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得知司馬懿軍中來了一個「老頭」,仰天長嘆:吾命休矣

2020-12-17 騰訊網

宣王既與亮對渭而陳,亮設誘譎萬方,宣王果大忿,將欲應之以重兵。亮遣間諜覘之,還曰:「有一老夫,毅然仗黃鉞,當軍門立,軍不得出。亮曰:此必辛佐治也,吾命休矣。」(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方正》)

以上是南朝宋的劉義慶《世說新語》中關於諸葛亮第五次伐魏的相關記載。諸葛亮一生中,五次北伐,其中數第一次和第五次聲勢浩大。尤其是第五次,諸葛亮和魏軍都督司馬懿對峙於五丈原。諸葛亮從漢中進兵,遠道而來,糧草不濟,必須要速戰速決。而司馬懿在多次戰敗後,偏偏不出戰,擺明了就是想把諸葛亮給耗死。

諸葛亮為了誘導司馬懿出戰,想了各種辦法。如諸葛亮派出部分軍隊,作為誘餌,想要引誘司馬懿出戰,可是司馬懿上了一兩次當後,就學聰明了,不再上當了。諸葛亮每天讓軍士討敵罵陣,司馬懿部將們聽多了,忍受不了,紛紛向司馬懿請戰,而司馬懿卻穩如泰山,和沒事人一樣。

諸葛亮只能使出終極殺招,他派使者,把婦女使用的頭巾、髮飾和衣服送給司馬懿,想要激怒司馬懿。這一招還果真有效,司馬懿頓時「惱羞成怒」,立刻向遠在京城的皇帝曹叡上表,請求出戰。魏明帝曹叡卻派遣衛尉辛毗,執持符節為軍師來制止司馬懿的魯莽行動。

這下,曹魏將士們胸中燃起的一團戰意被澆滅了,沒有理由再逼著主將司馬懿出戰了。司馬懿也有了聖旨,也有了理由不出戰了,對手下將士們也有了交代,不是我畏蜀如虎,而是皇帝不讓打戰啊。

諸葛亮在使者送給司馬懿女人穿的衣服多日後,見司馬懿還是沒有出戰的意思,很是疑惑。他覺得自己的終極大招很厲害啊 認為世上沒有一個將軍能夠忍受被當作女人而嘲笑,難道司馬懿是一個例外?

他派出密探,經過多方打探,這才得知,魏軍中來了一個老頭。這個老頭,手持黃鉞,堅定地站在魏軍大營門口,裡面的軍隊沒法出來。諸葛亮聽後,斷定這個人一定是辛毗。他隨後仰天長嘆:天要亡我,我命不久矣。

辛毗是何許人也?他是和兄長辛評,本來是袁紹的謀士,在袁紹死後,輔佐袁譚。後袁譚派辛毗為使者,向曹操請降,被曹操截留,就歸順了曹操。黃初七年(226年),魏文帝病故,魏明帝曹丕繼位,辛毗進封為潁鄉侯。辛毗素以剛正、執法嚴明著稱,素來被曹魏群臣敬重。他的兒子辛敞勸他同劉放、孫資搞好關係,以免被陷害,結果遭到辛毗的嚴厲斥責。

青龍二年(234年),諸葛亮第五次伐魏,魏明帝曹叡派出大將軍司馬懿率軍抵抗。司馬懿以逸待勞,和諸葛亮打起了消耗戰,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想要等蜀軍糧草不足時,再奮力一擊。後來,諸葛亮派出使者,送給司馬懿女人穿的衣服,魏將忍無可忍,紛紛請戰。司馬懿面對眾將的請戰,做不了主,於是將這一難題上書魏明帝,推給皇帝曹叡。

魏明帝曹叡心知肚明,知道司馬懿的用心,是要用自己的詔書,來壓制眾將的請戰。他於是派辛毗為使者,持節趕赴前線,傳達自己不準出戰的命令。辛毗代表的是皇帝曹叡,他持節在前線,就如同曹叡親臨,魏將是不敢違抗的。司馬懿也裝模作樣地向辛毗請求出兵,也被辛毗嚴辭拒絕。

