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獎頒獎盛典在深圳舉行 王江教授獲頒第三屆當代經濟學獎

2020-12-15 MBA中國網

第二十屆中國經濟學年會暨當代經濟學獎頒獎盛典於12月5日晚在深圳舉行。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學術委員會主席、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瑞穗金融集團講席教授王江與普林斯頓大學金融學教授熊偉共同榮獲2018年第三屆當代經濟學獎。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執行院長、匯付天下講席教授張春,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及多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受邀發表了祝賀演說。

「當代經濟學獎」由中國當代經濟學基金會設立並組織評選,旨在鼓勵理論創新、繁榮經濟科學,通過獎勵在經濟學領域作出傑出貢獻的華人學者,鼓勵和推動中國經濟學人為人類經濟科學發展做出貢獻。本次典禮上,除王江教授和熊偉教授共同獲頒2018年第三屆當代經濟學獎之外,哥倫比亞大學終身講席教授魏尚進與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教授也同獲2019年第四屆當代經濟學獎。

王江教授身處美國,由高金深圳中心老師代為領獎

當代經濟學基金會理事長、國務院參事夏斌教授在宣布獎項時指出,王江教授將市場摩擦系統地引入新經典資本市場理論,形成新的資產定價的理論框架,為經濟學理論發展作出卓越貢獻。其研究成果包括:構建反映市場參與者實際交易需求的均衡模型,為分析市場的均衡交易量和資產價格的特徵提供了新的分析框架,為市場的泡沫與崩盤、利率和股市的量價關係、資產的流動性溢價等重要現象提供了新的解釋;從市場摩擦角度系統研究市場流動性問題,為市場流動性及其系統性風險提供了新的理論和實證分析基礎;分析各種市場摩擦和缺陷可能帶來的市場有效性的損失以及相應的監管和政策措施。

受疫情影響,身在美國的王江教授未能親臨頒獎現場。他在通過視頻連線發表獲獎演說時,對於獲此獎項感到十分榮幸,並對當代經濟學基金會、多位祝賀嘉賓,和自己的老師、研究合作者、同事、學生與家人表達了誠摯的感謝。他表示,基金會將2018年的獎授予金融領域,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應該是金融的重要性。一方面是金融本身在現代經濟當中的重要性,它不僅僅是支配經濟資源的核心平臺,更是推動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另一方面作為經濟學的一個重要部分,現代金融科學在過去70年自身建立的過程中,不僅引領了金融行業本身諸多的革命,也大大地豐富了經濟學。而中國經濟的發展,現在正在經歷著從規模到質量,從投入驅動到創新驅動的根本轉變,必須要有現代化的金融體系來支撐和推動。而構建這樣的體系必須以現代金融科學為基礎,為此他也呼籲更多有志者投身到這一事業中來。

其後,多位經濟學界知名學者為王江教授送上祝賀。2011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託馬斯·薩金特教授認為,王江教授在推動金融市場認知擴展和定價處理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2013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拉爾斯·彼得·漢森教授認為,王江教授重視經驗證據、專注理論應用,為金融市場研究開闢了新方向;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教授著重肯定了王江教授的研究對於中國金融市場改革發展的意義。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執行院長、匯付天下講席教授張春在祝賀演講中,除了高度肯定王江教授具有開創性和實踐性的學術研究之外,還特別了讚揚王江教授為中國現代經濟金融教育所做出的重大貢獻。而對於中國經濟和金融學科的發展,張春教授指出,當前信息和數位技術的飛速發展給經濟金融學術研究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在新的社會交流和合作模式下,經濟學家和金融學家應該重新考慮對國家、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之間,市場和企業之間這些邊界的傳統理論定義。而要推進這些研究必須以問題驅動、必須具有全球視野,惟其如此,方能真正推動人類經濟和金融學發展。最後,他希望並且相信隨著中國經濟和金融的不斷發展、開放和強大,中國的研究也會成為主流研究的一部分。中國和華人學者對全球經濟和金融學,也會有越來越多和越來越重要和越來越大的貢獻。

相關閱讀:王江教授在頒獎典禮上的演講

首先衷心感謝當代經濟學基金會,將2018年度的現代經濟學獎授予熊偉教授和我,並克服各種挑戰組織今天這樣一個隆重的活動。能和熊偉教授分享這個獎,並和林毅夫、魏尚進兩位教授一起參加今天的典禮,我感覺到非常榮幸,雖然限於疫情不能到現場參與,但是我的感激之情並沒有因為時間和疫情有絲毫減弱。

