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長》中出現的四種鋼盔:細微之處見真章,每頂都不簡單?|軍情晚報

2021-01-13 軍武次位面

軍武優選雙11折扣不間斷

全年優惠價就在今天

點擊下方圖片快來看看都有啥好貨吧~

《我的團長我的團》中的細節是真的到位

說起抗日題材電視劇中,有一部絕對可稱之為是經典,這就是《我的團長我的團》;該劇播出後至今,同題材影視劇中,沒有可以超越的。而之所以成為經典,原因全在這幾個字中:細微之處見真章。既然提到細,我們就專門講講《團長》中的鋼盔。


軍人使用頭盔來保護自己已經有幾千年歷史了,即便是大家認為不是很注重頭部防護的秦軍,實際上在秦陵中也出土了石片頭盔的文物;而現代頭盔的鼻祖其實可追溯到一戰時期,實踐證明,防護性較好的鋼盔可極大地減輕炮彈破片對軍人頭部的殺傷。一戰之後,鋼盔也進入了軍閥混戰時期的中國;但是各大軍閥並不太重視軍人的防護,在他們看來,用錢買一挺機槍,要比給一個連的人裝備鋼盔划算得多,因此當時中國進口的武器雖多,看起來便宜的鋼盔卻沒多少。


上世紀30年代,國府開始向德國大量採購武器裝備,以裝備新式的陸軍師;由於南京政府有著江浙財團的支持,財力還算充裕,因此除了採購攻擊性武器外,德式的鋼盔也進入了採購清單。到抗戰全面爆發時,中央軍一共裝備了315000頂鋼盔,這就是著名的M35鋼盔。


當時,除了中央軍外,西北軍、兩廣軍隊及部分地方軍裝備有英式的「飛碟盔」;雲南的滇軍部隊則裝備法式的亞德裡安盔。但是請注意,包括中央軍在內,鋼盔做不到100%的裝備率,只有精銳部隊或特殊部隊(如憲兵、警備部隊)才有這個待遇。


全面抗戰初期,「鋼盔部隊」消耗殆盡,因此抗戰中後期,中國軍隊中只有少數鋼盔,一直到了後期美援的到來,才用上了美式鋼盔。很多抗戰劇中,鋼盔成為了國軍部隊的標配,這肯定是不存在的。而《團長》這部劇中,對鋼盔的使用是基本符合歷史實情的,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細微之處見真章。


劇中中國軍隊一共有四種樣式的頭盔,德式鋼盔、英式鋼盔、法式鋼盔和美式鋼盔。德式鋼盔的來源,我們前面說了,劇中這種鋼盔出現得很多,但各部隊的情況不同。


普及率比較高的是虞嘯卿的部隊,當然了虞師座在部下換裝了美式鋼盔之後,自己依然戴著這種盔;其實當時守備在怒江東岸的就是曾經被稱為是「德械師」的36師、87師、88師等部,德式盔的出現用意在此;雖然實際上這幾支部隊當時也已經沒多少鋼盔了。


煩啦之前所在的部隊有部分德式盔,但是普及率並不高;這實際上是德式盔部隊的真實寫照:即隨著部隊的屢屢受創,而德式盔又沒有庫存,只有少部分人還有這種盔。而其他德式盔在炮灰團這幫人入緬作戰大撤退有過出現,這個是符合歷史事實的。


1942年入緬作戰,雖然沒有名義上的所謂「德械師」,但是其主力第5軍是當時中國唯一配置了大量機械化裝備的部隊。這支部隊的前身——陸軍裝甲兵團最初是以德式裝備為核心,因此M35盔的裝備數量很多,有限的庫存也優先補充該部。


遠徵軍潰敗後,不少潰兵戴著德式盔自然符合實情,而龍文章的德式盔也是這一時期才有得;


當然,我們也知道龍文章的德式盔也是一直戴了很長時間;炮灰團的重機槍手也一直戴著這種盔。


英式鋼盔本來在當時的中國軍隊中就有一定裝備比例,在影片的前期,潰兵中很多是戴著英式頭盔;此外,炮灰團這幫人還從英國人那邊搞來一批軍備,因此英式盔的出現並不難理解。


