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社區工作者和兒子的約定——「媽媽,我要給您一個大大的擁抱」

2020-12-14 瀟湘晨報

''媽媽,我不要禮物,我只有一個心願,就是要給您一個大大的擁抱。''這是錦苑社區書記王洋和兒子的一個約定,共同期待防疫結束時。王洋說,給最愛的人一個擁抱,是多少個社區工作者和家人的心願。

大年三十,和很多社區書記一樣,王洋就撇下丈夫和兒子,放棄與家人的團聚,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崗位,參與到排查防疫一線,並果斷地讓丈夫帶著孩子到公婆家,這一住就是 20 多天。知道王洋忙起來往往吃不上飯,丈夫經常偷偷跑回家,做好飯菜,王洋累了一天回到家,看到備好的飯菜,心裡暖暖的。她知道,這份意外的浪漫是丈夫對她工作的支持與理解。

已經 20 多天沒和兒子聯繫了,幾天前,她湊空和孩子短暫的視頻連線。''媽媽,我太想您了,我想要回家。''孩子的話讓王洋心裡一酸。她對孩子說:''等疫情過去就接你回家,滿足你的心願,給你買個心儀的禮物。''孩子突然哭了,他說:''媽媽,我不要禮物,我只有一個心願,就是要給您一個大大的擁抱。''

''這個擁抱,是多少個社區工作者和家人的心願啊。''王洋說,等疫情結束,她要對自己、對家人、對同事、對志願者,對千千萬萬個參與疫情防控的戰友們說一聲:謝謝,大家辛苦了!''我們要給彼此一個大大的擁抱,因為我們都是好樣的!''

