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說到爸媽做的飯菜,估計很多朋友都是既有吐槽又有想念,儘管不是每個爸媽都是廚藝高手,但爸媽做的飯菜裡都包含著對孩子的愛,尤其是長大離家後,爸媽做過的飯菜都成為了思念家的載體。不過有一些爸媽做出來的「黑暗料理」也同樣讓人難忘啊。
寶爸做菜娃不敢吃,看到做出來的菜,寶媽:我也不敢吃
寶媽陳怡原來是在一家新媒體公司做後期,主要是做美食視頻的後期剪輯,所以本來不太會做飯的她在一個又一個視頻的「科普」下,也漸漸變成了一個廚藝高手。
生孩子以後,因為雙方父母都沒辦法到城裡幫忙帶孩子,加上請阿姨的經濟成本也比較高,陳怡最終選擇先辭職做全職媽媽。
在家的陳怡也沒有閒著,因為廚藝好,老公和孩子天天都有口福,她還經常在網上分享做菜教程,漸漸地獲得了很多網友的關注。
一個周末,陳怡感冒了,老公讓她休息著,晚餐自己做,陳怡欣然答應了。陳怡陪孩子在客廳玩時,問了幾次老公需不需要幫忙,但老公都拒絕了,陳怡心想: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了,平常我做了這麼多,他多少應該也學到點了。
但萬萬沒想到,鮮少做飯的老公一做就翻車了,在母子倆盼望的眼神中,老公端上來兩盆仿佛用了一瓶醬油澆灌過的菜。陳怡看了一眼就哈哈大笑起來,老公說「肯定是不如老婆做的菜,但是嘗嘗吧,黃燜雞和紅薯葉!」
陳怡則叫兒子先嘗嘗,誰知娃也擺出一副嫌棄的樣子,說黑不溜秋的,青菜葉子都看不見了,不敢吃,陳怡說我也不敢吃。最後陳怡只好去做了三碗雞蛋面,父子倆很快就吃完了。
後來陳怡把老公的「傑作」發到網上,一些網友說「一看就知道不是你做的,真的是同一個世界同一款老公!」陳怡也是無奈了。不過玩笑歸玩笑,在孩子的飲食上爸媽還是要注意些,畢竟「能吃是福」,但也容易「病從口入」,很多家長其實都怕孩子缺營養,但補營養也要注意幾個問題。
給孩子補充營養要注意哪些?
01不能盲補
補營養也是有講究的,家長應該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來調整飲食,而不是覺得有營養的東西都要應有盡有地餵進孩子的肚子裡,就像有些東西雖有營養但比較熱氣,而容易熱氣的孩子吃了就有可能生病。
02不能惡補
孩子如果生病,胃口一般會比較差,吃不進多少東西,一些父母就會覺得孩子的營養在這段時期落下了,等孩子病好了就心急地想要給孩子惡補回來,但身體也是講究平衡狀態的,如果沒有科學根據就惡補,結果可能會適得其反。
03少吃外賣和各種飲料
如今吃外賣已經是普遍現象了,有些父母也會覺得工作忙或者做不出太好的飯菜,於是乾脆點外賣算了,但一些外賣的製作條件不夠乾淨衛生,所用的材料也有可能不合格,孩子吃了更容易不舒服。而且外賣常常配有飲料,也容易讓孩子養成喝飲料的習慣,但市場上飲料喝得太多對孩子的健康也是不利的。
很多年輕的寶爸寶媽也許都不太會做飯,但這件事也講究熟能生巧,多做幾次就可以出一道拿手菜了,有孩子以後,多在家自己做菜,就是又省錢又健康啊。
今日互動話題:你家爸爸會做菜嗎?在家平時都是誰做菜呢?歡迎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