不過到了後來,只有湖南兵不辣老戴著這種盔,從不辣保留舊步槍的習慣來說,這是個戀舊的人。


劇中法式鋼盔只出現在了「喪門星」的頭上,這種鋼盔是當時滇軍的標誌性裝備。滇軍主力60軍編成後,因清一色的法式武器和鋼盔,軍容極為嚴整,其抵達武漢時還特令繞城,以鼓舞民心士氣。


雖然「喪門星」不是雲南人,但滇軍頭盔的出現也符合常理,因為當時的滇軍除了本省人之外,也有四川和貴州兵;而值得注意的是這恐怕是抗戰時的法式鋼盔第一次在螢屏中出現。


美式鋼盔後期換裝了虞嘯卿部的精銳部隊,炮灰團參加突擊隊的人中也大多有這種鋼盔。


其實這是在體現中國軍隊換裝美械的情況,就當時的真實情況而言,實際還達不到。二戰中,美國的對華援助佔其外援的比例極低,在滇緬公路打通前,實際運到中國國內的美械要依靠駝峰航線來運輸,而且運輸的物資中絕大部分要歸空軍支配。


因此當時集結在雲南地區6個軍的中國遠徵軍,並沒有配備美式鋼盔,甚至連美式武器都沒有配齊。進攻龍陵時,美軍顧問給突擊隊湊了幾十頂鋼盔出來,由此可見這種鋼盔恐怕少量裝備都做不到。不光是國內的遠徵軍如此,即便在中國駐印軍中也不是人人都有美式鋼盔的,這種鋼盔只有新1軍部隊才有,新6軍部隊回國時還都是英式鋼盔;中國軍隊佩戴大量美式鋼盔要到了1945年滇緬路打通之後了。


所以我們前面提到的「《團長》對鋼盔的使用是基本符合歷史實情的」,之所以是基本而不是完全,就在於此處了。儘管有這些瑕疵,但顯然這部劇在這種小細節上也是下了很大功夫的,足以對的上「細微之處見真章」的評價。另外,關於《我的團長我的團》這部劇,有必要再多說一點。


有很多人認為,這部劇是歌頌國軍抗戰的,但我想說的是,你要認真看的話,絕對不會得出這個結論。這部劇實際上是揭露國軍抗戰中之所以屢戰屢敗,剖析原因最尖銳的一部影視作品,有人說這是中國版的《兄弟連》,但從立意之深刻、揭露之尖銳來看,《兄弟連》遠不如《團長》。很多人只看到了《團長》中打日本人的一幕,但實際上這部劇展現篇幅更多的是什麼?


是老弱傷兵的無人問津,是嫡系炮灰的親疏有別,是友軍有難不動如山的殘酷現實,是底層犧牲上層得功的黑暗一幕。這些是劇中花很大功夫闡述的,但是翻一翻國軍抗戰史料,甚至不用翻史料,大家都知道這些都是客觀存在的,這些便是國軍在戰場上失利甚多、損失巨大的根源。有人會說,國軍在正面戰場上面對的是日軍的主力部隊,打不過很正常,犧牲大也很正常。


但是捫心自問,如果你作為一名抗戰官兵,面對傷病之後被拋棄不管,軍餉撫恤被長官剋扣,武器發放嫡系優先,己方被圍友軍不動,自己在前方流血無藥,高官在後方倒賣軍資,然後軍功還是某某長官升官的墊腳石,你認為這些都是日本鬼子強大造成的嗎?不要以為這些是危言聳聽,黃埔一期畢業的宋希濂想必大家都知道,遠徵軍第一次滇緬之役失利後,是宋希濂率部前往怒江東岸布防,遏制住日軍進攻勢頭的。宋希濂這麼說過:(作戰失利後)入緬軍的許多部隊長和軍需人員卻是充滿了愉快和歡笑,因為他們可以大撈一把,領來的大批外匯再也無鬚髮給那些死人了。死的逃的愈多,對他們就愈有利,他們就愈高興。


這個他們自然指的不是普通的抗戰官兵,而是那些腐敗且無能的高級官員了。實事求是地說,抗戰時期,絕大多數普通的基層官兵是無愧於軍人職責的,這一點不用我們強調。但在硬幣的另一面,那些高官們合格的卻沒有多少;而「造成老弱傷兵無人問津,嫡系炮灰親疏有別,友軍有難不動如山,底層犧牲上層享功」的種種,難道不是這些不合格高官造成的?而諷刺的是底層將士的抗日功績,很多時候恰恰就被算到了這些人的頭上,某某名將便是如此得來。


