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諱的就是個十全十美

2020-12-11 小安聊情

人們常道: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也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十全十美的事總無定論, 就像美麗高潔的曇花,三年時間對生命的孕育最終卻只能換來四時一現的美麗,這又何嘗不是一種遺憾呢?

稍微的殘缺就像是一杯釀造良久的美酒,在時光的醞釀下,鑄造出了它醇厚的風味;稍微的殘缺也像是一杯香茗,最初不能看出它的氣眼,只有在細細品味之後,才能體味到它的醇香。稍微的殘缺更像是牆上的斑駁,在經歷時光的摧殘後,也能被納入歌曲,被人們所傳唱。

月的殘缺變換向我們展示了時光的變遷;葉的鋸齒殘缺帶給我們了一個多姿的植物世界,而人之殘缺則構成了我們的大千世界,對不完美的接納,則是經歷風雨過後的一種成熟。

正如莫言所說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諱的就是個十全十美。凡事總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恆。稍留欠缺,才能有所回味

正如汪曾祺在《我們都是世間小女兒》一書中所說:難忘山墩看梅花遇雨,攜手泥塗;君山偶遇,遂成離別。最令人難以忘懷的是還那一邂逅之後的欠缺,那一股離別之意。

樹在時間的浸潤和陽光的照射下,留下痕跡,把自己的成長軌跡刻在年輪上,它所欠缺陽光的一面卻為在森林中迷路的人指引了方向。在探險者的記憶深處,在那森林的一隅,始終有一個永恆,在為他們辨明方向。

有所欠缺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讓我們春風和煦的日子裡多了些許細雨,讓我們想像中波平如鏡的生活伴隨著些許波瀾,讓我們能夠從中體會到人間百味,從中明白生活的真諦,並學會感恩和滿足,促就我們對生活的追求與嚮往。

十全十美不會是萬物常態

萬物皆有自己的特色,如果強行定下一個所謂完美的標準,那萬物都是一個樣,就成了一物,也無所謂稱謂,無所謂本質了,這樣的世界只能令人乏味。

而有稍微欠缺的世界就不一樣了,就像詩詞中的藝術表現形式——留白,它給人以豐富的想像空間,讓讀者自己慢慢體會,這一點點的欠缺,卻更加豐富了人們心中那些事物的美好。只是從片面中少了一部分直接描寫,卻使萬物形象更加豐滿,讓讀者更加記憶猶新。人們之所以喜歡霧裡看花,水中望月,是因為那種朦朧的神秘感,給人以一種牽引,令人遐想萬千,為之流連。

紅色的花美麗,綠色的葉也美麗,黃色的蕊也有它的美,萬物皆有自己的特色,如果非要說完美,又該怎樣定義呢?只有各種不完美的事物組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歡愉。蕊帶給花香味,花帶給蕊美麗,綠葉給予它們以生長的養分,組合起來才是不同的萬物。萬物有著萬物的特色和不同的組合方式。而將萬物分開來看,稍有殘缺才是人間常態。

也像是魯迅筆下的少年,餘秋雨筆下的主母,當被條條框框約束之後,仿佛成為了別人眼中完美的人,但給自己的感受卻極為真切。魯迅筆下的少年對自己的恭敬守禮,難免讓自己感到生分,以前少年時代的自由歡暢一掃而去;餘秋雨筆下的主母沒有皺紋,卻讓自己感到可怕,那種不真實的感覺令自己難受。

筆者情感感悟:

莫言先生口中世界上的事情忌諱十全十美,是因為他已經欣賞到了殘缺美,明白生活中本就沒有十全十美,而只有稍稍殘缺才是真實的,與人們的意念相契合的,令人心生舒適的。

生活中的事情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只有不斷努力,一次一次的學習,發現不完美,慢慢改正,才能把一件事情按自己要求做到最好。同樣,如果一味地追求十全十美,只會令人疲憊,正如蘇子的水調歌頭: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即是約定俗成的規律,我們又為何心中糾結。

世界上十全十美也並不是真正的美,只有殘缺帶給我們的多姿的世界才是真的美。像殘臂的維納斯,因為殘臂帶給了獨屬於她的獨特韻味,因為殘臂她被我們所認識,被大家所了解。

莫言先生是想向我們講述,過多的約定俗成以及對完美的過分追求只能成為成長的羈絆。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學會接受一些欠缺,學會欣賞欠缺,讓這種欠缺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

END:

