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的練習之草書篇

2020-12-22 丹青中國

中國書法的練習之草書篇

中國草書是為書寫便捷而產生的一種書體。草書一般分為章草、今草和狂草三種。草書的用筆原理與楷書、行書基本相同,仍然要求以中鋒為主、兼用側鋒,只不過比楷書、行書簡捷、流暢而已。正所謂楷書「詳而靜」、草書「簡而動」。草書的簡捷寫法,絕不是隨意亂寫、不講法度的。它仍具有嚴格的規矩,要求筆心常在點畫中行,即使鋒尖在紙面上跳躍,也仍是筆心觸紙。因此,凡楷書的用筆方法,諸如中鋒用筆、提按頓挫、輕重徐疾、逆入回鋒等,在草書中無不具備。所以,古人謂「作草若真」,如唐代書家張旭以擅狂草著稱,人論其作草書「下筆必有楷則」;懷素的草書線條,有時細如遊絲,卻像鋼絲那樣繃的緊緊的。當然草書畢競不同於楷書,其用筆還有其自身的特點。

沈鵬草書

一、草書的筆法

1、草書的迴環圓轉

唐朝孫過庭曾說:「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不然便不能成字……」這就說草書應使轉用筆為主。「使轉」的「使」是指筆的縱橫牽掣運動;「轉」是指、環、盤、迂的運動。所以,草書在使轉中就出現較多的弧環、圓環和角環線。

2、筆勢連綿

在草書中筆畫連接的線稱為牽絲,氣脈相貫的線稱為飛渡或引帶。這些牽絲或飛渡使筆畫之間相互纏繞,字與字之間形成連綿不斷的氣勢,這是草書的一個明顯特徵。特別是狂草,幾乎是一筆到底(又稱「一筆書」、「連綿草」),其體勢連綿,「如流水速、拔毛連茹、上下牽連」;常「借上字之末為下字之始」,使上下字相連但要注意牽絲、縈帶的使用必須恰到好處,出之自然,不可刻意追求、狂怪繚繞,造成點畫不明、字跡不清,虛張聲勢。連綿要以輕細為宜,方可自然生動,如「精、乃、獻、致」。

3、節奏強烈

草書常被人們形容為「電掣雷奔,龍蛇出沒」之狀。因此,初學者往往以為寫草書必須求速。其實,寫草書不能一味求速,當注意提按、頓挫、轉折、牽絲,它必須做到當速則速,當遲則遲,慢中求快,快中有慢,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從而生了強烈的節奏感,充分表現出草書的藝術魅力。作詩、填詞要講究平仄變換,寫草書當然不能筆姿單一。一般來說,速則挺拔、勁利;遲則沉著、勁健。若能速不能遲,一滑而過,字易出現飄、滑、薄的感覺;若能遲不能速,則顯生硬、呆板,缺乏活力。故寫草書儘管迅疾,但一定要留住筆,控制好節奏,將快行筆法的縈帶、牽絲與慢行筆法的頓筆、蹲筆、駐筆相結合,使疾馳快捷、中速緩行、慢過澀留交替出現在作品中。這樣,草書的節奏感、韻律美便和諧地出現了。

4、中側兼用

草書的運筆和篆、隸、楷、行一樣,也必須遵循中鋒的運筆方法,這是毫無疑問的。問題是在運筆過程中,由於草書書寫速度快,要保持筆心在點畫中行,其難度顯然較大。再者,草書的起筆常使用露鋒入紙的手法。因此,在起筆運行中常會出現側鋒的痕跡,這是很自然的事。再從正鋒和側鋒產生的效果來加以分析,正鋒(中鋒)運筆顯得含蓄、緊斂,但少飄逸、雄強之趣;側鋒運筆雖少含蓄,但多意趣,即所謂「正鋒取勁,側鋒取妍」。因此,草書中時用側鋒,就會產生飛動、奔放的姿態,故側鋒也被書家所重視、使用。

5、巧設字眼

草書中因圓轉用筆,自然會出現套圓環的現象。草書常常會畫圈圈,圈中套圈,牽絲繚繞,以致空白少,忽視了虛的特徵,結果適得其反,不是缺乏神採,就是臃腫不堪。所以,要注意孔眼不要過多,否則到處都是「眼」,眼花繚亂,反而刺眼。凡有三個以上孔眼的要設法破掉幾個,以減少盤繞之嫌,力求簡約、空靈。這樣意趣彌足、神情淡遠,更有意趣,耐人尋味,如「翔、羽、翁、蛭」。等等。

