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屆斯諾克世錦賽冠軍、6屆英錦賽冠軍、3座大師賽冠軍獎盃、世界臺聯終身成就獎,在當今,1957年出生的「老球王」史蒂夫.戴維斯早已帶著屬於他個人的成就和榮譽退出了人們的視線。儘管時過境遷,但戴維斯留給斯諾克運動的個人遺產並不會隨之減少,反而他在斯諾克領域取得的成就還是在不斷的激勵著正在追求著雄偉目標的其他晚輩,而觀眾、球迷、臺聯,永遠不會忘記他為斯諾克運動發展作出的努力和貢獻。
曾經發生在戴維斯身上的斯諾克經典賽事其實是非常有意思和有特點的,在1985年,他在克魯斯堡和丹尼爾.泰勒在決賽中竟然打進了決勝局,而那場發生在世錦賽上的決勝局至今還沒有其他球員重演過,當時那場決賽打到了凌晨時分,而那時候的電視機都是黑白的,可想英國1800多萬電視觀眾的「煎熬」程度。同樣他在1989年的世錦賽上,也創造了一項紀錄,在與他的朋友約翰.帕洛特的比賽中,他以18-3的比分擊敗帕洛特而獲得冠軍,創下了在斯諾克決賽上比分差距最大的紀錄。在2005年的英錦賽決賽上他以6比10的比分負於丁俊暉後,又創下比賽年齡相差最大的一場比賽。而這些事實都顯示出戴維斯獨特的幽默感和親近感。戴維斯對於比賽勝負的態度也沒有那麼強烈,在2005年英錦賽,他輸給了比他小30歲的丁俊暉後,用當時臺聯工作人員的話說,看似輸掉比賽的戴維斯好像剛才根本都沒有打比賽似的。不置可否,這種說法恰恰印證了戴維斯平時平穩以及冷靜的風格,戴維斯是斯諾克歷史上為數不多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那種心境的運動員,不像有些運動員需要釋放壓力時會大喊大叫,或者奪冠時振臂高揮,而在臺上的戴維斯看似從來都是表情平靜。不管輸贏。
戴維斯毋庸置疑地在撞球界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在撞球界,人們稱呼他為:「天然金塊」,說明了他擁有「點石成金」的那種極高的體育素質,戴維斯也進行了大量的撞球基礎動作革新甚至創新過一些擊球時的杆法,他擁有最標準的擊球動作。在中國早期打斯諾克的愛好者,都以戴維斯的站立姿勢為標準。奧沙利文說戴維斯可以為了一個擊球動作而練習一天,由此可以窺見他對於撞球事業的執著。儘管戴維斯在撞球界的成績以及他的創新能力眾口皆碑,但是讓人們意想不到的是,他還有著在其他領域的愛好,甚至也取得了耀眼的成績。
戴維斯開始練習斯諾克之前,他從事過店員等工作,在他的那個年代,正是英國本土各種音樂樂隊盛行以及音樂創作的鼎盛年代,所以就像在這個年代中,羅伯遜和丁俊暉也會打電腦遊戲來消遣;奧沙利文也會進行各種長跑、做飯等愛好。戴維斯當然也會受到當時他自己的那個年代的各種文化薰陶,除了對斯諾克的熱愛,他還是一名狂熱的音樂愛好者,他會經常出現在各個電臺裡當dj,他還有一個令他自己驕傲的「成績」,就是他收集過超過5000張的唱片。他在整個英國音樂界可以說是發展地「如魚得水」,之前他也笑稱,如果不打斯諾克比賽,他肯定會是職業的音樂人了。
戴維斯的興趣廣泛,不單單是玩音樂,在西洋棋領域他也很有造詣,曾經還當過英國西洋棋民間聯盟的主席。他也會打橋牌,曾經還遠赴過美國拉斯維加斯進行過橋牌比賽,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而戴維斯看似也對他的這些愛好全力以赴,樂享其中。這能說明戴維斯是一個一絲不苟的人,做任何事情,他勢必會非常重視和認真。戴維斯曾經也多次表示,枯燥的斯諾克比賽真的需要場外的各種多彩多姿的樂趣和愛好去填充,好讓比賽與生活保持平衡。戴維斯的這種理論和說法其實是對於斯諾克球員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枯燥、冗長的斯諾克世界,即使一個非常熱愛斯諾克事業的球員,在長時間的接觸後,也會不可避免地感到枯燥和單調,所以戴維斯才說,在生活中要去積極尋找和發現自己的其他愛好,及時調整好心態,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下一次比賽中去。
2016年4月,戴維斯也和亨德利一樣,都選擇在世錦賽舉辦期間,在斯諾克「聖地」克魯斯堡劇院宣布退役。無疑,這兩位偉大的斯諾克運動員在決定退役之前,還是能深深地感到除了在他們取得斯諾克最高榮譽之地,沒有任何地點和任何榮譽能抵消那片「故土」--克魯斯堡曾經帶給他們的巨大安慰和動人記憶。當今,老一輩的斯諾克球員都逐漸退居幕後,他們經常還會發表一些意見以及對斯諾克事業未來的看法。令他們感到欣喜的是,整體斯諾克運動正處於斯諾克歷史上最鼎盛的階段,斯諾克球員也沒有出現「青黃不接」的憂人現象,除了現役球員的自身努力外,其實老一輩球員的默默付出和曾經對這項運動所作出的巨大貢獻是不可磨滅的。那些他們曾經獲得的榮譽和帶給觀眾的感動,就像刻在斯諾克世錦賽冠軍獎盃上的名字,熠熠發光,永不磨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