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62歲的郭秀蘭在商場挑選運動鞋。「促銷員向我推薦了『老人鞋』,說這款鞋適合我們老年人的腳型。我試穿了一下,覺得和以前買的沒啥區別,但促銷員的介紹讓我挺心動。」最後,郭秀蘭花199元買了這雙「老人鞋」。
記者走訪發現,「老人鞋」不管是在線上還是線下賣得都挺火。不過,在受到一些老年人追捧的同時,「老人鞋」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譬如有的產品檢測不達標,有的誇大功效。
安全舒適成賣點
老年人願意買單
「這是專門為老年人設計的鞋子。因為很多老年人腳部存在變形或腫脹的情況,所以鞋子前腳掌比較寬大,老人穿上不擠腳。而且,這款鞋底加了減壓氣墊,走路舒服,腳後跟也不疼。您穿習慣了『老人鞋』後都不想再穿其它鞋了。」在新華路某商場一品牌「老人鞋」專櫃前,促銷員正向兩位消費者介紹產品。
正在選購的李女士說,身邊有好幾個老姐妹都買了「老人鞋」,自己也打算買一雙,「覺得『老人鞋』對自己的腳可能更好,雖然樣子不是很時尚,但健康才是第一位的」。
記者發現,市區多家商場都有銷售「老人鞋」的專櫃,價位從60多元至300元不等,款式與普通運動鞋沒有太大差別,顏色多為暗色系,只是有的鞋型設計得比較寬,樣子有點「笨笨的」感覺。
其中,八九十元的「老人鞋」鞋底較薄,200元左右的則偏厚。銷售人員解釋道,鞋底厚是因為裡面加了減壓氣墊,「老年人腳後跟容易疼,加了減壓氣墊走路更舒服,而且鞋墊還做了足弓支撐設計」。
記者了解到,除了舒適,「安全」是「老人鞋」的又一賣點。在解放路某商場的「老人鞋」專櫃,近30款「老人鞋」被整齊地擺在貨架上,牆上的液晶電視播放著該品牌「老人鞋」的設計原理以及鞋子的防滑實驗。「老年人最怕跌倒,鞋子是橡膠防滑底,防滑性能好,銷售很不錯。」銷售人員說。
「老人鞋」不僅在線下頗受老年人青睞,線上銷售也不錯。記者登陸某電商平臺,搜索關鍵詞「老人鞋」發現,平臺上銷售的「老人鞋」品牌更多,讓人眼花繚亂。價格從幾十元至四五百元不等,銷量也很可觀。某個知名品牌的「老年鞋」月銷量超過3萬筆,即使是一些小品牌,月銷量也輕鬆過千筆。
主打安全的「老人鞋」
多項指標不達標
之前,由上海、安徽、江蘇和浙江四地消費維權機構組成的長三角消保委聯盟,針對「老人鞋」的質量開展了一次比較試驗。本次比較試驗共計購買80件老人鞋樣品,其中,54件採自京東、天貓等電商平臺,16件採自實體店鋪,10件採自電視購物,價格從49元至439元不等。
本次樣品既包括專做老人鞋品牌的暢銷款,也包括普通鞋類品牌中宣稱適合老年人的鞋子。鑑於「老人鞋」沒有專門的標準,本次比較試驗依據商品明示的執行標準《旅遊鞋》《休閒鞋》《鞋類通用技術要求》,對「老人鞋」的耐折性能、外底耐磨性能、防滑性能、鞋底彈性、外底硬度、整鞋重量等指標進行了測試。
測試結果顯示,80件樣品整體比年輕消費者穿著的休閒鞋(板鞋)防滑性能好一些、重量輕一些。52件樣品軟硬適中,16件樣品回彈較差,14件樣品耐磨性能不佳,6件樣品的幫面和鞋底容易開膠。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實體店裡很多「老人鞋」鞋底偏硬,有的幾乎無法對摺;有的鞋底很軟,但是太薄。市民郭秀蘭告訴記者,她買的「老人鞋」外部鞋底就很硬,只是比以前穿過的旅遊鞋寬鬆一點兒,但是比旅遊鞋沉一些。
有業內人士指出,在商家的宣傳中,「老人鞋」大多被描述為比其他鞋子更舒適、更安全。實際上,目前絕大多數「老人鞋」生產企業明示的執行標準是旅遊鞋或休閒鞋的執行標準,還有少數企業要麼沒有標註執行標準,要麼胡亂標註。因此可以說,看上去「專業感」十足的「老人鞋」,很多就是旅遊鞋、休閒鞋披了個「馬甲」而已。
「內柔外剛」能防滑
不一定就選「老人鞋」
滄州中西醫結合醫院運動醫學足踝外科副主任醫師楊宗宇告訴記者,老人的確需要穿適合他們年齡段的鞋子,但不一定就是「老人鞋」。
楊宗宇解釋,腳作為減震器和平衡器,承受著我們走、跑、跳的壓力。隨著年齡增長,足部不可避免地有所損耗。首先是足弓逐漸扁平,失去柔韌性,腳後跟也會連帶著失去肌肉,緊接著是足部腫脹,足部疼痛更是老年人常見病,所以選一雙合適的鞋子對老年人很重要。
楊宗宇說:「『老人鞋』確實有用,但一些『老人鞋』的廣告誇大了其功能。其實普通的運動鞋只要挑選合適,同樣適用於老年人。」
楊宗宇建議,老年人選購鞋子時要「內柔外剛」,即鞋底的內部一定要柔軟有彈性,且內部空間寬鬆為宜。鞋底的外部不易過軟,否則易造成腳部扭傷。老年人還應選較厚底的運動鞋,這樣的鞋不但支撐性好,也有很好的緩衝性。
另外,鞋子的防滑對於老年人特別重要,通常情況下橡膠底的鞋子防滑性較好。
來源:滄州晚報 記者 李昕也 通訊員 湯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