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中國消息,美國對華為又有動作!
據新華社華盛頓2月13日電,美國商務部13日宣布將一項「臨時通用許可」延長45天,第四次推遲針對華為及其附屬公司現有在美產品和服務所實施的交易禁令,以避免禁令對美國公司和消費者造成不利影響。
與此同時,美國司法部13日公布了一份聯邦起訴書,指控華為犯有敲詐勒索罪,並密謀竊取美國公司的商業機密,被告包括華為及其四家子公司,和華為財務長孟晚舟。另據環球時報,美國國防部的態度也在悄然生變。
外交部發言人耿爽稱,「我要再次強調,中國政府一貫鼓勵中國企業按照市場原則和國際規則,在遵守當地法律的基礎上開展對外經濟合作。」耿爽指出,美方一段時間以來在拿不出任何證據的情況下,濫用國家力量,無理打壓特定中國企業,既不道德,也不光彩,有失一個大國的水準。這種經濟霸凌行徑是對美方自己一貫標榜的市場經濟原則的公然否定,嚴重損害美國自身信譽和形象,也將損害美國企業的利益。
美國對華為的打壓已經持續近兩年時間。一個國家對國外企業持續施壓打擊,這在世界經濟史上也不多見。那麼,美國究竟要幹什麼,華為對此又有何回應?
美國對華為又出手了
據新華社華盛頓2月13日電,美國商務部13日宣布將一項「臨時通用許可」延長45天,第四次推遲針對華為及其附屬公司現有在美產品和服務所實施的交易禁令,以避免禁令對美國公司和消費者造成不利影響。
美國商務部當天發表聲明說,「臨時通用許可」允許美國企業在4月1日前,向華為及其非美國附屬公司進行「特定」及「有限的」的出口、再出口和轉讓產品或技術等交易。
聲明說,這一延長是必要的,可讓美國現有電信服務商,尤其是農村地區的運營商得以繼續安全地運營現有電信網絡。美商務部將在未來45天內決定是否繼續延長「臨時通用許可」。
美國商務部去年5月15日將華為及其68家附屬公司列入實體清單,其後於5月20日、8月19日和11月18日連續三次發布為期90天的「臨時通用許可」,允許華為及其附屬公司從事「特定活動」,以保證美國現有相關網絡的持續運營,為美國現有的相關移動服務提供支持。美商務部8月19日還將另外46家華為附屬公司列入實體清單。
據美國商務部此前聲明,「臨時通用許可」之外的出口、再出口和在美國國內進行的產品或技術轉讓仍須獲得美國商務部下屬工業和安全局頒發的有關許可,而默認審查狀態為否決。
但是,就在美國商務部延長「臨時通用許可」之際,美國司法部再度出手了。據人民網消息,美國司法部13日公布了一份聯邦起訴書,指控華為犯有敲詐勒索罪,並密謀竊取美國公司的商業機密,被告包括華為及其四家子公司,以及華為財務長孟晚舟。在這份聯邦起訴書中,美國司法部指控華為及其關聯公司在過去數十年時間裡,曾試圖從6家美國公司竊取商業機密來發展自己的業務,被盜信息包括原始碼、無線技術手冊等。
另據環球時報消息,此前曾反對美國收緊對華為限制的五角大樓可能正在改變態度。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12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美國國防部已改變立場,同意收緊對中國華為的供貨限制,進一步「封殺」華為。但半導體行業人士認為,美國出售給華為的零部件並不構成國家安全風險,出口限制會損害美國公司的創新能力。
「Politico」稱,美國商務部原本計劃在上月發布一項規定,以進一步減少美國公司對華為供貨,但國防部及工程部提出反對,認為這不僅會導致美國的半導體公司難以保持業界的領先地位,這些公司的收入也會因此減少。國防部及工程部官員認為,進一步限制美國對華為的銷售可能會阻礙晶片組的研發投資,而這些晶片組對下一代戰鬥機和其他武器至關重要。在國防部提出異議之後,美國商務部撤回了該提議。
針對新的指控,14日上午,華為方面發表聲明。全文如下:
美國司法部提起新的訴狀並非基於執法目的,而是出於競爭原因試圖對華為聲譽和經營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這些缺乏事實依據的新增指控基本是基於過去二十年的民事糾紛提出的,這些糾紛此前要麼已經和解,要麼已經過訴訟程序,還有一些已被聯邦法官和陪審團駁回。美國政府的指控不會得到支持,我們將證明這些指控是毫無依據且不公平的。
