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經緯網7月13日訊: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苗慄縣為臺灣傳統陶製品重鎮,至今培育出眾多技藝精湛陶藝工作者,苗慄縣日前執行「苗慄陶品牌打造計劃」,並規劃陶藝文物展,以苗慄老窯場復興運動為核心理念,展現苗慄窯場跨時代的發展歷程。
苗慄陶瓷博物館室內展場。(苗慄縣提供/何冠嫻苗慄傳真)
陶藝文物展「窯傳─銅鑼窯、金酆窯、金龍窯主題展」即日起至8月31日在苗慄陶瓷博物館登場。窯傳策展人張維翰以苗慄老窯場復興運動概念,回顧窯場過往的奮鬥過程,在室外場域設置大型裝置藝術,室內展場則有銅鑼窯、金酆窯、金龍窯作品,並結合老照片,展現苗慄窯場的發展歷程,以及3窯在不同年代所呈現的風格變化。
展場有多元作品拉近遊客與陶藝的距離。(苗慄縣提供/何冠嫻苗慄傳真)
銅鑼窯、金酆窯、金龍窯分別位在銅鑼鄉、公館鄉、西湖鄉,皆以手擠坯技法起家,並傳承至二代、三代,保存且發揚制陶傳統工藝。而張維翰為銅鑼窯第三代接班人,承接祖父和父親傳承下來的百年技術及一甲子老窯場經營重擔,專研茶陶研究、手擠坯技術、窯燒等多項專業工藝技能,希望透過展覽,展現跨時代的陶韻風華。
苗慄漢寶窯燒制的裸女陶像。(陳俊雄翻攝)
縣文化觀光局長林彥甫指出,窯傳陶藝文物展集結銅鑼窯、金酆窯、金龍窯共29件作品,有兼具客家生活的生活陶、融合創新創作的藝術陶,每件藝術品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期盼民眾一同品味苗慄陶瓷的兼容並蓄,讓藝術走入生活,看見陶鄉風華。(高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