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峰山會戰,抗日戰爭最後一戰,中國軍隊大獲全勝殺傷數萬日軍

2021-01-09 國史拾遺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是東方主戰場,彼時中國雖然是個貧瘠落後的農業國,但卻頑強抵抗日軍,贏得了世界各國的敬重,傳統列強根本沒有想到在面臨亡國之危時,貧弱中華民族竟然迸發出如此強大的戰鬥力!

然而,由於實力相差太懸殊,早期國府組織的大規模會戰多以戰敗告終,比如淞滬會戰,忻口會戰,太原會戰,武漢會戰等,但這些戰役同時給予日軍極大傷亡,使得抗日戰爭轉到了相持狀態。武漢會戰後(1938年10月末),日軍深陷中國戰場,之前勢如破竹的態勢一去不返…

這之後中日打得是你來我往,1941年末日本發動珍珠港偷襲,之後橫掃東南亞。強橫了一陣後,美軍緩過來了,這下子日軍的日子就更難過了,在太平洋戰場節節敗退的日軍準備在中國有所作為,1944年4月發動了「一號作戰」(豫湘桂會戰),此戰國民政府之腐敗無能暴露無遺,8個月是丟盔棄甲,損兵折將,日軍大勝。但日軍畢竟是強弩之末,自身的軍力惡化並處於劣勢,且無力再進行進一步的攻勢,所以雖然整體作戰上幾乎達到成功,但戰略目的卻沒達到。

但日軍戰術上是很成功的,中美聯合空軍在衡陽、零陵、寶慶、桂林、柳州、丹竹(在廣西平南縣)、南寧等地的7個空軍基地和30餘個飛機場,相繼被日軍佔領或搗毀,在1945年3月老河口機場被毀後,湖南芷江機場成了美國戰略空軍在中國的唯一的前方機場。該機場經擴建,設施已經相當完備,從當地起飛的美軍轟炸機不但沉重地打擊了在華的日軍戰略目標,也直接威脅著臺灣一帶的日軍設施,日軍視其為眼中釘肉中刺。

此時日本帝國雖然已經處於日薄西山,但還沒到命懸一線的程度,日軍大本營已經做好全面戰略防禦的準備,日軍認為美軍可能登陸中國,在進行抗擊美軍登陸中國沿海的作戰時,如果這個機場還存在,美軍空軍將會給日軍造成重大傷亡,因此,日軍認為必須摧毀這機場。

於是,日軍準備進攻湖南西部,其實日軍的戰略是有問題的,都1945年了,美國空軍已經佔據了太平洋多個外島,美軍空軍天天堵著日本家門口炸,這個時候打一兩個中國機場有什麼用呢?而且這個時候日本按道理應該是加緊戰略防禦才是,怎麼還主動進攻?而且此時日軍中有經驗的老兵大量死亡,在華部隊狀態是很差的,日軍內部沙盤推演時參謀便提出警告,不能打。

但日本陸軍高層硬是要打,日軍希望以攻擊來取得更多的優勢,且認為當時戰力足以打垮更換美械後的中國部隊,然而後來的結果證明,日本陸軍是失了智,這判斷完全錯誤。

1945年4月9日,日軍第20軍司令官坂西一良中將駐邵陽指揮日軍分三路向湘西進發,戰役開始,日軍兵力是:駐湖南日軍抽調5個師團3個外加獨立旅團約8萬人。

此戰被稱為「湘西會戰」,又因為是以湖南雪峰山為主戰場,故又被稱為「雪峰山會戰」。

但此時中日雙方軍力已經逆轉,多支中國精銳部隊(比如王耀武率領的第100軍,第74軍,第73軍,第18軍)等參戰!而且,中美空軍混合大隊也進行增援,制空權在我方。

果然在這些強悍戰力面前,3路日軍碰得頭破血流,1945年4月26日,3000餘日軍向綏寧、洞口至洪江的要地武陽進犯,武陽駐軍第9連與數倍於己之敵苦戰4晝夜,全連壯烈犧牲,武陽陷落。5月4日起第5師經3日激戰,收復武陽,此戰中國軍隊正式由防禦轉為反攻。