蜀漢姜維對諸葛亮道:"辛毗杖節而至,賊不復出矣。"而諸葛亮一針見血,指出這是司馬懿為堵眾將之口,這才向魏明帝曹丕請戰的。

諸葛亮在得知素來剛正不阿的辛毗來到前線,親自督戰,禁止私自出戰,感嘆司馬懿是不會再出戰了。他想要引誘司馬懿出戰的計劃徹底泡湯了。

諸葛亮派使者給司馬懿送女人衣服,不但沒有激怒司馬懿出戰,反而還被司馬懿得知諸葛亮:「諸葛孔明食少事煩,其能久乎!」不出意料,諸葛亮在五丈原,和司馬懿對峙三個多月後,積勞成疾,病逝於軍中。蜀軍於是退兵,司馬懿「大獲全勝」,班師回朝。辛毗這個老頭在前線「督戰」,立下了卓越功勳,被任命為衛尉之職,不久病故,諡號為肅侯。

辛毗在早年跟隨袁紹起兵討伐董卓,大概是公元190年,到現在公元234年,過去了40多年,因此辛毗最少60歲了,肯定是一個「老頭」了。這個「老頭」來到司馬懿軍中,代表魏明帝曹叡約束眾將,司馬懿是不會出戰了。諸葛亮因此仰天長嘆:「吾命休矣」。

