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人後逃亡18年,最後因為在小區門口和民警對視一眼被抓

2020-12-26 瀟湘晨報

只因在小區門口的擦身而過,那一眼對視,確定你就是那個逃了18年的人……

近日,普陀公安分局民警在日常工作中發現一名已潛逃18年的在逃人員。經過排摸,果斷出擊,成功將犯罪嫌疑人抓獲。

左為民警高一凡,右為朱耀俊

12月15日中午,普陀公安分局甘泉路派出所民警高一凡在黃陵路某小區門口,迎面偶遇一似曾相識的「陌生人」,擦身而過之後,高一凡回頭看著這名男子進入了該小區……

為什麼會覺得眼熟呢?是不是在哪裡見過?會不會是一名在逃人員?帶著一連串疑問,高一凡回到派出所後立即翻看了近幾年的工作記錄。果然,在工作記錄中找到了一張與該男子特徵極其相似的照片。這名男子很有可能是甘肅蘭州警方追查多年的在逃人員陳某。

為解開這個疑惑,高一凡立即和同事朱耀俊趕到男子最後進入的小區。經過盡5個小時的走訪排摸,高一凡和朱耀俊確定這名熟悉的「陌生人」就是陳某,並掌握了陳某的活動軌跡。19時許,民警在西鄉路某市場內將已潛逃18年之久的陳某抓獲。

經查,2002年4月,犯罪嫌疑人陳某因涉嫌一起故意傷害致死案件被甘肅蘭州警方上網追逃。據陳某交代,其為逃避公安機關追查,作案後隨即潛逃至上海躲藏。18年來,陳某隱姓埋名,一直以打零工為生。直到近幾年,生活才趨於穩定。