就以《團長》中的南天門一役為例,如果單從作戰本身來說,以龍文章的方案走,最終日本人能消滅,國土能收復,將士們的損失也會小些;但實際上由於唐副師座那些人的存在,龍文章的堅守,反倒成了一筆交易。最後,真正攬功的是唐副師座這些人,而不是損傷殆盡的龍文章們。《團長》中真正給大家展示的是這一幕,而不是像一些淺薄的抗戰劇那樣顯示悲壯的勝利;勝利固然可貴,可知道為什麼失敗,顯然更加重要。因為若沒有深刻認識失敗、研究失敗,那麼必然也不會以最小的代價去贏得勝利。所以,看《團長》,細細品味的話,其實比看一些碼字賺錢的戰史要有體會的多;那些戰史中,軍人只是一個個數字和番號;《團長》給你看的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是這一個個的東北人、北平人、上海人、山西人、河北人、湖南人、貴州人、廣東人……在抗戰。


或許,他們的長官對不起他們,但他們對得起軍人的職責,儘管後人提起國軍抗戰大多不會理會這些沒有名字的軍人,他們只是一些人口中的犧牲數字,提到最多的卻是他們的長官,而血淋淋的犧牲數字反倒成了長官們的抗日功績。這一點,其實抗戰後期援助國軍的美國人看得很清楚,史迪威就一直認為中國的士兵都是好樣的,只不過吃不飽,沒有好的武器和訓練,對於國軍上層則是嗤之以鼻;因此史迪威有援助八路軍美械武器的想法。有人說,八路軍消滅的日本人沒有國軍多啊。可是八路軍用什麼樣的資源,打出了什麼樣的戰績?如果當時全國每支軍隊都像八路軍這樣,日本人恐怕也不會佔領大半個中國吧?


八路軍裝備差、補給差,可軍官能和普通戰士穿同樣的衣服,吃同樣的飯,就憑這一點;國軍中任何部隊做不到。而當這支軍隊在短短幾年後可以掌握全國大部分資源的時候,他們將十七國聯軍從鴨綠江邊打回了三八線。這支軍隊的很多士兵都是解放戰士,甚至還有50軍這種整建制起義的原國軍部隊,同樣的兵,在不同的領導下,就是這麼地不一樣。後面這些可能跑題了,大家權且一看,當然了這也只是筆者自己的一家之言,沒打算說服任何人,只不過是一點感慨而已。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熊熊點兵(ID:XXdianmbing)作者:熊熊之火。只為每天給大家提供更多精彩的知識與內容,但不代表軍武完全認同此觀點。


