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發現江蘇徐州泉山區文華路東側樓宇間的狹窄空地,出現一座迷你型綠地公園。走進公園,女貞、石楠、桂樹等修剪有致的樹木,搭配整齊的綠地,令人心曠神怡。類似這樣的「口袋公園」,徐州市今年已經建成了4座,總面積近2萬平方米。
隨著我國城市化高速推進,城市中心建築密度日益增大,隨之帶來城市綠化量不足、綠化品質不高、大型公園服務半徑存在盲區、市民健身休閒難覓去處等問題,成為困擾城市發展的痛點之一。
為此,在江蘇徐州、南京、蘇州等多座城市,當地政府部門利用城市「邊角料地塊」和「巴掌大地塊」建設「口袋公園」,通過見縫插針布局,打造貼近百姓生活的城市微空間,構建觀賞性、文化性及功能性於一體的城市綠地微景觀,補充城市公園系統,在美化環境的同時,最大程度滿足居民運動休閒的需求。
筆者注意到,「口袋公園」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不僅有景可看,功能同樣完善。推窗可見綠,抬腳即進園,「口袋公園」拓展了城市居民的公共空間,不論是運動鍛鍊,還是親子互動、社會交往,都切實做到了便民、利民,成為點綴城市的一道風景線。
讓「口袋公園」更好地發揮效能,筆者認為,有關部門不僅要建得好,還要管得好,更要用得好,持續增強居民幸福感和獲得感。具體來說,要做好幾方面的工作。
首先,「口袋公園」是民心工程,建設要以人為本,廣泛徵集市民意願,充分尊重民意,要從便民角度,有針對性地完善功能配套,做到既美觀好看又實用耐用。
其次,「口袋公園」建好更要護好。一方面要實現景觀美化提升和空間高效利用雙贏。可以結合當前各地正在推進的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工程,利用拆除違法建築、棚戶區改造等騰退地,拓展建綠空間,提升公園綠地可達性。另一方面要維護好「口袋公園」日常運轉,探索推行園長制、志願服務等管理模式,強化責任到人,做好公園設施維護,守護好市民的「後花園」,避免發生重建輕管現象。
再次,「口袋公園」建設不僅要注重觀賞性和實用性,還要融入地域歷史文化元素,賦予其文化內涵,展示城市文化特徵,讓城市文化「看得見、摸得著」,讓遊園市民記得住鄉愁,讓外地遊客了解到城市的氣質與精神。
最後,「口袋公園」建設要融入「海綿城市」理念,通過透水鋪裝、生物滯留帶、多層次綠化等新技術應用,將雨水收集、利用與景觀綠化相結合,實現生態功能與景觀效果並重,在提升環境品質的基礎上構建集觀賞性、文化性、功能性於一體的城市綠地景觀。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