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9日,第15屆韓國國務總理杯世界業餘圍棋錦標賽收官,代表中國出戰的我省滄州選手馬天放一路過關斬將,以7連勝的佳績勇奪冠軍,這是中國棋手在本項賽事中連續第6次奪冠,同時也是河北圍棋歷史上第一個「世界冠軍」頭銜。稍有遺憾的是,這項賽事沒有獎金,也沒有授予業餘8段和業餘9段的資格,只有一個大約價值1400美元的精美獎盃。9月6日,馬天放接受了記者採訪,對一些焦點話題進行了解答。
首次參賽全勝奪冠
韓國國務總理杯創辦於2006年,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業餘圍棋錦標賽,與國際圍棋聯盟主辦的世界業餘圍棋錦標賽分庭抗禮(1979年創辦,首屆冠軍聶衛平)。
今年的比賽原計劃於9月5日在韓國江原道太白市舉行,但因為疫情的影響,改為首次線上比賽,共有來自61個國家和地區的選手參加,馬天放以今年晚報杯亞軍的身份代表中國隊出戰。馬天放說:「這是我第一次參加世界大賽,半決賽之前,對手基本上來自東南亞或歐洲等圍棋不發達的地區,所以沒遇到太大的挑戰。」
半決賽,馬天放遭遇代表中國香港出戰的韓國籍棋手樸永雲,這也是兩人首次交鋒,「他以前是韓國棋院的院生,拿過很多冠軍,實力還是很強,現在在中國香港工作。整體上來說,這盤棋我並沒有明顯落後的時候,不過過程還是比較複雜,中盤時有個打劫,他的應對不是很好,打輸之後一條超級大龍被我吃了,勝負就此確定。」
決賽中馬天放執白迎戰日本業餘名將大關稔,雙方激戰了376手,超過了棋盤本身固有的361手,方以1目半小勝告終。這盤棋屬於典型的「大殺小輸贏」,雙方從序盤開始,便展開貼身廝殺,幾塊棋相互糾纏,生死不明,讓在網絡上圍觀的棋迷大呼過癮。「這個比賽採取的是黑棋貼6目半的韓國規則,開始的時候我稍微領先,中盤結束進入官子時,我盤面大約落後了8目。官子階段,對手不夠精細,出現了失誤,我下到第296手退的時候,確信可以贏下來了。」馬天放說,「當時心理上並沒有特別的興奮或者波動,只想著把棋局安全的運轉結束。後面黑棋的右下角出棋,形成打劫雙活,我徹底放下心來。」
這是馬天放獲得的第一個世界冠軍頭銜,也是河北圍棋歷史上的第一個世界冠軍,對此馬天放說:「我真不知道創造了河北圍棋的歷史。棋局結束之後,我還是比較平靜,肯定高興,但沒有想像中那樣驚喜。河北圍棋以前有過輝煌,但相比那些傳統強省,河北的圍棋基礎還比較薄弱,年輕棋手中許嘉陽相當不錯,已經具備了職業頂級高手的實力,希望河北能有越來越多的孩子喜歡上圍棋。」
放棄職業成為業餘天王
馬天放雖然只是業餘棋手,但在很多棋迷眼中,人氣絲毫不比職業的頂尖高手差多少。
1992年7月7日,馬天放出生於滄州,從小就有「天才」的稱號,3歲便認識3500多字,5歲就能「過目不忘」,7歲學棋。但與普通的孩子找圍棋老師或報圍棋培訓班不同,馬天放完全靠著圍棋書籍和上網下棋自學成才,2000年開始在聯眾、清風等平臺下棋,2005年便達到了TOM圍棋的9D,相當於實際中的強業餘5段,也就是差不多全省業餘冠軍的水平,很多棋界人士都把他看成中國圍棋的未來之星。
但馬天放似乎根本無意走職業之路,以至於在一段時間內飽受外界「浪費天賦」「傷仲永」等批評,「我並不是不願意走職業道路,只是覺得自己還不夠強,即使成為職業棋手也意義不大。2009年的時候,我本來想再參加一下定段賽試試,結果因為骨齡超標,然後就不再參加了。」實際上,2014年馬天放還有過轉為職業棋手的機會,當年他拿到了「陳毅杯」冠軍,按照規定可以轉為職業初段,結果婉言謝絕,「進入職業棋壇,一般都是在17歲左右,15歲以下發展前途更好,而我的年齡有些偏大,而且沒有多少自信。」
「現在職業棋手和業餘棋手的界限其實很模糊,基本上就是讓先的水平,業餘棋手也可以通過預選賽參加職業大賽。」馬天放說,「既然不能在職業棋手中做到最好,那就在業餘棋手中爭取最強吧。」不出所料,他的業餘之路一帆風順,從2007年參加全國業餘比賽開始,2008年便穩定在前6名左右,還拿到金陵杯亞軍升為業餘6段;2009年拿到個人第一個全國冠軍——豐城杯;2011年黃河杯冠軍,升為業餘7段,與胡煜清、白寶祥和王琛並稱為中國業餘圍棋的「四大天王」,他好戰的棋風也深受普通棋迷的喜愛,「既能看懂,又很過癮」。
