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開未來電視舉步維艱,何談「未來」

2021-01-12 騰訊網

編輯 | 于斌

出品 | 潮起網「於見專欄」

近年來,酷開的表現都不盡人意,已經到了舉步維艱的地步。不管是電視方面還是其他方面的業務都遭到了其他競爭對手的圍攻,業務拓展一直碰壁。從這些地方可以看出酷開不僅存在經營管理團隊突破能力欠缺,而且他們的戰略制定太過保守,而市場戰術又太過於激進,硬是把一個生氣勃勃的公司變得死氣沉沉。其實,任何一家公司,首要做的都不應該是大搖大擺地飛躍式衝擊,腳踏實地才是應該放在首位的東西。

酷開未來電視不未來

有酷開用戶在抖音表示,體驗非常差,各種自帶APP都需要收費觀看,第三方APP又被限制安裝。以前家裡面用的電視起碼開一個會員就夠了,現在酷開電視幾乎每個自帶app都要開通會員,而且抖音有一位用戶開通了酷開cibn的高清影視超級會員後發現,竟然沒有一部熱門電影。科技進步的同時不應該把最基礎的東西忘卻。用戶舒心的觀看體驗是未來電視最為基礎的一樣東西,不應該如此不被重視。

再說到酷開主要營銷辦法之一的性價比。酷開一向以性價比著稱,酷開雖然智能互聯但加載速度很慢,有時候還經常死機黑屏,而且根據筆者剛剛查詢到的酷開自帶軟體薅消費者羊毛的事情,可以看出酷開的性價比也許只是虛有其表。

筆者還看到有一個用戶在抖音表示,酷開電視開箱的體驗也不是很好,下單半天送到家,速度還挺快,就是除了開箱,其他什麼都不管,包括連接線,底座什麼都要自己來搞定,在自己組裝的過程中,很快就發現接口不實用,接口向下,安裝比較麻煩。

同樣,筆者在百度貼吧還看到其他用戶反饋酷開未來電視的其他差評原因,目前有以下幾點:

1、 一位貼吧用戶在貼吧反應了酷開無視電視配置強制更新,導致越來越卡、自動關機、閃退、無法更新應用等問題。

2、 另一位貼吧用戶表示雙十一蘇寧買的酷開p70

75寸電視機。電視剛送來,驗機沒問題。然後從取出來,平放裝好腳架再通電,非常意外的發現,在外玻璃沒有傷痕,沒有碰撞的情況下,內屏竟然自己裂開了。當這位用戶聯繫客服時候,客服模糊到最後,也只能說"是人為造成的。"

3、抖音一位用戶在使用酷開電視後發現酷開沒有完善第三方播放器,限制安裝第三方APP,各播放器均有各種問題。所以建議那些喜歡播放自己下載電影的買家一定要慎重考慮。

4、筆者還看到網上有一位消費者表示,用第三方app測試酷開所宣傳的8G儲存空間的產品,實際使用儲存空間只有4G。諮詢了客服,客服也是模糊不清的解釋。這樣的一個國產大品牌,客服都解釋不清這樣一個小問題,讓人覺得有虛假宣傳的嫌疑,實在是不該。

從發展的趨勢來看,華為、小米廠商都在準備圍繞著大屏去構築AIoT生態,很明顯酷開一直缺乏這方面的技術底蘊。華為、小米自己的loT平臺都已打造完成,並且還有眾多的合作夥伴。而酷開還一直都以單品為主,並沒有去構築真正的AIoT核心。導致酷開硬體上也比不過小米華為。

酷開廣告模式沒有未來可言

酷開損害用戶體驗的事情還不止以上所說的,廣告更是酷開一大詬病。

酷開一直準備在OTT領域上尋求新的發展。酷開在OTT的領域裡,最先推出的是廣告模式,相繼又發布酷開系統7.0,再後來又有了合伙人計劃。但廣告模式是酷開的OTT領域裡最重要的模式。酷開的廣告投放模式竟有16種之多,開機要插播廣告,主屏也要插播廣告,頻道入口居然也有廣告,更別說AI語音互動活動、專題這些了,無一不有廣告的身影。