相關焦點

  • 和平街道桃園社區:在細微處見真章 「小鏡頭」下的「大民生」
    關鍵在細微處見真章。桃園社區堅持問題導向,從點滴開始,修復破損道路、增補停車位、安裝便民長椅、更換健身器材,全面改善社區內部肌理;粉刷破舊牆體、安裝全新宣傳欄、加設垃圾分類點、創新引導文明遛狗,全面提升社區外部環境……一處處「小鏡頭」正是桃園社區傾心為民辦實事的縮影。
  • 細微之處見真章
    2017年12月,上海市工商局檢查總隊認為,當事人根據醫院藥品採購數量「帳外暗中」向對交易有影響的醫院科室及人員給付利益的行為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八條第一款的規定,構成商業賄賂行為。  鑑於當事人違法行為涉案金額較大,且向多家醫院的相關科室及人員行賄,該局檢查總隊依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二條之規定對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
  • 平凡之處見真章!邯鄲耄耋老人零距離感受建行「溫度」
    燕趙晚報訊(融媒體記者 王鐸 通訊員 班晶晶)「設備先進,服務熱情;唯吾建行,名列前茅……」近日,邯鄲市經濟開發區西填池91歲退休教師汲付學滿情感激之情,用親身經歷致信建行光華支行,讚嘆他們的暖心服務。
  • 於細微處見知著,於生活中知禮儀
    大媽感謝年輕人,互相致禮,大媽臨下車的時候,還不忘再次感謝年輕人。」當然,對於我們大家而言,這是生活中常見的一幕了,樂於助人。但是大家不要忘記了,現在是全球新冠肺炎傳播的特殊時期,雖然國內控制的很好,大家在公共場合還是會注意避免一些接觸。所以這樣的一件小事,在這樣一個時期,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 細微之處見真章:近距離鏡頭下的2020瞬間
    因為腿疾不便打工,租房生活支出也大,雖然看病不用花錢,但米格木爾的生活壓力還是不小。正當米格木爾犯難之際,2018年春天,當地就業部門推薦他去民族文化產業創業園參加皮雕手藝培訓。米格木爾十分珍惜這次培訓機會,堅持學習三個月後,他便能獨自在家做產品,並達到公司售賣標準。這個手藝讓他居家賺錢、陪讀兩不誤,逐步實現穩定脫貧。
  • 教育是什麼細節處見真章
    我只是想談談看到的一些現象,不同的父母不一樣的做法,以小見大,透明現象看本質。細節處見教育的真章。我們學校是在二樓,前臺有較大的諮詢場所,旁邊是辦公室,正對著前臺。前臺的情況是一目了然。經常有父母帶小孩來學校諮詢,是大人自己想學,不是小孩子,因為學校是做成人教育的。這些小孩子也就3-7歲左右的居多,經常是父母在諮詢,小孩子自己玩。
  • 出彩90後|尋常處見功力,細微處見真章:「細節控」陳靖
    陳靖正在進行冷水機房巡檢車站公共區通風空調系統應為乘客提供「過渡性舒適」的候車環境,看似簡單的一句話,背後卻需要冷水機組、冷卻塔、冷凍水泵、冷卻水泵、組合式空調器、風閥任何一處參數的設置、任何一個設備的故障都會影響車站整體設備的運行效果,目前,新冠肺炎雖然已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各站設備的維護、故障處理、通風設備消殺工作,卻也絲毫馬虎不得。
  • 黑色四葉草:副團長納哈特到底多強?3大細節證明此人不簡單
    因為有3大細節證明納哈特的實力,不簡單!細節一:把惡魔當作寵物養通過漫畫劇情,我們能夠很清楚,納哈特的魔法能力是影子魔法,按照道理來說,這跟夜見的暗魔法有著類似之處,都應該屬於黑暗系,但是從納哈特僅僅只是作為副團長來看,影子魔法的威力還是弱於夜見的暗魔法,但是這並不是說納哈特的實力不濟,反倒是說明了納哈特的實力強悍,而且最重要的是在262
  • 細節處見真章!遼寧發布賽前海報,不忘史蒂芬森和郭指導,有心了
    遼寧男籃的海報,仍不忘史蒂芬森和郭指導,真的是有心了!細節處見真章,遼寧男籃的海報,絕對是CBA獨一檔。回過頭來看,遼籃本賽季,極為不易。一路走來,磕磕絆絆。球員傷病、外援不力、主帥下課,所有能遇到的問題,遼籃都遇上了。正所謂陽光總在風雨後,經歷了重重困難和挑戰,遼籃終是挺了過來。進入季後賽以來,遼寧三戰全勝。
  • 「90鋼盔」有效提升了日軍陣亡率?二戰日本鋼盔前世今生
    日本明治維新後,在多方面開始學習借鑑歐洲,特別是軍事裝備方面完全可以說是照抄,鋼盔當然也不例外。 1904年日俄戰爭中,因為當時鋼盔在世界上並沒有流行開來,所以日俄雙方都沒佩戴鋼盔,但可以看出日軍軍服是仿法國式的。既然師從法國,那麼後來在裝備鋼盔方面,也就學習了法式的"亞德裡安"鋼盔,日軍於是生產出了″櫻花盔",因盔頂有一朵櫻花圖案而得名。