日軍被反擊的中國軍隊打得很狼狽,5月9日,日本中國派遣軍下達了中止芷江作戰命令,開始狼狽逃竄,日軍在付出極大代價後,於6月7日退回原出發地,戰役結束。

雪峰山之戰是整個抗日戰爭中最後一次中日大規模對決,此戰日軍傷亡極為慘重,日本在官方戰史上最初承認1萬1千人傷亡(其中5, 000人戰死)。但是後來數字又被調整變成15, 000人「因為疾病」傷亡,語焉不詳。損失語焉不詳在日軍官方戰史上一直是常態,連帶影響到官史可信度;目前較被接受的說法日軍在整場會戰因各種理由造成了1萬5千人以上傷亡;國軍宣稱殺傷日軍36, 358人(其中擊斃12, 498人),俘敵247人,由於戰場是國軍打掃,所以國軍的統計反而可信。

而戰後,日本第一復員局編寫了關於湘西會戰之報告,給出了可確認之陣亡人數為一萬五千多人,可確認的受傷人數則為五萬多人。數字怎麼比中方統計的還高?因為這數字很有可能將其他戰線的日軍死傷算入(有可能是日本第20軍在整個湖南廣西的作戰死傷),然而依舊可以看出日軍在湘西會戰作戰傷亡之狀況可謂極為慘烈。

而國軍方面也有2萬多人死傷,此戰的傷亡比在之前的會戰中很少見,也反映出日軍戰力下滑之嚴重,駐華日軍自此才面對現實,逐步收縮戰線強化在中國沿海城市與重要據點的防禦能力,但顯然為時已晚。