雖然酷開的確可以充分發揮OTT領域的流量價值,但這樣的廣告模式卻極大程度影響了消費者使用體驗。雖然OTT的通病就是廣告太多,但酷開這種"見縫插針"的廣告投放,給消費者日常體驗帶來的負面影響非常之大,甚至會有消費者產生牴觸。目前榮耀的智慧屏產品宣稱已經去除開機廣告,小米也在積極地減少廣告投放,但酷開還依舊這麼"見縫插針"可見不把用戶體驗放在眼裡。

除此之外,酷開這種比較單一的廣告營收模式,暗處的風險非常大。調查顯示,在2018年酷開投放的OTT廣告比例就超過了30%,但其給OTT的廣告卻僅僅不到5%。這說明,網際網路大屏電視的優勢在酷開手上並沒有得到提高。

說簡單的,酷開的OTT領域已經被競爭對手踩在下面,沒能能適應目前環境。酷開的硬體比不過對手,OTT又適應不了環境,在未來很難有一席之地。

酷開NEW TV仍是資本的舊遊戲

酷開在硬體跟用戶體驗上的失敗,讓它將矛頭指向NEW TV,酷開希望能在這裡找到翻身的機會。NEW

TV大屏把用戶與內容連接的同時,也讓用戶的信息洩露進大數據變得更加簡單。跨入網絡時代的NEW

TV把用戶數據傳送給品牌,讓品牌方更容易了解用戶,更加精準的進行營銷,這就得用到智能推薦算法。

看似方便新奇符合自己胃口的互動廣告,背後的代價卻是自己的隱私。知乎一位用戶分析了智能推薦算法的利與弊,其中最大的弊端就是洩露隱私。酷開的智能推薦算法,在幫助用戶更快找到內容的同時,也將用戶的隱私洩露進了大數據。因為智能推薦算法需要非常依賴大數據,而大數據卻是人們隱私為代價而滋養的。依賴用戶隱私大數據的智能推薦算法,這真的是所謂的創新嗎?

酷開網絡引入的目標家庭概念,構建以家庭為中心的數據體系,而這個家庭體系,更快的加速了家庭成員的隱私進入大數據,看似便捷消費的同時,也是在無限度的曝光自己和家庭進入大數據。

然而,NEW TV廣告的智能推薦算法不僅會洩露消費者隱私,而且NEW

TV廣告的市場規範化管理依然有待完善。2019年1-5月廣告異常流量就達到了12%,其中家居家裝類跟媒體類異常最為嚴重,家居家裝類型異常流量比例竟達到了將近32%,已經成了重災區。媒體類型的代理方流量也異常嚴重佔比比家居家裝類還高,達到了將近35%。酷開NEW

TV真的能完全解決這個數據不真實透明的問題嗎?