半島晨報、39 度視頻記者齊芳芳

【來源:半島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等這場戰疫過去,我要補給你一個大大的擁抱——敦煌社區工作者
    等這場戰疫過去,我要補給你一個大大的擁抱——敦煌社區工作者 2020-02-22 20: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等這場戰疫過去,我要補給你一個大大的擁抱——敦煌社區工作者側記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廣大社區工作者響應黨中央號召,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英勇奮鬥、紮實工作,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付出了巨大努力。 2月17日,人民日報推出「致敬」系列評論,向全國奮戰在一線的社區工作者致敬。文章中說,社區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線。
  • 我想給您一個大大的擁抱
    三秦學生記者 X101 大大的擁抱給您陝西師範大學錦園小學袁鈺涵我第一次走進錦園小學的時候,心裡很緊張,我不知道這個學校的老師兇不兇,也不知道大家會不會喜歡我,我害怕極了。媽媽給我報完名,我被分到了一年級一班,當見到班主任劉老師的時候,我有點害怕,我不知道該說點什麼,於是悄悄看了一眼劉老師,她的頭髮很長很黑,披在背上,她的眼睛大大的、圓圓的、亮閃閃的,鼻梁很高,嘴巴小小的,可愛的像一個公主。劉老師溫柔地笑了,還擁抱了我一下,我覺得很開心、很溫暖。劉老師問了我的名字,還帶我參觀了一年級一班的教室,領了新書,慢慢地我就喜歡上了劉老師。
  • 媽媽,你還欠我一個擁抱!
    其中一位勇士,她是我院ICU的一名主管護師,面對所有的歡呼聲顯得格外平靜,但掩不住的是她焦急的眼神,似乎在尋找什麼?她找到了,那個在她臨走前號啕大哭的兒子,現在就站在那裡!這位英雄的臉上,浮現出了難掩的喜悅,那一笑,百花綻放!但轉而,又似迷了雙眼,兩目通紅。不難想像,在那長達42天的戰役裡,她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這個年僅七歲的兒子。
  • 我要給英雄媽媽一個大大的擁抱!中山六年級男生致敬最美逆行者
    「我期望疫情能夠快點結束,我們能早日摘下口罩,呼吸新鮮的空氣。到那個時候,我一定要給我的英雄一個大大的擁抱。」羅喬說。 羅喬覺得,媽媽是自己心中的英雄,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成為勇敢的「逆行者」,也指引自己變得更堅強、更勇敢!「待疫情結束,一定要給我的英雄一個大大的擁抱。」
  • 劉智明院長的妻子蔡利萍護士長:我想給您,一個大大的擁抱
    真的想說, 蔡利萍護士長,我想給您一個大大的擁抱。 疫情期間亡者沒有任何追悼儀式,甚至可能連看他們最後一眼的機會都沒有,更不用說給他們最後一個擁抱。
  • ...甘肅在行動」社區幹部:等這場戰「疫」過去,給你們一個大大的擁抱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通訊員 周斌全 趙娟為了織就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安全網」,敦煌市廣大社區工作者盡職盡責、盡心盡力,他們既是「組織員」「宣傳員」「安全員」,又是「守護員」和「領航員」,他們夜以繼日,堅守崗位,任勞任怨。
  • 爸爸,你還欠我一個大大的擁抱
    今天,他的妻子和女兒來到前線看望他,一家三口隔著2米的距離來了個大大的「擁抱」。一家三口隔著2米的距離來了個大大的「擁抱」陸松堯收到她女兒寫的一封信以及畫的一幅畫,現場陸松堯的女兒把寫給爸爸的信讀給了陸松堯,陸松堯非常感動。
  • 我想給你一個大大的擁抱,但請把媽媽還給我!
    相信很多人都記得喬任梁和韓國女星崔雪莉吧,兩個人都非常年輕,卻以自殺的方式告別了這個世界。大家對於喬任梁和崔雪莉的印象,大對數是一個是陽光燦爛的大男孩,一個是青春甜蜜的少女,他們有著共同的特點就是都擁有非常燦爛的笑容,誰也沒有想到他們會以同樣的方式驟然離世,這就是經典「微笑型抑鬱症」的表現。
  • 暖心| 「爸爸,你還欠我一個大大的擁抱!」
    今天,他的妻子和女兒來到前線看望他,一家三口隔著2米的距離來了個大大的「擁抱」。丨一家三口隔著2米的距離來了個大大的「擁抱」而後,陸松堯在旁邊的超市找到了正在尋找孩子的媽媽,囑咐了幾句後就悄然離開了。他不顧個人安危,奮不顧身救下3歲男童,避免了危險的發生,後又幫忙找回孩子的媽媽。他的這一善舉被人民日報點讚,但是他卻說,自己是兩個孩子的父親,自己並不是什麼「法醫秦明」只是在實驗室裡默默無聞的技術民警。