如今,通過參加業餘比賽,馬天放一年的收入穩定在40萬元人民幣左右,「當然,這是建立在參加比賽比較多,而且能保證取得好成績的前提下。如果只做圍棋教學工作,估計也差不多,但是,我更喜歡比賽。」
未來還有三個目標
拿到世界圍棋業餘大賽冠軍之後,馬天放並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在他心裡,還有很多目標等待他去完成。
馬天放說,近期他有三個目標:實現中國業餘圍棋傳統大賽的大滿貫;拿到國際圍棋聯盟主辦的世界圍棋業餘錦標賽冠軍;代表河北參加明年的全運會,最好是拿到冠軍,「中國的業餘圍棋傳統比賽,我拿了不少冠軍了,現在還差晚報杯和商旅杯冠軍。」
馬天放說,在這些既定的目標中,他個人覺得晚報杯冠軍是最難的,「我參加了12屆晚報杯,只在2011、2014和2020年拿了3次亞軍。只有晚報杯的冠軍,才有資格代表中國參加世界大賽,業餘強豪、原職業轉業餘的高手都很重視,而且賽程密集,基本上1天2輪,有時是1天3輪,棋手很疲憊,實力和運氣因素都很重要。今年是我距離冠軍最近的1次,小分很高,但輸了3盤,冠軍潘文君輸了2盤,如果我們戰績一樣,冠軍就是我了。好在,潘文君有過職業棋手的經歷,按規定不允許參加世界大賽,所以我得以遞補出戰。」 如果不出意外,明年1月馬天放有可能代表天津的《今晚報》徵戰晚報杯,「說實話,我覺得奪冠的希望並不大,只能全力以赴。我在其他比賽中發揮都不錯,偏偏晚報杯差一些,可能是心理上有某種魔咒吧。從目前來看,主要對手是王琛,我對他的勝率最低,只有38%。還有趙斐,勝率我稍稍落後,白保祥戰績相近,其他棋手基本上都是我的勝率高一些。王琛的棋風很有韌性,有點像李昌鎬,而我的棋風偏重於戰鬥,不管前面領先多少,後面經常被逆轉,贏的那些都是對方失誤所致。而且,我用AI分析發現,王琛的一些下法其實很掉勝率,但就是贏不下來。」
相比晚報杯冠軍,馬天放更加渴望的是全運會冠軍。上屆全運會,馬天放獲得河北省選拔賽亞軍,與正賽擦肩而過,「非常遺憾。明年又是全運會年,我還不知道有沒有圍棋項目,如果有的話,我肯定會參加河北省的選拔賽,爭取拿到資格。全運會是國內影響力最大、整體實力最強的綜合性運動會,這個冠軍的份量,自然非同一般。」
至於國際圍棋聯盟的世界業餘圍棋錦標賽,馬天放表示還存在很多變數。按照原計劃,這項比賽今年5月在俄羅斯舉行,馬天放已經拿到了參賽資格,但同樣因為疫情影響,推遲到明年6月。「不知道中國圍棋協會是如何安排的。是今年的名額也順延到明年,還是明年的晚報杯冠軍出戰,還沒有最後確定,我能不能參加還是未知數。總之,還是想辦法奪得晚報杯冠軍再說。」
「AI改善了我的布局」
從Alphago與李世石的五番棋大戰,到它的「升級版」Master在網絡上橫掃中日韓的頂尖高手,再到「進化版」Alphago與柯潔的三番棋,圍棋AI越來越受到圍棋界的重視,甚至在某些方面改變了圍棋的傳統理念。
作為業餘圍棋界的頂尖高手,自學成才的馬天放自然不會放過AI的幫助。他說:「AI對職業棋手的幫助,比業餘棋手更大。作為我個人來說,AI在布局方面影響很大。原來大家都知道,我是出了名的布局不行,經常落後。有了AI之後,我的布局明顯改觀,勝率也有所提升。」
如今,各種圍棋AI遍地開花,越來越多的棋手也變得「AI化」,在這次的國務總理杯半決賽中,馬天放便使用了開局點三三這樣的AI手法,「人們已經逐漸接受了AI的下法,它這麼下,而且勝率那麼高,肯定是有它的道理的。只不過,以人類目前的實力,可能還不能完全理解或駕馭AI的手段。另外,AI的出現,讓棋手的棋風成為偽命題,畢竟誰也不想剛開局就掉勝率。」
(燕都融媒體記者 旭光/文 馬天放/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