總而言之,酷開NEW TV的確推動了"客廳經濟"的第二次崛起,但本質上也不過就是一場資本的舊遊戲,可見酷開對NEW

TV這塊"寶地"的價值看得非常透徹。

結語

酷開硬體方面拼不過小米華為,還有"見縫插針"式投放廣告,加快隱私洩露進大數據的NEW

TV,這即便讓擁有雄厚背景的酷開,也會像其它網際網路電視品牌一併陷入沼澤。希望創新不要再成為資本舊遊戲的幌子,如果還是這般如此下去,酷開的路只會越來越艱難。

先得把目前腳下的路走好,才能真的走向未來。

相關焦點

  • 酷開網絡分拆上市獲批 OTT模式及電視產品有待升級
    業內人士表示,酷開網絡與創維的定位不同,分拆之後會為投資者衍生出更多想像空間,同時會對母公司起到一定的反哺作用。  然而,酷開網絡的OTT運營模式卻遭到業內質疑,該模式致使網際網路電視廣告偏多,給用戶帶來諸多不良體驗。此外,業內人士表示,相較於小米、華為等網際網路廠商,酷開電視也幾乎沒有優勢可言。
  • 酷開網絡分拆上市獲批,OTT模式及電視產品有待升級
    業內人士表示,酷開網絡與創維的定位不同,分拆之後會為投資者衍生出更多想像空間,同時會對母公司起到一定的反哺作用。然而,酷開網絡的OTT運營模式卻遭到業內質疑,該模式致使網際網路電視廣告偏多,給用戶帶來諸多不良體驗。此外,業內人士表示,相較於小米、華為等網際網路廠商,酷開電視也幾乎沒有優勢可言。
  • 以科技助力國潮文化 酷開電視亮相人民日報「有間國潮館」
    酷開作為人民日報「國潮夥伴」的一員,攜酷開電視P50聲控智慧屏亮相國潮館,吸引了不少參觀者駐足停留。而除了「科技有為館」之外,「有間國潮館」還打造了「文化有為館」和「美好生活館」,多角度展現國人和中國品牌以披荊斬棘有為之勢,引領科技創新潮、文化價值潮、消費升級潮,走出創新、品質、未來可期的美好生活。作為人民日報新媒體「中國正當潮」合作夥伴,酷開電視也希望通過對智慧家居生活方式的探索,進一步深挖酷開在國潮方面的潛力。
  • 酷開電視質量好嗎,創維 酷開55吋4K全面屏電視怎麼樣測評
    自從有了換電視機的想法,就一直關注淘寶彩電推薦內容和相關活動,有好多次看到了創維酷開55英寸全面屏4K智能網絡wifi液晶電視免費試用活動,就抱著試試看的心裡申請了。尺寸:55寸的尺寸作為客廳電視已經很夠用了,作為一款臥室電視還挺大的,放在家裡經營的藥店裡也不覺得小,大戶型小戶型這款尺寸電視都是極好選擇,反而寫這個試用報告面對電腦顯示屏時,覺得電腦顯示屏幕真是太小了 創維酷開這款先進的大牌子電視,天貓才賣到了2399元 確實放在家裡夠逼格的。
  • 酷開網絡:海量視頻資訊全家歡樂,盡在酷開系統8
    曾經電視是家庭場景中的重要屏幕,是家庭發現世界和獲取資訊的中心。但經歷了近一百年的發展,傳統電視行業進入瓶頸期,電視在家庭中的地位被逐漸替代。特別是智慧型手機的誕生,讓手機成為個人生活的中心和全社會關注焦點,而電視的存在感卻越來越小。
  • 幸運大抽獎 免費贏酷開50英寸4K電視!
    最近,網際網路電視品牌酷開動作頻繁,高調打造的「酷開424遊戲電視抄底風暴」活動正在酷開商城、天貓、京東商城、蘇寧易購等電商平臺火爆進行中,除了帶給消費者空前力度的價格優惠外,更推出各種福利。    轉盤抽獎活動,操作簡單,只要進店(京東創維酷開自營旗艦店)預約商品,關注店鋪即可參與抽獎,每位用戶每天有3次抽獎機會。只需要點點滑鼠,就有機會獲得一臺50英寸4K電視酷開50U2。
  • 創維酷開電視三大電視直播軟體,秒看港澳臺
    創維酷開電視是業內公認的,設計精美、性價比超高的品牌。剛買到電視之後,是不是急著找直播軟體,學習各類教程、玩法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科普一下,三款強悍的免費直播軟體!  一、超高口碑直播點播聚合軟體·泰捷視頻
  • 長銷經典款 酷開5G系列電視55吋2999元
    酷開5G 55電視是一款55吋智慧屏電視,去年9月發布,目前是酷開電視的長銷經典款了。5G系列定位為「智慧家居控制中心」,用戶可以通過酷開智慧屏語音操控洗衣機、冰箱等家電,支持AIoT 5000+家電產品互聯。55吋版的酷開5G電視目前網上價格2999元。
  • 酷開系統:讓電視秒變遊戲機宅家也有趣!
    近年來電競、主播等關鍵詞疊加豐富了遊戲視頻內容,電視大屏+遊戲內容發展勢頭火熱。根據IDC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732.03億元,相比2019年第四季度增長了147.43億元,環比增長25.22%。
