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會成為下屆美國總統呢?我們不知道。因為現在還沒有清點出足夠多選票以判斷究竟是川普還是拜登會宣告勝利。
要想成為美國總統,你並不需要贏下普選投票。候選人需要贏得的是選舉人團投票的多數選票,每個州都有一定數量的「選舉人」票數,具體分配額度與各州人口數量份額大致相當。
川普選情超越預期,拜登沒能贏下點票較快的搖擺州,這意味著,我們仍需等待幾個關鍵州的結果,仍有許多不確定性。
過去一天中有一些關鍵時刻,但大多事關另外幾場選舉,這些選舉兩黨對於參議院的掌控權之爭仍然激烈:
川普的盟友、參議員格萊厄姆(Lindsey Graham)預計會在南卡羅來納州擊敗民主黨挑戰者哈裡森(Jaime Harrison),外界曾一度認為格萊厄姆會輸掉這場選舉。
我們可能要幾天後才會知道結果。看上去這場選舉的關鍵會轉變為對郵寄投票的清點,在密西根、威斯康辛及賓州等地區,郵寄投票尚未開始清點。
不確定會否轉變為不安定?不確定性的出現是必然的,但儘管有許多美國人已經表達對社會出現動蕩可能性的擔憂,目前很難看出是否會有重大動蕩局面出現。
BBC預計喬·拜登會贏得威斯康辛州的結果反映的是目前的狀況。如果像川普團隊要求的那樣,威斯康辛州重新計票,我們將對其進行報導,如果有需要,我們會相應對預計結果作出調整。
你可能已經注意到,一些新聞網站還預計,拜登會贏下亞利桑那州,這會給他的選舉人團得票數再加11票。BBC與CBS就此繼續保持一致,認為亞利桑那州結果太為接近,無法做出預測。
今年的美國大選備受關注。這不但是因為兩個候選人都「個性十足」,更是因為,這次選舉結果,可能左右今後幾十年世界的局勢。也就是說,接下來幾十年世界會是怎樣,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美國人民手裡的選票。
所以,美國公民在投票時,並不是直接選總統和副總統,而是在選本州的選舉人。這裡大家可以順便學習投票的英文,cast one’s vote。經常玩RPG遊戲的人或者讀《哈利波特》的朋友,肯定對cast不陌生,施展魔法就是這個單詞。
我對美國的這種安排一直感到不可理解。既然各個政黨提名的選舉人在道義上必須投票給自己政黨的候選人,而且99%的選舉人也遵循這個原則,那為什麼不乾脆規定哪個政黨在州普選中獲勝,就直接獲得該州的選舉人票或者改個其它什麼名字,何必還要這些選舉人再投一次呢?
您覺得哪個更有機會當總統呢,可能這會預估你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