草書

二、草書的結構

草書的結體是開放式的,它的結體美常常在作品整體結構中體現,在與鄰近字的組合關係中顯現。所以,它重在體現運動之美、變化之美。可以說,草書是各種書體中最富變化也最難琢磨的一種,故前人有「草無定體」之說。當然草書也有規律,也講重心平穩,只不過它更注重整體的平衡。由於草書書寫速度加快,節奏變化大,簡化現象多,用筆、結體的難度也加大。所以,要寫好草書,就要認真研究和把握以下的草書結體規律。

1、化繁為簡、一符多用

草書的形成是出於實用的需要,為加快書寫速度,便刪繁就簡,以趨急速。因此,簡易便成為草書的主要特徵之一。所謂「簡易」,就是省減筆畫,或以一些簡略的符號代表一些偏旁部首或形體,以簡代繁、一符多用。

隨著草書的發展,草書由章草演變為今草、狂草,筆畫越趨減省。然而在筆畫的不斷減省過程中,其藝術性則日臻強烈,產生了筆越少而情越真的效果。如王羲之、王獻之、孫過庭的今草,張旭、懷素、黃山谷的狂草,都使人產生一種形跡愈簡,而意蘊越深的感覺。當然,草書的簡易變化,不是無原則的濫變,是有其嚴格的規律的,遵守「約定俗成」的法則,而不任意生搬硬套。

2、重心穩定、欹正相生

草書和正書相比較,具有「簡而動」的特點。欹側可以產生生動的體勢。因此,欹側是草書結體的又一重要特點。在草書中,尤其是狂草,欹側做了最大限度的誇張,以至於產生新奇、詭異的結體。當然,欹側是相對平正而言的。書法結體中強調欹側,是為了取勢。所謂點畫的欹側隨勢而生,以追險絕。草書要追求險絕,講究欹側,又必須以平正為基礎,無論如何變化,都必須保持整體重心的平穩,這是對立中的統一。就像舞蹈演員的表演,無論如何飛動、欹側、開合,都能保持重心穩定而不致跌倒,草書也是這個道理。

草書

3、開合有度、節奏誇張

草書的結體是開放式的,常採用誇張的手法,以強烈的反差對比來加強作品的感染力。一般來說,章草中字形大小的變化不太大,而今草字形的大小變化則十分顯著,這從晉唐人的草書碑帖中是可以得到證實的。特別是盛唐之際的張旭、懷素的狂草書中,字體的開合、聚散、大小錯落、疏密對比得到了充分的發揮。這種節奏誇張的變化手法,所形成的大小錯綜的強烈對比,把狂草推向了浪漫主義的藝術高峰。在草書中,由於強調字形的聚散開合、節奏的誇張,顯然打亂了行距的規則。但由此造成整篇的渾然一氣,使整體感更為突出。這種大小穿插、時開時合的寫法,近人喻之為「雨夾雪」。從視覺上看,大者如近,小者似遠,從而產生了縱向的空間感,而富於感人的藝術魅力。當然,對草書的開合、誇張,我們要有正確的認識,絕不可流於隨意、草率,想怎麼寫就怎麼寫。草書造型的豐富多彩,千變萬化,必須建立在講傳統、守法度的基礎上。不講傳統,不守法度而盲目追求誇張造型,會流於狂怪,走到邪路上去。四是呼應連帶、虛實互見。草書貴流暢,其行筆速度快,筆勢往來迅捷。草書和楷書相比較,楷書的呼應顯得含蓄,草書的呼應甚為明顯,表現更為強烈。一般通過牽絲和縈帶來實現。草書藉助牽絲和縈帶使點畫呼應,血脈貫通,可以顯得精神飛揚、意志活潑。如「要、隨、況、乃」等字。在草書中,呼應、縈帶的表現可以是有形也可以是無形的。前者有牽絲相連,後者無牽絲相連,但仍然氣息相貫,血脈相通,保持著乎應縈帶的聯繫而成為成為一個具有生命力的總體。此外,草書中筆畫的粗細,墨色的枯潤等對立因素的配合,也往往是體現虛實的要素。筆勢重、筆畫粗則為實;筆勢輕,筆畫細則為虛;墨色濃、潤為實;墨色枯、淡為虛。彼此巧妙自然地結合,就形成了虛實互見、自然生動的藝術效果。在我們對草書的學習和了解以後,我們會有這樣一個感受,即草書看起來「龍飛鳳舞」,讓人有躍躍欲試的感受,但下筆卻往往力不從心,滿紙塗鴉、不得要領,真是「看時容易畫時難」。但只要能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有嚴肅認真的學習態度,學好草書也是指日可待的。

