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詩人楊牧 | 佳作欣賞---《楊牧詩選 1956-2013》

2021-02-19 浙江旅遊職業學院開元圖書館

臺灣詩人楊牧於2020年3月13日逝世了,享年80歲。

《中國當代十大詩人選集》評價說:楊牧是位「無上的美」的服膺者,他的詩歌耽於「美」的溢出——古典的驚悸,自然的律動,以及常使我們興起對古代寧純樸生活的眷念。

楊牧,本名王靖獻,早期筆名葉珊,1940年生於臺灣花蓮,著名詩人、作家。1964年自東海大學外文系畢業,後赴美國愛荷華大學參加保羅•安格爾及其妻聶華苓創辦的「國際寫作計劃」詩創作班,獲藝術碩士學位,在愛荷華的前後期同學有餘光中、白先勇、王文興等日後引領臺灣文壇的作家。

楊牧自十六歲開始寫作,超過半世紀的創作生涯,累積出無數難以超越的文學經典,並曾分別於北美、臺灣、香港等地任教,長期從事教育工作,身兼詩人、散文家、翻譯家與學者多重身身份,作品譯為英、韓、德、法、日、瑞典、荷蘭等文,獲吳三連文藝獎、紐曼華語文學獎等多項重要文學獎(其中,馬悅然翻譯《綠騎:楊牧詩選》[Den grone riddaren]中文、瑞典文對照版,榮獲2011年瑞典皇家圖書館書籍藝術大獎),影響後進無數。代表作有《柏克萊精神》、《搜索者》等,以及文學自傳《奇來前書》、《奇來後書》。作品曾被譯為英文、德文、法文、日文、瑞典文、荷蘭文。譯著有《葉慈詩選》、《英詩漢譯集》等。「但知每一片波浪都從花蓮開始」,文學大師系列電影「他們在島嶼寫作」,重新詮釋、紀錄六位臺灣文壇重量級文學家(林海音、周夢蝶、余光中、鄭愁予、王文興以及楊牧的生命與創作歷程),其中介紹楊牧的紀錄片,即《朝向一首詩的完成》(Towards the Completion of a Poem)。


豆瓣評分8.3分。

閱讀源:

浙旅院紙質館藏:1種1冊。

掃碼閱讀:

