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涇花燈節唱田歌舞草龍

2021-01-12 中國網財經

  本報訊(記者 黃勇娣 通訊員徐茜)第四屆中國·朱涇花燈節前天在金山朱涇鎮大茫村拉開帷幕。草龍舞起來,花燈亮起來,田歌唱起來……有著民俗文化「活化石」之稱的朱涇花燈,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返璞歸真的新姿態。

  朱涇花燈源於唐朝,原是古人每逢上元節、中元節、香市等重大節慶活動而製作的傳統民俗工藝,其中蘊含民間舞蹈、民間音樂、民間手工藝、民間藝術和宗教信仰等多種元素。朱涇花燈種類多樣,活動形式包括掛燈、送燈、賞燈、遊燈、出燈(搶燈)、猜燈謎、迎神燈會、放河燈等,並在民間自發形成「花燈舞」。近年來,經不斷挖掘、整理和創新,朱涇花燈「復活」成當地的重要文化品牌。

  朱涇花燈節期間,當地將推出一系列展演活動,包括「鏡頭裡廂看花燈」、「什奴阿奴猜花燈」、「阿納一道扎花燈」、「宅基頭咯尋記憶」、「稻田裡廂鬧花燈」等。

相關焦點

  • 黔西北記憶(97)黔西花燈
    原來,錢勳沐從小就受到父親愛好京劇、文琴戲的薰淘,七八歲時的他,便能唱很多京劇名段,小時更愛看花燈,久而久之,張口也能唱幾句花燈調、舉手便能比幾個花燈動作。成人後的錢勳沐,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足跡遍布大江南北,見過世面,開過眼界,只要有機會,京、川、評劇他都看,唱歌跳舞也在場。
  • 千年古鎮,善美朱涇,邀您開啟一場 「靈雨花海徒步禪」心靈之旅
    朱涇,雅稱落照灣,位於上海成陸最早的南郊--金山,至今有1800多年歷史, 這裡是東吳大將朱治的俸邑地,是唐代達摩第九代傳弟子高僧船子的傳禪地,是吳越文化的發祥地,同時又是健康養生,禪賞花的旅遊休閒地。
  • 風物|婺源·中秋草龍會完全攻略
    編者話:中秋小長假倒計時1天,為奔襲婺源過團圓中秋的逸友們獻上草龍會完全攻略!
  • 【文化呈貢】呈貢老年大學藝術團——傳承呈貢花燈藝術
    呈貢花燈源於明、清小曲和江南一帶的民歌小調,由南方戲曲與滇池流域地區歌舞小調相融合而形成。數百年前就有一些與花燈演出有關的蹤跡。如「管弦春社早,燈火夜街遲」,楊升庵的《觀鞦韆》詩中有「滇歌棘曲齊聲和,社鼓漁燈夜未央」。現呈貢花燈音樂中仍完整保存著以【打棗杆】【金紐絲】【寄生草】等為主的明清小曲。
  • 「花燈滇劇藝術周」「戲曲進企業」來到元謀人世界公園
    在元謀人世界公園的鳳凰山活動廣場,來自雲南省滇劇院和楚雄州元謀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展演中心的花燈、滇劇藝術家,為200餘名企業員工帶來了一臺精彩的節目。一曲花燈歌舞《元謀燈》拉開演出序幕,花燈表演唱《數雞》、滇劇小戲《塘裡塘外》、歌曲《在那東山頂上》等節目接連上演,形式多樣、精彩紛呈,演員們用生動的演出,給現場企業員工帶來了一場精彩的視聽盛宴,現場掌聲不斷。「我從小就很喜歡聽花燈。
  • 「鬥牛大會」之民生保障|田饒步村:民生工程演繹「美顏記」,傳統舞...
    「人舞鳳,我舞龍,舞到你家唔使(不用)窮……」9月30日晚,橫瀝鎮田饒步村一年一度的「舞草龍」民俗活動如約而至,由八十餘名小朋友組成的舞龍隊,走街串巷為各家各戶送「福」。而途經的房子被粉刷一新,繪上了舞草龍、豐收季節等主題牆繪,與經過的舞龍隊相得益彰。
  • (大年初二)直播奉嘎山:復興的奉家草龍
    新化縣奉家鎮村民 奉智平:我們奉嘎山有這麼有特色的草龍,遊客來了,卻舞不出來,很遺憾。新化縣奉家鎮村民 奉智平:奉名主是我師父,他扎了70多年草龍。村裡舞草龍是我小時候最甜蜜的記憶。奉智平:你在這扯蘿蔔扯蘿蔔,到屋裡坐
  • 【最美遊記】費平《朱涇的味道》
    【最美遊記】費平《朱涇的味道》 2020-12-14 16: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記憶貴州|劉勝楊和他的花燈戲