同時想感謝夏理事長和海聞理事長的熱烈致辭,基金會還邀請了多位教授來進行祝賀,一方面感到榮幸之至,一方面又不敢當。薩金特和拉爾斯教授在市場缺陷和市場宏觀關聯的工作,從研究生時期就一直激發著我的興趣,在很大程度上我在這方面的研究,只是他們開拓的研究方向的延伸和細化。多年來,他們無論是直接還是間接地交流,都一直使我受益匪淺。克利斯託弗教授對於經濟學實證性的深刻見解,也一直影響我在這方面的認識。過去多年和許成剛教授在制度經濟學的探討,如今還是記憶猶新,當然他回到亞洲以後,我們有好久沒聚到一塊兒了,曉紅教授在計量方面的突出貢獻也給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近年來,和張春教授的合作,允許我從他那裡讀出了諸多公司金融方面的認知,劉俏教授很多關於中國經濟發展的研究也讓我獲益良多,在這裡,向他們表示最大的敬意和謝意。

我粗淺地研究,在很大程度上獲益於我很多的老師、同事、合作者和學生,獲益於他們豐富地見解和不斷激勵,我的感激之情難以一一言表,我也要特別感謝我的家人,感謝他們一直以來對我的支持和寬容。

基金會將2018年的獎授予金融領域,我想一個重要的因素應該是金融的重要性,一方面是金融本身在現代經濟當中的重要性,它不僅僅是支配經濟資源的核心平臺,更是推動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另一方面作為經濟學的一個重要部分,現代金融科學在過去70年自身建立的過程中,不僅引領了金融行業本身諸多的革命,也大大地豐富了經濟學,所以我想結合自己的一些研究和大家分享這方面的粗淺認識。

金融市場在資源支配中所起的核心作用,不僅僅是通過市場中的交易,比如說投資和融資,更重要的是通過資產的定價,比如說利率和股價。因為資產的價格為企業和個人的經濟決策提供了客觀的評估依據。但是對於這些價格在市場中由什麼來決定,以及他們的形成機制、我們的認識到目前為止還是非常有限的。

資產定價的新經典理論包含了兩個假設:一個是無缺陷的金融市場,涵蓋了金融活動中的各種重要的風險;第二個是所有市場參與者充分理性,由這樣一個理論得到的結果就是資產價格應該完全由經濟的基本面和相關信息來決定,比如說資產的收益預期和風險,以及市場整體的風險容忍度。但是這樣的結論與市場的實際情況相去甚遠,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股市。我們可以觀察到整體經濟基本面的變化,一般來說比較平緩,而股市顯示了相當高的波動性,也會在沒有明顯外來衝擊地時候大幅地上揚和損失崩盤。如何更好地理解資產價格的行為,成為金融本身和金融學的核心問題。如果我們不能認清資產價格的決定因素,我們也就無從判斷金融市場對於實體經濟的真實影響及其效率,任何相關的政策制定也就無從談起。

解決這一問題很自然的方向就是放鬆,新經典理論的兩個假設,也就是市場的無缺陷和參與者的理性行為。這裡所謂的「缺陷」和「摩擦」,包括各種形式的交易成本和不對稱信息,但是金融市場是所有市場中市場機制體現最為充分的,各種摩擦相較其他市場而言幾乎微不足道,只要我們把股市的參與度、關注度,流動性和交易量與其他的資產和交易市場,比如說房產和石油比較就可以看出。所以這一直給人們留下一個印象,就是在所有市場當中,金融市場與無摩擦的假設應該是最接近的。

對於另外一個假設的放鬆,相對來說也容易得多,市場參與者或者是個人行為者的偏差,包括預期和決策的不理性,這個似乎是不能夠證明的現實,而這些偏差的豐富性幾乎可以解釋任何的市場行為。但是這樣的便利也反映了所包含的不足,首先是理論上的靈活性,使得假設和結論之間的距離幾乎為零,更重要的是行為偏差所引起的資產價格相對於基本面的偏離,就意味著套利機會的存在。而在無摩擦的市場當中,這樣的偏離會被套利者很快地消滅掉,除非他們面臨著限制和摩擦。所以從這兩個方面來看,市場中的摩擦都成了解決問題的關鍵,因此我個人研究的主要方向就是將摩擦引入對金融市場的分析當中,希望能夠形成一個更為實際的理論框架,來幫助我們解釋資產價格的實際行為和形成機制。這些摩擦包括各種形式,市場的缺失和分割,參與和交易的成本,交易制約、非競爭性,信息不對稱等等。

