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工藝美術大師用傳統風箏技藝 再現《西遊記》經典形象 牆上...

2020-12-27 西安發布

「你挑著擔,我牽著馬,迎來日出送走晚霞。」陝西省一級工藝美術大師張天偉歷時3個多月時間創作了「唐僧師徒取經路上」動態風箏,通過巧妙的風輪轉動,讓師徒四人立馬「動」了起來。

在陝西省非遺傳承人張天偉的工作室裡,牆壁上醒目地掛著他剛剛製作完成的「唐僧師徒取經路上」動態風箏,色彩鮮豔,扎工精細,形象逼真的風箏極具立體感。張天偉手拿扇子照著風箏風輪一一吹過,師徒四人仿佛一下子進行了狀態,依次動了起來。只見頭戴緊箍,身穿虎皮裙,手持金箍棒的孫悟空前面引路,豬八戒嘴巴一張一合,扛著九齒釘耙,甩著袖子,邁開大步緊隨其後,唐僧穩坐白龍馬上,沙僧挑著擔子走在最後面,師徒四人「走」在牆上,個個生動有趣,動感十足,尤其是孫悟空造型,不僅頭、手、腿能動外,手中的金箍棒竟然能正反轉動,令人叫絕。

據了解,今年8月,83歲的張天偉開始構思,畫草圖、收集資料、製作模型、綁紮竹條、繪製圖案,於近日創作完成了《西遊記》系列動態風箏「唐僧師徒取經路上」,這是他繼「豬八戒背媳婦」「豬八戒吃西瓜」風箏之後的又一力作,用傳統技藝再現經典形象。張天偉說,這些風箏在傳統風箏基礎上增加了風力機械傳動裝置,經過齒輪巧妙地帶動風箏,環環相扣,在室外放飛,需要4級左右的風力才能飛起。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黃亞平)

