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晉商網訊】
董現坤展示為學生製作的飛鷹獎盃。
僅憑一張小小的紙,即可將花鳥魚蟲衣褲鞋帽瞬間「變」出;自創2000餘件摺紙作品,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認定為造型最多的摺紙作品;凝聚數十年心血研製的五彩摺紙彩頁,成功申報了國家專利;把摺紙藝術融入傳統民間藝術拉洋片之中;自創絕活「蒙眼摺紙」,出神入化;創建太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五彩摺紙傳承基地,言傳身教從娃娃抓起。
山西省民間藝術大師董現坤——不是魔術師,勝似魔術師。
姜昆收藏春晚摺紙狗
五大三粗的董現坤憑藉那雙厚實的雙手,神奇地折出了一件件造型精美的工藝品。
董現坤生於1954年,從小在太原長大。年幼時,他總愛撿起廢棄的紙張,將其折成鶴、船、元寶、手槍……這些特殊的玩具讓他原本單調的童年有了色彩。
成家立業後,董現坤在給孩子摺紙玩時,突發創作靈感,「當時市面上極少有摺紙類的書籍,而我又積累了很多種折法,何不編本書教孩子們摺紙?」1984年,董現坤的處女作《摺紙百例》誕生,儘管最終未能正式出版,卻為其今後的創作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自此以後,董現坤愈發痴迷於摺紙。在其家中擺放著若干個大紙箱,裡面裝滿了他的摺紙作品。起初他的摺紙愛好並未得到親朋好友的理解,「傳統觀念中,只有小孩才會玩摺紙,難登大雅之堂。」儘管如此,他仍然沉浸在自己的摺紙世界裡,「藝術只能讓你產生更多的興趣,不會讓你感到孤獨。」
有了量的積累,才有質的飛躍。2000年,董現坤憑藉400件自創摺紙精品,贏得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授予的「造型最多的摺紙作品」的榮譽,經過數十年的不懈努力,他的摺紙藝術首獲社會認可。2006年,董現坤登上央視春晚的舞臺,且有幸與我國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姜昆同臺演出,「因為當年是狗年,我就在現場折了一隻狗,沒想到,竟博得了姜昆老師的喜愛,演出結束後,他便將其拿回家中予以收藏。」
摺紙作品雖小,卻不容小覷。董現坤的代表作《十二生肖系列》榮獲第五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及民間工藝獎銅獎。榮譽光環的背後是其為之傾注三年的心血,「十二生肖是我國延續千年的傳統文化,所以,我想用摺紙的語言來表達對它的敬畏之情。單折一隻動物比較容易,但把動物折成系列卻相當繁瑣。」董現坤將無限的生命力賦予了這十二隻造型獨特的「動物」。更令人拍案叫絕的是,每隻「動物」皆是由一張紙折成的,「用小小的一張紙折出動物的各個部位,要用心觀察生活,抓住它們的特點,傳達出其獨有的精氣神。2001年開始著手,直到2004年才完成,這是我耗時最長的一部作品。」
百變繡包贈予崔永元
「往裡面瞧,往裡面看,西遊記的故事就在裡面,要想看了,抓緊時間看,來晚了看不見!」打著快板,敲著鑼鼓,戴著墨鏡,穿戴著清朝服飾,董現坤站在高約兩米的拉洋片木箱前化身為民間藝人,興致勃勃地演唱起了《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透過木箱上的西洋鏡,記者看到箱內的畫面隨著故事情節不斷變化著。更為驚奇的是,通過摺紙藝術的點綴,頗具立體感的畫面堪稱惟妙惟肖。
拉洋片是我國傳統民間藝術,清末由河北傳入北京,目前已基本絕跡。2002年,董現坤投身於搶救「拉洋片」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中,並巧妙地將摺紙藝術融入其中,令其煥發出新的生機,「據說,慈禧太后生前很喜歡看拉洋片,它在北京曾盛行一時。我在北京廟會上偶然看到民間老藝人表演拉洋片,被深深吸引。在和老藝人交流中,了解到如此精妙的民間絕技正瀕臨滅絕,惋惜之餘,當下決定為其貢獻一份力量。」