「我經常會夢見自己被警察抓到,沒想到這一天終於來了。」陳某感嘆道。目前,犯罪嫌疑人陳某已由普陀警方移交甘肅蘭州警方處理

瀟湘晨報綜合上海平安普陀

【來源:瀟湘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只是因為小區門口多看一眼 民警抓住潛逃18年的逃犯
    因為在小區門口的擦身而過,那一眼對視,便確定對方就是那個逃了18年的人……近日,上海普陀公安分局民警在日常工作中,發現一名已潛逃18年的在逃人員,經過排摸,果斷出擊,成功將犯罪嫌疑人抓獲。
  • 「確認過眼神」小區門口擦身而過,上海民警逮住這個在逃18年逃犯
    「確認過眼神」小區門口擦身而過,上海民警逮住這個在逃18年逃犯 2020-12-22 22: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只因多看了一眼,民警抓住潛逃18年罪犯
    新民晚報訊 (通訊員 宋嚴 記者 江躍中)因為在小區門口的擦身而過,那一眼對視,便確定對方就是那個逃了18年的人……近日,普陀公安分局民警在日常工作中,發現一名已潛逃18年的在逃人員,經過排摸,果斷出擊,成功將犯罪嫌疑人抓獲。
  • 只因多看了一眼!普陀民警抓住潛逃18年罪犯……
    因為在小區門口的擦身而過,那一眼對視,便確定對方就是那個逃了18年的人……近日,普陀公安分局民警在日常工作中,發現一名已潛逃18年的在逃人員,經過排摸,果斷出擊,成功將犯罪嫌疑人抓獲。民警高一凡與朱耀俊比對在逃人員信息12月15日中午,普陀公安分局甘泉路派出所民警高一凡在黃陵路某小區門口,迎面偶遇一個似曾相識的「陌生人」,擦身而過之後,高一凡回頭看著這名男子進入了該小區……為什麼會對這個「陌生人」多看一眼?會不會是一名在逃人員?
  • 男子殺人後「改頭換面」逃亡17年 沒想到還是被民警一眼認出
    談起17年來的逃亡生活,殺人嫌犯金某連聲嘆息。近日,江蘇鹽城大豐警方抓獲了17年前持刀殺害姘居女友的嫌疑人。這其中有何感情糾葛?案件背後有什麼樣的細節?疑:17年前殺人逃犯"人間蒸發"2003年6月的一天,大豐警方接到群眾報警,在市區一居民區,一女子倒在血泊中。
  • 吃瓜慘被抓!嫌犯圍觀抓捕現場與便衣對視一眼:從路人變主角
    總是想看別人的熱鬧,有時候,可能會把自己搭進去,日前,浙江一男子騎車路過路口,看到有民警抓捕犯人,他就停車圍觀,但是與民警對視一眼後,他悲劇了浙江東陽,民警在大街上抓捕嫌疑人時,一名騎電動車的男子突然停下圍觀。民警與其無意間對視一眼之後,發現男子的面龐十分面熟,男子察覺不對當即駕車溜走。
  • 已註銷戶籍中現線索,逃亡22年的陝西殺人案真兇在甘肅被抓
    已註銷戶籍中現線索,逃亡22年的陝西殺人案真兇在甘肅被抓 楊雨桐/央視新聞 2020-12-20 11:55
  • 名牌大學畢業生殺人後逃亡20年,流浪天橋下上演「荒野求生」
    近日,安徽省蕪湖市民警在蕪湖市一處立交橋下,鎖定一名「流浪老人」為20年前殺人逃亡的王某。殺人後逃亡到蕪湖蕪湖市郊區外十裡牌立交橋下,有一個簡易的棚戶,除了幾條流浪狗被收養在這裡,還有一堆破爛堆放著。晚上,他則會騎上三輪車在一些小區轉悠拾破爛,偶爾還會在步行街給人看店。沒有人知道這個「流浪老人」從哪裡來。11月6日,流浪老人的身份終於被揭開,他竟然是20年前在河南鄭州犯下命案的王某。據悉,上個世紀90年代,王某畢業於上海某985大學本科,畢業後分配到鄭州市一化學研究所工作。作為名牌大學畢業生,卻拿著100元/月的工資,王某感覺社會對他不公。
  • 沙灣男子殺人逃亡21年 被捕歸案時想吃豆腐腦!
    這是一份塵封在樂山市沙灣區公安分局21年之久的案件卷宗,裡面記錄著1999年12月發生在沙灣區一樁兇殺案,翻開卷宗的第一頁,一份協查通報這樣寫道,1999年12月31日,下午7時許,我區盛大公司宿舍發生一起兇殺案。
  • 男子犯罪逃亡29年落網,被抓後反問警方:你們怎麼知道我在哪住?