相關焦點

  • 司馬懿營中來了位白髮老者,諸葛亮知曉後長嘆:吾命休矣
    值得一提的是,蜀漢最後一次北伐戰役當中,諸葛亮得知魏軍來了一個白髮蒼蒼的老者時就預料到自己死期將至。很多人以為這個白髮老者是什麼神仙或者能人隱士,其實他的身份和所代表的東西才是最重要的。大火裡魏軍已經亂了方寸,司馬懿無法指揮、調動部隊,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一個一個生命被大火奪走。司馬懿絕望之際想拔劍自殺,幸好司馬昭攔住了他。就在此時突然天降大雨,谷內的火焰很快被澆滅,司馬懿、魏軍將士們被澆得清醒,司馬懿果斷組織部隊搬開巨石、檑木奪路而逃。這場大雨始料未及,諸葛亮看著司馬懿遠去的背影怒急攻心吐血倒地。
  • 司馬懿軍中來了一個老頭,諸葛亮知道後喟然長嘆:自己將命喪於此
    三國時期是有不少朋友都非常感興趣的一個時代,這個時代也是群星薈萃的一個時代,曾經出現過特別多的英雄豪傑,在這些英雄豪傑當中有兩個智者是很多人都非常熟悉的,這兩個人就是諸葛亮和司馬懿,而在司馬懿的軍中來了一個老頭之後,諸葛亮就知道自己的壽命不多了。
  • 乾隆駕崩,嘉慶召一位65歲老人進京,和珅得知後長嘆:吾命休矣
    究其原因還是對於權力的過度貪婪,從而迷失了自己的本性,一切都在預料中,一切又在意料之外。 和珅得知這消息後,知道大勢已去,不由得仰天長嘆,對著自己的家人說道:「吾命休矣」,此時想要告老還鄉,全身而退已經來不及了,只能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兒媳婦身上。
  • 龐統臨死前長嘆一聲!揭穿劉備最大的秘密,諸葛亮心知肚明不敢說
    龐統,這個在三國中只有短短一幕的人物,他和諸葛亮被稱為臥龍鳳雛,傳言得到此二人者便可得到天下,無奈造化弄人,龐統正值立功建業時卻殞命在落鳳坡。當時劉備進軍漢中,駐守漢中的是劉表,因為劉備以仁義道德為重,沒有任何理由去攻打劉表,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掉不下臉面。
  • 龐統臨死前長嘆一聲,揭穿劉備最大的秘密,諸葛亮心知肚明不敢說
    但事實確實是這樣嗎?其實不然,龐統在臨死前長嘆一聲,揭穿了劉備最大的秘密,諸葛亮知道卻不敢言語,這是怎麼一回事呢?龐統他作為一個謀士,很多人求賢若渴,而他也是經過諸葛亮的邀請,才選擇了劉備這個主公。
  • 抗美援朝:蔣介石聽到美國在上甘嶺慘敗後,仰天長嘆說了一句話!
    抗美援朝:蔣介石聽到美國在上甘嶺慘敗後,仰天長嘆說了一句話!在抗美援朝的戰爭中,最著名的應該是「上甘嶺戰役了」,這是一場美國聯軍進攻,中國志願軍防守的戰鬥,這場戰鬥發生在一個小山頭上。一開始美軍認為,佔領這裡只需要很短的時間,但是任誰也想不到的是,就是圍繞這個小山頭的戰役,竟然成了朝鮮戰場上,一場空前的「絞肉機」大戰。
  • 蔣介石得知上甘嶺戰役的結果後,仰天長嘆,說出了這16個字
    我們現在所擁有的和平,都是前人用血與肉換來的,為了戰勝敵人,讓人民過上幸福的日子,一個個英勇的戰士在戰場上浴血奮戰,視死如歸。在他們的抗爭下,日本侵略者被趕走,在隨後四年的時間裡,將國民黨打敗,新中國成立。
  • 張獻忠殺入四川,挖出一諸葛亮石碑,看完碑文後卻悲嘆:吾命休矣
    張獻忠下令推倒「鎮江塔」,發現一塊石碑,看到碑文後:我命休矣在不少人的心中,諸葛亮已經被神化了。一提到他,這些人的腦海中就會首先想到這4個字——料事如神。諸葛亮明明是一屆凡人,但他常常神機妙算,連老天爺都能在他的計算中。在諸葛亮的眼裡,似乎天時、地利、人和,都很容易達到。
  • 超獸武裝:當天羽喊出爸爸的那一刻,獅王:吾命休矣
    特別是天羽,作為一個女孩子,戰鬥力是比較弱的。就因為這樣,天羽每次都會成為敵人優先攻擊的目標。 為了阻止冥王復活,超獸戰士們一路戰鬥,這期間經歷的多次戰鬥,天羽都是受傷的哪一個。在第二宇宙,天羽差點被蠍子王的毒給毒死。
  • 平常的西瓜宴,大臣從瓜皮上察覺出端倪,喊出「吾命休矣」後被殺
    但是朱元璋忽略了一個重大的問題。那就是自己的兒子們屏藩各大重鎮,他們可能並不會像朱元璋希望他們的那樣,對自己的侄子也乖乖聽話。所以當朱元璋去世的時候,年輕的朱允炆則感到了深深的危機,決定先下手為強。於是在齊泰、黃子澄等人的建議下,開始削藩。
  • 諸葛亮得知張苞死去,激動得吐血,為啥得知趙雲死只是哭了一下