相關焦點

  • 動態風箏大師張天偉: 跨越百年的傳承 他讓風箏有了生命
    機械設計出身的張天偉,帶著對古老技藝精粹的傳承,在全國首次將機械傳動與古老的風箏製作相結合,把傳統的平面靜態風箏創新發展為立體動態風箏。動態風箏現已成為具有西安地方特色的又一風箏流派。81歲的張天偉,是陝西省一級工藝美術大師,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張氏動態風箏」傳承人。4月23日上午,記者一行來到了張天偉工作室,拜訪了這位動態風箏大師。
  • 大師記|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樹文
    永不退色的藝術禮讚,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永森新作景泰藍《東方紅》偉人尊首發王樹文第四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北京特級工藝美術大師2012年獲得北京傳統工藝美術「德藝雙馨「大師稱號,2014年任雲南藝術學院技術學院特聘教授,2016年獲得亞太地區手工藝大師稱號,2019年獲得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基金會大國工匠稱號等。
  • 第五屆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現場技藝考核
    2020年6月16日,第五屆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現場技藝考核(第二批)在佛山進行,參與此次考核的申報人共99名,分別來自廣州、佛山、中山、江門、肇慶、雲浮、茂名、湛江8市。第五屆省大師評定實操考核,經過層層篩選,四會地區7名玉雕師參加評定,為上圖右起7人,分別為鄭清榮、吳進房、張玉洪、鄭立波、廖錦文、鄭國柳、陳志明。上午9時,第五屆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評審認定現場技藝考核評前會議在佛山南風古灶玩陶藝術中心召開。
  • 中國國藝巨匠黃榕國大師首創仿雕技藝,被稱為「中國一絕」
    根雕,漢族傳統雕刻藝術之一,是以樹根(包括樹身、樹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態及畸變形態為藝術創作對象,通過構思立意、藝術加工及工藝處理,創作出人物、動物、器物等藝術形象作品。中國國藝巨匠黃榕國大師正如中國木雕大師、中國根雕大師、中國傳統工藝特級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木雕專委會副主任黃榕國介紹作品所講:「根雕創作應該是順乎自然,講究神似,追求根藝自然美,
  • 安徽省工藝美術大師「擴容」
    省工藝美術大師和名人隊伍又要「擴容」了,11月23日,記者從省經信廳獲悉,每兩年一次的安徽省工藝美術大師和名人評審工作將於11月25日開始。據介紹,我省工藝美術大師和名人認定申報工作根據《安徽省傳統工藝美術保護和發展辦法》(安徽省人民政府令第233號)規定執行,省工藝美術大師每2年評審認定一次,由省傳統工藝美術保護和發展促進會承擔。
  • 泰州市新增一批工藝美術大師名人
    據了解,評審泰州市工藝美術大師和泰州市工藝美術名人旨在宣傳和表彰為泰州傳統工藝美術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高級工藝人才,培育我市工藝美術國家、省、市三級大師、名人人才梯隊,促進傳統工藝美術行業進一步繁榮和發展。2017年,我市啟動首批市級工藝美術大師、名人的評審,評出了首批市級工藝美術大師和名人。
  • 陳春輝木雕技藝巧奪天工,中國國藝巨匠黃榕國大師傳承人橫空出世
    詩中的「木居士」,就是一件被視作「神佛」形象的根藝作品。明清時期根雕達到鼎盛,有很多經典作品保留至今,晚清至民國日漸衰落。20世紀80年代以來,根藝逐漸復甦並得到蓬勃發展。從事根藝創作的人超過歷史上任何時期,出現了很多名家。
  • 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林霖的藝術之路
    陳列室平時不開燈,窗戶也用厚厚的窗簾擋住。林霖輕輕掀起窗簾的一個小角,借著室外的光線,只能欣賞到部分作品。沒有學習雕刻之前,他也曾經看到過這些石雕,但卻是在這時候才讓他重新認識壽山石雕。他看著這些作品,腦子裡不停在揣摩巧色怎麼利用的,是用什麼手法雕刻的……精巧的雕件與高超的技藝,令他第一次有了震撼的感覺。此後,他經常用這樣的方式「偷師學藝」。有次為了刻一個印鈕,一天跑了好幾趟陳列室。
  • 第一屆南通工藝美術大師名單出爐,快來看看都有誰
    第一屆南通市工藝美術大師評審結果出爐,共有53人入選,目前正在公示。公示期為2020年12月3日~12月9日。根據《市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南通市工藝美術大師評審認定辦法的通知》(通政辦發〔2019〕76號)精神,市工信局會同市人社局、文廣旅局組織開展了第一屆南通市工藝美術大師評審認定工作。
  • 江蘇省傳統技藝技能大師——吳奇敏
    吳奇敏 正高級工藝美術師 江蘇省傳統技藝技能大師 江蘇省陶瓷藝術名人工程項目成員 江蘇省技術能手 江蘇省五一創新能手 江蘇省巾幗建功標兵 宜興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宜興市學科帶頭人 江蘇省首批鄉土人才「三帶」名人 江蘇省傳統技藝技能大師吳奇敏