  • 小視窗 大視界,畫質清 音質棒—酷開50A2智能電視體驗
    近幾年來,電視的發展可謂是如日中天,突破一個又一個的極限,然而,很多年前誰又會想到一臺電視會有如此多的功能,與「智能」這個高端詞彙糾纏在一起呢?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這麼一款具有代表意義的,極具特色的智能電視,它就是前不久由酷開在北京發布的這款最新的A2系列智能電視,並且號稱全球首款HiFi級大內容智能電視,首發當日就獲得了滿堂喝彩,究竟性能如何,接下來就讓我們一探究竟吧。
  • 創維酷開42寸超薄電視8499
    【7月22日太平洋電腦網廣州站】隨著LED背光技術的應用,液晶電視再度迎來「瘦身」革命。創維酷開LED10系列包括55、47、42、37、32、26英寸六個尺寸大小,具有本地酷開、網絡酷開等多項領先技術。
  • 5.8G無線連接 5.1電視音響酷開MAX3
    【天極網家電頻道】酷開MAX3是一套杜比5.1聲道家庭影院音響組合,音箱間採用5.8G無線連接,方便連接布置。MAX3有一個6.5英寸70W木質低音炮,兩個前置音箱,兩個環繞音箱。整機功率160W,產品定位高端,這款電視音響目前在電商上有售,價格3299元。
  • 專注年輕用戶需求,酷開電視堅持「創新突圍」打造差異化優勢
    但市面上有效防藍光的電視產品並不多,「為年輕人打造科技潮品」的酷開電視是其中的佼佼者。作為市面上首發光學防藍光電視的品牌,酷開電視依託與創維共享的32年專業研發生產經驗,通過創新投入不斷提升技術深度,在眾多網際網路電視品牌中順利實現了領先的產品功能體驗。
  • 酷開網絡深耕OTT領域,人工智慧賦能電視新生機
    伴隨人工智慧不斷深入,電視的功能更加豐富,人工智慧賦能傳統電視帶來智能推送、語音交互、圖像識別、智慧互聯等體驗升級,但是在技術深度和廣度經驗的積累上,不同平臺之間差異明顯。酷開網絡的核心產品酷開系統結合了人工智慧技術和大數據,帶給用戶個性化、差別化體驗。
  • 在買電視時,創維、TCL、三星、LG、小米和酷開應該如何選擇?
    由於智能電視價格競爭異常激烈,所以很多電視廠商為了壓低成本,放棄了對於質量和品質的堅守,導致很多低價智能電視質量差,用戶體驗差,從而大幅增加了用戶選擇智能電視的難度。三星和LG智能電視畫質較好,但拓展性一般。TCL研發實力較強,智能電視產品表現中規中矩。創維、小米和酷開在做工、用料及用戶體驗方面就非常平庸了。
  • 光學防藍光 4K智能電視酷開50P30價格漲至1899元
    【天極網家電頻道】酷開50P30是一款50英寸4K超高清智能電視,是今年6月發布的產品,具有光學防藍光、小度語音、兒童教育等功能,適合學生用來上網課,配置2+16G內存。最近電商上報價1899元,價格又有小漲。
  • 蘇寧易購818大促如何買電視?酷開智慧屏為你解惑!
    但參與促銷活動的電視品類眾多、價格各有實惠,對於消費者而言,真正高性價比的電視該怎麼選呢?隨著市面上電視的智能化、美觀度不斷創新,消費者選購電視的需求也在不斷升級,多項重要選購指標告訴我們,一款匹配現代生活的高品質電視,必須要同時滿足多方需求!
  • 5.1聲道家庭影院 酷開MAX3電視音響評測
    對於有影音追求的中高端消費者來說,給電視配一套音響幾乎是必然的選擇。近期創維旗下酷開品牌推出了一套杜比5.1聲道家庭影院酷開MAX3,可以滿足這類需求。   酷開MAX3音箱採用2路功放(Ti晶片),3路DSP分頻音效處理(前置、環繞、重低音),頻響範圍40Hz-20KHz,信噪比≥75dB,分離度≥45dB,整機功率160W。
  • 酷開電視P70 75" 智慧劇幕的真實體驗,大屏才是真的爽
    酷開電視P70 75" 智慧劇幕的真實體驗,大屏才是真的爽 電影院大片陸續上線,不少網友表示上半年的電影一場都沒看成,下半年一定要全部補上!
  • OTT行業獨角獸——創維酷開公司的增長空間有多大?
    創維酷開系統布局內容服務打開了這樣一扇天窗,並逐漸成為公司未來發展的重要引擎。01OTT行業百億獨角獸深圳酷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酷開)是創維集團控股子公司,成立於2006年,是國內最早專注智能電視內容運營,以電視為入口的智能家居平臺。公司曾先後獲得愛奇藝、騰訊、百度等網際網路巨頭戰略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