我是小安,一起聊聊人生吧,點擊上方關注,歡迎來到我的世界。

相關焦點

  • 《檀香刑》莫言,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諱的就是十全十美
    《檀香刑》莫言,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諱的就是十全十美歷史這個詞,多麼神聖高尚,多麼冠冕堂皇,而它正誕生於這些人物自私粗鄙天真浪漫大義忠誠猥瑣無聊的大腦中。也許這才是《檀香刑》民俗形式的意義所在。這些平凡民眾的思維,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 莫言最經典一段語錄,僅3句話,卻指出了無數人的錯誤,警醒世人
    而有些人犯錯誤後,立馬就知道悔改,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區別。也是可恨之處!莫言就說了一段很經典的語錄,只有3句話,細細品味,卻發現指出了無數人的錯誤,警醒世人,這句話如下: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諱的就是個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圓滿了,馬上就要虧厭;樹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馬上就要墜落。凡事總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恆。
  • 馮唐的名句,莫言的名句,林語堂的名句,全是經典,值得細品!
    各位詩友們,大家好,這篇文章的主題是馮唐、莫言、林語堂作品中的的名言,希望大家喜歡,閒話不多說,直奔主題吧!一、馮唐,1971年生於北京,金牛座。詩人、作家、醫生、商人、古器物愛好者。1、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風十裡,不如你。2、我們彼此相愛,就是為民除害。3、我不要天上的星星,我要塵世的幸福。
  • 跑步,最忌諱的事情就是這個!
    那麼,跑步最忌諱的事就是這個了,看著別人跑得飛快,自己也迫不及待地猛跑,急於求成的訓練最終只會導致身體受到嚴重的損傷。跑步,最不能做的事情就是攀比,比速度。別人跑快,你也要跑快,反而更慌亂了自己的訓練,適得其反終是對自己最不利的事情。跑步,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配速?這對初跑者來說尤為重要。
  • 跑步,最忌諱的事情就是這個
    那麼,跑步最忌諱的事就是這個了,看著別人跑得飛快,自己也迫不及待地猛跑跑步,最不能做的事情就是攀比,比速度。別人跑快,你也要跑快,反而更慌亂了自己的訓練,適得其反終是對自己最不利的事情。跑步,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配速?這對初跑者來說尤為重要。配速包括了步幅與步頻,同時也受到了身體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在自己堅持跑步過程中,不應該重點放在比較別人的速度,而是要注重自己的身體狀態,自己的跑步能力及肌肉力量。
  • 莫言和張藝謀「俗」照曝光!農民兒子得諾貝爾獎,莫言經歷了啥?
    1981年,莫言初試牛刀,在河北保定的文學雙月刊《蓮池》上發表處女作短篇小說《春夜雨霏霏》。文章一經刊登,立刻引來無數讀者的好評,也讓莫言,從此走上了寫作之路。比如張藝謀的作品《過來》上映時,莫言便第一時間趕到影院支持,還公開表示張藝謀的這部作品十分走心,看得莫言當場淚灑影院。說這句話時,莫言已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了。可以說,當莫言將諾貝爾獎盃捧在手中的那一刻,不但代表著莫言個人的成功,也值得讓整個中華民族驕傲。中國籍作家,終於成功地站上了世界頂級領獎臺。
  • 莫言:曾獲中國首個諾貝爾文學獎,為何語文課本從不選錄他的作品
    沒有一絲真正的對莫言文學藝術上情感上的熱烈。雖然她們把獎項頒給了莫言,但是卻沒有真正的讀懂中國本土,鄉土文化作家的真正情懷。能夠得此殊榮,已經是文學界已經算是登頂了。但是莫言的作品卻沒有被錄入語文教科書裡面。魯迅是教科書裡泰鬥,朱自清、史鐵生等人也是榜上有名。可是莫言卻不在其列,這是為什麼呢?
  • 人生最好的三個詞,如果都遇到,那你的人生就是幸運的
    人活著,其實就是活的心態。你若覺得快樂,幸福無處不在。你為自己悲哀,世界都是灰暗無色。成熟不是為了走向複雜,而是為了讓自己更坦然的生活。坦然,不是對什麼都無所謂,而是經歷了生活的磨難,依然熱愛生活。有人說,人生最好的三個詞是:久別重逢。失而復得。虛驚一場。
  • 莫言:我記憶中最痛苦的就是母親挨打,直到後來再次偶遇了打人者
    在《講故事的人》的演講中,莫言講述了他記憶中最痛苦的一件事:我記憶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隨著母親去集體的地裡撿麥穗,看守麥田的人來了,撿麥穗的人紛紛逃跑,我母親是小腳,跑不快,被抓住,那個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個耳光。她搖晃著身體跌倒在地。
  • 莫言《晚熟的人》|紅唇綠嘴:有些事情忘不了有記住的價值
    覃桂英在這裡近水樓臺先得月,攀上了青島自行車廠長供銷科長的兒子,與他談起了對象。莫言沒有覃桂英運氣好,小學五年級就離開了學校,想上農業中學因為姑父與覃老九發生矛盾而沒能上成。莫言長大後當了縣棉花加工廠的合同工,一次回家碰見母親得了急性膽囊炎,把母親送到衛生院,結果普通病房沒有床位。這時幹部病房的三張床位還空著,副院長楊忠仁是莫言同學的哥哥,將莫言母親暫時安排到裡面。
