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人文自然類紀錄片推薦

2020-12-22 熊仔的生活雜記

人生一串(共二季)

類型:人文紀錄片

觀看平臺:嗶哩嗶哩彈幕網

簡介:《人生一串》是由bilibili和旗幟傳媒聯合出品的呈現國人燒烤情結的專題紀錄片,每季均6集。該紀錄片以展現全中國各地獨具特色的燒烤文化為主題,涉及近30個城市的500多家燒烤攤。

第一季簡介:沒了煙火氣,人生就是一段孤獨的旅程。從雲南昭通的牛肉小串,到塔克拉瑪幹沙漠的紅柳烤串,再從廣西百色的烤豬眼睛,燒烤攤遍布祖國大江南北,且極具地域特色。用鏡頭記錄街頭巷尾,講述平民美食和市井傳奇,以最獨特的視角真實展現燒烤美食背後的獨特情感。在展現每一串燒烤的魅力往事的同時,也表達出最真實的美味體驗。

第1集 無肉不歡、第2集 比夜更黑、第3集 來點解藥、第4集 牙的抗議、第5集 骨頭骨頭、第6集 朝聖之地

人生一串動圖

第二季簡介:風雪交加,獨食烤雞架,這是生活的成色;調料不夠,還要加點辣,這是放肆的癖好;菜單沒有,老闆心裡有,這是老饕的待遇;販夫走卒,湯麵才管夠,這是搭配的講究;酒過三巡,點啥能壓軸,這是闌珊的意興;老炮揮手,知是舊人來,這是時間的沉澱。「江湖路遠,來年再見」是《人生一串第一季》的結束語,為了觀眾的期待,我們不能食言。

第1集 您幾位啊、第2集 咱家特色、第3集 吃不吃辣、第4集 來點主食、第5集 不夠再點、第6集 回頭再來

人生一串第二季海報

第三極

觀看平臺:央視網、樂視網、CNTV、優酷

簡介:《第三極》是央視中文國際頻道於2015年3月25日推出的一部由曾若海執導的紀錄片,它是中國首部全面反映青藏高原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涉藏電視紀錄片,同時也是中國首部採用4K技術攝製的高清紀錄片。

該片以自然為背景和人類活動為中心,講述了青藏高原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故事。

紀錄片一共分為六集:第1集 生命之伴、第2集 一方熱土、第3集 高原之歌、第4集 上善之水、第5集 大山兒女、第6集 高原相遇

第三極海報

水果傳(共二季)

類型:人文自然類

觀看平臺: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嗶哩嗶哩彈幕網

簡介:《水果傳》由雲集將來集團製作,聯合安徽衛視出品。好看、好吃、好玩的紀錄片,新鮮、奇藝、色彩斑斕的水果猶如萬花筒般變形切換;果汁四濺、充滿爆炸力的水果動態瞬間;四季悄然變遷的絕美歷程,呈現用肉眼無法察覺的奇異景象……「天然去雕飾」的《水果傳》,給你一場抵擋不住的水果饕餮!作品將完成影像風格上的突破,帶你進入前所未見的新鮮、繽紛、活力四射的神奇水果世界!

紀錄片第一季一共分為六集:第1集 變身、第2集 異族、第3集 滋味、第4集 旅行、第5集 靈感、第6集 誘惑

第二季一共分為八集:第1集 穿越時空的我、第2集 我的生命密碼、第3集 我來自荒野、第4集 我是super star、第5集 看我十八般武藝、第6集 我們不一樣、第7集 我要被你玩壞了、第8集 我的親密朋友

水果傳二季海報

航拍中國(共兩季)

類型:人文自然紀錄片

觀看平臺:央視網、騰訊視頻、優酷網

《航拍中國》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央視紀錄國際傳媒有限公司承制的航拍紀錄片,以空中視角俯瞰中國,涉及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第一季:在新疆、海南、黑龍江、陝西、江西、上海六個單元中,展現了中國東南西北中截然不同的地形地貌、氣候環境、自然生態,以空中視角俯瞰中國,立體化展示中國歷史人文、地理風貌及社會形態,讓觀眾以一個全新的的角度看到美麗中國、生態中國、文明中國。

