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五端陽日,祈願大眾遠離邪穢,安康又吉祥!

2021-02-23 上海玉佛禪寺

粽子香,香滿堂

艾葉掛在大門上

出門一望麥兒黃

這兒端陽,那兒端陽

處處是端陽

2020年6月25日,農曆五月初五

庚子端陽,如期而至

人們常用「幽默」來形容一個有趣的人,這裡的「幽默」是英語hunmour的英譯詞。在古詩文中,「幽默」通常用來形容安靜無聲的環境。

屈原被流放到了南方後,披散著頭髮行走在江邊,遇到一位老漁夫,漁夫勸他多迎合他人,可以讓自己更順利,可是屈原不願意這麼做,於是寫下《懷沙賦》:「陶陶孟夏兮,草木莽莽。傷懷永哀兮,汩徂南土。眴兮杳杳,孔靜幽默。」這裡的「幽默」就是形容江邊環境安靜無聲的意思。

這幾句話是屈原內心的獨白:「在草木競萌的夏季,群鳥歡唱,百蟲齊鳴,熱鬧非凡。然而,在這樣一個美好的季節裡,我卻要匆匆奔赴南方,怎能不憂傷?」屈原向遠處望去,大自然的風景再美,在他眼裡也只剩下一片迷茫,他心裡憂愁,聽不見鳥語也聽不見蟲鳴,他的世界只剩下靜謐的大地,靜得沒有絲毫聲響。「眴兮杳杳,孔靜幽默」,到處都是迷茫,到處都是沉默。

《懷沙賦》是屈原懷石跳江前的絕筆之作。五月五日是楚國當地的節日,屈原跳江的時間接近這一天,後人以此來紀念他,這一節日原先的意義卻鮮為人知了。

端陽又叫端午,是中國傳統節日。千百年來,端午節俗幾經變化,這些端午節俗,大多數寓意著遠離邪穢,祈求安康,其中還有很多表達了對孩子的美好祝願。

粽子在古代文獻中又被寫作「角黍」,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在南北朝時期,粽子還是夏至日的時令食物,在歷史流轉中,今天,粽子已是端午佳節必備美食。

「龍舟」一詞最早見於先秦古書《穆天子傳》「天子乘鳥舟、龍舟浮於大沼。」划龍船時,多有龍船歌助興,歌聲雄渾壯美,扣人心弦,即「舉揖而相和之」之遺風。英語中對端午節的翻譯 Dragon Boat Festival 便是從這一風俗中演化而來。

艾草寓意百福,端午前後,人們將艾草綁成一束,插於門楣,期望艾草的香味可以驅除疾病,闢除邪穢。

端午前後多雨潮溼,病菌容易滋生,懸菖蒲、艾草等確實可以藉助它們揮發的氣味清潔空氣,消除病毒。

古人在端午節時,還會佩帶精心製作的香囊。玲瓏剔透的衣香粉荷包和香袋,內裝芳香馥鬱的藥物如白芷、丁香等,其香氣具有驅蚊闢穢的功效。

亦有心靈手巧的母親用五色花布做成小辣椒、小黃瓜、胖娃娃、小紗燈和小粽子等各式各樣的小玩物,掛在孩子的身上,據說也是為了驅除瘟疫。

五色線又叫長命縷,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青、紅、白、黑、黃代表五行五方,有吉祥的寓意。在端午這一天,給孩子手腕、腳腕上拴長命縷,在大雨或洗澡時,解下拋到河裡,希望河水把瘟疫、疾病衝走,以此來表達保安康的美好祝願。

《燕京歲時記》記載:「每至端陽,自初一日起,取雄黃合酒灑之,用塗小兒領及鼻耳間,以避毒物。」

在端午節,有不少地方的習俗是用雄黃塗抹在小兒額頭上,以驅避毒蟲。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黃酒在小兒額頭畫「王」字,一借雄黃以驅毒,二借猛虎以鎮邪。

古人在端午節這天,在門上懸掛好艾草之後,用剩餘的藥草來舉行鬥草比賽。「端午結廬蓄藥,鬥百草,纏五絲。」鬥草,又稱鬥百草,也是端午節流行的遊戲。《荊楚歲時記》也載:「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荊楚人並踏百草。又有鬥百草之戲。」

端午時節,我們不一定把五彩繩系在臂上,把蘭草香囊佩在腰間,但一定要把對健康平安的祈願放入心中,最重要的是,用實際行動支持抗疫工作。我們共同盼望著全球疫情早日結束,人人安康。

關於端午節習俗,你有什麼童年回憶,可與大家分享呢?歡迎在下方留言。截至6月28日中午12點,點讚最高的留言可獲得上海玉佛禪寺「守護」系列平安結一個!