    關興雖然沒有替父報仇殺了潘璋,但是他本人的能力很強,早早就獲得了諸葛亮的器重,《三國志》上說:少有令問,丞相諸葛亮深器異之。關興年紀不大就已經當到了侍中,中監軍的高位,大約諸葛亮是把他當做繼承人來培養的,如果關興不是早死,繼承諸葛亮位置的有可能是關興。小說中關興死於建興十二年,但是歷史上的關興很可能死的比這個時間還早。
  • 為什麼張郃被亂箭射殺的那一刻,諸葛亮明白自己中計了?
    諸葛亮最擅長的一個作戰手法,就是充分利用撤退的這個機會,殲滅前來追擊的將領。這些在史書裡面都是有記載的,在《三國演義》裡面描述得則更加詳細。張郃就是這些因為追擊諸葛亮而被殺的將領之一。在《三國演義》裡面,張郃是中了諸葛亮的計而被射殺的。
  • 諸葛亮北伐「以攻為守」之說,休矣!
    #諸葛亮#諸葛亮北伐是古往今來特別引人關注的重大問題,而宥於種種原因,一直以來都是「以攻為守」之說佔據主流。然而,諸葛亮北伐的目的難道僅僅就是以攻為守?這一說法有著哪些謬錯?基於這些問題,筆者試作此文同大家探討。若有不當之處,還望各位指正。
  • 諸葛亮病死,司馬懿得知真相後氣得吐血,原因:口含七粒米乃假死
    諸葛亮曾七次打入岐山,每次即將要打到曹操門口時就被阿鬥一紙詔書詔回來了,為這樣的君主效勞,與諸葛亮這樣的人才而言,實在是大材小用了。天生宿敵——諸葛亮與司馬懿再來說說諸葛亮最強勁的敵手司馬懿。司馬懿的智商和諸葛亮是不相上下的,兩人實力旗鼓相當。
  •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諸葛亮為什麼沒有想到那天會下雨?
    《晏子春秋.雜下》在《師說》中也引用過,它告訴我們,聖人不是神人,只是擁有大智慧的人,他們雖然料事如神,但也不可能保證每次百分之百的準確,因為世上的事情變化太快,自己的心思不可能像機器一樣,每時每刻都能正常運轉。 在三國演義中就有這樣一個故事。火燒上方谷。諸葛亮把司馬懿父子圍困在上方谷裡面,用火來燒他們。
  • 劉備拜訪的高人 諸葛亮的老師 水鏡莊隱士——三國名士司馬徽
    司馬徽畫像桑下談論通宵達旦,評品龐統「南州冠冕」龐德公有一個侄兒叫龐統,為人樸實,憨厚,從外表看不怎麼聰明,成人後還是默默無名至,遇德操採桑,士元從車中謂曰:吾聞丈夫處世,當帶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執絲婦之事?德操曰:子且下車。子適知邪徑之速,不慮失道之迷。昔伯成耦耕,不慕諸侯之榮;原憲桑樞,不易有官之宅。何有坐則華屋,行則肥馬,侍女數十,然後為奇?此乃許、父所以慷慨,夷、齊所以長嘆。雖有竊秦之爵,千駟之富,不足貴也。
  • 諸葛亮中計了?
    而到了諸葛亮北伐時期,由於蜀漢人才凋零,除了諸葛亮本人,很難有人能夠擊敗張郃。在當時的戰場,張郃的軍事表現可比司馬懿強多了! 而之所以會有人說諸葛亮在射殺張郃的那一刻,發現自己中計了,其實完全是來自於三國演義的情節,關鍵是,就演義中的情節來看,諸葛亮也並沒有絲毫髮現自己中計的後悔與懊惱,而是非常的開心自信!
  • 吹響終場哨郭寶龍閉眼仰天長嘆+念念有詞
    北京時間11月11日,2020賽季中超聯賽最後一輪繼續進行,在三四名爭奪戰中,國安1-1戰平上港,總比分4-3擊敗對手,獲得中超季軍的同時也拿到了下賽季亞冠資格賽的席位。值得一提的是,主裁判郭寶龍在吹響終場哨的時仰天長嘆
  • 為何劉備死後,諸葛亮打仗就少有全勝?姜維臨死前道出緣由
    曹魏在與蜀國後期的交鋒過程中,兩國對陣,面對諸葛亮的進兵和計策,司馬大將軍儘管足智多謀,善於用兵,但是也只有死守的份。 諸葛亮,作為一位能臣,上知天文,下曉地理,出將入相,實在是難得的全才。不過很多人還是發現了一個問題:為何劉備去世後,諸葛亮雖然多次有所斬獲,卻很難獲得全勝呢?
  • 1896年李鴻章出訪德國,享受國家元首的待遇,為啥還要仰天長嘆?
    1896年,李鴻章代表清政府出國訪問,去了德國享受最高規格的待遇,結果他卻仰天長嘆,心裡非常不是滋味,這是為啥呢?從時間節點來看,當時的清政府,剛被日本打敗沒多久,還被迫籤署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負責籤署條約的李鴻章,遭到了無數人的謾罵,所以被朝廷革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