第1集 《航拍中國·新疆》、第2集 《航拍中國·海南》、第3集 《航拍中國·黑龍江》、第4集 《航拍中國·陝西》、第5集 《航拍中國·江西》、第6集 《航拍中國·上海》

第二季:選取了浙江、四川、內蒙古、甘肅、廣東、福建、江蘇等七個省區,將鏡頭聚焦七省區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歷史和社會發展等方面的內容,使用無人機、載人機和軌道衛星進行多層次影像呈現,使用VR攝像機在平面影像上進行特效呈現,並採用「一鏡到底」場景飛行拍攝等手法,展示中國大美自然景觀和豐富多彩的生態環境,彰顯經濟建設的輝煌成就,揭秘「中國奇蹟」背後的創新動力,讓世界分享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

第1集 《航拍中國· 四川》、第2集 《航拍中國· 浙江》、第3集 《航拍中國· 甘肅》、第4集 《航拍中國· 廣東》、第5集 《航拍中國· 內蒙古》、第6集 《航拍中國· 福建》、第7集 《航拍中國· 江蘇》

航拍中國第一季海報

相關焦點

  • 紀錄片《代號221》入選2019年優秀國產紀錄片集錦
    記者從省廣電局獲悉,近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公布了2019年優秀國產紀錄片集錦,由省廣電局、上海廣播電視臺聯合製作的《代號221》入選其中。  紀錄片《代號221》以海北藏族自治州金銀灘草原我國核工業研製基地「221」人身上發生的震撼人心,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為主線,用心用情用力追尋挖掘「兩彈一星」精神,講述中國核工業發展歷程中那驚天動地、可歌可泣的震撼故事和英雄人物,展現青海壯闊山川美景和新時代青海精神。
  • 優酷人文的八年開拓,國產紀錄片的真實啟示錄
    只不過廣交會談貨單,而廣州紀錄片節談片單。如果貨單以成交額為衡量標準,那麼人文內容的「金線」該往哪兒劃?優酷人文劃在了真實。12月15日,優酷人文於廣州國際紀錄片節舉辦了「優酷人文內容趨勢思享會」,發布會全程視頻已於16日在優酷專場上線。今年,優酷人文的發布會主題是「講真,就很酷!」。
  • 2020年第一季度優秀國產紀錄片推薦名單出爐
    剛剛,總局發布《關於推薦2020年第一季度優秀國產紀錄片的通知》。通知指出,根據《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關於做好2020年優秀國產紀錄片推薦播映工作的通知》(廣電發〔2019〕114號),為充分發揮季度推優紀錄片的示範引導效應,廣電總局日前組織相關廣電機構負責同志和專家學者進行評審,從全國選送的206部紀錄片中推選出56部2020年第一季度優秀國產紀錄片。
  • 多部國產自然題材紀錄片上映 將鏡頭對準美麗中國
    在第27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前後,多部國產自然題材紀錄片上映,引起關注—— 將鏡頭對準美麗中國【文藝觀潮】5月22日,我們迎來了第27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近期,《天行情歌》《岷山秘境——王朗》《方舟·東黑冠長臂猿》等多部國產自然題材紀錄片紛紛上線,在疫情期間為人們提供了重新思考和審視自身與大自然關係的窗口。前不久,由北京師範大學紀錄片研究中心、五洲傳播中心和嗶哩嗶哩(B站)聯合在線發布的《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2020》顯示,自然紀錄片是近年來國際傳播的「硬通貨」。
  • 2020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開幕 人文類題材受歡迎
