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之聲
本報記者 閆立良 見習記者 郭冀川
12月11日,由證券日報社主辦的第四屆新時代資本論壇在北京召開。在首席經濟學家分論壇上,中國東方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吳慶表示,資本市場將成為資產管理公司業務的重要出入口,使資產管理公司處置能力大幅提高效率。
吳慶認為,資產管理公司要面向未來,隨時準備接收新出現的不良資產和不良金融機構。
吳慶說:「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前十年的使命,就是完成剝離四大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維護銀行業安全。此後又用十年時間探索發展道路,在接手金融業不良資產的同時,也注資不良金融機構,成了全牌照的公司。但資產管理公司既不應該是金融資產的最終歸宿,也不應該是不良金融機構的最後歸宿。」
對於資產管理公司的傳統經營模式,吳慶總結為「三打」,既不良資產打包出售、打折定價、打官司索要資產殘值。現在「三打」越來越不足以為實體經濟服務,資產管理公司面臨不良資產的規模與複雜性挑戰,要提升處置不良資產的技術水平,必須開拓新的經營模式。與「三打」對應,資產管理公司的新模式被描繪為「三重」,既資產的重組、重整與重構。
相比剛開始的十年,資產管理公司近十年的變化很大,業務範圍從處置銀行不良資產,變為處置金融行業的不良資產,全國性資產管理公司也從過去的四家變為了五家,同時各省也成立了地方性資產管理公司,數量超過50家。
吳慶說:「資產管理公司已經從政策性的不良資產處置機構,變為了商業化運作的金融公司,而且由於金融資產規模已經大幅增加,處置不良資產的需求也隨之提升,不良資產的複雜性也在增加,考驗著資產管理公司的能力水平與處置效率,而資本市場在其中起著關鍵的作用。」
一方面,在轉型升級過程中,越來越多上市公司需要資產管理公司的服務。作為金融領域循環經濟的最後一環,「三重」正成為資產管理公司的主業,資本市場會成為資產管理公司業務的重要入口。
而當資產管理公司對不良資產進行恰當處置,通過改造升級使相關資產重新變得優質後,資產管理公司需要尋找退出的渠道。資本市場是其中一個選項,可以讓優質資產實現更大價值,也能夠增厚相關上市公司的業績,讓資產管理公司退得更徹底,退得更放心,因此資本市場也是資產管理公司業務的出口。
「尤其是一些面臨困難甚至退市風險的上市公司,退市後破產是最壞的一步,如果通過資產管理公司的介入,進行『三重』的改造,不論是改造上市公司還是注入新的資產,都會讓公司本身發生重大變化,對於資本市場來說也是一個優良的選項。資產管理公司願意在這方面做出新的嘗試,並與資本市場形成緊密的合作關係。」吳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