    第六集花燈戲(思南花燈戲)國家級傳承人劉勝楊「2006年,花燈戲(思南花燈戲)入選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劉勝楊成為花燈戲(思南花燈戲)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花燈戲是廣泛流行於中國各地的一種傳統曲藝。
  • 壯族人民中,有一種歌舞形式叫「棒棒燈」
    《棒棒燈》是硯山縣民族歌舞團的優秀傳統歌舞節目,幾十年來她常演常新,獲得了觀眾,特別是外地觀眾的極高讚譽。《棒棒燈》來源於人民群眾之中,有一段優美的民間傳說。■ 在壯族人民中,有一種歌舞形式叫「棒棒燈」。它有歌有舞,有說有唱,而且很有民族風格,主要流傳硯山縣部分壯族地區。
  • 廣西鮮為人知的千年古村,85%人口都是侗族人,被譽「歌舞之鄉」
    而關於廣南村為什麼叫廣南村,被譽為「戲窩子」和「歌舞之鄉」。廣南村有多項侗族文化遺產和獨特的民族風俗,除了琵琶、哆吔、蘆笙等,巖坪花燈調流傳了180餘年,已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草龍、草獅也於2004年進入非遺名冊。由於社會分工和商品經濟的發展,自給自足狀態下的村落發生了豐富的變化,侗族原始的特色和傳統面臨極大衝擊。
  • 上海市大型花燈亮相2020年臺北燈節 柯文哲出席觀展
    上海市大型花燈亮相2020年臺北燈節 柯文哲出席觀展 2020年02月08日 20:56: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以「滬上迎春到,鼠你最快樂」為主題的上海市大型花燈今天正式亮相2020年臺北燈節,柯文哲出席燈節觀展。
  • 一條爆紅的龍‖西坑草龍全記錄
    出爐《一條有故事的西坑草龍》、《一條充滿神秘原始色彩的西坑草龍》等圖文發於新浪網首頁、搜狐網首頁、安徽日報官方客戶端、新安晚報大皖客戶端、今日頭條、黃山日報等,被人民網等10餘家網媒轉載。西坑草龍始被外人知。2019年,三進西坑,草龍已龍騰,八方攝友來訪。縣電視臺助力,新華社、安徽衛視等主流媒體關注報導,西坑草龍終火。一條草龍,三個中秋。
  • 歌舞音樂在上古時期的日本,又長知識了
    歌舞音樂在上古時期的日本,關於宴會所需要的歌舞,人們需要拍手、跺腳而歌:跺一隻腳,然後舉手歌唱神語。還有《夷振》《宮人振》等。這些都是出雲語部教的歌曲。在久米歌中,手量、聲音等都是古代流傳下來的,直到後世傳到樂府。《顯宗紀》中稱手量是指用手掌嘹亮地打出的節拍,以此來給舞蹈伴奏。
  • 馬龍苗族歌舞
    越月送歸母家,然後遣媒妁請聘價等……」苗族跳月時所唱的情歌優美動聽,當男女雙方對歌舞建立感情以後,雙方情愛纏綿,難捨難分。 幾天前,筆者又走訪了馬龍區的幾個苗族村寨,在舊縣街道三星壩苗族村,恰好碰到被當地人稱為唱苗族老古歌最厲害的村民楊智慧。
  • 宋代「鬧」元宵:東風夜放花千樹,約會黃昏後,人比花燈「俏」
    正月十五元宵節,也叫元夕、上元、燈節,是宋朝非常重要的節日,和「冬至」、「元旦」一樣是宋朝的老百姓全面狂歡的節日。如同我們現在的「黃金周」一般,《東京夢華錄》中記載,宋朝元宵節放假七日,舉國同慶!01、全民同樂,「提前」狂歡正月十五日元宵,大內前自歲前冬至後,開封府絞縛山棚,立木正對宣德樓,遊人已集御街,兩廊下奇術異能,歌舞百戲,鱗鱗相切,樂聲嘈雜十餘裡。
  • 黃強:花燈與金瓶梅
    明武宗朱厚照幼年時就十分迷戀花燈,年長後更是常常為了燈節花費大量的款項,採購新奇、精巧的花燈,懸掛在宮中,以供觀賞。[10]《明實錄》記載:正德九年正月庚辰「乾清宮火。上自即位以來,每歲張燈為樂,所費以數萬計。庫貯黃白蠟不足,復令所司買補之。及是寧王宸濠別為奇巧以獻,遂令所遣人入宮懸掛」。
  • 村民扎一條80公斤草龍 用草百萬根
    舊時,世代農耕的侗族居民,其莊稼常受蝗蟲危害和旱災之苦,人們認為草龍能消災祈福,便用竹片、禾稈草、藤條等編扎草龍,並在農曆六月初六舞龍。相傳那天舞過田間地頭,蝗蟲會跳到草龍身上,然後將其一起燒掉,達到消滅蝗災的實效。此後,廣南百姓每年都在「六月六」、元旦、春節等重要節假日舞草龍,耍草龍的習俗也得以世代相傳。
  • 【最美遊記】高文斌《一讀再讀是朱涇》
    【最美遊記】高文斌《一讀再讀是朱涇》 2020-12-11 18: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