    其中,境外作品2644部,佔參展作品總數的8成,囊括歷史文化、社會人文、科技教育等題材。  據本屆紀錄片節終評評委梁碧波透露,今年參評的很多作品都關注了時代選題,製作水平可與國際高水平作品媲美。  紀錄片  新趨勢  女性觀眾數量上升 人文類題材受歡迎  昨日,來自騰訊、優酷、B站等新興網際網路紀錄片平臺紛紛在廣州國際紀錄片節發布了全新片單,同時探討未來紀錄片的發展趨勢。
  • 「豆瓣高分推薦」這五部國產紀錄片,你值得一看!
    最近看了幾部優秀的國產紀錄片,每一部都製作精良,忍不住安利給大家,收藏慢慢看!下次會繼續給大家推薦口碑炸裂的BBC製作~1《河西走廊》豆瓣評分:9.7這是一部85%的網友都打了五星的神仙紀錄片。通過這個片子,我們可以更加了解中華民族的文化底蘊,對歷史人物有重新的認識,對遠方的那些大漠飛煙有了更多的嚮往,想像古代絲綢之路的繁榮,歷史人文厚重,情感充沛,畫面配樂文案滿分,把你看到淚流滿面也不在話下。每個華夏兒女都不應該錯過這部絕佳的紀錄片。
  •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關於推薦2020年第一季度優秀國產紀錄片的...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關於推薦2020年第一季度優秀國產紀錄片的通知廣電辦發〔2020〕269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廣播電視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文化體育廣電和旅遊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辦公廳、電影頻道節目中心
  • 《尋秘自然》:科普紀錄片Made in China嶄新嘗試
    中國首部民間科普人士擔綱、由熱心觀眾捐助製作的國產科普紀錄片《尋秘自然》已經於9月全網上線,目前10集已經全部更新完畢。
  • 七集自然人文紀錄片《湘西》
    紀錄片《湘西》通過「湘西」展現傳統社會的生活方式,通過「湘西」不斷提出忙碌生活著的人們忽視的問題,通過「湘西」傳達各種信息。
  • 人文歷史類紀錄片《中國》12月7日播出
    12月2日,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宣傳管理司指導,湖南衛視、芒果TV、北京伯璟文化聯合出品的人文歷史類紀錄片《中國》(第一季)開播發布會在國家博物館報告廳舉行。紀錄片《中國》共12集,以思想與制度為主線,挖掘從春秋時期開始,對今日中國最具有影響力的人和故事,並通過電影化的拍攝手法,再現中國歷史群星的個人選擇及閃耀瞬間,向大眾展現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追溯今日中國和中國人「來時的路」。
  • 《自然傳奇》自然類紀錄片《貢嘎》登陸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螢屏
    自然類紀錄片《貢嘎》將於2017年12月27日至29日在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自然傳奇》欄目首次播出。紀錄片《貢嘎》由甘孜州委州政府、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北京三多堂傳媒聯合攝製。從海拔一千八百米的低地河谷直至六千米以上的雪山之巔,在中國西南部腹地,貢嘎攝製組經過為期兩年的不間斷拍攝,將貢嘎山豐富的自然和生命奇觀,第一次呈獻給觀眾。第一集:自然的恩典貢嘎雪山,海拔7556米,是橫斷山脈的最高峰,也是四川的最高峰。與中國絕大部分山脈不同,橫斷山南北展布,連接西部青藏高原與東部四川盆地。
  • 文化類紀錄片成為夏日裡的一把火 看的是人間煙火 品的是人文氣質
