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由劉德華、劉青雲主演的電影《拆彈專家2》上映,毫無懸念拿下票房第一,購票網站近萬評論僅有36個差評,豆瓣開分8.1成為賀歲檔口碑黑馬,難怪導演王晶會興奮到罵人,讓那些說港片已死的人回家睡覺。
近年港片確實有越來越小眾化的趨勢,很多人看的不是電影而是情懷,特別是一些香港警匪電影,無非就是多了幾個電影明星的豪華版TVB劇特別篇,熟悉的感覺固然很好,但有時候難免覺得格局太小。
所以在看到《拆彈專家2》劇情簡介的時候,相信不少人都會有類似的想法,這種主角被迫逃亡找回清白順道揭發大陰謀的劇情也太常見了吧,最多就是劉德華劉青雲再度合作演技爆棚,還能有什麼新鮮的嗎?
加上預告片也大多集中表現三個主演的對手戲上,集中表現兄弟情和愛情,臺詞也有臥底、回歸、英雄這樣的字眼,就算點映時期口碑不錯,但也很難想到《拆彈2》竟然能跳脫出港片桎梏,搖身一變成了一部格局不小的商業大片。
《拆彈2》的賣點就不應該是港片,劉德華和劉青雲再合作也沒那麼重要,這部電影最吸引人的其實是成熟的商業大片思維,7年前杜琪峯拍《毒戰》七個反派大佬還在為一個億打破頭,現在《拆彈2》的反派拉了夥兒人就沿著地鐵路線爆HK了。
商業大片的重點不就是這個嗎?拍點觀眾想像不到的事和畫面!《拆彈2》危機核心是組織性恐襲,這對中國觀眾來說是非常陌生甚至有點神秘的領域,恐襲還不止是故事背景,更是故事主線,這樣的講述角度尺度很難把握,正反雙方的設定也是很容易觸雷的點。
正方太強反派太弱就很容易讓觀眾覺得片方把人當傻子,反派太強正方太弱就很容易讓觀眾覺得片方是傻子,那如果正反方都是一個人呢?以下內容將涉及劇透,畢竟這是一部全片沒有一句廢話的電影,提到的每一個細節都有用。
劉德華飾演的男主潘承風在一次任務中受傷失去左腿,但他並沒有因此氣餒,積極復健恢復狀態卻被調離前線,潘承風認為是高層不願意承擔風險,在表彰會上對著鏡頭做出抗議。
劉青雲飾演的好友董卓雲和倪妮飾演的女友龐玲都認為潘承風此舉不妥,男主此時已經變得偏激,與好友決裂與女友分手並辭職離開。
5年後……電影開始狂埋伏筆拼命反轉,潘承風再次現身捲入爆炸案,成為嫌疑人,卻在醒來後失憶,這裡的安排非常巧妙,出現了第一個反轉留下第一個懸念,在所有人都懷疑男主是在偽裝的時候,他竟然真的失憶了!但卻用鏡頭和暗示讓觀眾覺得他在逃出醫院前已經恢復了記憶。
在一段精彩的追逐打鬥槍戰戲之後,第二個反轉來了,男主並沒有恢復記憶,第二個懸念也來了,警方說男主是他們臥底,反派說男主是他們自己人,男主到底是誰?
男主和觀眾都想知道!也很快得到了答案,男主記憶逐漸恢復,發現自己有被召回警局成為臥底的記憶,也順理成章開始配合警方行動,結果在與反派接觸過程中,男主隱約意識到事情不對,第三個反轉也來了。
原來男主真的是反派!警方通過儀器和心理暗示,利用他腦部受傷失憶並對女主舊情難忘這一點,給男主植入了假的記憶。
還有一點設置很巧妙,電影初期曾經給出了一個懸念,反派組織除了謝君豪飾演的頭目外,還有名為大衛的人身份待確認,這個懸念揭露的時候正是第四次反轉,大衛不是人!
而第五次反轉是男主真正的身份,他是反派陣營沒錯,也參與了多起恐襲,他和反派對峙並徹底恢復記憶之後,才是劇情最高潮,以至於到了片尾的時候,看到男主的結局的瞬間想要暫停並把進度條調回重點情節反覆確認。
這裡就不劇透第五個反轉和結局了,只能說在最後反轉這個設定讓男主的結局更加出乎意料了,回想起之前的多次反轉和懸念,總覺得這裡面還有事!
故事就是這麼個故事,但文字描述的爽感不及電影百分之一,全片節奏可以說極佳,總是在你想著「我猜出來了」的時候為你轉身,每個反轉和懸念設定都很穩。
當然這樣的設定也許會讓閱片量較高的觀眾覺得老套,強節奏也註定會失去故事講述深度,導致演員都好像工具人,劉青雲和倪妮發揮也都不多,註定留下些遺憾。
最後建議各位在觀影時還是用商業爆米花片的心態看《拆彈2》,不用太深入思考,跟著節奏衝就完事了,應該是不會感到失望的。
【文:可可子】
本文特約發布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