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網訊 當三尺講臺化為雲端相約,濟鋼高中高三英語組為線上教學群策群力,同時教學方式的變革也碰撞出了不一樣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思維的火花,打造出與眾不同的線上CLASS。
C-cooperate團隊協作,力求實效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接到「停課不停學」的通知後,高三英語備課組長馮大河老師迅速制定出詳細、科學的線上教學計劃,分工協作,責任到人。第一階段的授課與作業安排緊密銜接了放假前的一輪複習計劃,包括構詞法、話題詞彙與話題閱讀相結合,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基礎知識,構建知識網絡。第二階段緊貼高考,協助學生高效備戰一模,每位老師都認真研讀新課標,根據高考英語三大主題語境分類精選高考題並精心製作學案,備課組長馮老師圍繞「教什麼,怎麼教」製作了學案範例,將自己多年寶貴的教育智慧與大家分享,為青年教師的備課提供了方法和思路。
疫情也阻擋不了各位老師學習的腳步,為提升高三英語複習的針對性,英語組「停教不停研」,積極參加線上培訓,認真聆聽了專家關於高考英語複習備考策略及高考新題型讀後續寫應對策略的報告,老師們收穫頗豐,為線上教學提供了思路。有效的集備與教研保證了每一節線上課程的質量,馮老師主動承擔了模擬考試講評的任務,整節課既有解題策略,也有知識的回顧,幫助學生分析長難句,區分事實與觀點等,可謂乾貨滿滿。趙殿軍老師在課件中插入視頻動畫,利用思維導圖將單詞分類,改變了學生枯燥的單詞記憶方法,讓高三的複習也充滿了樂趣,趙老師還將新課標3500詞中相關話題詞彙一一挑出製作成附加作業,提高了複習的針對性和靈活性。
英語組團結一心,攜手共進,共同迎接網課的挑戰。為了給學生提供高質量的學習資源,老師們在疫情特殊時期即使宅在家也不忘在qq群討論交流線上教學心得,分享經驗,共享資源。專家講座、名校真題、高考新動向、課程資源、英文小視頻、qq老師助手等資源的分享,讓老師們的線上教學變得得心應手。
L-link家校互聯,共克時艱
王書軍老師身兼數職,作為級部主任、班主任、任課教師,在疫情期間即使工作繁重,也秉持一貫的兢兢業業、盡職盡責的工作作風,使各項工作有條不紊的開展。王老師主動聯繫班級任課教師,實時把握學生各科學習動態;積極與學生家長溝通交流,關注每一位學生在家學習情況,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專業的學法指導。
都成清老師始終心系學生,既為慈母,亦是良師。都老師為學生假期的英語學習做了全方位的規劃,從早讀的安排,筆記的整理,作業的提交等各個環節都盡心盡力,並且充分調動家長的力量,讓家長也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來,適時的給與督促與提醒,讓學生在家也能有在校學習的緊迫感。
陳禹老師作為一名班主任,準確把握每一位學生的思想和學習脈搏,心中有愛,靜待花開,尤其關注一些平時學習自覺性較差的學生,經常同他們談心聊天,循循善誘,或督促學習或給與個別指導。學生有任何問題都能通過語音連線直接找到陳老師,讓學生隔著屏幕也能感受到愛的溫度。
楊利老師在工作和家庭之間遊刃有餘,為了上好每一堂課,她經常在照顧年幼的孩子睡下後再備課、錄課,標準的英文發音、深入淺出地講解,她的課深受學生的青睞。在照顧孩子的同時,更不忘與家長學生線上溝通,發現問題即時與家長反饋交流,對學生的學習生活進行悉心指導,既關注學生當下的作息,又著眼於學生長遠的發展,實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A-accurate精準施策,保證質量
王玥老師在疫情期間為了保證學生開學後的安全,提前從黑龍江返回濟南,獨自一人在學校宿舍隔離。作為一名優秀的年輕班主任,王玥老師以校為家,不僅在日常工作中精益求精,線上教學也毫不鬆懈,從課前的接龍籤到,課堂環節的環環相扣,到課後的的答疑解惑,作業落實等一系列的措施,確保了學生在家學習的質量。
線上教學顛覆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尤其是與面批學生作文相比,線上批改作文耗時耗力,但馮老師積極探索網絡資源,向老師們推薦使用qq小程序老師助手這一教學工具,讓作文的批改更加精準高效。學生作文圖片上紅筆的勾勾畫畫,對學生作文中出現問題的精準點評,利用小程序給學生點讚、贈送小紅花等,處處體現著馮老師工作的勤懇專業,開拓創新。此外,馮老師將學生每次的作業完成情況製成EXCEL表格,一目了然,能夠更加精確的對學生的假期表現進行可視化的動態追蹤與評估。
對於作文的線上指導,老師們也各顯神通,趙殿軍老師鼓勵學生背誦新概念來積累語言素材,並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引導學生品味語言之美,從整體把握文章框架。趙慧慧老師一直盡職盡責,採用手動批改與語音講評相結合的方式,學生見屏如面。
針對作業反饋,老師們也不約而同地在課後進行線上答疑,對學生疑問比較多的知識點統一講解,學生也可以隨時私聊老師,單獨輔導,即使是一個小小的語法問題,老師們也會耐心細緻的解答。
汲豔麗採用多種手段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並分層施教,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要求學生分別提交限時閱讀任務、英漢互譯、詞彙檢測等音頻作業,真正做到了減負提質。
劉笑晨老師同樣注重學生作業的鞏固與落實,每次作業完成後,都會將作業中的重點與難點進行梳理整理成檢測題,並批改反饋。
S-stimulate隱形教育,激發動力
韓冬老師教學經驗豐富,是高考英語的專家,不僅對對高考題有透徹的研究,更熟悉高中生的心理特點。疫情當前,高三學生只能被迫在家上網課,面對手機的誘惑,自律性較差的學生學習效率大大折扣,面對嚴峻的高考形式,不可避免的會出現緊張焦慮的情緒。韓老師針對當前學生這種心理狀態,經常與學生線上談心,詼諧幽默的語言、生動鮮活的表情包,直擊學生的心靈,不僅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也潛移默化地使學生減壓放鬆,同時結合疫情,為學生指明了複習的方向,多管齊下提高學生的自控力。
於殿卿老師抓住契機,發揮教育機智。根據作業中成功與失敗這一話題,於老師在英語教學中不忘滲透德育,教育學生成功源於小事,源於自律,於老師化無形為有形,發揮隱性教育的力量,讓學生在人生的緊要關頭對成功與失敗這一話題有了更深刻的切身體驗。楊利、趙慧慧、王玥等老師每天認真核實上課與作業情況,並發揮榜樣的力量,對每次完成作業認真的同學都提出表揚與鼓勵,注重形成性評價,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反思調整。劉笑晨老師從一放寒假就與學生建群,走進學生,老師與學生共同打卡學習,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
S-support資源支持,挖掘潛力
英語不僅是一門語言,更是拓寬學生文化視野的一種手段,王書軍、汲豔麗、王玥等老師有效利用學生在線碎片化學習的時間每日向學生推送雙語新聞,立足於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中文化意識的培養。
面對繁多的網絡學習資源,學生往往眼花繚亂,無從下手,馮大河、王書軍、趙慧慧等老師主動為學生整合網絡資源,著眼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通過提供優質的學習資源的支持,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為學生的學習發展搭建支架。
疫情之下,變的是教學與學習的方式,不變的是信念、責任,是教育的初心,往日校園裡英語老師們伏案工作、堅守早讀的身影宛如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