  • 廣西版「小湯山醫院」的故事:「給你一個大大的擁抱」
    「給你一個大大的擁抱」病魔不僅摧殘人的身體,還折磨著人的精神。很多患者被感染以後,精神壓力巨大。在臨時應急病房裡的患者曾女士就是這樣。曾女士原來是重症患者,醫務人員全力救治,把她從生死線上拉了回來。她的病情逐漸好轉,目前兩次病毒核酸檢測結果都是陰性。
  • 林生女兒給爸爸寫信:想給您個大大的擁抱
    大眾網·海報新聞煙臺3月29日訊 (通訊員 賈國敬 記者 劉慧慧) 「我想給您個大大的擁抱,向您訴說我的成長!」近日,煙臺市第二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員林生的女兒給已經凱旋的爸爸寫了一封信,表達兩個月來對爸爸的思念,也希望在父親隔離期滿時給父親一個擁抱。
  • 今天,我要給你大大的擁抱!休養期滿,英雄回家!
    點擊播放 GIF 0.3M今日上午322名佛山馳援湖北醫療隊員集中休養期滿踏上回家路途如果說十幾天前他們的回家是回到自己生活的城市那麼今天他們終於能回到自己的小家給家人一個大大的擁抱享受團聚的幸福南海區為援湖北醫護人員派發舒心禮包,裡面有援湖北人員相冊和文旅大禮包。
  • 視頻|給媽媽一個大大的擁抱……愛需要表達!
    活動開始播放了母親節由來的小視頻,孩子們了解了母親節的來歷和意義,懂得了每個人都要歌頌母愛,感恩母親。母愛,是一首婉轉悠揚的歌。" 我有一個好媽媽,她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媽媽 …… 等我長大之後,把你來報答 ……" 一首《我有一個好媽媽》唱出了媽媽無私的付出與辛勞,唱出孩子們對媽媽濃濃的愛與深深的情,此刻,和聲而唱的稚嫩童聲是最美的天籟之音。
  • 再見到你,我要給你一個大大的擁抱!
    再見到你,我要給你一個大大的擁抱! 而是抬起雙眸 沉浸在月的陰晴圓缺 和星宿的前世今生中 深藍色的天空裡
  • 盛典展播丨一位成都父親的2020:馳援武漢,是我為兒子上的特別一課
    沒有如果,沒有後悔,只有堅定……」妻子在信中寫到,家中一切都好,兒子乖巧聽話,並囑咐丈夫要保重。1月25日,作為四川首批馳援武漢的醫護人員,向錢跟隨大隊伍踏上前往武漢的路。當初「請戰」前往武漢,向錢和妻子決定此事先瞞住家中老人,於是兩人默契守護著這個「約定」,但終究還是被家裡的老人知道了,「老人知道了真相,其實並沒有埋怨,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持以及對我的關心,他們很想聯繫我了解我在這邊的情況,但又怕打擾我的工作。」在妻子的提點下,向錢空餘時間就通過朋友圈發布日常動態,以此向親人隔空報平安。
  • 媽媽,我和您說句悄悄話
    媽媽,我希望等自己長大後,能讓您多休息,少勞累。祝您每天都快樂!在這裡我要向您說聲謝謝您一直無微不至地照顧著我們。媽媽謝謝您!您的兒子張澤勇2020年3月8日魏村中心小學四(5)班張澤勇親愛的媽媽:您好!今天是「三八婦女節」,我祝您節日快樂。
  • 東高地:高中女孩兒日記裡的社區抗「疫」
    「和母親一樣的社區工作者,他們每天穿梭在社區的每個角落,我們雖然看不到他們的面容,但他們穿梭於各處的身影卻是社區裡最美的風景……」2月16日晚,一篇題為《望著她的背影》文章「霸屏」了東高地的朋友圈,大家紛紛轉發、點讚,居民曹淑玲阿姨評論說:「祝賀你有這麼一個懂事的女兒,看了她的記錄讓人感動
  • 武漢市落實社區工作者輪休制,他連續奮戰四十多天終於可以休息了
    漢陽區洲頭街建港社區黨委副書記李想(中)正帶著下沉幹部(右),現場交接工作 建港社區供圖「90後」媽媽明天輪休「最想回家抱抱孩子」「90後」李想是一位6個月孩子的媽媽。建港社區黨委書記吳磊告訴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該社區共有12名社區工作者,即日起與29位下沉幹部結成AB崗。這些天,大家要在一起熟悉工作,社區幹部輪休前一天,必須帶領結對下沉幹部實地「走」一遍工作流程,做到工作交接無漏洞。李想將獲3天輪休,之後將安排其他社區工作者輪流休息,並在實施過程中查找問題,確保銜接順暢。
  • 洪橋社區有位熱心的「王媽媽」
    住在王翠華家樓上的馬善華,丈夫去世,身患嚴重腎病,還有一個上小學的女兒。她把馬善華當成自己的女兒,只要家裡做了好吃的飯菜,都會送到樓上,還不時送些孩子的生活必需品給她們。「王阿姨就像我媽媽一樣,我們最難的日子靠著她才撐了過來。」馬善華每次都會熱情地喊她「王媽媽」。從此,「王媽媽」就成了小區居民對王翠華的新稱呼。居民沙學翠有一名20多歲患有精神疾病的兒子,母子相依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