過去,婦女們總愛折個繡包,用以放置繡線及鞋樣等小物件。幼時,董現坤跟姥姥學會了折百變繡包,並將這一民間絕藝傳承了下來。董現坤向記者展示了百變繡包,只見看似普通的正方形紙盒,裡面卻另藏玄機,「每次展示它時,我總會問人們這個繡包總共有多少個盒子,但大多數人都無法猜對。其實共有31個盒子,精巧的繡包凝聚著我國民間婦女的智慧。」2005年1月,董現坤和央視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在央視迎春晚會上同臺演出,演出結束後,董現坤將百變繡包贈予崔永元以作留念,崔永元甚是喜愛。然而沒多久,崔永元不慎將其丟失。當下,他急忙聯繫董現坤,「董老師,再給我折一個吧!」
除了百變繡包,董現坤還整理出上百種中國傳統摺紙技法,「摺紙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它同剪紙、刺繡、風箏製作一樣,是世代相傳的民間藝術,它是造紙術誕生以後,我國勞動人民在生活中創造出來的。」通過數十年的研究,董現坤堅信摺紙藝術根源於中國,「我國勞動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創造了許多形象逼真的摺紙作品,如褲子、花籃、寶塔、鶴、船等;同時,紙的摺疊技藝被廣泛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如扇子、雨傘、燈籠等。雖然日本對摺紙的記載早於我國,但我個人認為摺紙藝術應該誕生於中國。」
為了更好地將摺紙藝術發揚光大,2012年6月,董現坤在太原市解放北路小學創建了太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五彩摺紙傳承基地,「從古至今,儘管摺紙藝術廣為流傳,但它卻未曾像繪畫、音樂、書法等其他藝術那樣,得到民眾的充分重視,因而,拯救保護這門藝術實屬迫在眉睫。」
蒙眼摺紙「超級大挑戰」
蒙眼摺紙,這是董現坤的自創絕活。採訪中,董現坤用眼罩蒙住雙眼,一邊唱著歌,一邊折著紙,僅用短短一分鐘,便完成了十餘道工序,令一隻美麗的「蝴蝶」翩翩起舞。
2005年,董現坤走進太原市盲童學校,在教盲童們摺紙的過程中獲得靈感,「如果把雙眼蒙住,自己能否一如既往地摺紙呢?」由於董現坤早已將摺紙的工序熟記於心,他很快適應了蒙眼摺紙,「因為自己和摺紙已經融為了一體,所以就算蒙上眼睛,也不會產生任何的不適應。」2009年2月,董現坤參加北京電視臺《超級大挑戰》節目,在現場成功表演了蒙眼摺紙,引來全國觀眾的陣陣喝彩聲。
在董現坤眼中,摺紙與數學有著密切的聯繫,「摺紙本身就是幾何圖形,它包含點、線、面、平面幾何等若干要素,學生們完全可以通過摺紙,輕鬆地接受平面幾何、立體幾何及三角函數。」2005年,崔永元邀請董現坤參加《小崔說事》節目。此次,董現坤則是以數學專家的身份亮相銀屏。聽著董現坤用摺紙藝術來巧妙講解數學知識,崔永元不由稱讚:「董老師,要是我小時候就聽您講課,數學一定學得特別棒!」此後,董現坤以「摺紙與數學」為專題,在中北大學、山西醫科大學、南京大學等全國各大高校做講座,受到學生們的青睞。
董現坤深知,摺紙藝術的傳承,要從娃娃們抓起。自2002年起,董現坤親自編撰《中國民間紙藝》手工教科書,「摺紙是手、眼、腦並用的一種活動,它不僅能夠提高手指的靈活性以及眼睛的觀測能力,還可增強孩子們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使其思維敏捷、想像豐富。」目前,《中國民間紙藝》初級版已正式出版,董現坤正夜以繼日地編撰該書的中級和高級版,「不只是孩子們能夠受益,就連成年人也可從中得到啟迪。」
如今,董現坤被太原市解放北路小學聘為校外輔導員,他每周都會教該校學生手工製作,在他的五彩摺紙基地裡擺放著大量學生們的摺紙作品。為了鼓勵學生們的發明創造,董現坤突發奇想,特意設立了「飛鷹獎」,還親自動手製作獎盃,「這些獎盃都是用紙折成的,上面寫有我對孩子們的寄語,主要是用來獎勵課堂上折得又快又好的學生。」
或許,在不遠的未來,這些學生們果真像雄鷹一樣展翅翱翔,將我國的摺紙藝術傳播到世界的各個角落,將董現坤的殷切期望化為美好的現實。
見習記者 宮雪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