    杭州日報訊 瀕臨滅絕的民俗舞蹈、邵陽布袋戲的傳承演出、一雙傳承了千年歷史的布鞋……上周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今年文化和旅遊部首次開展「雲遊非遺」線上推廣活動,其中有一部分就是一場舉行了為期7天的「雲遊非遺·影像展」,向公眾呈現了珍貴的非遺影像,以初心、本心、匠心、仁心、恆心等
  • 我與紀錄片(紀錄片推薦)
    一最初喜歡《地球》《地球脈動》《藍色星球》這類自然地理紀錄片,比一些人文紀錄片來得更震撼。這其中,《天地玄黃》是最喜歡的,全篇沒有一句解說詞,一切盡在不言中,大氣、壯闊。二地球自然紀錄片與《行星》《太陽系的奇蹟》這類宇宙紀錄片相比,又微小了許多,每次看宇宙類紀錄片就會超脫人世的很多限制,感受到宇宙的無限和地球的渺小。三轉向製作者的視角,回過來思考最為常見的人文紀錄片。
  • 國產紀錄片的黃金時代正在到來 從小眾走向大眾
    這些作品或緊扣國家戰略,聚焦重大題材;或秉持人文情懷,傳承中國文化;或立足國際視野,講述中國故事,且表達手段豐富多樣,藝術打磨精益求精,全面體現了中國紀錄片在編輯理念、藝術創作、傳播形態等方面的長足進步,展示了優秀紀錄片的無窮魅力。展現匠人精神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在網絡平臺熱播,吸引了眾多80後、90後觀眾。楊澤華等一批故宮裡的能工巧匠一時成了話題焦點。
  • 高分影單|BBC拍給孩子的人文歷史紀錄片,第一部絕了!
    布穀老師:今天為大家推薦的紀錄片主題是給孩子看的「人文歷史」,人類文明何其宏大,這些紀錄片對於孩子的科普來說信息量非常大。如同歷史學家西蒙·沙瑪所言:「我們將目睹這些奇蹟如何開拓我們的眼界,激發我們思考,帶給我們感動。」
  • 豆瓣開分9.7,醫療人文類紀錄片再樹新標杆|《中國醫生》戰疫版
    從《中國醫生》到《中國醫生》戰疫版,以人文精神和社會關懷為主題,愛奇藝再次用具有普世價值的紀錄作品和格局鍛造著行業的新標杆。文 | 霓星「我一定會活著回來。」《中國醫生》戰疫版一經上線便收穫大量好評,豆瓣開分9.7,甚至超過2019年度國產自製及合制紀錄片最高分,其中打出4顆星及以上的人數佔比96.6%,諸多網友表示在熱淚盈眶中受到責任與情感的感召,「看到醫療的進步」,「這部紀錄片的價值不僅在於當下,更在於將來」,關於該片敘事風格和其中對個體的關注等話題還在持續發酵中。
  • 《中國》是國產紀錄片的天花板麼?丨洞察紀實影像
    這部拍攝自京劇大師譚鑫培真實表演的紀錄電影,結束了中國沒有國產電影的歷史。中國紀錄片,也就此拉開帷幕。 經過100多年的發展與進化,記錄真實生活的紀錄片,已經成為重要的藝術形式。尤其近幾年在網際網路熱播後,紀錄片產量隨受眾規模的擴大日益提升。根據數據統計,2017年全網紀錄片總點擊量90.5億次,同比增長13.1%;生產總投入超39億,同比增長14%。
  • 最近這些高分紀錄片你看了嗎?歷史和文物類主題片表達愈加年輕化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師文靜 12月14日至17日,2020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在廣州舉行,眾多紀錄片製作平臺在發布全新片單的同時,也探討了紀錄片的發展趨勢。數據表明,年輕用戶觀看紀錄片的三大驅動要素為「興趣愛好」「充實自我」「滿足好奇」,而在內容方面,文化、人文類題材紀錄片愈來愈受歡迎。
  • 大型自然園藝類紀錄片《花開中國》五一假期隆重開播
    「植物是生態系統的初級生產者,深刻影響著地球的生態環境。中國人民自古崇尚自然、熱愛植物,中華文明包含著博大精深的植物文化。」習近平主席在給第十九屆國際植物學大會發出的賀信中,就植物文化與中華文明作出了這樣的闡述。
  • 人文紀錄片《傳承》第二季回歸
    人文紀錄片《傳承》第二季回歸 澎湃新聞記者 廉秀宇 2018-04-17 15:08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