當然,這些摩擦之間也是互相有關聯的。那麼為了研究市場研究所產生的影響,我們必須跳出新經典資產定價理論中資產經紀人的概念,直接考慮不同市場參與者之間的交易需求和行為,所以我的研究包含了三個關聯的部分:

第一部分就是搭建市場參與者交易需求的分析框架,進而分析參與者的交易行為,以及他們的交易行為如何推動市場中的資產配置和價格發現。然後考慮市場的交易量和價格特徵。

第二部分是直接引入各類資產的摩擦,並考察他們對資產價格、市場行為和市場有效性方面的影響。如果一個分析框架不能直接地描述交易行為的話,這個摩擦也就不重要了,只有在大家需要交易的時候,摩擦才會有意義。這個摩擦正好是市場流動性問題的根源,這樣的分析框架也為市場的流動性提供了一個理論基礎。

由於市場有摩擦,所以第三部分研究的內容就是考慮各種摩擦帶來的市場有效性的損失,以及相應地監管和政策措施。我的研究可能比較偏重理論,但是也是不斷地需要與數據地結合,一方面是希望從實證中印證新的理論結果,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從實證中尋求拓展理論的方向,從而形成一個理論和實證互相驗證和促進的過程。

這些研究總體來講還是很粗淺,但是也顯示了一定地潛力,尤其我們可以看到即使是非常細微地摩擦,也可以對市場的行為帶來質的和常常意想不到的影響。

我在這裡以一個例子說明,就是股市的崩盤,這個現象大家一直關注,尤其是對市場信心影響特別大的現象。股市的崩盤如果分析下來看是有三個基本特徵:

第一是整體股價出現急速下跌,一天和數天損失15%或者是20%更多。

第二是股價下跌在沒有明顯的外部負面信息的情況下發生的,不是因為發生世界大戰或者是疫情等外部衝擊。

第三個特徵是股價一旦下跌並不會很快反彈,而是持續地在下跌以後的水平上相當一段時間。

要解釋這樣的市場行為,對於任何的資產定價理論來說都是一個挑戰。我們先來看看假設市場是沒有摩擦的情況,那麼在這樣的市場裡,資產的價格是由兩個因素來決定的,一個是市場對於未來收益的預期,第二個因素就是對未來收益的折現率,了解定價的基本方法基本上是由這兩個因素決定一個資產的價格。

在理性市場的理論裡面,價格的大幅下跌,原因只能有三個:

第一個是市場對於未來收益的預期突然大幅度下降;

第二個是對未來收益的折現率大幅度下降;

第三個就是兩者同時發生。

我們知道在沒有外來的負面宏觀信息的情況下,這些都不應該發生,預期也不應該發生大的變化,風險也不會發生大的變化,折現率也不應該發生大的變化。如果我們允許市場裡面部分的參與者是非理性的,那麼情況就會有所改觀,非理性的參與者因為某種行為因素突然改變他們的預期和折現率,這是可以的,從而帶來股價的變化,這個和宏觀經濟的信息就沒有關係了,因為反正是非理性的,可以各種各樣的因素造成這樣的變化。

但是這樣的解釋和崩盤的第三個特徵是有衝突的,如果崩盤以後的價格很大地偏離基本面,就會看到有人大量地買進股票,相當於大家看到一個高價商品突然有20%的折價,至少對於較理性的長線投資者會這樣。當他們不斷地買進,一定會把股票價格再推上去。但實際上我們看到的不是如此,崩盤以後價格並未出現很快地翻盤。所以我們看到,如果市場是沒有摩擦的話,不管參與者是理性還是有相當部分的不理性,要解釋崩盤的現象都是比較困難的。