  • 兩會新語|玉雕大師薛春梅:從幼兒抓起 讓傳統技藝歷久彌新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省政協委員薛春梅帶來的就是「傳統技藝進校園」相關的提案。薛春梅,中國玉雕行業最年輕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人,從事玉器設計30餘年來,薛春梅在傳承「揚州工」的基礎上不斷創新,融「南秀北雄」於一體,以玉雕人物山子雕為專長,形成了「清新婉約、細膩雋秀」的個人玉雕風格,作品頻獲「天工獎」、「神工獎」、「百花獎」、「西博會」等國內玉雕評比特等獎、金獎。
  • 承襲文化的記憶,大漆修復技藝傳承者李程
    李程,是陝西省工藝美術大師,西安工匠,中國文物學會文物修復委員會委員,國家藝術基金青年藝術創作人才;他立足西安,挖掘漆藝,成為陝西漆藝界新生代的佼佼者、中華大漆文化的傳播者、陝西漆器復興的推動者、大漆修復技藝的傳承者。
  • 西安83歲動態風箏大師張天偉用900多根竹條「復活」秦始皇兵馬俑戰車
    2020年12月8日,記者拜訪了83歲動態風箏大師張天偉,看到了他那讓世人驚嘆不已的「復活」的竹編秦始皇兵馬俑戰車。這輛「復活」的戰車擺放在張天偉工作室,用一個透明的塑料盒子裝著,透過預留的孔洞,老人用手轉動機關,兵馬俑就「復活」了,戰車上的武士揮動雙臂,前面的四批戰馬就昂首奮蹄子整整齊齊地「奔跑」起來。老人說為了陳列展示方便,他還給戰車安裝了電動裝置,接上電源,戰車就可以永不停歇地「奔馳」。
  • 玉石雕刻,指尖上的傳承|中國匠人大會工藝美術大師特輯
    他刻苦鑽研,承繼傳統技藝,並努力研習繪畫、泥塑,技藝提高迅速,1972年擔任設計工作,開始獨立藝術創作。經過長期的實踐,八十年代進入成熟期,他擅長動物和器皿造型的設計,藝術特點表現為北派玉雕的宮廷藝術風格,大氣磅礴、豪放雄渾、沉穩莊重、富麗典雅、用料嚴謹、技藝精湛嫻熟。
  • 1915頭條|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黃永平非遺傳承基地正式開館
    下午舉行《雅活器用》學術講座,由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黃耀武副教授主講。開館儀式上還進行了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湖南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湘潭大學藝術學院、湖南工業大學研究生院四個大學的授牌儀式。授牌牌匾全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醴陵釉下五彩瓷燒制技藝」實踐基地湘潭大學藝術學院藝術碩士(MFA)校外教學實習基地湖南工業大學陶瓷藝術研究生培養創新實踐基地湖南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傳統文化校外實踐基地
  • 國之巨匠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林慶財及臻品欣賞
    ,從小隨父林良藻(著名民間藝術家)學藝,1995年獲評「高級工藝美術大師」;1997年共青團福建省委授予「福建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稱號;1999年榮獲「莆田市十大傑出青年」稱號;2001年獲評「福建省首屆民間藝術家」稱號;2002年獲評「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稱號,2006年獲評「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 大師 |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副理事長黃小明木雕再現絲綢之路的盛世輝煌
    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東陽木雕代表性傳承人黃小明創作的東陽木雕作品《永恆的絲路》,便是這樣的一件具有時代特徵的藝術作品。作品以樟木為雕刻材料,長2.9米,高1.15米,厚0.68米,以隨形木雕的形式,呈現古絲綢之路昔年的繁華,寄寓對「一帶一路」戰略光明前景的祝福。作品規模宏大,設計精巧,布局得法,刻畫入微,給人以一種壯美之感。
  • 大師 |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理事、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楊根連:重現「金玉良緣」
    --楊根連--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理事、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玉雕藝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雕刻大師的搖籃!「河北文化名片」易水硯舉辦非遺技藝培訓
    繼承傳統,走向現代和創新,要不斷塑造易水硯獨特的品質。"12月6日,原中國文房四寶協會會長、著名書畫家寒石先生以《硯雕大師的修養》為題為百餘名易縣易水硯雕刻藝人授課,拉開了易水硯非遺技藝提升培訓活動序幕。這項活動對於弘揚非遺文化,傳承非遺技藝,推動非遺發展將起到積極作用。
  • 國藝巨匠黃榕國大師在傳統中突破與創新,被稱為「中國一絕」
    它以「天趣」為最高境界,主張「天真、留真、亂真」,注重選材,最大特點就是量材為用,就材加工,師法自然,一任天性,即根據根材的肌理和表皮的自然紋理模仿並再現人物鳥獸的自然形態和神韻,通過創作賦予自然根材以新的藝術生命和高遠的意境,給觀者以美的享受,同時這也是仿雕藝術的審美價值所在。黃榕國大師最擅長雕的是動物,雕的動物形神兼備,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