草書

三、草書的範本

草書臨摹範本:學習草書,要選用優秀字帖。一般初學者可從今草開始。因為今草是介於章草和狂草之間的一種最為規範、又易辨認的草體,既美觀又實用,較之章草更為流便、較之狂草更易識認。所以,學草書從今草人手最切實有效。一般可選智永《真草千字文》、孫過庭《書譜》、懷素《小草千字文》,進而以王羲之的《十七帖》、王獻之《鴨頭丸帖》等為範本。還有現代胡公石先生的《標準草書字彙》、于右任的《標準草書》都可作為範本。

丹青中國

相關焦點

  • 中國書法的練習之行書篇
    中國書法的練習之行書篇行書行書是介乎楷書與草書之間的一種書體。既具備楷書的端莊易識的優點,又有草書簡便、快速、變化多的長處,是歷代人民喜歡的一種書體。行書的體勢伸縮性很大,偏重楷書的叫行楷,側重草書的叫行草,它是能表現書家性靈、感情的書體之一。自古至今湧現出無數傑出的、各具藝術特色的行書大家,如東晉的王羲之、王獻之,唐代的顏真卿、虞世南、李北海,宋代的蘇軾、黃庭堅、米芾,元朝的趙孟頻、鮮于樞,明代的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清代的王鐸、何紹基、鄭板橋等,不勝枚舉。他們留下來的不朽之作是後世學習的範本,是書法入門的鑰匙,也是創新的基礎。
  • 25篇常用漢字的草書筆法字帖,楷書對照示意,書法學習進階之選
    一般人在練習書法之初,往往多是找來字帖臨摹,能夠模仿得一模一樣就很滿足了。因此,往往停滯在字法階段的人還是比較多的。眾所周知,一幅書法的好壞,還要看整個畫面的構圖美。好看的字湊在一起,不一定是好的書法。相反的,有時候個別的字不算好看,但整幅作品卻能使人賞心悅目,這就是章法的作用。
  • 中國書法的練習之楷書篇
    中國書法的練習之楷書篇且不說它在行書、草書中有多麼複雜,即使在楷書中也不比其他筆畫簡單。點的形式很多,有中點、豎點、左點、右點、仰點、提點、長點,還有藏鋒、露鋒、放鋒、斂鋒的諸種不同。點雖落墨不多,但寫起像大筆畫一樣,有起筆、行筆、收筆的完整過程,而且在表現能力上有時甚至比大筆畫更勝一籌。所以,點的寫法不可輕視,必須認真琢磨才行。其次說說的筆法。橫絕大部分漢字,或長或短,都有橫的筆畫。
  • 中國書法的練習之篆書篇
    【丹青中國】中國書法的練習之篆書篇吳昌碩篆書中國書法的歷史演變過程,書法的各種形態以及書法的趣聞軼事。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書法五種字體的練習方法,以便於使那些想學書法的人,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知道這個書法之「門」如何走進。篆書是漢字之「祖」、書體之「源」。篆書屬於古文字,自隸書等今文字出現以後,篆書的實用性就降低了,但藝術性絲毫沒有受到影響,仍然是人們從事書法藝術的創造時重要的一種字體。象其他的如隸、楷、行、草等種種書體均是由篆書繁衍派生出來的。
  • 《中國書法》:唐代草書之張旭、懷素
    唐代草書,氣象恢宏。其中,尤以張旭,減省王字,肆其意恣、雄逸氣象,卓然成為盛唐典型;而懷素悟其用筆三昧,『以狂繼顛』,是為張旭再傳弟子。詳情可欣賞《中國書法》2020年9期「唐代草書特輯」。他的行為參與到宇宙「變幻莫測的、神聖的變化」之中,而中國書法藝術最高的標準恰恰就在這種變化之中。文字在時間中書寫和閱讀。書法支持這種線性的閱讀,並在觀者面前展示和發展。人們可以僅看一眼就迅速理解一整頁(的內容),並將之接受為一幅圖畫,然而這種理解方式就線性的閱讀而言是次一級的。當觀者的注意力聚焦於一個片段的時候,整體的圖像總是作為一個背景、一個環境呈現出來。
  • 中國書法協會副主席,赤腳寫14米草書,網友:典型的江湖體!
    劉洪彪是中國書法界有名的書法代表名家,他的書法作品也贏得了很多書法愛好者的喜歡,如果你是一名書法愛好者肯定也聽說進劉洪彪的名字吧?劉洪彪憑藉自己的書法才華還當了中國書法協會的副主席,既然能成為一名中書協會的副主席那說明劉洪彪的書法成就非常的高,如果你對劉洪彪熟悉的話那肯定也知道他最為擅長的字體就是草書吧?
