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因裡希·魯伊特伯德·希姆萊(1900年10月7日一1945年5月23日),是納粹德國的一名法西斯戰犯,歷任納粹黨衛隊隊長、黨衛隊帝國長官、納粹德國秘密警察(音譯為蓋世太保)首腦、警察總監、內政部長等要職,先後兼任德國預備集團軍司令、上萊茵集團軍群司令和維斯杜拉集團軍群司令。他是對歐洲600萬猶太人、同性戀者、共產黨人和20萬至50萬羅姆人的大屠殺以及德國對蘇聯的東方總計劃的倡導者和鼓動者。許多黨衛軍的戰爭罪行負有主要責任。希姆萊1900年10月7日出生於德國慕尼黑,是巴伐利亞教師之子,1918年參軍,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退役,曾辦過養雞場。1925年加入納粹黨,參加過啤酒館暴動。1927年接任納粹黨衝鋒隊全國領袖。1934年後成為德國秘密警察組織(蓋世太保)首腦、將衝鋒隊發展為控制著整個納粹帝國的龐大組織---黨衛軍。擁有威嚴的黑色制服以及恐怖的骷髏標誌。他屬下的集中營屠殺了約六百萬猶太人。戰爭末期,他企圖單獨和英美媾和談判,被發現後被免除一切職務,之後化裝逃亡,途中被俘。1945年5月23日,希姆萊服毒自殺。德國《明鏡》周刊中對希姆萊的評價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劊子手」。
情報機構
自1930年當選為國會議員之後.希姆萊集中精力擴張黨衛隊的勢力並使黨衛隊獨立於羅姆的衝鋒隊之外。
1931年,希姆萊建立由海德裡希領導的黨衛隊保安處作為納粹黨的情報機構。到1933年,黨衛隊發展到5.2萬人。希姆萊和海德裡希鞏固了納粹黨在巴伐利亞的權力地位。
1933年,希姆萊先後出任幕尼黑警察局長、巴伐利亞政治警察總監和德國政治警察部隊(普魯士除外)司令。
1934年4月,希姆萊成為普魯士警察總監和蓋世太保首腦。
1934年6月30日,希姆萊奉希特勒之命組織指揮黨衛隊摧毀以羅姆為首的衝鋒隊,此舉成為希姆萊及其黨衛隊發跡史的重要裡程碑。從此.黨衛隊成為負責保衛「國家社會主義思想的化身(即希特勒)」和將納粹政權的種族主義轉化為有力的行動準則的「獨立機構」。
升職1936年6月,希姆萊升任德國警察總監、蓋世太保首腦和黨衛隊帝國長官,具體組織實施法西斯恐怖統治。
早在1933年,希姆萊就親自領導建立起第一座樣板集中營-達豪集中營。戰爭時期建立的最主要的集中營有:波希米亞的特萊西恩施塔特集中營,波蘭的馬伊達內克集中營、奧斯威辛集中營和施圖特霍夫集中營,阿爾薩斯的納茨魏勒一施特魯特霍夫集中營,波羅的海諸國的考納斯集中營和裡加集中營,德國本土的諾因加默集中營、格羅斯羅森集中營、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和多拉集中營。希姆萊認為,集中營的作用就是製造恐怖氣氛,使納粹的秩序得到維護和遵守。
1939年德波戰爭之前,希姆萊為製造戰爭藉口而擬定「希姆萊計劃」:穿著波軍制服的黨衛隊隊員及部分集中營死囚「襲擊並佔領」靠近波蘭邊境的德國格萊維茨廣播電臺,用波蘭語發表挑釁性演說,造成波蘭進攻德國的假象。緊接著該計劃實施的是希特勒9月1日10點向德國國會和人民發表演說:「無數波蘭人侵入德國境內,其中有波蘭正規軍攻擊了格萊威茨廣播電臺。」此時,德軍早已奉命進攻波蘭,挑起侵略戰爭。德波戰爭期間,希姆萊組建了5支擔負「特別任務」的黨衛隊保安處別動隊。別動隊緊隨在德軍後面,負責圍剿和處決波蘭的知識分子以及其他被認為可能起來反對德國統治的人,其中多為猶太人。
希特勒孤注一擲的叫囂也許會引起一般納粹分子的共鳴,但希姆萊卻已經不再狂熱了,他對形勢有清醒的認識:德國完蛋了!1944年12月底,納粹黨衛軍情報頭子沃爾特·施倫貝格手下的一位聯絡官從上司那裡聽說,希姆萊正試圖與盟國中的某國達成一項單獨的和平協議。
但是,希姆萊如果想與盟國達成任何和平協議,他必須首先改變自己的聲譽,要知道,他可是希特勒「最忠誠的黨衛軍戰士」。為了取得西方盟國的信任,他開始頻繁地露面表現自己。1945年1月,通過一位代表美國和加拿大的猶太人的瑞士調解人進行調解,他同意以25萬美元為代價,在一個月內釋放1400名猶太人。然而,到了2月份,1200名猶太人被釋放,但他並沒有要錢。不過,由於深知希特勒不會允許他這樣做,希姆萊請美國和瑞士的媒體在報導此事時,應突出希特勒的「人道主義姿態」。華盛頓當時也肯定準確判斷出了希姆萊想要尋求達成和平協議的願望。儘管希姆萊在此事上做足了手腳,但當希特勒得知他一直想滅絕的猶太人被釋放時,仍大發雷霆,並立即下令:絕不能放走一個猶太人!這也是只有1200名猶太人,而不是1400名猶太人僥倖逃生的原因。事已至此,希姆萊的努力看來是白費了。1945年1月,他被希特勒貶到其它職位,當上了一名高級軍事指揮官。希特勒將他另用的理由是他編造出來的,稱他因長期生病,已不適應現在的工作,而把他安排到柏林北部的一個黨衛軍醫院休養。雖然如此,希姆萊仍在計劃自謀生路的計劃。
最讓人感到震驚的事發生了。希姆萊為了提高自己在西方盟國面前的發言權,竟然同意與來自世界猶太人大會的一名代表在一個秘密地點會面。在這次會面中,他同意釋放關押在拉文斯布裡克的猶太婦女,這顯然是與希特勒的旨意背道而馳的。1945年2月到5月期間,他多次與瑞典紅十字會副主席康特·弗爾克·貝納多特會面,經過這些會談,他所計劃的德國向西方投降的可能性越來越大了。
希特勒死後,納粹德國海軍元帥鄧尼茨接替他短暫地當了幾天第三帝國的元首。他知道希姆萊是不可靠的,因此拒絕了希姆萊入閣的要求。想繼續掌權的希姆萊美夢破滅後,颳了刮自己的鬍子,戴上自己的獨眼黑眼罩,穿上一名黨衛軍士兵的軍服,開始了自己的逃亡生涯。但是,他並沒有跑掉,兩周後,他就落入了英國軍隊手中。1945年5月23日,他咬碎了鑲在一顆假牙裡的氰化物膠囊,自殺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