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先生 | 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

2021-02-08 南懷瑾文教基金會

     常常有些同學同我開玩笑問,老師覺得電影明星哪個漂亮?我說我幾十年不曉得哪個叫做漂亮不漂亮。因為說實在的,我看到喜歡就漂亮,不喜歡就不漂亮,這個沒有標準的。


     我常講我一個朋友很有地位,他的太太也很能幹,就是缺一個牙齒。我們常常看到她,某某大嫂啊,你把這個牙齒裝起來吧!多不方便呀!是啊!是啊!講了十幾年了,後來大家都老了,我告訴她先生,我說你這個太太,我們都希望她把這個牙齒裝起來,講了那麼多年。他說你不曉得啦,因為我喜歡她缺一個牙齒,當年她讀大學的時候,我拼命追,就是為了她少這個牙齒,假使她牙齒裝好就不漂亮了。我現在懂了,中國人一句話,「牌打一張,色中一點」,打牌的時候一張打出去,滿盤都贏了。那個人漂亮不漂亮,「色中一點」,別人看是最醜的那一點,他就喜歡那一點。聽起來這是一個笑話,但也是人生的大道理。


——《列子臆說》


      「偏情一往」,人只要感情有了偏見,形成了主觀,「則醜者更好,而好者更醜也」。雖然別人都覺得那個人很醜,他覺得好,越看越漂亮。如果對這個人感情偏見一來,或者意見不合,就是長得再漂亮,也愈看愈討厭;大概男女之間、夫婦之間、朋友之間,都有這個經驗。中國人有一句俗語,「牌打一張,色中一點」,漂不漂亮並沒有一定的標準。當兩人感情好的時候,愈看愈漂亮,罵他侮辱他,他還覺得對他好呢!等到感情有了偏見,你對他好死了,他還認為你想害他,就是這個道理。


——《莊子諵譁》


     男女之愛,好色,覺得漂亮或不漂亮,就是色法,雖然不是四大,但也不離開四大。喜歡藝術、喜歡山水也是好色。


     色空,能夠把色證到了空,真是太難了,不要吹牛了。但是色法的本性是空,不相信嗎?有個辦法,你找個喜歡看的人,整天跟著看,包你看不到半個鐘頭就厭了。世界上誰最漂亮?自己最漂亮,對不對?在鏡子裡看自己愈看愈美(有同學不同意),不是?那你是菩薩了。你試試,只要在鏡子裡看自己看上三分鐘,那個就不是你了。你不要害怕,有時好像身體都沒有了,是很恐怖的。但是有人會利用這個方法進入空定的境界,不過要趕快把眼睛閉了,不要再看鏡子,再看下去會瘋了的。不瘋至少也靈魂出竅,很嚴重的。實際上,這有科學根據,透視注意力集中一點會使你空掉,要注視自己,不要動,也不要去分析自己的眼睛、鼻子、嘴巴,盯住看,這一下就沒有了。不但鏡中的影像沒有了,自己也沒有了。


     做到了這一步,你就可以瞭解到色空無我,就曉得色即是空。色的本性自然就是空的,不用你去想辦法讓它變空,所以色即是空。《心經》上又加一句「空即是色」,也是「非色滅空」。不是把物質毀壞了變成空,而是色相的本身就是空。有一句流行的古話說,「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一點都沒有錯。你說花好看,同花本身有什麼關係?是你自己著迷。因此廟子裡的菩薩都塑得很莊嚴,你為什麼不著迷呢?因為你有恭敬心在。換了是位小姐,男生看了就著迷了。


