭腿外,尚有少林潭(譚)腿、精武潭腿、滄州教門彈腿、戳腳彈腿、形意彈腿、查拳彈腿等流派。
  • 十二路譚腿傳人驚現足球場,怒爆一蛋飛踹楊智臭名揚
    少林十二路譚腿,少林正宗腿法。南拳北腿中的北腿常常被用來形容十二路譚腿。或許你還記得周星馳《功夫》中釋行宇扮演的角色,沒錯,就是這兩條腿可以踢掉一個斧頭幫。在中國足球場上也驚現少林十二路譚腿的疑似傳人。雖然路數不夠正宗,但踢腿者一來也姓譚,二來兇猛無比,往往能夠重創對手。他就是譚望嵩。
  • 收藏於民間的幾近失傳的武林秘籍,武術和拳法秘籍150本
    所以中國武術最後的輝煌時期就是清末到民國,這段國家淪陷群雄逐鹿的時期。我們現在能說的出來的高手基本都是那個年代的。這才是符合客觀規律的。因為我們的傳統武術是格鬥術,是殺人術,並不是競技體育。過去的擂臺哪怕是最低等級的鄉村擂臺,都是要籤生死狀的,比賽的傷亡概率,哪怕是現在最高等級的搏擊比賽都遠不能比的。換句話說,就是中國傳統武術從來就不是為體育運動服務的。
  • 世界十大武術名家潘小傑 與共和國同齡的習武者
    他是一位與共和國同齡的武者,多次獲得全國、國際大賽金牌;他是國內唯一走上央視螢屏專題講解和演練的形意名家;他是風靡全球的武術節目央視《武林大會》的總裁判長。他就是徐州市武術協會副主席潘小傑。
  • 江湖百曉生:現代武林高手榜
    他曾經參加過民國時代的國術比賽,獲得過輕量級的散打冠軍,在抗戰期間曾經擔任過國民政府下屬的中央訓練團的國術總教練。晚年定居福建福州,以傳授武術和傷骨醫生為業,並曾經擔任過福建武術協會主席一職,是一位精通傳統技擊精要的卓越武術家。
  • 民國時期武林高手雲集,為何沒人參軍殺鬼子,金庸早已給出答案
    當然,如今人們提起武術大師或武林高手,總會想到清末至民國歷史上的大師,比如大家熟悉的霍元甲,盧子健,李樹文,王香齋等。這些武術大師都有一個特點,不是打敗西方大力士轟動一時,就是一手打死日本浪人。對於日本浪人被殺一事,有「長江大俠」之稱的盧子健曾說,當時他和一個叫山井秀夫的日本浪人有過一次決鬥。
  • 燕趙武林話英豪之二:守先傳後,斯道無窮——李存義與中華武士會
    近代以來,河北省會幾經變遷,從民國初年至抗戰,河北省會主要駐於天津。建國後,1958年至1966年,河北省會9年時間駐於天津。因此,天津成為燕趙武林名家活動的主要舞臺之地。筆者在編輯燕趙武林史話過程中,天津也成立一個重要的節點之地。
  • 民國那麼多武術大師,為何都沒有殺幾個鬼子?金庸說過原因
    民國是個大師輩出的時代,武術大師也多如牛毛。隨便翻翻一些書籍雜誌的民國武林軼事,大批身懷絕技、飛簷走壁的武術高手,經常在擂臺上痛揍日本、俄國、西洋高手。
  • 晚清民初的武林高手
    3、武林高手——黃飛鴻  其父黃麒英乃晚清「廣東十虎」之一(黃飛鴻並非廣東十虎之一, 廣東十虎分別是:王隱林、黃澄可、蘇黑虎、黃麒英、周泰、譚濟筠、黎仁超、後遇鐵橋三(廣東十虎之一)之愛徒林福成授其鐵線拳、飛砣絕技,並在宋輝鏜處學得無影腳,武藝日臻精進,稍後,黃飛鴻隨父於廣州樂善山房設館授徒。黃麒英謝世,黃飛鴻子承父業成為一代宗師,是當時南派武林中最年輕的武術教練。 一生中,曾先後被提督吳全美、黑旗軍首領劉永福等聘為軍中技擊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