但是如果市場有摩擦,哪怕是非常微弱的摩擦,情況就不一樣了。所以不妨考慮下面這樣一個情況,假設市場的交易者每個人對股市的未來收益都有一些很粗糙的個人信息,也就是信息不對稱,個人信息用不著很精準,非常粗糙。同時他們在交易當中又面臨著很微弱的交易成本,所以這裡的摩擦都是比較微弱的。這與實際的情況應該是沒有特別大的差異,市場中每個參與者都有自己的估計,參與者也不是完全沒成本的。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可以看到崩盤即使是在充分理性的市場裡面也完全是可能的。

我們考慮下面這樣一個情形,假設每個交易者對股市都獲得了一些個體性地負面信息,比如說出於對於自己的公司,出於行業的分析,有了一些不好地感覺。這些信息因為個人是有各自的信息,而且都很模糊。所以從每個人的角度來講,都沒有太大的價值,但是如果我們把信息匯總起來,它是非常清晰的,也就是總體經濟的前景是非常負面的,而且是非常確定地負面。但由於每個人對自己的信息沒什麼把握,只要有微弱的交易成本,他們都不會有所動作,會採取一個觀望的態度。那麼他們的信息,雖然總體來說是非常明確的,但是實際上都不會反映到股價當中。那麼現在假設是有一個與基本面無關的小的衝擊,比如說某個機構投資者要套現,這會帶來價格小幅度向下的移動。那對於持有負面信息的投資者就會佐證他們的信息,強化他們的交易動機,這些人的交易帶來價格進一步地下跌,撬動更多的投資者,形成類似於雪崩的狀況,所以價格就會出現大幅度地下滑。金融市場的高效一旦啟動,下滑後不會反彈,因為下滑以後反映了個人所持有的負面粗糙的信息。

市場信息告訴我們,即使是微弱的摩擦和交易成本的信息不對稱,也會在質和量對市場行為帶來影響,包括價格的水平,波動性、穩定性,市場的流動性和系統性風險。這一切計算是在充分理性的市場裡面,也是非常正常的。當然,市場的缺陷會帶來效益的損失,不管是從資源配置方面,還是價值發現方面,如果要考慮相應的監管框架和政策措施需要特別地謹慎,尤其是要有科學依據,對實際缺陷要有清晰認識,然後才能權衡利弊對準下藥。我們一般常見的種種措施,包括對交易過程「摻沙子」,限制交易,市場發生危機流動性漫灌,甚至是熔斷和採取市場關閉性措施,都有可能帶來相反的結果。

最後,我想特別感謝基金會對金融領域的重視。我們知道中國經濟的發展,現在正在經歷著一個根本的轉變,一個從規模到質量,從投入驅動到創新驅動的轉變,而這個轉變必須要有一個現代化的金融體系支撐和推動,來提升資源效應的建立和創立,推動建立健全市場創新機制。所以如何以現代金融科學為基礎,來構築這樣的金融科學體系,正是當務之急,希望今天的討論能吸引更多的有志者參與到這一事業中來。

謝謝!

