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幾場大雪,將固原山川渲染成一幅精美的水墨巨畫。
得益於多年來實施三北防護林、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400毫米降水線以上區域造林綠化等重點工程,固原市的幹部群眾一個流域接著一個流域治,用汗水浸潤土地,用雙手再造河山。如今的固原,春季繁花似錦,夏季草木蔥鬱,秋季層林盡染,冬季水墨迷人,綠色已成為固原最厚重的底色、最深厚的發展潛力,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天高雲淡、綠水青山」已成為固原最亮麗的名片。
固原市位於六盤山東麓,地處全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境內清水河、葫蘆河、渝河、涇河、茹河五河均為黃河支流,六盤山是國家構築生態安全戰略「兩屏三帶」的重要組成部分。
歷史上的固原,曾因無序開發,六盤山天然次生林被砍伐殆盡。固原從「沃野千裡,谷嫁殷積」的肥沃之地,淪為「缺青少綠,十年九旱」的苦瘠之地,「山上光禿禿,地無三尺平,風吹黃土走,缺水如缺油」,昔日固原一度憔悴。
固原市汲取歷史教訓,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一張藍圖繪到底,領導苦抓、幹部苦幫、群眾苦幹,以流域為單元、以山脈為骨架,山水林田路統一規劃,溝坡梁峁塬綜合治理,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優化配置,喬灌草相結合、點線面相配套,改善生態環境、生活環境,重塑環境空間、發展空間。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固原市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把改善生態環境作為生命線來守護,作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工程來抓,全力推進森林生態、溼地生態、流域生態、城市生態、農田生態「五大建設」。
歷經40餘載不懈植綠,固原市森林覆蓋率由「三西」建設之初的1.4%提高到現在的28.4%,高於寧夏13.2個百分點,林草覆蓋度達73%,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16%提高到73%,年平均降水量由282毫米提高到492毫米。「五河」水質達到或好於Ⅲ類比例由2017年的20%提高到80%,水環境改善得到生態環境部在全國範圍內通報表揚,隆德縣渝河治理模式和治理經驗受到國務院督查表揚。
在生態環境改善的同時,固原市通過「土生土長」的實驗,逐步找到了適合固原種植的「一棵樹」,適應市場需求的「一株苗」,與草畜產業配套的「一棵草」,與全域旅遊結合的「一枝花」。自2017年以來,累計完成「四個一」林草產業200多萬畝,林業總產值由2000年的1.1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6.6億元,農村居民人均林業收入佔比由2005年的0.34%提高到2019年的1.5%。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固原通過「四個一」林草產業工程,充分挖掘釋放綠水青山的生態功能、經濟優勢和產業價值,種出風景、種出產業、種出財富,讓藍天白雲、青山綠水作為長遠發展的最大本錢,使生態優勢轉變成經濟優勢、發展優勢,探索出一條生態美、百姓富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生態治理,道阻且長,行則將至。從「山是和尚頭,溝裡沒水流」到滴翠流玉,從「苦瘠甲天下,人類難生存」到滿目生機,固原人用智慧和汗水在黃土高原上築起一道生態長城,以實踐詮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描繪出一幅百姓富、產業強、生態美的壯麗畫卷。(記者 剡文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