編輯 | 傳逍

圖片 | 網絡

設計 | 演威

責編 | 明月

相關焦點

  •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 關於端午節,你要了解的都在這裡了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 關於端午節,你要了解的都在這裡了時間:2020-06-25 11:0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 關於端午節,你要了解的都在這裡了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見,新知萬裡外。
  • 陝西安康:賽龍舟過端午
    6月25日,參賽龍舟隊在比賽中。當日是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陝西省安康市第20屆龍舟節在漢江上舉行。每年端陽節前後,安康沿江一帶的縣區都舉行龍舟賽,賽龍舟成為民間自發的盛大活動。新華社記者陶明攝6月25日,參賽龍舟隊在比賽中。
  • 粽葉飄香又端陽,五首滿庭芳,祝您端午安康!
    粽葉飄香又端陽,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有著悠久歷史的傳統節日。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民間的四大傳統節日。值此佳節來臨之際,古典君用五首《滿庭芳》,祝您端午安康!——皛玊題記《滿庭芳·祭端陽》又至端陽,汨羅江岸,落花碧水飄香。
  • 端午祝福安康情感句子,為你端來一生的幸福祝你端午節安康
    3.艾葉又飄香,時間近端陽;低頭思好友,就在水一方;念念未敢忘,問候送心上;屆時配香囊,佑你永安康;粽子嘗一嘗,瑞氣滿口香.     4.送你一個香甜的粽子,以芬芳的祝福為葉,寬厚的包容為米,溫柔的叮嚀做餡,再用友情的絲線纏繞.願你品嘗出人生的美好和五月的春天.端午節快樂!
  • 農曆二月十九,恭迎「觀世音菩薩」聖誕日,祈願大眾吉祥安康!
    今天是2020年3月12日,農曆二月十九,在佛教裡是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聖誕紀念日。值此殊勝吉日,祈願大眾誦經念佛、吃素放生、懺悔布施、持諸善業、福慧雙修、諸災消除、平安喜樂、吉祥安康。我國民間對觀世音菩薩的信仰很深,但關於菩薩的一些佛教常識,許多人可能還很迷惑。
  • 上師壽誕,吉祥火供,祈願上師長壽,祈願眾生安康
    上師壽誕,吉祥火供,祈願上師長壽,祈願眾生安康 藏曆10月10日(2020
  • 夜讀|五月五,是端陽!端午節中暗藏的四大智慧
    您好,這裡是《閃電夜讀》,我是寧津縣融媒體中心主播豔娜,願您端午安康!千餘年來,無論宮廷還是民間都把端午節看作重要的節日,人們吃粽子、賽龍舟、佩香囊、栓五色絲線、懸艾等,在這些豐富多彩的習俗儀式背後,蘊含著祖輩們的智慧,使得很多習俗能夠延續至今。今天為您分享文章《端午節中暗藏的四大智慧》。正文:五月五,是端陽。
  • 大勢至菩薩聖誕吉日|祈願眾生順緣具足,吉祥安康!
    大勢至利生深,專主念佛法門如子憶母憶世尊,直下即蒙恩因心果覺兩相契,立刻返本還源都攝六根妙難論,願遍界流存——《大勢至菩薩偈贊》2020年8月31日,農曆七月十三大勢至菩薩聖誕吉日上海玉佛禪寺香花供養三聖殿清淨莊嚴道場祈願諸佛菩薩慈光加被,護佑眾生
  • 祝願大家端午安康
    我們問候端午節,要用「端午安康」這個詞。中國有很多節日的月和日是相同的。比如:正月初一是春節、三月初三是上巳節,七月初七是七夕節,九月初九是重陽節。端午節恰好是五月初五這天。端午節為什麼是這一天,又為什麼要祝福各位安康呢?在我國古代,五月被稱為「毒月」。五月初五這一天最重。
  • 【文旅資訊】「端陽祈福,國泰民安」榮欣書院端午節活動邀您來參加...
    一、端午節的由來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為古代百越地區(長江中下遊及以南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
  • 五月初五日,彩絲飄揚,龍舟競發,我願石榴花開之時,粽香人安康