  • 莫言突圍記
    我喜歡莫言在《鬥士》一篇中的狠勁,他幾乎全篇也沒有諷刺什麼,只是如實地來寫一個鄉村弱者的惡。然而這位叫做武功的弱者,一開始,並不是一個壞人,只是普通民眾中的一個。生性懦弱,然而,有一次竟然做了一件硬氣的事情,那就是,村長要買他的一副象棋,他不賣。不但不賣,還說氣話,就是扔到河裡,也不賣給村長。結果,他賭氣竟然真的將一副象棋扔到了河裡。從此與村長結怨。
  • 本土、現實、小說的回歸 | 莫言近作研討會實錄(上)
    過去站在高密東北鄉的那個莫言,曾經是一個對他的天地、對於他的世界盡在掌握的人。但是現在那個在歲尾天寒的時候回鄉陪護父親的莫言,他對他的故鄉懷著困惑的、複雜的情感。「真」這個概念從十五、十六世紀出現以後一直統治著整個世界,我們的近代文學、現代文學基本是在「真實」的概念控制之下一直到了今天,我覺得我們可以重新思考一下,真實到底是什麼。我想起當年溝口雄三在討論晚明的時候,說到陽明學產生時候的困境,你說一個人好,說一個人不好,沒有辦法判斷。因為當時的社會經濟高度發展,一些事情已經不再是傳統的程朱理學所能理解或者解釋的。
  • 莫言成功參軍惹眾怒,全村無一人送行,莫言:我是一個晚熟的人
    我國作家莫言就講過「自己是晚熟的人」,莫言自從獲得諾貝爾獎後首次發布了自己新作《晚熟的人》,在裡面就講了自己是個「晚熟的人」,這種高度總結從年輕時候參軍上就能體現,而且是全村無一人送行,但哪怕這樣莫言還是堅持的說道「我永遠是高密的兒子」,不過這裡面卻另有原因。
  • 莫言談文學:最瘋的想像,最真的...
    「文學就是把生活中不敢做、做不到的事情在作品裡面做到了。」5月31日,莫言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專訪,講述生活點滴對他文學創作的啟迪,暢談他無盡想像背後的冷靜思考。  苦難的生活:不幸造就超凡想像力   近日,莫言在智利駐華大使館授權智利方將自己的代表作品之一《生死疲勞》改編成話劇,並在拉美地區演出。談及《生死疲勞》的創作過程,莫言稱最要感謝的還是童年那段艱苦的歲月。
  • 莫言《紅高粱》中餘佔鰲的3個情人,他最愛誰?晚年舉動暴露真相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自莫言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以來,在文壇就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陳丹青甚至說:「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和作品無關」。但是無論是祖國的日益強大,還是中國作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都是我們應該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情。在莫言的《紅高粱》中「我」的爺爺餘佔鰲是一個英雄的傳奇人物,正所謂:「美女配英雄」,自古以來,很多英雄的背後都會留下他們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
  • 莫言真是靠醜化中國人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嗎?得了獎卻被罵了8年
    既有歷史的,也有現實的,刻畫了數十個形形色色的典型人物,他的創作在國內得到了較高的認可,長篇小說獲得過「茅盾文學獎」,也得到世界文壇的認可,獲得了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響力的諾貝爾文學獎。他的作品有著非常獨特的藝術特色。這樣的境遇直到8年前,我國當代傑出作家莫言先生榮獲諾貝爾文學獎,自此宣告中國文學不再只是"割據東亞,偏安一隅"。
  • 外人眼中王蒙與莫言的交往:莫逆之交惺惺相惜
    那時我在北京外國語學院上學,對於作為作家的莫言先生,沒有多少了解,更不知道就在我到北京之前,他才剛從我就讀的外院的近鄰軍藝畢業,也從沒想到過後來會見到他,更沒想到他會是那樣隨和。  2006年底中國作協換屆時,我與他坐同一輛車從北京飯店去大會堂開會,我對他的第一印象是生活裡的他比他的年齡顯得老,還有就是他是個菸捲愛好者。後來在海大跟他接觸,就看到他經常在那兒冒著煙。
  • 釣魚人最忌諱的事情有哪些?先看老道怎麼說自己
    這個問題問得好,我先說一下釣魚時我最討厭和忌諱的事情,看和大家有沒有共鳴。最厭惡的行為沒經我允許就提我魚護、看我魚獲,這是我非常非常討厭的一件事,倒不是怕別人看我釣了多少魚,而是提魚護的一瞬間發出的聲音太大了,尤其野釣的時候,我對這種聲音特別敏感,我是個脾氣很好的人,卻因為提魚護的事沒少和別人發生衝突,實在難以忍受!
  • 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完美無缺的東西
    偷東西的小孩與他母親有個小孩在學校裡偷了同學一塊寫字石板,拿回家交給母親。母親不但沒批評,反而還誇他能幹。第二次他偷回家一件大衣,交給母親,母親很滿意,更加誇獎他。莫摩斯卻嫉妒他們的創造物,便說宙斯犯了錯誤,應該把牛的眼睛放在角上,讓牛能看見撞到什麼地方。接著,他又說普羅米修斯也做錯了,沒有把人的心掛在體外,好讓各人心裡的所有想法都能表露出來,使壞人無法偽裝。最後他說雅典娜應該把房屋裝上輪子,若有壞人作鄰居,便很容易搬遷。宙斯對莫摩斯無端的誹謗十分氣憤,便把他轟出了奧林匹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