1945年8月21日,日本投降六天後,其第一份投降書正是在湖南芷江(城東七裡橋村磨溪口)機場洽降和草籤,史稱「芷江受降」,這標誌了日本侵華戰爭結束。

抗戰最後一戰,1945年雪峰山之戰,中國軍隊在湖南殲滅數萬日軍

相關焦點

  • 抗日戰爭中的六次重大會戰,中國軍隊付出慘重代價才換來的勝利
    此次會戰,中國軍隊傷亡13萬人,日軍傷亡2.7萬人,太原失陷。 徐州會戰,中方總指揮為李宗仁,日軍總指揮是寺內壽一。1938年初,日軍為了打通津浦鐵路,連接華北與華中戰場,決定採取南北對進的方針夾擊徐州。中國守軍全力抵抗。會戰開始。中國軍隊在滕縣、臺兒莊、徐州等地與日軍展開激戰,重創來犯日軍。特別是臺兒莊一戰,共殲滅日軍1萬餘人,是抗戰以來國民黨正面戰場最重大的一次勝利。
  • 芷江會戰,日軍被「優勝」蒙蔽了雙眼,想靠8萬兵力奪我國機場
    中國抗日戰爭時期正面戰場的最後一次會戰就是詳細會戰,湘西會戰也被我軍稱為雪峰山會戰。1945年4月,侵華日軍妄圖搗毀芷江機場,目的是為了消除日本國內的空襲威脅,日軍垂死掙扎,發起了芷江攻略戰,在中方,這場戰役被稱為芷江保衛戰。這一戰,王耀武帶領我軍將士,贏得最後的勝利。
  • 中國抗日戰爭最後一戰 芷江之戰日軍軍官指揮不動士兵
    ,中國軍隊參戰士兵約為20萬人,日軍只有7萬人。  中國軍隊採用邊打邊退的戰法,將日軍逐步引入雪峰山地區,狂妄的日軍軍官一如既往的輕敵和狂妄,沒想到這片山林將是他們最後的葬身之地。  5月4日,日軍已日益無心戀戰,坂田一良無奈下令撤退,中國軍隊開始了迅猛動作。中國抗日戰爭爆發以來,在數十次正面較量中,日軍幾乎從未失手,即使小有挫折但也沒影響其戰略方向,中國士兵為了阻止日軍的瘋狂進攻,不得不用血肉之軀去阻擋日軍的坦克戰車。但時間進入1945年以後,中日對比力量終於發生了逆轉,日軍嘗到了因為巨大傷亡而倉皇撤退的滋味。
  • 這是二戰中日最後一戰,26萬大軍集結湘西,超過3萬日軍葬身此地
    ,幾萬人死傷根本傷不到他們,而我們,沒有先進的武器,沒有訓練有素的精兵,即使人數眾多,但是也抵擋不了日軍的攻擊,最後死傷幾十萬人,這一差距,最終導致淞滬會戰以我們慘敗而結束。這一戰打醒了沉睡的中國,這一戰激醒了多少熱血男兒,這一戰永遠記錄在歷史當中。
  • 岡村寧次在中國的最後一戰,比起戰敗,日軍的所作所為更難理解
    赫赫有名的湘西會戰是中國最後一次大型對日會戰,在這場戰役中,我軍取得了雪峰山大捷,因此也被稱為雪峰山會戰。湘西會戰起於1945年4月,日軍計劃奪取我軍芷江空軍基地,減輕中美空軍對日本本土的空襲威脅為目的,日軍垂死掙扎,發起了芷江攻略戰,在中方,這場戰役被稱為芷江保衛戰。在湘西會戰中,我國將士由王耀武帶領,粉碎了日軍的陰謀。
  • 雪峰山會戰時湘西山民擊斃日軍支隊長關根久太郎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雪峰山會戰的時候,素稱「抗日鐵軍」的第74軍軍官們徹底驚訝於湘西山民的戰鬥力,日軍大部隊的山地行軍經常遭遇莫名其妙的冷槍冷箭,戰鬥力較差的輜重兵中隊或小隊,到後期不得不換上中國服裝偷偷前行,無它,顯然是被湘西山民打怕了,尤其是日軍撤退我軍反攻的階段,日軍死在山民手下的大有人在。
  • 方西峰:讀《南陽會戰——中國對日最後一戰》有感
    早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大公網8月31日(記者馬浩亮)報導了:「河南省地方史志協會副會長秦俊接受大公報專訪時指出,南陽會戰才是抗戰結束前中日雙方最後一次會戰。直到日本1945年8月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之後又過了4天,日軍才於19日放下武器並於20日投降。」
  • 抗日戰爭最後一戰,天皇投降,為何這支軍隊卻要死戰
    7天後,在中國首都南京中央軍校大禮堂,舉行中國戰區受降儀式,岡村寧次遞交了投降書,不過,抗日戰役並沒有隨之結束。在中國取得全面抗日戰爭勝利的情況下,依舊有一支日軍拒不投降,拼死武裝抵抗。天皇都已經投降了,這支軍隊為何還要做最後的掙扎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中國抗日戰爭最後一役——高郵戰役,以及為什麼會有這場戰役。高郵戰役也被稱為江高戰役,1945年8月,日本政府宣布投降之後,江蘇高郵、泰州、江都等城鎮仍為日偽軍駐守。
  • 我的老家,在抗日最後一戰的深山裡
    我的老家在湖南省邵陽市隆回縣西部的一座大山裡——大東山,它屬於雪峰山主脈,雪峰山古稱梅山,山頂常年積雪。知道它的人比較多,它是湖南省最大的山,北到常德,西到懷化,東到益陽和長沙寧鄉。