    在安徽懷遠殺人後,男子程某開始潛逃至今。由於程某29年沒有回家思念家人,就偷偷地打了一個電話回家給家人。安徽警方通過這一線索,查到程某可能就藏匿在響水境內,江蘇警方接到安徽警方協查通報後,通過技術手段,鎖定命案逃犯程某的落腳處。並通過安徽警方提供的像片,進行對比,證實此人正是安徽警方要抓的人。
  • 真實版一眼萬年!只因一次對視,這個日本女人愛了同校男生42年,卻...
    相信一眼萬年嗎?因為這個日本女人,我信了。10歲,在學校相遇,因為一次對視,陷入懵懂的感情中。15歲,已暗戀5年,好不容易鼓起勇氣走到他身邊想告白,失敗。18歲,已暗戀8年,因提前工作而離開學校,分開。23歲,已暗戀13年,再次鼓起勇氣表白。
  • 男子因被辱罵殺人逃亡,14年後被湖南警方發現蛛絲馬跡抓獲
    男子因被辱罵殺人逃亡,14年後被湖南警方發現蛛絲馬跡抓獲 澎湃新聞記者 王萬春 實習生 史浩然 通訊員 麻秋慧 吳坤喜 2017-09-08 19:
  • 面對面:「副廳級」變建築工 5年逃亡之路輾轉十多個城市都幹了啥
    9月2日下午4時40分許,武漢市武昌區丁字橋路35號某小區。陳金城打開房門,準備和往常一樣,前往小區附近的幼兒園接侄孫女回家。然而,這一次等待他的,是在門口蹲守了8個小時之久的我省辦案民警。
  • 男子搶劫殺人後潛逃20年,因為一個小舉動在廣州白雲被抓
    男子搶劫殺人後潛逃20年,因為一個小舉動在廣州白雲被抓金羊網  作者:付怡 陳莉 王文良 梁榮忠  2020-04-10 廣州白雲警方運用智慧新警務
  • 犯罪逃亡29年終落網,被抓後反問民警:你們怎麼知道我住哪的
    社會的進化和活力是建立在各種偏離道德主線的衝動和欲望為基礎的。」「水清則無魚」,一個從不在道德上犯錯誤的社會實際上已經死了。罪犯也並不是故意犯罪,一定因為一些衝動、欲望、仇恨、怨恨、利益等等。安徽懷遠命案發生後,開始潛逃至今。因為程某29年來沒有回家又想念家人,他偷偷給家裡打了個電話。通過這條線索,安徽警方發現程某可能藏匿在響水境內。江蘇警方接到安徽警方協助偵查的通知後,通過技術手段鎖定了命案逃犯程某的行蹤。而通過安徽警方提供的照片,證實此人就是安徽警方要逮捕的人。
  • 男子殺人後逃亡外地娶妻生子,時隔22年被抓,妻子一時無法接受
    在意外殺人後,他逃到了南方城市,然後隱姓埋名,並以新的身份與當地女子結婚生子,並做上了小生意。而且在當地人的眼中,Pham Duc Binh是一個善良又忠厚的人,沒有人會想到他是殺人犯。然而在躲藏了22年之後,Binh最終還是被警方逮捕。
  • 網吧打遊戲大呼小叫引發命案,男子逃亡9年被抓後第一句話是……
    (原標題:網吧打遊戲大呼小叫引發命案,男子逃亡9年被抓後第一句話是……)
  • 一時「義氣」換來15年逃亡 來廣州增城半年就「栽了」
    黃澤森 張毅濤為了所謂的「兄弟義氣」,不問青紅皂白就提著刀去幫忙,錯把自己的大好青春賠了進去,一時的衝動換來了15年顛沛流離的逃亡日子。本以為混跡工地就可以安然無恙,誰知剛來廣州增城半年就被拆穿身份,最終被抓捕歸案。
  • 他殺人潛逃17年,自稱海南人,滿口廣西話讓他露了餡
    命案逃犯黃某被抓後,在辦案民警面前流下了懺悔的淚水。12月10日,桂林灌陽警方在轄區某採石場抓獲一名殺人逃亡17年的命案逃犯, 一起塵封17年的命案積案也隨之告破。另一個細節引起民警的警覺。當前灌陽正值寒冬,王某卻選擇靠灌江邊的宿舍,還將房間靠江一面的窗戶自行拆除。掌握情況後,走訪民警立即向局領導匯報。
  • 男子偷手機被抓後,對民警說「怎麼又被你抓」
    在確認手機是被小偷偷走後,陳女士立即報警求助。監控拍到嫌疑人作案的畫面華僑路派出所民警到達現場後,立即調閱了醫院的公共視頻,很快從視頻中發現了嫌疑人的蹤影。11月8日晚上18點54分,陳女士的手機不慎從上衣口袋滑落至座椅上,一名背著雙肩包戴著口罩的男子迅速靠了上來,趁著陳女士照料病人之際將手機偷走。男子盜竊成功後迅速離開醫院,打了一輛計程車來到丹鳳街附近銷贓。根據視頻中嫌疑人的作案手法以及體貌特徵,民警初步斷定嫌疑人是有著多次盜竊前科的王某,兩年前辦案民警曾親手將其抓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