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浩瀚宇宙天體運動雕琢的「天象」

2020-12-17 騰訊網

宇宙萬物,一物降一物。

月球和地球,地球和太陽,太陽和銀河系,銀河系和宇宙,環環相連緊緊相扣。

大家都知道月球圍繞著地球轉,地球是圍繞著太陽轉,可是太陽也是銀河系中的一個恆星,是有活動軌跡的,太陽以每秒240公裡的速度圍繞銀河系轉一圈,需要2.3億年,這就是一個天文數字,也是一個宇宙年。

所謂天象就是天體一切運動達到了一定的方位和一定的軌跡,而形成的一種天文現象,被人們形象地命名為季節中的節日或者天象名稱。

比如日全食、日偏食等等。而每年的6月21日,我們將迎來日環食天象。環食帶經過我國南方部分地區,當日偏食在全境都能看到,這也是全年最重要的天象之一。而這個時候正是中國24節氣之一的夏至之時。

24節氣就是人類探索宇宙的開始,是研究和了解宇宙規律的開端。

比如以前人們所進行的立杆為影,就是最古老的測試夏至的辦法。

這也就是說這一天影子幾乎沒有,達到了一個點,當宇宙中的所有天體達到一個點的時候,或者是靠近一個點的時候,會出現很多的天體現象和季節變化,這就是宇宙規律,夏至也不例外。

夏至時間在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當然是公曆,2020年的夏至時間就是6月21日,這一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太陽黃經為90度。

這裡需要解釋一下太陽黃經,很多人很鬱悶,搞不懂什麼是太陽黃經。

這是一個天文專用詞,就和光年一樣,就是地球公轉在天球上的反映,黃經就是一個坐標值,古人將太陽黃經以春風點為起至分為360度,劃分為24個等份,每15數為一個節氣,形成了後來的24節氣,,夏至這一天正好是90度。這是古人智慧的結晶,這個結合太陽直射就很好理解。而且明白了什麼是經緯度的說法。說白了一個是南北,一個是東西。

太陽直射的高度就是有一個換算方式。

太陽高度角=2×太陽軌跡傾斜的角度=2×太陽直射緯度=20°(另一種算法:太陽高度角=90°-|當地緯度(80°N)-太陽直射點緯度(10°N)|=20°)。

也就就是說夏至這一天,太陽直射23°26′,該日北京正午太陽高度角=90°-|40°--23°26′|=73°26′,達到了極點,太陽至於此而南移,所以叫做夏至。

如果到了南半球達到極點,就叫冬至,到了南回歸線後又開始北移,日月星辰,四季輪迴,萬物順季節而變化,人類順季節而勞作。

唐代詩人韋應物的《夏至避暑北池》中說:「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夏至以後,氣溫升高,對流天氣強烈,暴風雨驟然來襲,白晝驕陽似火,心煩氣躁,世人嚮往涼爽的夏夜,用於舒服的安眠。

夏至過後,北回歸線以北的地區太陽高度逐日降低,直射點開始南移,夏至這一天是太陽最偏北的一天。得到的太陽輻射也最多,白晝時間是全年最長的一天,這一切都源自宇宙運動和太陽的軌跡。

夏至是24節氣之一,夏至節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民間民俗節日。

夏至是最早確定的節日,這一節氣對人們生產生活有很大的影響,在這一天人們也要祭祀,祭祀活動主要就是祈禱,祭祀神靈。

《周禮》中就有記載,《史記》中也記載:「夏至日,祭地,皆用樂舞」,有些地方甚至很隆重,舉行一系列的民間活動,麥收季節,祈禱風調雨順,百姓順利夏收。

吃餛飩吃涼麵已經習以為常,甚至有的地方吃狗肉,各地習俗都不一樣。

夏季炎熱,尤其過了夏至,對流天氣強烈,反覆無常,有詩云:「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晴」,很多地方人們開始重視養生,面對潮溼和高溫的夏天,降火開胃的食物也就從這一天盛行。

有的地方互贈扇子,表達對友人夏日涼爽的問候…….

