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防在線·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製圖:呂欣彤
從1937到2020,歷史碾過了83圈年輪。
83年來,和平鴿翩翩飛舞,白菊花年年盛放,
歷史的腳步漸漸走遠,
但一段刻在中國人骨子裡的記憶卻從未隨著時光有絲毫消褪,
這份記憶,和南京有關。
1937年12月,
侵華日軍攻佔南京,
開始持續了六周,長達四十多天慘絕人寰的大屠殺。
三十多萬中國人被日軍殺害,
約兩萬中國婦女遭日軍姦淫,
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軍縱火燒毀,
財產損失不計其數……
秦淮河的水染紅了,
昔日繁華的金陵城,一夜間成了「讓人窒息的地獄」。
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有一個名為「12秒」的裝置,
每隔12秒,就會有一滴水從高空落下,掉進黑色的水面,
象徵著在83年前的那場浩劫中,
平均12秒就有一個生命永遠地離開。
滴滴答答的12秒中,
人們停駐腳步,靜默凝息:
對這座城市、這個國家而言,
彌散在人群中的慘痛記憶到底意味著什麼?
「活一天,就要講一天!」
時間流逝,歷史見證者正在「凋零」,
截至目前,登記在冊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僅剩73人,
雖已是鮐背之年,他們卻從未停止過揭露真相,
經歷創傷的老人用畢生告訴世界——
勿忘歷史,祈願和平。
去年,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啟動倖存者二代普查工作,
越來越多的倖存者二代踏上父輩的路,
喚起人們對和平的嚮往與堅守。
揭開傷疤雖然痛苦,
但傳承才是從個人記憶、家族記憶,
上升到國家記憶、世界記憶的最好方式。
有些淚,脆薄的史冊承載不了,
有些血,悠長的歲月洗滌不盡。
光明從不是黑暗的施捨,
前人用生命為民族立起燈塔,
指引我們穿過迷霧,找到方向。
那束光,從歷史照進現實,打在今天國人追夢的路上。
作為歷史的接力者,
我們有責任讓和平之火長明,
而這也是對苦難歷史的最好繼承!
國行公祭,祀我國殤,
在今天,讓我們再一次向歷史的傷疤誌哀!
再一次提醒自己:牢記歷史,祈願和平!
(國防在線·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