相關焦點

  • 楊牧獲2013年紐曼華語文學獎
    本報記者康慨報導  繼莫言和韓少功之後,著名詩人楊牧獲得了第三屆紐曼華語文學獎。    頒獎典禮將於2013年春在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舉行,楊先生屆時將收到獎匾一幅,以及獎金1萬美元(現合人民幣約6.25萬元)。
  • 臺灣文學專家梁燕麗:楊牧的詩想空間
    向陽、陳義芝、陳黎等中生代詩人,俱籠罩在楊牧的影響下。無怪乎奚密許其為「現代漢詩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閱讀是對詩人最好的紀念。雖然楊牧的精品數量之多,無出其右,但許多仍不為內地讀者所熟知。惟有多角度的閱讀,才能領略楊牧多變的風格和博大的內涵。是故,我們邀請臺灣文學專家梁燕麗教授,帶領我們深入楊牧瑰麗的詩想空間。
  • 詩人楊牧去世怎麼回事?詩人楊牧個人簡歷照片去世原因曝光
    詩人楊牧去世怎麼回事?詩人楊牧個人簡歷照片去世原因曝光時間:2020-03-13 23:3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詩人楊牧去世怎麼回事?詩人楊牧個人簡歷照片去世原因曝光 根據臺灣媒體報導,3月13日,詩人楊牧病逝,終年80歲。
  • 紀念|成為楊牧
    2013年,楊牧在西雅圖家中接受翟月琴訪談,他一字一句修改,嚴謹認真。 翟月琴供圖本省人不同於余光中、洛夫、鄭愁予等「外省人」,楊牧是地地道道的臺灣本省人。1940年,楊牧出生在臺灣花蓮,父母給他的名字是王靖獻。
  • 臺灣詩人楊牧去世:他是在古典與現代之間出入自如的「詩騎士」
    據多家臺媒報導,臺灣著名詩人楊牧3月13日於臺北國泰醫院辭世,享年80歲。 臺灣「中央社」稱,楊牧近年身體不佳,呼吸系統與心臟皆有狀況,前幾天身體惡化住進加護病房。臺灣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特聘教授須文蔚表示,楊牧上禮拜送進加護病房就昏迷,沒有清醒過來,過世時十分安詳。
  • 楊牧作品在大陸:遲來的授權出版
    楊牧楊牧作品在大陸的出版早在1982年,流沙河在《星星》詩刊的「臺灣詩人十二家」專欄中就介紹過楊牧。後來專欄文章結集成冊出版,就以《臺灣詩人十二家》為書名,1983年由重慶出版社出版。1980年代,大陸還出版過兩部和楊牧有關的著作集:《臺灣散文選》和《昨日以前的星光》。《昨日以前的星光》《臺灣散文選》由中國友誼出版公司出版,事實上是從楊牧編選的《中國近代散文選》中,抽取臺灣散文部分,另起名為《臺灣散文選》的。其中亦有楊牧的四篇散文,並將他為《中國近代散文選》所作「前言」一併收錄。
  • 詩人楊牧:假如潮水不斷以記憶的速度,我以同樣的心|一詩一會
    楊牧本名王靖獻,1940年生於臺灣花蓮,是著名詩人及散文作家。自十六歲起,楊牧便開始寫作,早期曾用筆名「葉珊」發表詩歌作品,三十二歲之後更名為「楊牧」。1964年,楊牧從東海大學外文系畢業,後赴美國愛荷華大學參加保羅·安格爾及其妻聶華苓創辦的「國際寫作計劃」詩創作班。
  • 「你是迎面而來的風」,詩人楊牧病逝
    根據臺灣媒體報導,3月13日,詩人楊牧病逝,終年80歲。楊牧1940年出生於中國臺灣花蓮,本名王靖獻,最早筆名其實不叫「楊牧」,而是「葉珊」,1966年赴美國伯克利攻讀博士學位,見證了1960年代的美國平權運動,並將筆名改為楊牧,嘗試以詩介入社會。其代表作包括《楊牧詩集》《山風海雨》等,其詩集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包括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捷克文等。多年來,他一直被認為是諾貝爾文學獎的有力競爭者。
  • 臺灣詩人楊牧去世,享年80歲
    《在花蓮聽楊牧講詩》一文作者郭玉潔看到,那時候,國民黨宣導」反共文學」,文壇肅殺,詩歌最早出現新氣象。紀弦發起」現代詩」運動,主張學習西方;余光中則提出」新古典主義」,幾大流派論戰迭起,創作旺盛,成為臺灣現代詩的高峰。楊牧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為一位少年詩人,並且同瘂弦等詩人結識。