  • 【書法辣評】 王世國:為何只有草書才能稱「聖」
    而在中國書法發展史上也有能夠稱「聖」者,如東晉王羲之,因為他的書法「盡善盡美」,就被尊為「書聖」。不僅如此,書法史上也有因為寫某一種書體技藝最高超者,也能稱「聖」,如東漢時期創立「今草」的張芝和唐代狂草大師張旭,就被譽為「草聖」。
  • 籤名設計與書法練習
    本人臨寫的《聖教序》籤名設計與書法練習是連個不同的概念,雖然都是漢字藝術的一種體現形式。這裡主要談談書法對籤名設計的促進作用。一、書法與籤名設計都講究線條的質量與個性,通過書法的練習能夠提高線條的質量,進而促進籤名設計的作品質量。書法中有王羲之書法的瀟灑飄逸、顏真卿書法的大氣古拙、宋徽宗「瘦金體」的纖細瘦硬等個性鮮明的書法風格。這些所謂風格是如何體現出來的呢?
  • 王羲之的一部「書法聖經」,總共943個字,被後人評為:草書之祖
    在中國傳統的藝術界,幾乎每一個領域都有著許多傳世的經典,這些傳世的經典,指引了後來者的繼承和延續以及創新。在書法史上也是如此,如果不是古代流傳下來的無數經典法帖,書法這一門藝術可能就是斷絕了。是後人學習書法不可錯過的絕好範本。最高的經典,莫過於王羲之的書法了。
  • 80後小夥寫草書,漢字寫出書法藝術美,成功加入中書協會!
    黃樂輝是江西人,他從小就非常的喜歡中國的書法,經過多年的書法學習最終成為了一名書法高手,而且他的書法作品也贏得了書法愛好者的喜歡,黃樂輝憑藉自己的書法才華成為了中國書法協會會員,還是河北美術學院的書法專業導師,為何黃樂輝能成為一名書法高手呢?
  • 3034 中國這些草書大家
    草書,快捷書寫,行雲流水,是最直接表達了書者情感的書體,被書界認為是書法之最高境界。今天,小編收錄盤點中國歷史書著名的草書大家,不知書友更喜歡誰?當然,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草書能人,歡迎大家補充!NO.1 張芝
  • 書法前輩尉天池,大筆一揮寫草書,估價8000元服不服?
    在書畫藝術品收藏市場觀賞之際,偶然發現書法前輩尉天池的一件草書作品,寫得落花飛雪何茫茫,非常有氣勢力,也相當有意境,感覺能代表尉天池先生的書法實力,所以轉來與大家一起觀賞。這幅大筆一揮而寫的草書作品,給出的估價是8000元,面對8000元的高段位估價服不服?我感覺服氣!服氣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服氣尉天池書法嫻熟的筆法!
  • 他的硬筆草書寫出了毛筆的質感,大氣磅礴,獲中國硬筆書法特等獎
    ,但是草書卻是書法的最高境界,草書並不是將字寫草,而是將字寫「規範」,這裡我們所說的「規範」就是「草法」,草書對書法家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不僅要深諳用筆之道,而還要筆筆入法,這就要求書法家,不但要學習「草法」,而且還要學習相關的理論,只有做到理論和實踐相互統一,才能夠寫出精湛的草書來,而書寫工具的變化,也導致了硬筆草書的活躍,很多書法書法愛好者嘗試著用硬筆寫草書,依然能夠寫出大氣磅礴的景象,而他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
  • 梁照堂金石風書法篇
    (林書傑,書法理論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後、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書宋 · 蘇軾詞之句  草書)206x98.5cm  梁照堂氣蒸雲夢澤    波撼嶽陽城(書唐 · 孟浩然詩句  草書) 梁照堂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時(書唐 · 張九齡詩句  草書) 梁照堂清虛淡泊   歸之自然(《漢書》句   草書) 梁照堂