    而後,幸福、安康、美好的祈願又靜潤在華夏民族的血脈之中,烙刻在山河大地的默默時空裡。將採摘來的箬竹葉掰開洗淨,擱於陽光剔透之處陰乾,等候片片青透的葉子淡去水汽,留下草木的清香。我喜歡那紅的、綠的豆子與糯米融合在一起,裝入裹好的椎形的粽葉裡,添上鹹蛋黃,添上五香肉。用棉線綁牢,置於蒸鍋之上,候其飄香。
  • 佛教:農曆四月初四,恭迎「文殊菩薩」聖誕,祈願吉祥安康!
    明天是4月26日,農曆四月初四,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文殊菩薩的聖誕紀念日。值此殊勝吉日,祈願眾生廣行布施、吃素放生、誦經念佛、持諸善業、福慧雙修,蒙文殊菩薩加持,智慧增長。本篇文章為大家簡要介紹一下關於「文殊菩薩」的佛學常識,望大眾受益。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
  • 端午節安康祝福語句子大全簡短 端午節動態表情圖片集錦
    2、五月鶯歌燕舞日,又到粽子飄香時;片片葦葉片     原標題: 端午節安康祝福語句子大全簡短 端午節動態表情圖片集錦     1、 端午節來到,三天假真少,剛睡睡懶覺,時間不多了;約約朋友把天聊,聚會哈哈笑,不久又要上班了,工作不能掉,狀態調整好,齊齊共勉之,十一再歡笑。
  • 【諸事吉祥】保定觀音寺「新年諸事吉祥傳燈祈願」法會及元宵節回顧
    正月十四「新年諸事吉祥傳燈祈願」法會傳燈法會文藝表演(感恩的心、扇子舞、河北梆子、
  • 2020年6月25日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
    2020年6月25日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時間:2020-06-25 10:4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6月25日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和中秋節)之一。
  • 集朋友圈端午節書畫作品-祝朋友們端午安康
    端午節為農曆五月初五,時當端午,用鹽佐食梅子,飲酒歡樂,木槿茂盛,蘆葦發出清香,願所有朋友安康
  • 「雲帆·端午節特刊」浴蘭燻艾過端陽
    五 月初 五端午安康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為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人物紀念早在屈原年代以前,端午節已經存在。
  • 星雲大師--《求財富祈願文》正月初五恭迎財神菩薩聖誕!
    農曆正月初五)恭迎財神菩薩聖誕!初五日俗傳是財神誕辰,為爭利市,故先於初四接之,名曰"搶路頭",又稱"接財神"。人們深信只要能夠得到財神顯靈,便可發財致富。因此,每到過年,人們都在正月初五零時零分,打開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菸花,向財神表示歡迎。大家滿懷發財的希望,但願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來家裡,在新的一年裡大發大富。
  • 恭迎藥王菩薩聖誕日,祈願眾生身心安康,遠離病苦!
    還要多吃一些豆製品 還有菌類如菇類 還有根系植物 如紅白蘿蔔之類的 要把營養調節均衡 素肉是可以吃的  素肉很多提取植物的精華  但吃的時候意念要乾淨 臨近年關人多的地方少去  在家泡個茶  多喝水 多念經      藥王者,一切眾生遠離病苦
  • 農曆「五月初五」吃粽子,它的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哪些?趕緊來了解
    農曆「五月初五」吃粽子,它的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哪些?趕緊來了解大家好,今天繼續和大家分享美食故事,現在每年到了農曆五月初五的時候,咱們大家也都知道是啥日子了,那就是端午節。它的由來其實也是有一定的典故的,大家慢慢聽我說,在公元前278年的時候在農曆的五月初五,大秦將軍白起率兵攻破了楚國的都城郢。屈原得知消息之後非常的生氣,所以她就寫下了絕筆之作--懷沙,之後帶著對國家的懷念和悲痛跳到江裡面以身殉國。後來愛國的百姓對他非常的懷念,為了不讓水裡面的魚蝦吃掉他的身體,所以就把糯米,鹹鴨蛋,肉類等食物拋到了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