  • 「詩是我涉事的行為」 ——楊牧的文學生命
    在編選《六十年代詩選》時,作為主編的瘂弦就做出這樣的評價:「無疑的,葉珊是我們最有才華和最令人喜愛的詩人。每一個少年人對於神、自然、生命和愛情所做的驚奇的詢問,所得到的便是像葉珊的詩,那樣的答覆。」1999年,《聯合報》副刊評選「臺灣文學經典」三十冊,詩集《傳說》入選,同時以詩集入圍的還有周夢蝶、瘂弦、洛夫、余光中、商禽、鄭愁予,而這個「經典之選」的名單,也幾乎成為系列紀錄電影《他們在島嶼寫作》的人選底本。2006年楊牧先後自中研院和華盛頓大學退休後,2007年開始擔任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的「講座教授」,同年獲頒馬來西亞花蹤世界華文文學獎。2013年,獲得「第三屆紐曼華語文學獎」。
  • 詩人楊牧在臺北去世 曾被視為有望獲諾獎
    3月13日晚,傳來了詩人楊牧病逝的消息:據臺灣多家媒體報導,楊牧近年來身體欠佳,幾日前身體惡化住進加護病房。2020年3月13日於臺北市國泰醫院病逝,終年80歲。楊牧1940年出生於臺灣省花蓮,本名王靖獻。高中時期,以「葉珊」為筆名,向詩歌雜誌投稿。
  • 逝者|詩人楊牧:星子在西天輝煌地合唱
    據楊牧作品出品方「理想國」消息,臺灣詩人楊牧於3月13日下午在臺北市國泰醫院去世,享年80歲。正如詩歌《星問》中所寫,在這個春天,他隨著星光、雨水,沉沒塵土,悄然離開人世。對不少大陸讀者來說,楊牧這名字,可能比較陌生。
  • 記憶中的臺灣詩人楊牧
    記憶中的臺灣詩人楊牧文/長洲一騷人今年3月,臺灣詩人楊牧仙逝,近日又捧起詩人的詩集,有感懷,故作文紀念。楊牧在『楊牧詩選1956-2013』代序中寫到:「我確定當我獨自隱身山中躲避那風雪的時候,感受大自然之威勢固然不免,也體會到它的溫柔和教人畏懼的美。
  • 詩人楊牧去世:他的語言,始終讓人感到新鮮
    據楊牧作品出品方「理想國」消息,詩人楊牧於3月13日下午在臺北市國泰醫院去世,享年80歲。詩人楊牧本名王靖獻,1940年9月6日出生於臺灣省花蓮市。彼時臺灣尚處於日本管制下,童年時代的楊牧也只認識臺語、日語和部分阿美語。
  • 詩人楊牧逝世|他說,詩是舞蹈也是治癒靈魂創傷的偏方
    2013年,楊牧受邀來大陸宣傳以他本人為主角之一的紀錄影片《他們在島嶼寫作——朝向一首詩的完成》並參加文化論壇、高校講座、訪談等,他與陳平原、杜維明等學者談詩歌,談傳統文化,讓不少普通讀者認識了這位詩人。直到2014年,楊牧最重要的散文作品《奇來前書》《奇來後書》才由廣西師大出版社出版,2015年《楊牧詩選》出版,楊牧的書出現在各大新書推薦榜單中,引發閱讀熱。
  • 詩人楊牧去世:雨水飄打過我的墓志銘
    據臺灣媒體報導,3月13日,臺灣著名詩人楊牧去世 楊牧積極介入現實層面問題的探討,提出許多對臺灣社會的觀察、省思與批判,說理深切,展現濃厚的鄉土關懷,開闢了楊牧散文的另一風貌;詩人兼學者的焦桐曾說:「楊牧是臺灣最勇於試煉文字、語法、也最卓然有成的巨匠。」
  • 臺灣著名詩人詩人楊牧去世 他的代表作會歷久彌香值得細細品味
    臺灣 詩人詩人楊牧去世 他的代表作會歷久彌香值得細細品味時間:2020-03-14 14:47   來源:澎湃新聞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臺灣 詩人詩人楊牧去世 他的代表作會歷久彌香值得細細品味 根據臺灣媒體報導,3月13日,詩人楊牧病逝,終年80歲。
  • 詩人楊牧去世,詩選曾被漢學家馬悅然譯成瑞典文
    3月13日晚,臺灣詩人楊牧的社交媒體主頁「楊牧書房」發出一張黑白照片,上書「再見,楊牧 1940-2020」,宣告了他去世的消息。據臺灣多家媒體報導,楊牧3月13日病逝於臺北國泰醫院。近年來,他身體狀況欠佳,幾日前病情惡化,被送進了加護病房。
  • 詩人楊牧:追尋記憶只是藉口_翻書黨_澎湃新聞-The Paper
    詩人楊牧:追尋記憶只是藉口 【編者按】2020年3月13日,臺灣著名詩人楊牧去世。楊牧出生於1940年,自16歲開始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