  • 中國十大草書大家,又見王羲之父子!
    今天,書法思考按歷史順序為大家盤點中國歷史書最著名的10大草書大家。意料之中,王羲之父子倆繼續上榜!字之體勢,一筆而成,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及其連者,氣脈通於隔行」,三國魏書家韋誕稱他為「草聖」。晉王羲之對漢、魏書跡,惟推鍾(繇)、張(芝)兩家,認為其餘不足觀。對後世王羲之、王獻之草書影響頗深。張芝刻苦練習書法的精神,歷史上已傳為佳話。晉衛恆《四體書勢》中記載:張芝「凡家中衣帛,必書而後練(煮染)之;臨池學書,池水盡墨」。後人稱書法為「臨池」,即來源於此。
  • 欣賞:中硬書協會員馮彬先生的5幅草書作品
    聲明:本篇的圖文由馮彬藏墨獨家原創,書法作品版權歸馮彬藏墨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謝!中硬書協會員馮彬先生酷愛練習行書,對草書也頗有研究,最近對草書的練習愈加刻苦,現將近日習作的5幅草書作品供師友們欣賞,作品肯定存在諸多的瑕疵,敬請大咖們多多指正,以便今後在練習過程中不斷加以改進和完善。草書作品之一:【宋】蘇軾 《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
  • 中書協理事王熙權的草書不錯,曾斬獲第四屆中國西部書法展大獎
    在中書協這個大家庭中,可以說是大咖雲集,很多書法家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戲,有的又紅又專,有的善於創新,有的固守傳統,而他卻是一位既有堅守傳統,又有創新的書法大咖,他曾經憑藉自己紮實的書法功底,多次斬獲國展大獎,諸如第四屆中國西部書法篆刻作品展獎、全國第二屆楷書作品展獎,他就是王熙權,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
  • 于右任1944年出版的字帖,《標準草書》節選鑑賞,草書書法的精髓
    于右任于右任的書法奧秘在於以意御筆,神遊太虛。用筆唯簡,筆隨意書。于右任的書法也貴在用線,用線十分有力,雄渾灑脫,開一代書風。從書法發展史來看就可以體會到于右任書法的美感了。明清以降,書法更講究文人的個人意趣,樸拙澀開始佔主流。但現在卻矯枉過正一條道走到黑,出現了為藝術而藝術的醜書,這就背離了書法的本質。他的字易識、易寫、準確、美麗,道盡書法真諦。可惜今人多不識大道至簡的道理,把一些畫蛇添足、不守規矩的怪書、醜書當成最高境界,可笑至極矣!
  • 中國十大草書大家——你喜歡哪一位?
    草書,快捷書寫,行雲流水,是最直接表達了書者情感的書體,被書界認為是書法之最高境界。今天,本文按歷史順序為大家盤點中國歷史書最著名的10大草書大家。字之體勢,一筆而成,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及其連者,氣脈通於隔行」,三國魏書家韋誕稱他為「草聖」。晉王羲之對漢、魏書跡,惟推鍾(繇)、張(芝)兩家,認為其餘不足觀。對後世王羲之、王獻之草書影響頗深。張芝刻苦練習書法的精神,歷史上已傳為佳話。晉衛恆《四體書勢》中記載:張芝「凡家中衣帛,必書而後練(煮染)之;臨池學書,池水盡墨」。後人稱書法為「臨池」,即來源於此。
  • 『書法文札』| 紅豆標準草書:李白《將進酒》書法釋義
    將進酒(唐  李白) 紅豆標準草書『書法文札』是我一直想做的一個嘗試,我是寫標準草書的,但草書在簡書似乎較為小眾,我於是就想把標準草書的習練與文章的寫作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