——《維摩詰的花雨滿天》



相關焦點

  • 俗話「色不迷人人自迷」什麼意思?後半句人人皆知,卻很少人看懂
    錢鍾書與夫人讀《圍城》比如老話中的那句「色不迷人人自迷」,這句話便被無數人所誤解,而且他的後半句,也被誤解很深,大多數人聽到這句話,都不由自主的會想到「酒不醉人人自醉」這句話,其實它並非是後半句,反而與之沒有絲毫的關係,
  • 「色不迷人人自迷」的下一句是啥?說出來有點尷尬,不信你讀讀看
    比如蘇軾的這句「腹有詩書氣自華」,多霸氣,展現了文化知識的重要。但這也是「半句」,因為上一句是「粗繒大布裹生涯」。合在一起後就會發現,原來蘇軾很現實,生活從來也很骨感,這實則是有點「自娛自樂」的味道。但不論怎樣,半句名言早已深入到我們生活中,經常被引用。以至於還能造成許多誤會,如這句「色不迷人人自迷」,下一句是啥?
  • 《說呼全傳》十句傳世金言,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君君自迷
    六、酒能亂性,色是敗真,財乃致命,氣動殺身。指酒色財氣能迷亂人,使人失去理智,喪失本性,傷身害命。《說呼全傳》一六:偈云:~。」七、各人自掃庭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比喻人應該做好自家的事,不必插手去管別人的事。《說呼全傳》四:這教:~。八、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君君自迷。人出了名,我想不是壞事。
  • 有緣千裡來相會,下半句99%的人記錯了,耳熟能詳卻背不全的3句詩
    「有緣千裡來相會」,這半句話人人都知道,可是下半句是什麼呢?有人要說「無緣對面手難牽」。其實這句詩出自清代黃增的《集杭州俗語詩》,全詩如下: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裡出西施。有緣千裡來相會,三笑徒然當一痴。根據詩名我們就可得知,這首詩是將當時杭州流傳的幾句俗語併合而成。
  • 檳榔不醉人人自醉
    來吧,親愛的朋友們,有一種食物叫檳榔,也許你從未嘗過,但是我想說,吃一顆就忘不掉的零食有多少,我想檳榔就是其中一種,讓人吃上就會愛上,不誇張的說,檳榔不醉人人自醉,顆顆檳榔沁心扉,嚼的藍天飄彩雲,嚼的大地灑光輝,檳榔作為一種常見的休閒零食,越來越多的人們愛上了這樣的一種美味零食。
  • 茶似隱,酒似俠,茶是沉靜理性的我,酒是偶爾感性放肆的我!
    「茶似隱,酒似俠」,簡簡單單的六個字著實說出了茶和酒的區別。茶,在於清淡,恬淡的滋味讓喝茶者的心境也不禁沉穩內斂,令人久久回味以清醒的理性規避風險。酒,在於濃烈,令人熱血沸騰,心醉神迷,感性般酣暢淋漓的投入。茶與酒是人生兩種狀態,兩種境界。
  • 創意酒類廣告:酒不醉人 人自醉
    漢語熟語說:「酒不醉人人自醉」,是指人因喝酒而自我陶醉,但小編看了以下的啤酒廣告,不喝,也醉了!很喜歡的創意,德國的一家啤酒公司拍攝了一組搞怪的創意宣傳海報:幾位中年大叔深情的捧著自己的啤酒肚。寓意該品牌的啤酒「用愛釀造」。
  • 濟公活佛 戒淫文:銀錢人人多吝惜,不曉吝惜精力身
    世間人人皆怕鬼,不怕家中粉妝鬼,鉤人神魂攝人魄。世間人人都怕虎,不怕同床胭脂虎,吃人骨髓自然枯。世間人人都怕蛇,不怕衾中纏人蛇,吸人血氣死無差。世間人人都怕賊,不怕夜來盜陽賊,盜人精血自然絕。色之害人人不知,戒之又犯將何如。
  • 解讀唐庚《醉眠》:酒不醉人人自醉,借酒澆愁愁更愁,人生的無奈
    唐庚的詩比較少,而且沒有進入學生課本和讀物,所以知道他的人不多。唐庚是四川眉山人,和蘇軾是老鄉,而且二人都曾被貶到惠州,所以有「小東坡」之稱。《醉眠》這首詩就是記錄了詩人酒前—酒中—酒後的全過程,借酒來抒發自己的內心。唐庚《醉眠》:「山靜似太古,日長如小年。餘花猶可醉,好鳥不妨眠。世味門常掩,時光簟已便。夢中頻得句,拈筆又忘筌。」
  • 義大利最美的鄉村,託斯卡納,酒不醉人人自醉
    所以什麼時候想體驗義大利式的美麗人生了,就來託斯卡納吧,每個季節都會給你不一樣的驚喜。如果要用一幅畫面來概括託斯卡納的印象,那就是一條兩邊長著樹冠修長的柏樹的鄉村土路,小路直通向遙遠不知名的地方,好像要把人帶回到託斯卡納輝煌的文藝復興年代.這裡被認為是文藝復興發端的地方,湧現出了以喬託、米開朗基羅、達·文西、但丁和拉差爾為代表的一批傑出藝術家.在託斯卡納,連大自然都很精緻優雅,美麗的鄉村景色比比皆是.
  • 酒不醉人
    總之,醉了以後,人似乎不再屬於原來的那個世界;酒醒時分,便是夢醒時分,明天如故,酒到底何益?    特別能奮鬥的大清康熙帝曾給出的答案是:「酒乃無益之物」。    真若無益,人要酒何用?    酒是伴著人類文明的腳步而來,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形成為獨特的酒文化,堪稱人類文化寶庫裡的一朵奇葩。
  • 酒問丨真的有人「千杯不醉」嗎?古人是如何做到千杯不醉的?
    在人際交往及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要喝一些酒,喝酒後的狀態就因人而異,千人千面。 那種"千杯不醉"真的不會醉嗎?
  • 為什麼在KTV的啤酒「喝不醉」,在外面卻容易醉,內部人說出實情
    為什麼在KTV的啤酒「喝不醉」,在外面卻容易醉,內部人說出實情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對生活品質的追求也是越來越高。隨著如今社會壓力的增加, 很多人在工作之餘都會選擇到一些娛樂場所釋放自己內心的工作壓力。而其中KTV就是很多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