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 斐
錫青銅材質的印度雕塑《團結》20釐米模型、採用失蠟法鏤空精密鑄造的曾侯乙尊盤複製品、端莊秀雅的五福臨門銅壺……7月12日上午,走進撫州文昌裡現代文化產業展區,大家被這些創意十足的金屬工藝品所吸引,紛紛駐足觀看、欣賞。
「印度《團結》塑像高達182米,是全世界關注度最高的塑像之一,原來它是『江西製造』。」當聽到講解員講述該塑像是由江西桐青金屬工藝品股份有限公司鑄造時,現場觀眾紛紛豎起了大拇指。
近年來,江西文化產業步入發展快車道,規模持續擴大,結構逐步優化,江西桐青就是其中「走出去」的優秀代表企業。「我們繼承了失蠟鑄造、景泰藍、鏨刻等傳統工藝方法,又引進矽溶膠精鑄、熱著色等先進生產技術,開發出青銅、不鏽鋼、景泰藍等一系列藝術產品。」江西桐青董事長陳鎮波表示,「目前,公司70%訂單來自海外,鑄造過美國、俄羅斯、法國、荷蘭等國家的青銅藝術品及城市雕塑,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在江西桐青給出的一份成績單中,既有印度大型人物雕塑《團結》、法國雕塑《女神》,又有南昌建軍廣場雕塑群和港珠澳大橋景觀雕塑。目前,江西桐青正面臨著不小的挑戰。「受疫情影響,我們『走不出去』,外面的訂單也進不來。」對於陳鎮波來說,帶領企業自救再創業是當下必須全力以赴去做的事,「一方面抓緊時間保質保量完成去年的訂單,一方面加快技術迭代升級,從而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順著現代文化產業展區往裡走,四季如意火鍋、五龍筆筒等一件件精美的銅器呈現在眼前,這些採用金屬鏨刻技藝,由江西中鼎金屬工藝有限公司匠人雕刻的工藝品深受歡迎,吸引不少觀眾細細觀賞。
「在繼承、發揚傳統金屬鏨雕技藝的基礎上,我們經過進一步挖掘和創新,逐步形成特點鮮明的金屬鏨刻工藝特色,已成為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江西中鼎雕刻師龔文華告訴記者,「目前,公司已發展成為內銷為主的銅工業製造和文化創意融合性企業,線上線下均有銷售布局。」
近年來,我省實施文化企業「映山紅行動」「贛匠計劃」等,著力培育一批骨幹文化企業。江西桐青主攻海外,江西中鼎主打國內,兩家均是金屬工藝品龍頭企業。受疫情影響,「外向型」的江西桐青受到衝擊,以培育國內市場為主的江西中鼎的情況也不樂觀。龔文華表示:「儘管如此,秉承著手藝人一貫的專注精神,疫情防控期間江西中鼎組織了長達3個月、90餘名年輕人參與的技藝培訓,刻苦鑽研沉澱自我。同時,繼續發力線上營銷,以期進一步打開市場。」
苦練內功是我省文化企業疫情防控期間的常態,但也離不開多方支持。展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初,我省與5家銀行達成戰略合作協議,未來三年為江西文化企業提供不低於1000億元的意向性融資支持,幫助企業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