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彼此可以相依相伴,閒賞白雲的俊逸,靜聽流泉的清音,淺描清寧的人生,卻不然,相遇花開的美好遇上世事無常的浸染,歲月彌香的光陰對上悽涼孤寂的16年。
這份來之不易的知己情,從小相伴的兄弟情,終究是遇上了情深緣淺的考驗。魏無羨這個狂妄不羈、灑脫任性世俗中的旅人,在前生之中,不僅是江澄,連藍忘機都沒能留住他的身影。
前者未能抵過他紅塵逐夢的念想,後者未能阻擋他漂泊流浪的腳步,在一步步走向堙沒的過程裡,彼此拉遠了距離,難以安放那一份對對方的感情。
紅塵逐夢裡,魏無羨為無愧於心,為心中道義,他選擇了初心和夢想,對曾經的兒時同伴和親人,也是同門師弟,轉身相向,以「叛逃」二字,斬斷了聯繫,成了正與邪的對抗。
從那一刻開始,回不去的情,悔不了的選擇,他們內心深處對對方的溫暖和關心,變成了針尖對麥芒。
雖然一開始那種針鋒相對假裝的成分居多,是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但從那個立場和責任義務的傾向不同開始,形同陌路是命定的結局,愛恨掙扎是逃不掉的定理。
他們之間這場情誼終成了一場大夢,也譜成了一首曲,夢裡沒有山花爛漫,曲也只是哀切悽涼,主題都叫做別離。
而在漂泊流浪的足跡裡,他與藍忘機之間,有幸得到一個16年的轉機,把曾經一地的落寞,放下在過去的時空,獲得一個來日方長的期盼。
藍忘機前生因為未能留住魏無羨四處漂泊流浪的腳步,今生他們從重逢開始,在曲有終的情況下,卻情不倦,人不散,把寒了多年的心,逐漸變暖。
上一世的轉身到這一世的轉身,16年的時間,雖天涯路遠,但相思情長,再無夜闌人靜時,見一立於夜色落寞人。連那秋風擰成的思念的結,在又一次的一簾幽夢裡,也有君入夢。
重逢後的他們,對影成雙,繾綣柔情,可奏一首忘羨,共醉紅塵,繼續譜寫高山流水的知己情。
對江澄和藍忘機來說,與魏無羨相關的結局裡,他們是一悲一歡,一離一合,是有人落寞感傷有人喜不自勝。
但對魏無羨來說,16年的時間,一朝驀然回首時,好似花開依舊,還是繾惓的流光,容顏亦為太大的變化,然16年時間裡季節的繁華與荒涼,是他現在感受至深的滄海桑田。
身在這紅塵世界,歲月曾經給予的美好和平靜,在成為回憶去開封後,原來打開便是美好的景色,早已在後來暗淡了不知幾何。甚至到觀音廟後,他選擇塵封、放下過往時,再一次添加了沉重的苦色和暗色。
我想,人與人之間的悲歡離合、愛恨嗔痴,都是成長經歷裡必然有的顏色,只是有的人參不透也太執著,有的人瀟灑不羈學會了放手。
他們的心性和選擇,造就了人生之中不朽的經歷,給了生命中原本只是過客的他們,一份獨特的感情,一個唯一的身份,以及心裡的一席之地。
或許我們在面對兩個人走著走著就散了的局面,需要活得灑脫一點,所謂相聚有時,後會無期,既然知道結局,又何必弄得那樣尷尬和糾結。
這世上只要有相遇就會有別離,這些一開始就知道的道理,已經用這個過程裡的時間去平靜,何以又到最後去念念不忘。
有一句話說「相遇,不問情深緣淺,相知,不覺山高路遠,」因此,我們或許都應該學會理性一點,如果一段感情真的那麼在乎,那麼就應該給彼此一個讓步和體面。
好的開始,也試著給它一個好的結束,讓彼此在餘生中回憶起來,還覺得是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