夏天屬火,需要心靜自然涼,更需要節日的氣氛,夏至節是一個蘊藏文化的節日,也是24節氣中很重要的節日之一。

但是很多習俗已經被淡忘,好多歌謠失傳,這個有故事的節氣,如今沒有多少故事,很多人希望炎熱的夏天早日結束。

很多節日文化值得我們傳承和發揚的,這是非遺文化的一部分,尤其是和宇宙有關係的習俗,更值得需要我們共同守護,發揚光大。

相關焦點

  • 神秘的球形星團,浩瀚的宇宙中的古老天體!
    據目前所知,宇宙是浩瀚無限的,每逢夜晚,星星的光芒點點,殊不知這些光芒是耗費了多少時間才到達我們地球,而小編一直對太空充滿嚮往和憧憬,今天你們就和小編一起研究吧!複雜的球狀星團:球狀星團是一類非常年老的天體,至少與星系是差不多時間形成的。
  • 在我們浩瀚的宇宙中,是不是只有一個「太陽」?
    我們人類生活的地球是宇宙中一顆普通的行星,宇宙是時間和空間的集合體,宇宙是極為浩瀚的,目前人類依舊沒有探測到宇宙的邊界,目前人類觀測到的「可見宇宙」半徑大約為466億光年,至於宇宙是不是有邊界,依舊是科學界爭論的話題。
  • 宇宙天體數量無數,為什麼地球沒有經常和它們發生碰撞?
    地球是人類生存了數百萬年的家園,而在地球之外還有更加浩瀚的宇宙空間,那裡存在著數不盡的各類天體。古時候的人們每當夜晚降臨之後,都會仰望星空,看著天上的星星,思考:它們到底是什麼?由於古人沒有天文望遠鏡等觀測設備,對於宇宙的認知幾乎一片空白,並不是知道在人們眼裡非常渺小的星星,其實都是非常巨大的天體。直到人類走進科技時代,有了天文望遠鏡之後,我們才真正能夠穿越地球去了解浩瀚的星空,那個時候我們也明白了,夜晚天空的那些星星,大部分都是距離地球非常遙遠的恆星,只有幾個是太陽系內的行星。
  • 為什麼天體可以漂浮在宇宙中?
    宇宙中的天體不能漂浮,或產生這種疑問,其實都是人們直覺上的一種誤解,因為我們生活在地球表面,在地球上繁衍和進化,我們已經習慣了所有的物體都被牢牢地控制在地面上,在地球上沒有任何東西可以不依賴於地面的支撐力而存在。
  • 本月有兩次火星、木星和土星「等距排列」天象,第二次在27日出現
    宇宙中的所有天體都在不停的運動變化之中,這種變化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天體本身的發展演化變化,比如超新星爆發等;另一類是天體的運動變化,比如自轉、公轉等。這些天體的運動變化就會使我們在地球上看到不同的「天象」,天象在我國古代是指星佔家對天空發生的各種自然現象的泛稱,由於當時人們的認識十分有限,所以在看到一些天象時都會以為是上天的一種暗示,所謂「天降異象」,必有大事發生,天象在古代是非常神秘的。
  • 浩瀚星河寫給科技愛好者的詩,令人沉迷的《卡爾·薩根的宇宙》!
    當我們以為宇宙星河無比遙遠時,我們收到了NASA送來的來自太空的花:這是2018年底NASA展示了一張由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太空照片。照片的正中間是一顆被稱為RS Puppis的恆星,在它的四周環繞著巨大而又璀璨的塵埃雲。
  • 天體的旋轉依靠慣性,那麼最初是什麼推動天體旋轉的?
    我們在觀察宇宙天體的運行時,發現它們都有著兩種基本的運動狀態,即自轉和公轉。按照牛頓力學定律,當一個物體在沒有受到任何外力或者外力的合力為零時,這個物體就將保持續原有的靜止或者勻速運動狀態,這個規律也被稱為慣性定律。
  • 宇宙中存在以光年計量大小的巨型天體嗎,宇宙最大的天體是什麼?
    但這還不算大,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對宇宙的探索日益深入,現在展現在人類面前的宇宙是一個無法想像的巨大空間。據悉,人類可觀測宇宙的直徑已達到920億光年,這是一個難以想像的天文數字。
  • 浩瀚的宇宙到底有多少星系?目前的數據已經讓人們感到迷茫
    當人類走進科學發展的道路之後,在科學的殿堂裡,我們知道了地球之外還有更加浩瀚的宇宙空間,而我們在夜晚能夠看到的那些星星,基本上都是距離我們非常遙遠的恆星。天上的那些星星基本都是跟太陽相似的恆星,這樣的答案如果告訴古時候的人們,估計沒有幾個人會相信。
  • 在浩瀚的宇宙空間中,任何事都有可能存在
    138億年前,一個奇點發生了大爆炸,於是宇宙誕生了。誕生後的宇宙逐漸形成了時空,空間以及各種基本物質。這些基本物質在引力的作用下不斷演化,凝聚才有了現在豐富多彩的宇宙世界。浩瀚的宇宙有很多種天體,其中恆星和行星是最為常見的兩種天體。
  • 浩瀚的宇宙中,到底有多少個「太陽」?真相被揭開,讓人不敢相信
