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順
免責聲明: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人類使用金屬的歷史已經有很久,這其中涉及到的技巧· 材料 · 工序,今天就與大家分享一些關於日本雕金的知識。雕金顧名思義,手法以雕刻為主。一柄錘一支鏨,敲敲打打,叮叮噹噹,無論是立體寫實的高象嵌,還是平面寫意的平象嵌;細到毛流葉脈,大到山水世界,都可以籍著匠人的手眼,在金屬表面上自由表達。雕金的起源很早,大約在古墳時代(3世紀中期-7世紀)已經存在了。比如奈良縣斑鳩町的藤木古墳(6世紀),在1988年開館調查時就發現了技術相當發達的金銅製雕金馬具一副。其餘古墳中也陸續出土有帶裝飾的甲冑·刀劍等物品,花樣多為蔓草紋,也有做成雙鳥銜玉狀的透雕鍍金製品,此時的雕金技術主要以武器和實用器具為對象。
▲
藤木古墳金銅雕金殘片
▲
東京國立博物館 法隆寺寶物館 灌頂幡 飛天
到欽明 · 推古 · 聖德太子三代相續在日本推廣佛教的時期,雕金工藝迅速的佔領了佛教美術品這一地盤,舉凡佛像 · 光背 · 法器佛具一類,都加以精巧的裝飾。譬如法隆寺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法隆寺
▲
法隆寺金堂釋迦三尊
▲
法隆寺金堂釋迦三尊 光背細節
此時雕金工藝中最基礎也是最深奧的技法「毛彫り」已經誕生了,法隆寺寺寶中不乏運用到毛雕技術的蔓草及天女紋樣。
所謂毛雕,就是用鏨敲刻出線狀痕跡的基礎技法,運用得當的話,可以逼真的表現出動物的毛流,人物的鬚髮。
但是越簡單的技巧越難運用自如,如何讓鏨和線如臂指使可以說是金工職人畢生的課題,正所謂「雕金始於毛雕,終於毛雕」。
毛雕的另一件代表作可以參考東大寺的奈良大佛。雖然本體兩度遭遇戰亂,今天看到的大佛已經是幾經修復過後的樣子了,但佛像座下的蓮臺很幸運,還保留著幾分聖武天皇發願造像時的狀態。蓮臺的花瓣上今天仍然能夠看到用毛雕手法刻畫出的諸佛世界,另外東大寺二月堂本尊的光背用到的也是同樣的技巧。可以想見東大寺初建時,必然處處都用盡雕金的巧思,極盡華美之能事。▲
大仏殿內部の「大仏蓮弁(蓮華蔵世界図)」
隨著技術和審美的發展,蹴雕 · 魚子地 · 地雕 · 高肉雕 · 片雕等等雕刻技法漸次出現,但是毛雕並不因為簡單而被捨棄。可以說直到江戶中期片雕風靡之前,毛雕都是金屬平面表現手法的不二選擇。
雕金的技法區別可以說九成是鏨的區別,不同的鏨會留下不同的刻痕,得到的效果也就完全不同。完成一件複雜的作品往往需要交替使用數十乃至上百支鏨,在什麼地方用哪一支,那就要看匠人的手藝和經驗了。
▲
鏨
即在畫面空白處用特殊的鏨打出如同魚子般成片的圓點狀起伏,起到填充背景空間的視覺效果。
有魚子地填充後,毛雕畫面單調的缺點得以大大改善,畫面立刻變得立體生動了起來,實屬雕金裝飾歷史上的一大進步。
▲
護國寺 金銅獅子唐草文缽
▲
魚子地也要用到特殊的鏨,鏨頭向內凹陷,一錘一個點,一錘一個點,製作過程看著非常強迫症友好。
▲
▲
這龍図三所物 波文地高雕
後藤祐乗
「高肉彫り」—在地金板的正反面應需要敲出凸起或凹陷表現立體感,是常用在目貫或者帶留上的手法,好處在於逼真且輕便。
也可以用更厚的地金板,像作木雕一樣切削成型,這樣的手法叫「地彫り」或「鋤彫り」。又或者在地金上鑿出溝槽,嵌入別的有色金屬,這叫「象嵌」,給單色的雕金增加了多色配合的趣味。象嵌又分嵌片與地金齊平的平象嵌·布目象嵌;嵌片高出地金,效果有如浮雕的高象嵌等數種作法。
▲
▲
海鷹圖 鐔
春曙堂 巖本昆寬
十九世紀
▲
橫谷宗珉,寬文十年(1670)出生於京都,是江戶中期專精刀裝具的金工師。他的父親橫谷宗與也是一名雕金匠人,依附於後藤家門下,專事製作雕金作品的粗稿雛形。如無意外,宗珉原本也應該追隨父親的腳步,作為後藤家門下的一名普通匠人,度過安穩平淡的一生。當時的後藤家在經過數百年傳承後,無論是在技巧方面還是題材方面,都陷入了故步自封,日漸僵硬的怪圈。
宗珉卻有著年輕人的才氣和不羈,無論是生活還是創作,都不願意被舊習約束。在辭去了幕府御用雕金師的職位之後,他縱情于吉原遊郭,在那裡認識了當時江戶城中最大的「藝術沙龍」主持人——兼具畫家•俳人•金工師•漆藝師等種種身份的奇人:英一蝶。
工藝欲新,設計先行。隨著與沙龍中文人畫家的接觸,宗珉仿佛打開了一扇創作路上的新大門。與多年以來使用固定的底稿,固定的手法表現不同,該用什麼技法在金屬上表現這些人自由大膽的藝術風格成了宗珉新的大課題。他最終得出的答案,就是片切雕。
宗珉棄立體的打出雕而取平面的線,他從線刻的代表性技法——毛雕入手,設計了一種新的鏨來刻畫心中獨一無二的線條。這種鏨如今稱作片切雕鏨,鏨頭呈レ型。
入刀時隨著鏨的角度不同,線條粗細自由隨心,能還原出水墨畫中毛筆側腹暈染的效果。成品看去有種「金耶紙耶,雕耶畫耶,觀者竟不能辨」的新鮮趣味,能最大限度還原底本的畫面。這樣的風格在江戶的文人及武士中,以庶民為中心迅速的流行了起來。時人相對於後藤家的「家雕」,給這種風格取名為「町雕」,即在「町」(市井)中流行的風格。
▲
片切彫鏨
洋彫り
片切雕,委實是江戶中期到明治時期,金工最後的絕唱之花,今天的分享就到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