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可持戰力專案」裁軍改革後的臺軍,一線作戰部隊依然缺編嚴重。為了提高「編現比」,臺軍不得不放寬徵兵標準。
臺媒26日報導稱,臺軍近期預告要放寬徵兵標準,將成年男性免除兵役的最低身高要求從「157釐米以下」下調至「155釐米以下」。同時臺軍還準備放寬視力標準,成年男性就算近視1100度,只要視力能矯正到0.6,也可以來「服役」。
對於下調徵兵標準的原因,臺軍表示,因為「作戰型態改變」,視力、BMI值及身高已非服兵役限制條件,基於兵役公平原則,因此修正徵兵標準。
訓練精實,勠力戰訓本務的臺軍預備役 圖源:臺媒
據臺灣媒體「聯合新聞網」11月26日報導,臺灣「國防部」近期預告要修改「體位區分標準」第2條有關最低免兵疫身高的規定附件。
臺軍稱,基於「兵役公平原則」,新的「體位區分標準」將免役身高從「157釐米以下」下調至「155釐米以下」,新增155釐米至157釐米新的「當兵體格」。這意味著未來臺灣1米55(含)以上的成年男性不再能免除兵役,除非他的BMI(身體質量指數)未滿16.5或大於35。
此外,臺軍也下調了免除兵役需要的最低視力要求。此前臺軍「兵役制度」規定,一眼散瞳後驗光度數11屈光度(1100度近視),以及兩眼散瞳後驗光度數相差5屈光度者(相差500度)就可以免除兵役。但新規訂定,在前兩個條件的基礎上,還需要有「最佳矯正視力未達0.6」的情況,才可以免役。
另外,雖然常備役體位的BMI值範圍在新規定中仍維持17至31,但臺軍還放寬了替代役的BMI值,替代役的BMI值上限自31.5上修至35。這意味著一個170釐米身高,102公斤體重的臺灣成年男性也無法免除替代役。
對於修正「體位區分標準」的原因,臺灣「國防部」解釋稱,現在因為「作戰型態改變」,視力、BMI值及身高已不是服兵役限制條件,因此基於兵役公平原則修正此標準。
目前,臺軍缺編問題嚴峻。2018年,臺灣「防長」嚴德發透露,2017年志願役人數為146785人,「編現比」78.1%。有臺灣退役將領評論,「編現比」不足八成時,實際戰力恐怕根本不到三成。
去年,為了提高「編現比」,蔡英文和嚴德發推行了所謂「可持戰力專案」,通過精簡兵力的方式提高「編現比」。在裁軍後,臺軍打擊旅總體編制最終精簡了15個機械化步兵連、三個戰車連,共近三千人的作戰部隊兵力。
裁軍之後,臺軍的總兵力減少了,但缺編問題仍未得到改善。嚴德發10月11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當前臺軍有多個單位編現比不足90%,以駐守在臺灣北部的第六軍團編現比最低,其次為「金門防部」、「花蓮防部」與「陸航特戰部」,但這些單位「編現比」都仍有80%以上。
嚴德發表示,臺軍「編現比」在2020年年底前可達成「編現比」90%的計劃目標。
「漢光-34號」演習中,臺軍6軍團「勇虎」式坦克在天橋下隱蔽 圖源:臺媒
為了增加人手,蔡英文今年還動起了「大齡退伍兵」的主意。
據臺媒10月12日報導,臺灣「國防部」當天宣布,為因「敵情威脅」推動後備改革,擬將志願役、義務役後備軍人的「選充」年限,從退伍8年調整成退伍15年內。而「教召」的訓練,將改為1年1訓、1次14天,召訓人數預計從12萬人增加至26萬人。上述改革,預計在2022年1月實施。[文/觀察者網 王世純]
臺北市議員徐巧芯表示,兵源、戰力不足本來就應務實面對,而不是美化數字。在島內的社交論壇上,有不少網民擔憂自己會不會被徵召,「是不是兵不夠用」。
徐巧芯
此前,徐巧芯還認為,臺灣兵役制度應該全面調整回到徵兵制,女性也要當兵。對此,前臺灣防務部門負責人馮世寬表示,很多人不願意當兵,就算徵來他也沒心,不如募兵。
臺灣資深媒體人陳朝平則提出建議,啟動所謂「記名式戰爭公投」,運用電腦過濾篩選「欲戰者」、「好戰者」,比如執政黨所屬政務官、民意代表;執政黨黨員;上次「大選」投票支持現任執政者;曾經擔任網紅收受政府酬勞鼓吹戰爭者;曾經應聘任職網軍替執政當局帶風向者;曾經在網絡上攻擊或霸凌反戰人士者;曾經參加黨媒採訪、編輯工作或固定在黨媒談話性節目鼓吹戰爭者;曾經接受當今執政當局政治酬庸者。
(來源:觀察者網 環球網、海峽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