歐洲主要國家未禁華為
就在美國不遺途力地打壓華為的時候,歐洲主要國家卻多數表示不禁華為。
據人民日報APP,2月11日據德國N-TV電視臺報導,德國聯盟黨聯邦議會黨團應不會排除中國電信巨頭華為參與德國5G建設,但要求對5G建設設立高安全標準。聯盟黨議會黨團由此緊跟總理默克爾和經濟部長阿爾特邁爾指出的路線。
根據Business Insider的信息,該文件由基督教民主黨領導人起草,旨在解決黨內反對者將華為視為對國家安全威脅的問題。經過數月辯論後,該文件旨在為默克爾聯合政府在5G問題上最終達成共同立場奠定基礎。簡單點說,華為可以來。
該文件將於周二下午三時由聯邦議會的兩名議員託爾斯滕·弗雷(Thorsten Frei)和卡斯滕·林內曼(Carsten Linnemann)提交聯邦議院議會小組,然後將由所有議員通過。文件中最重要的段落(「保護德國的數字主權-為安全的5G網絡設置標準」):「安全要求在安全目錄中定義,並由負責的聯邦當局使用和控制。如果確定違反公眾利益,特別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安全政策利益衝突,可以禁止使用供應商的組件。」
據新華社巴黎報導,法國經濟和財政部長勒梅爾13日接受法國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華為公司不會被排除在法國5G網絡設備供應商之外,但法國在發展5G網絡時存在「限制」以保護「法國的主權利益」。勒梅爾表示,法國在發展5G網絡中青睞歐洲設備商可以理解,「但從技術和報價看,如果華為提供更優選擇,就可以進入法國5G網絡。」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1月28日報導,英國政府已決定允許華為繼續參與英國5G網絡建設,但設置了一些限制條件。
據報導,英國政府禁止華為向網絡的「敏感部分」(即「核心」)提供設備,同時將允許華為提供5G網絡外圍設備之中的35%,其中包括無線電基站,並且其設備將不能安裝在英國境內的軍事基地和核基地附近地區。
法新社2月4日報導稱,中國電信巨頭華為公司4日說,它將在歐洲設立製造中心。這家公司試圖對抗美國為阻止其運營而對歐盟國家施加的壓力。
報導稱,華為駐歐盟代表劉康在布魯塞爾舉行的中國新春招待會上說:「華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致力於歐洲發展,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決定要在歐洲建立製造基地——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擁有歐洲製造的面向歐洲的5G產品。」
5G周期或助推華為生態鏈
從歷史的規律來看,一個技術周期的崛起並不是一個國家可以阻擋的。隨著5G周期的來臨,5G應用的加快發展,即使前有海外市場的圍追堵截,華為生態鏈或仍有可為。從二級市場的走勢來看,A股市場上的華為概念指數目前仍處於走牛的勢當中。
去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這意味著2019年中國正式進入5G商用,較之前的相關計劃提前了一年多。相對於4G,5G具有低延遲、傳輸速度更快、容量更大、穩定性更高等新型特性,一部10G視頻,4G下載需要15分鐘,5G下載僅需9秒。
分析人士認為,5G最有可能先改變的是電動汽車,去年5月27日,華為成立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這對消費者是個極大的利好。華為表示,「華為不造車,將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而隨著特斯拉進入中國,電動車的普及率會逐步提高。這個趨勢可能就會像當初的智慧型手機與4G結合一樣,5G與電動車的結合將成為一個巨大產業。此外,還有即將到來的萬物互聯,亦是離不開5G的發展。
原標題:美國對華為又有新動作!左手延長臨時許可,右手提起新指控!華為:缺乏依據,旨在毀譽!外交部剛剛回應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