    太陽是我們給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所起的名字,宇宙中遍布類似太陽這樣的天體。我們在夜晚看到的星星基本上都是恆星,肉眼可見有幾千顆,例如,天狼星、織女星。如果這樣理解的話,浩瀚的宇宙中只有一個太陽。
  • 夏至:當「漫長白晝」遇上「金邊日食」,今年最值得期待的天象!
    實際上,在21世紀剩餘的80年間,發生在我國範圍內的日環食天象總次數僅剩10次,其中5次將發生在極北或極南地區如黑龍江鶴崗、曾母暗沙等地,環食帶範圍小、月球地影過境時間短,不便觀測。因此,此次日環食觀測時機非常難得。
  • 我們無法造出永動機,但宇宙天體都是永動機,將來或可用它們發電
    這些天體從誕生以來,就一直處於運動中,它們一直在宇宙中運行,從來沒有停止過,而且它們也將一直運行下去,直到宇宙的終點。我們甚至可以說自從宇宙誕生以來,其中根本就沒有絕對靜止的東西,也沒有一成不變的東西,所有的天體都是永動機,甚至就連我們的宇宙也是如此,所以我們甚至可以說宇宙中到處都是永動機。
  • 罕見天象即將來臨!800年來首次,12月土星木星上演「雙星合併」
    簡單來說,就是土星和木星由於彼此接近,看起來好像是「雙行星」,彼此互相圍繞著對方運動,就好像是木星和土星在天空中為大家跳一曲交誼舞一般。我們都知道,在古代,人類並不知道天上的那些天體都是什麼,不過,對於不同的天象,都會延伸出不同的釋義,說白了就是通過天象來判斷吉兇。基本上很多天象都被認為是「大兇之兆」,比方說我們熟悉的九星連珠,但是,土木交匯在古人的眼中,卻是少有的吉兆,古人相信,如果看到了土木交匯的天象,那麼,就意味著很快就會要轉運了。
  • 古人對天體運動的看法和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
    人類自古就常常仰望星空,思考天上的太陽、月亮、星星等天體與我們的關係,歷代先哲對天體現象提出了很多看法。眾說紛紜,我們今天主要介紹西方自然科學的看法。一、古代人們對天體運動的認識:1.「地心說」:古代人們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靜止不動的,太陽、月亮等各星體都圍繞地球做簡單而完美的圓周運動。代表人物:希臘人亞里斯多德(提出)、託勒密。2.
  • 北大發現最遙遠的宇宙天體-宇宙,星系,天體,北京大學...
    近日,由北京大學領銜的團隊證實,GN-z11星系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距離最遙遠天體,達到了恐怖的134億光年。哈勃太空望遠鏡此前觀測到的數據顯示,GN-z11星系的宇宙學紅移可能在11左右——所謂宇宙學紅移,是指由宇宙空間自身的膨脹所造成的紅移,它的存在為宇宙膨脹的觀點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 宇宙中有一股神秘力量,它控制著宇宙的運行,愛因斯坦早已發現
    當人類在科技的幫助上,走出地球看到浩瀚宇宙的時候,我們才知道,地球是多麼的渺小。在人類沒有走出地球之前,我們以探索地球奧秘為主,可是當人類走出地球,看到另一個更加浩瀚神秘的世界之後,我們也將重點目光放在了宇宙中。
  • 高一物理:《3.1 天體運動》學案
    3.了解科學家探索宇宙奧秘的過程,學習他們一絲不苟的科學精神。__________的,太陽、月亮及其他天體都繞______________做圓周運動;日心說認為:___________是宇宙的中心,它是________________的,地球和所有的行星都繞______________做圓周運動。
  • 盤點宇宙8種最奇怪天體,其中一種你可能沒見過,還會放「屁」?
    宇宙是如此浩瀚,以至於當中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天體以及天體的怪像,這裡有8種科學家們聞所未聞的天體怪像。 1. 核麵條
  • 江詩丹頓哥白尼天體球2460 向 「日心說」致敬
    哥白尼革命  尼古拉·哥白尼作為一位數學家及哲學家,於1543年發表了《天體運行論》,掀起了科學發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天文學革命。他的假說挑戰了古老悠久且受到亞里斯多德和託勒密推崇的地心說——即地球是靜止且位於宇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