相關焦點

  • 當代經濟學獎昨在深頒獎四位經濟學家各獲百萬獎金
    由當代經濟學基金會創辦的當代經濟學獎,5日晚在深圳舉行頒獎儀式。第三屆獲獎者王江和熊偉、第四屆獲獎者林毅夫、魏尚進獲頒金質獎章及證書。「當代經濟學獎」由當代經濟學基金會設立並組織評選。第三屆當代經濟學獎得主為麻省理工大學金融學教授王江、普林斯頓大學金融學教授熊偉,主要獎勵他們在金融學領域所作出的傑出貢獻。王江的重要貢獻集中在將市場摩擦引入新經典金融學理論,形成新的資產定價的理論框架;熊偉的重要貢獻集中在研究市場摩擦與投資者行為偏差,如何導致金融市場中的不完備與低效率。
  • 600餘人齊聚深圳 第二十屆中國經濟學年會在北大滙豐舉行
    12月5日,第二十屆中國經濟學年會在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開幕。本屆也是繼2007年和2014年之後,該中國經濟學界規模最大的年度盛會第三次來到改革之都深圳。前海傳媒從會上了解到,本屆年會由中國經濟學年會秘書處主辦,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承辦。在為期兩天的日程中舉行了開幕式、主旨演講、女經濟學者午餐會、論文專場、理事單位會議、高校經濟學師資招聘會、經濟學類圖書展等多項活動。
  • 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
    當地時間10月12日,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正式揭曉,美國的保羅·米爾格龍(Paul R. Milgrom)和羅伯特·B·威爾遜(Robert B.Wilson)獲獎。諾貝爾經濟學獎,正式名稱為「瑞典中央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經濟學獎」,該獎旨在獎勵在經濟學領域作出傑出貢獻的人,儘管此獎項並不屬於1895年諾貝爾遺囑中所提到的5個獎項,但一般認為此獎項與5個獎項地位相同。196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首次頒獎,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甄選委員會通常在每年10月公布得主。
  • 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兩名美國經濟學家獲獎
    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兩名美國經濟學家獲獎 @中國青年報、海外網 2020-10-12 17:51
  • 港中大(深圳)特聘教授獲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原標題:最新諾獎得主與深圳有緣   北京時間10月13日早上,兩位教授的60多位優秀門生在線上為他們舉辦了慶祝雞尾酒會。其中就有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經管學院教授、經濟學碩士和博士項目主任葉立新教授。   「好像沒有他回答不出來的問題」   葉立新教授博士階段師從兩位諾獎得主。他表示,兩位教授治學十分嚴謹,在理論和實踐方面都做了多項重大貢獻。
  • 盤點 | 那些諾貝爾經濟學獎遺珠之憾
    諾貝爾經濟學獎也被認為是世界經濟學領域的最高獎項。儘管獲獎者都是經過層層嚴格評選最後勝出,但在群星璀璨的經濟學界,難免有些學者與諾貝爾經濟學獎擦肩而過。由於諾貝爾獎只頒給在世者,所以一旦錯過,就是永久的遺憾。 有一例外:2011年加拿大科學家拉爾夫•斯坦曼去世的消息頒獎當天下午才傳到評獎委員會。
  • 契約理論勝出諾貝爾經濟學獎 什麼是契約理論?
    總的來看,奧利弗·哈特和本特·霍爾姆斯特倫的理論都是對傳統制度經濟學中契約理論的闡發,屬於所謂的不完全契約派學說。什麼是不完全契約呢?奧利弗·哈特是這樣闡釋的:第一,由於世界總是充滿了不確定,因此人們總不可能預料到未來的所有情況;第二,即使人們可以預料到未來的所有情況,籤約雙方也難以用共同的語言將這些寫入合約;第三,即使籤約雙方可以達成一致,他們也很難將契約的內容交與第三方裁決。
  • 近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一覽
    圖片來源:諾貝爾獎社交媒體帳戶截圖諾貝爾經濟學獎雖然是諾獎中「最年輕」的獎項,但這一獎項得主的平均年齡高達約67歲。美國經濟學家赫維克茲是經濟學獎年紀最大的獲獎者,獲獎時年齡為90歲。此外,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中,僅有兩名女性。
  • ...美國|瑞典皇家科學院|中新社|諾貝爾經濟學獎|羅伯特·b·威爾遜
    諾獎委員會在陳述頒獎理由時指出,比爾格龍教授和威爾遜教授「完善了」拍賣理論,並發明了拍賣的「新形式」。宣布頒獎決定時,主持人象徵性地落下拍槌,以強調拍賣活動對從電力股市到碳排放執照的無所不包的經濟生活的重要性。評委會指出,全世界的賣方、買方、納稅人都因這兩名經濟學家的研究成果獲益,「拍賣無所不在,涉及我們的日常生活。」米爾格龍和威爾遜雙雙供職於史丹福大學。
  • 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會是誰?
    ━━━━━01頒獎儀式改為線上舉行 按照慣例,諾貝爾獎在每年10月份宣布獲獎者,在當年12月舉行頒獎儀式,地點為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和挪威首都奧斯陸,獲獎者將在頒獎儀式上接受諾貝爾獎證書、獎章和獎金。除此之外,斯德哥爾摩市政廳每年會舉辦諾貝爾宴會,獲獎者將有機會與瑞典王室成員及政要人士一同出席。
  • 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正式揭曉
    世界上許多國家都經歷了二戰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諾貝爾經濟學獎因此備受大家關注。諾貝爾經濟學獎小知識諾貝爾經濟學獎是諾獎中最年輕的獎項,自1969年開始頒發,僅有51年歷史,其他獎項自1901年開始頒發。
