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威尼斯電影節開幕片《婚姻聯繫》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對今年全球電影業帶來深遠的影響,各大著名電影節也在反覆不定的疫情中先後撤銷或改成網上進行,即使是令全球電影人矚目的坎城也沒能如期舉行,只能選擇公布入選名單,作為對疫情之下對電影行業的一種鼓勵。
而作為歐洲三大電影節的威尼斯電影節,今年已是第77屆,電影藝術總監阿爾貝託·巴貝拉(Alberto Barbera)不懼疫情影響依舊堅持實體舉辦,此前宣布今年電影節規模有所縮減,致力於為參與電影節的賓客提供防疫措施和安心的觀影環境。作為今年全球秋季電影節的頭炮,這絕對是給業界和影迷的一支強心針。
近日電影節官方宣布今年開幕片為義大利導演丹尼埃萊·盧凱蒂(Daniele Luchetti)的新作《婚姻聯繫》(Lacci),由阿爾芭·洛爾瓦徹、路易吉·洛·卡肖、蘿拉·莫蘭特等一眾實力派演員助陣出演,將在9月2日電影節首映禮上做全球首映。
▲電影改編的原著小說《鞋帶》已發行中文版
導演丹尼埃萊·盧凱蒂說:「最近以來,我們都很擔心電影會滅絕,不過在疫情隔離期間,電影給我們帶來安慰,就像在山洞裡看到一束微光。今天,我們已經了解到一些事實:電影、電視劇和小說都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祝電影節萬歲,這個節日使我們能聚在一起慶祝電影的真正意義。如果有人曾認為電影毫無用處,那麼他們現在知道電影對每個人都無比重要。我很榮幸帶著新片《婚姻聯繫》為威尼斯電影節揭開序幕。」
「上一次由義大利本土電影為威尼斯開幕片已經是十一年前的事情了。」電影節藝術總監阿爾貝託·巴貝拉說。「丹尼爾·盧切蒂執導的這部精彩的作品為今年威尼斯開幕令人高興,影片剖析了一對已婚夫婦相處的難題,因為他們陷入了不忠、情感欺騙、痛苦煎熬和內疚之中,直到最後才揭開神秘面紗。在出色的演員陣容支持下,這部電影也標誌著當今義大利電影業處於前景光明的時期,延續了近幾年來的積極趨勢,今年受邀參加威尼斯電影節的電影質量必將得到肯定。」
而作為威尼斯電影節重要的平行單元「威尼斯日」,近日也公布了今年的入圍名單。「威尼斯日」單元自2004年創辦至今,每年都在為世界各地的作者導演提供展示的最佳機會。今年在新的藝術總監Gaia Fuerer的帶領下,必定為這個平行單元帶來更新鮮的氣息。今年邀請到去年柏林金熊獎《同義詞》的以色列導演那達夫·拉皮德擔任評委主席,連同27位來自歐洲各地的年輕影迷,共同評選出該單元的獎項。
在近日公布的入圍名單中,今年總共有10部競賽片和4部特別展映作品的放映。今年入圍的電影作品來自25個國家,其中5部導演處女作,10部女導演作品。以下是部分展映名單:
競賽單元
《蜂蜜雪茄》(Honey Cigar)- 卡米爾·艾諾茲(法國)【開幕片】
《The Stonebreaker》 - Gianluca De Serio,Massimiliano De Serio (義大利/法國)
《媽媽和七天的時間》- 李冬梅(中國)
《200米》(200 Meters)- Ameen Nayfeh(巴勒斯坦)
《The Whaler Boy》 - Philipp Yurye(俄羅斯)
《Conference》- 伊萬·特韋爾多夫斯基(俄羅斯)
《Preparations To Be Together For An Unknown Period Of Time》- 莉莉·霍瓦特(匈牙利)
《綠洲》(Oasis)- Ivan Ikić(塞爾維亞)
《Residue》 - Merawi Gerima(美國)
《溫柔的鬥牛士》(Tengo Miedo Torero)- 羅德裡戈·塞普爾韋達(智利/阿根廷/墨西哥)
《Saint-Narcisse》 - 布魯斯·拉布魯斯(加拿大)【閉幕片】
特別展映
《通往遺失之地的浪漫指南》(Romantic Guide to Lost Places) - Giorgia Farina (義大利)
《Samp》 - Flavia Mastrella、Antonio Rezza(義大利)
《Extraliscio-Punk da balera》 - Elisabetta Sgarbi (義大利)
《新福音書》(The New Gospel) - Milo Rau (德國)
Miu Miu 女性故事
《夜行》(Nightwalk) - 瑪高扎塔·施莫夫茲卡 (波蘭)
《在房間裡》(In My Room) - 瑪緹·迪歐普 (法國)
觀點
大衛·林奇御用女演員無條件支持的美國獨立電影導演——阿利斯泰爾·班克斯·格裡芬
沃納·赫爾佐格:我對垃圾電視著迷。
類型撕裂與和諧感並存:低成本恐怖片裡異軍突起的獨立導演二人組
從「混剪拼貼」到作者化敘事:三部拾得影像作品賞析
醉心於碎片拼貼美學的匈牙利導演——喬治·巴勒菲
「他給我機會去做一些在其他電影中無法嘗試的事情」:威廉·達福談費拉拉
《驚魂記》上映60周年:這部六〇年代的作品如何成為影史經典?
亞洲導演的非母語作品
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如沐愛河》丨 《合法副本》
侯孝賢:《咖啡時光 》丨《紅氣球之旅》
蔡明亮:《你那邊幾點》丨《臉》
河瀨直美: 《七夜待》丨《聖草之愛》
是枝裕和: 《真相》
黑澤清: 《暗房秘密》
杜琪峯:《復仇》
王家衛:《藍莓之夜》
婁燁:《花》
樸贊鬱:《斯託克》
奉俊昊:《雪國列車》
阿斯哈·法哈蒂:《人盡皆知》丨 《過往》
洪常秀:《在異國》丨《自由之丘》丨 《克萊爾的相機》
電影作者
沙朗·莫克利: 《日蝕入侵》丨《魚與貓》丨 《關於搶劫的二三事》
伊莉莎·希特曼: 《從不、很少、有時、總是》丨《感覺就像愛》丨《沙灘鼠》
奧利維爾·拉克謝: 《大火將至》丨《含羞草》丨《你們都是隊長》
皮耶特羅·馬切羅: 《馬丁·伊登》丨《遺失與美好》丨《狼的嘴》
特裡·愛德華·沙爾茨:《浪潮》丨《黑夜造訪》丨《克利夏》
烏利胥·柯雷:《平頂房》丨《窗戶周一到》丨《嗜睡症》丨《我房即世界》
賈法·帕納西:《計程車》丨《這不是一部電影》丨《閉幕》丨《三張面孔》
昆汀·杜皮約:《鹿皮》丨《在警局!》丨《錯》、《惡警蛋碎》
刁亦男:《南方車站的聚會》丨《白日焰火》 丨《夜車》丨《制服》
克裡斯託夫·奧諾雷:《212號房間》丨《喜歡、輕吻、快跑》丨《浴男》
小克萊伯·門多薩:《巴克勞》丨《水瓶座》
康捷米爾·巴拉戈夫:《高個兒》丨《親密》
沉醉在電光幻影中,用觸覺品嘗電影,分享電影的愉悅。
長按上方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