  •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和日本軍隊的10大戰役
    這次會戰包括了《平型關戰役,忻口戰役,太原保衛戰》等戰役,是抗日戰爭時期在華北地區規模最大,戰鬥最激烈,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會戰。雖然軍隊在指揮不當下失敗,但是會戰中局部戰役的勝利戰績也是顯著,極大增強了中國軍民抗日的信心。
  • 《最後一戰》芷江開拍
    《最後一戰》芷江開拍 來源:湖南日報 作者: 編輯:王娉娉 2014-05-29 12:19:17
  • 曾提出中日戰力3:1定律,岡村寧次中國最後一戰,比戰敗更恥辱
    湘西會戰是中日軍隊為爭奪芷江空軍基地發生的戰役,故又名「芷江作戰」,在抗日戰場上,湘西會戰是最後一次規模較大的會戰,與此同時,湘西會戰還是抗戰戰役中難得一見的富裕仗。中日軍隊總人數達28萬,侵華日軍派出了4個半師團兵力達8萬人,我軍調動了7個軍19個師參戰,兵力達20萬人,並且這7個軍19個師全都有中央軍的精銳構成,王耀武將軍對這場戰役進行了親自指揮,陣地前沿足足有兩百多公裡,先是在雪峰山戰役擊敗日軍,在懷化,邵陽地區也接連打敗日軍後,耗時兩個月的湘西會戰結束,中國軍隊取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在湘西會戰中,日軍被殲滅3萬餘人,經此一役,日軍只得以收縮兵力來縮短正面防守的戰線
  • 你認為抗日戰爭的轉折點是哪一戰?各地網友意見不一,山西網友神回復!
    經過近6年時間的準備,日軍在1937年7月7日這一天,悍然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在之後的8年時間裡,中國軍隊經歷了戰略防禦,到戰略相持,以及最後的戰略反攻三個階段,最終在1945年8月15日,迎來了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
  • 湘西會戰遺址探訪
    值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及湘西會戰74周年之際,筆者隨「中國遠徵軍兩岸三地聯盟」關愛抗戰老兵及抗戰史志願者組織,於7月6日到9日驅車馬不停蹄地探訪了湘西和湘西南的芷江
  • 三代單傳老兵回憶抗戰歲月:經歷雪峰山大捷 吹響反攻號角
    【三代單傳老兵回憶抗戰歲月:經歷雪峰山大捷 吹響反攻號角】雖已過去75年,但談起當年在芷江機場當公役兵的經歷,今年91歲的吳庭海仍記憶猶新。1945年5月,在堂哥吳庭瀚的介紹下,還沒到16周歲的吳庭海來到芷江機場成為了一名公役兵。吳家當時已三代單傳,從祖父、父親到吳庭海,都是家中唯一的男丁。
  • 抗日戰爭淞滬會戰最後一戰!
    ◎片  名 八佰/八百啟示錄/戰爭啟示錄之八百壯士 ◎譯  名 The Eight Hundred ◎年  代 2020 ◎產  地 中國大陸
  • 【雪峰詩聲】第216期 憶雪峰山會戰
    註:1945年4月9日至6月7日的湘西會戰,中日雙方參戰28萬多人,戰鬥相當慘烈,日軍傷亡3萬餘,始終無法突破雪峰山防線,終敗。此戰是抗日的最後一戰,不久日軍在芷江籤署投降書。雪峰山戰役洞口緬英烈左群生  邵東今來洞口探關險,猶憶當年抗戰場。草木同心磨利劍,軍民勠力破殘狂。
  • 抗日戰爭第四次長沙會戰,日軍主力傾巢出動,薛嶽為何毫無準備?
    抗日戰爭時期,薛嶽因為前三次長沙會戰而成為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而這個自比嶽飛的國軍名將卻在第四次長沙會戰中馬失前蹄,長沙也落入日軍之手。1944年初,日本統帥部制訂並下達了著名的「一號」作戰計劃,準備趁國軍主力集中於西南滇緬邊境之時集中優勢兵力,一舉攻佔重慶和成都,迫使蔣介石投降。
  • 抗日戰爭長沙保衛戰,國軍僅剩殘兵敗將,日軍為何卻大敗而歸?
    然而就在日軍自以為即將大獲全勝之時,薛嶽下令第九戰區主力部隊在外圍開始對日軍實行反包圍,國軍各部紛紛在日軍側後方展開突襲。長沙會戰日軍好在負責追擊的楊森第二十軍繳獲了一份日軍作戰地圖,上面標明在第十軍的防線上,日軍投入了三個半師團的兵力。
  • 抗戰時為何我軍很少大規模殲滅日軍,抗戰老兵這樣解釋的
    抗戰時為何我軍很少大規模殲滅日軍, 抗戰老兵這樣解釋的 抗日戰爭時期,以國民黨軍為主的軍隊在正面戰場上和日軍進行了22次大型會戰,大小戰役共計四萬餘次,而且每一次大型會戰都是幾十萬人甚至上百萬人的大型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