  • 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這兩人設計的拍賣,影響了幾千億美元!
    按照慣例,諾貝爾獎在每年10月份宣布獲獎者,在當年12月舉行頒獎儀式。受新冠疫情影響,今年12月將不再舉行傳統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頒獎儀式將改為線上舉行,並將通過電視臺和網絡進行直播。目前是史丹福大學經濟系人文科學系「雪莉和倫納德·伊利」教授,也是管理科學與工程系和商學院教授、斯坦福經濟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米格羅姆教授研究領域廣泛,貢獻卓著,包括拍賣、激勵理論、工業經濟學、經濟史、組織經濟學和博弈論等。他與約翰·羅伯茨合著的《經濟學、組織與管理》為經濟學研究開闢了一個新領域。
  • 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 兩位美國經濟學家獲獎
    史丹福大學教授,在拍賣理論和機制設計理論方面享有盛譽。1979年畢業於史丹福大學,獲得商學博士學位,目前是史丹福大學人類學和社會科學教授、經濟學教授。他還在哈佛大學和MIT授課。米格羅姆教授是美國藝術與科學院、美國計量經濟學學會會員。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揭曉 契約理論成「贏家」
    一年一度備受矚目的經濟界大獎——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獎名單終於揭開神秘面紗。瑞典皇家科學院10月10日宣布,諾貝爾獎委員會宣布2016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是哈佛大學的奧利弗路哈特、麻省理工學院的本特路霍爾姆斯特倫,獲獎理由是他們對契約理論的貢獻。
  • 第二十屆中國經濟學年會在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舉行
    2020年12月5日至6日,第二十屆中國經濟學年會在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舉行本屆年會是在全球遭遇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和政治經濟動蕩的背景下召開的,也是繼2007年和2014年之後,這個中國經濟學界規模最大的年度盛會第三次來到改革之都。
  • 歷屆諾貝爾經濟學獎思想全景
    1969年首次頒獎,至今已共計頒獎51屆,獲獎84人。其中,共有48位得主生於美國,遠高於英國(8位)、法國(4位)、俄羅斯(4位)、加拿大(3位)和挪威(3位)。若根據求學經歷、任職機構和現有國籍統計,美國的得主人數更高。按照獲獎時的任職機構統計,芝加哥大學是擁有得主最多的高校,共計13位,其次是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均為7位。
  • 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Paul R. Milgrom和Robert B. Wilson因拍賣...
    保羅·米格羅姆是史丹福大學教授,是全球拍賣領域和產業經濟學界最知名的人物之一。在拍賣領域,史丹福大學經濟系終身教授保羅·米格羅姆(Paul Milgrom)無疑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名字。諾貝爾經濟學獎,正式名稱為「瑞典中央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經濟學獎」,該獎旨在獎勵在經濟學領域作出傑出貢獻的人,儘管此獎項並不屬於1895年諾貝爾遺囑中所提到的5個獎項,但一般認為此獎項與5個獎項地位相同。196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首次頒獎,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甄選委員會通常在每年10月公布得主。
  • 第五屆海子詩歌獎頒獎典禮活動在安徽懷寧成功舉行
    在紀念海子逝世30周年的日子裡,在海子的家鄉懷寧舉行第五屆海子詩歌獎頒獎盛典系列活動,意義重大,這是廣大文朋詩友期盼已久的一件盛事,也是懷寧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郭家滿代表懷寧縣委、縣政府,對獲獎詩人表示熱烈祝賀,對一直以來關心懷寧建設發展和關注海子詩歌研究的專家、學者、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 諾貝爾獎五大獎項:物理學獎最苛刻,為何經濟學獎不受青睞?
    諾貝爾物理學獎,這項獎勵可不是你在物理學中有一定成就,就可以當選,物理學獎是諾獎中競爭力最大的一個獎項,幾乎每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評選,一定是最受世界關注的盛典之一,因為角逐這項獎項的候選人,基本上都是對人類物理學領域,取得過極大貢獻的宗師級別物理科學家。
  • 經濟學界盛會大咖雲集深圳
    作為中國經濟學界規模最大、涉及領域最廣、學術水平最高、最有影響力的學術會議,第二十屆中國經濟學年會將於12月5日在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開幕,這是該年會第三次落戶深圳。包括2011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託馬斯·薩金特,著名經濟學家周其仁、林毅夫等在內的業界大咖將匯聚一堂,展開學術交流。中國經濟學年會創辦於2001年,其決策機構為理事會,目前由28個理事單位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