  • 世界各國的鋼盔大比拼:中國的第一款 直到80年代才造出來
    這種鋼盔出現於1915年,由亞德裡安將軍提倡並設計製造,在一戰期間能夠有效的保護士兵免受炮彈碎片的殺傷,保守估計在一戰期間保護了數百萬士兵的生命。值得注意的是,一戰時期除了法軍士兵,包括非洲軍團和美國遠徵軍使用的都是亞德裡安頭盔。另外,在一戰中臨陣倒戈的義大利軍隊在一戰時期也採用的是亞德裡安頭盔。這種鋼盔在一戰後仍廣泛使用,並出口到各個國家。
  • 「鏈上」見真章
    「鏈上」見真章 2020-08-12 16: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1國考申論:於細微處見知著
    近幾年多省公務員考試申論中出現了作答對象抽象化,材料命題複雜化的趨勢。為更好的給各位考生提供具有操作性的找點方向,中公教育提出了如下的方法。理論水平要求高,脫穎而出難度增加。縱覽歷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無論是備考過程還是題目設置,都呈現出一年更比一年難的「考生感慨」,這一方面源自於國考限制條件較少,每年報考人數居高不下;另一方面也與國考很多職位起點比省考高,考題「難」度增加是顯而易見的,唯有用心備考,才能於細微處見知著。一、掌握5大能力,做到高效備考1.閱讀理解能力。
  • 二戰日軍鋼盔為何裝一層網狀物,不光是為了美觀,有著大作用
    如果抗日劇的背景是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出現了90式鋼盔是非常不嚴謹的,多數這一背景的抗日劇都有這個錯誤,就不一一列舉了。諾門坎戰役中很多鬼子都不願意佩戴鋼盔,或者悄悄的將帽徽破壞掉。90式鋼盔的內襯太薄了,冬天在頭部出汗後頭皮容易被沾粘,摘下頭盔時頭皮被扯下,夏天被日光照射後燙頭皮,簡直折磨人。日本認識到90式鋼盔的缺點後,又設計出了98式鋼盔,這款鋼盔大多出現在太平洋戰場,國內戰場裝備數量非常少。
  • 劉威廷:從細微處入手 擦亮城市「窗口」
    即日起,晚報將陸續刊登這些候選人的先進事跡,屆時市民可通過柳州警方和柳州日報社新媒體平臺進行投票,選出10位您心目中的「最美警察」與10位「最美輔警」。 最美警察候選人09 劉威廷:從細微處入手 擦亮城市「窗口」 人物檔案 姓名:劉威廷 年齡:32歲 職務:柳州市公安局機場派出所警長
  • 《背影》——細微之處見深情
    文章中描繪的場景是他生命中極短暫而微小的片段,以背影這樣極小的切入點描繪了他與父親兩代人的感情。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他囑我路上小心,夜裡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託茶房好好照應我。我心裡暗笑他的迂;他們只認得錢,託他們直是白託!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麼?
  • 細微之處見真章,這個細節真切影響你的場上移動
    4、雙打1)中前場雙壓平行站位時3)防守站位時,雙腳的站位有很大區別,不是簡單的平行站位左右兩側隊員對著進攻隊員,此時腳的站位正好為圖中所示
  • 中國歷代軍用鋼盔大盤點!!
    現代軍用鋼盔最早出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而中國人也早在20年代就開始佩戴鋼盔了。並走過了只能佩戴舶來品、戰利品的時代。到了80年代初,打破了我國軍用頭盔「萬國造」的局面。在20世紀90年代研發出新一代QGF02 芳綸頭盔代表著我國的軍用鋼盔已經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 「西藏艦隊」首艦亮相,這次命名背後是中國海軍的新速度| 軍情晚報
    《軍情晚報》為您收集最有意思,最具價值的軍情新聞近日,世界屋脊上的拉薩吸引了全國海軍軍迷的目光因此,拉薩市民政局在回信時顯然「投其所好」,沒有明說拉薩市已經「安排上」了哪型驅逐艦,在回信中卻以「萬噸級驅逐艦」代替。如果是中國海軍的「真愛粉」的話,恐怕都不免對拉薩市的好運「羨慕嫉妒恨」了。
  • 電影《芳華》出現1982年才定型的80式鋼盔,導演穿越了麼?
    《芳華》以1970至1980年代為背景,講述了一群正值青春芳華、滿懷理想的文工團成員經歷著成長中的愛情與充斥變數的人生命運的故事。其中最為經典的是影片中一鏡到底的6分鐘戰爭長鏡頭,一氣呵成中間不切換鏡頭,各種道具煙火成本高達700萬元,所以拍攝只能一遍成功,不可能NG重來,這也是《芳華》的一大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