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是中國唯一一個兼有沙漠、高原、草原、森林、山地、丘陵、平原、盆地、湖泊、海濱地貌的省份。經濟上也有邢臺的今麥郎、保定的長城汽車、懷來的長城葡萄酒。滄州青縣是諸多國際大牌化妝刷的代工基地,全球最大的阿拉伯袍集散中心阜成,以及被稱為「中國標準件之都」的邯鄲。實現產業升級,河北未來可期。
作者/ 貓哥
來源/ 大貓財經(ID:caimao_shuangquan)
創業見聞(ID:chuangribao)授權轉載
往前推個七八年,不少在北京安不下家的北漂們都跑到燕郊買了房。
這確實是沒辦法的事,北京的限購實在太嚴了。與其在房價飆升中望洋興嘆,還不如趕緊在一河之隔的燕郊紮根——當時這裡的房子均價才堪堪過萬,確實是北京周邊不可多得的價值窪地。關鍵是交通也方便,燕郊到首都機場只有25公裡,距離天安門也只有35公裡。有車的開車、沒車的坐公交,要是對自己的體能足夠自信,還可以騎個單車。雖說路上要佔去兩三個小時的時間,但想想每個月省下的房租房貸,吃的這些苦還真就不算什麼。不過隨著河北疫情漸起,這條路上的阻礙就開始多了起來。1月7日河北發布通知,河北環京地區通勤人員,憑環京地區居住證明、在京工作證明、14日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可以正常通勤,近期首次通勤的須持72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往日裡「從燕郊直達國貿」的通透感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檢查站前堪比春運的數公裡長隊,不少公交也發了臨時停運的通知。堵車堵得實在太久了,有人不得不動起了「渡河」的心思。在北方,河面往往會在寒冬臘月裡凍得很瓷實。雖說跑個車是有點強人所難,但過個人啥的也不算過分,冰面上一走,這時間不就省下來了麼?1月8日,「網信三河」公號就發了份公告,禁止市民進入潮白河、泃河、鮑邱河等河道垂釣娛樂,嚴禁通過河道冰面進入京津地區。一邊是檢查站前排出數公裡的長隊,一邊是近乎海陸空三位一體的嚴防死守,這些兩地奔波了好幾年的通勤族心裡實在是有點委屈,以至於有人吐槽——一般經濟發達的大城市,往往會對周邊地區的人口和金錢產生虹吸效應,「包裹」著北京的河北自然也不例外。一體化提了很多年了,但河北的處境卻依然顯得有點尷尬。在過去的一年裡,頂著地產調控房價還蹭蹭猛漲的城市不少。「龍頭」深圳就不說了,大灣區的東莞、賣了不少地的杭州、要辦奧運的成都都有不俗的表現,相比之下,河北就顯得有點落寞。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的數據,在2020年百城新建住宅價格累計漲幅前二十的城市中,河北省只有邯鄲上了榜,還排在最後;累計下跌城市中河北衡水排名第一。2016年的時候,廊坊的房價差不多16175元/平米,緊鄰通州的燕郊更是以3.6萬/平米的均價傲視全省;等到了2020年,廊坊的房價已經降到12806元/平米,燕郊的房價更是跌到了1.5萬,直接腰斬。那些高點買了燕郊房產,還要每天通勤北京上班的人,心裡一定不好受。2010年的時候,河北省的GDP高達20394億元,位居全國第六,僅次於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和河南。等到了2019年,河北省的GDP總量為35104.5億元。雖說也算是穩中有進,可排名已經下滑到全國第13位,到了這個份上,河北被人稱為最沒存在感的省份。問題到底出在哪?有不少人首先就想到了提了很久的一體化。其實在很久之前,河北的經濟底子還是很不錯的。豐富的資源也讓當地的工業化進行得很順利,其中的代表就是鋼鐵產業。產能實在是太充沛了,有人戲稱,鼎盛時期——世界鋼產量排名第一名是中國(不包括河北);第二名是河北(不包括唐山);第三名是唐山(不包括瞞報產量)。雖說用詞有點誇張,但河北鋼鐵產業的發達程度還是可見一斑。不過這產業有個娘胎裡帶出來的問題,那就是汙染,霧霾天,當時的情況挺嚴重,連北京的空氣品質都拉了警報,怎麼辦呢?那幾年裡關廠的關廠、整改的整改,不少地方還定了具體目標,首都的空氣品質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轉好。差不多2015年的時候,央視曾經到河北的武安鋼鐵做過一個採訪。雖說面對鏡頭語焉不詳確實有點說不過去,但當地發改局馬科長眼中的迷茫也算是不少人內心想法的一個縮影了——不讓煉鋼,能幹啥呢?那幾年裡,受影響的不僅僅有鋼鐵工人,就連河北農村也為「空氣汙染」的治理做了不少貢獻——先是煤改電,緊接著又推起了清潔煤,後來又搞起來煤改氣…..可受限於清潔能源供應和成本因素,一些意外情況也時有發生。17年保定曲陽不少鄉村小學就出現了供暖跟不上來的情況,18年也有部分地區的村民因為買不起清潔煤而受凍。相比之下,湖北要做華中老大,輻射全國;四川有西部開發和成渝一體;安徽受益於周邊發達省份的帶動,山東河南四平八穩,至少不委屈。對,大多數河北人都覺得委屈,大樹底下不長草,難道是真的?從2010到2015年,北京企業對河北投資總額從607.97億元增加到2540.5億元,項目個數也由199個增加到了743個,投資規模其實是擴大的。只不過從結構來看,這部分投資裡面第二產業佔大多數——要麼是服務北京的,要麼是疏解出去的非首都功能,相對於北京來說河北的勞動力成本更低,說白了還是為了省錢。而沒有有效的投資拉動經濟,產業轉型升級就搞不上去,重工業在製造業中所佔的比例過大,又難免影響之前的既定戰略,在GDP和環境保護之間確實有點難以抉擇。更麻煩的是,河北是個高度「空心化」的省份。這倒不是說產業結構,在河北心臟的位置上,兩個直轄市赫然在目。沒有地理中心就沒有交通中心,省內的人口和經濟資源就沒辦法最大化的集中利用,只能毫無抵抗的被北京、天津吸走不少。比如,作為河北省唯一的一所211工程大學,河北工業大學的校址位於天津。高校和醫院不想來、機關和新興產業沒動力——所以,河北的孩子基本都卯足了勁想往外省考。衡水中學,已經靠著半軍事化的管理和驚人的高考成績聞名全國了,這不是沒原因的。雖說這裡的產業升級屢屢被各種因素中斷,但河北也不是沒有打翻身仗的機會。拋開厚重的工業底蘊不談,這裡是中國唯一一個兼有沙漠、高原、草原、森林、山地、丘陵、平原、盆地、湖泊、海濱地貌的省份;什麼太行山脈、壩上高原、燕山南麓、華北平原、懷來天漠、崇禮雪場那是應有盡有,搞旅遊那是一絕,這裡面可能做出不少文章。截至2018年11月底,石家莊的高新區集聚了1166家醫藥企業,4家全國醫藥工業百強企業、6家上市企業,華北製藥、石藥集團、神威藥業、以嶺藥業等都赫然在列。不僅如此,這裡還有邢臺的今麥郎、保定的長城汽車、懷來的長城葡萄酒;滄州青縣是諸多國際大牌化妝刷的代工基地,全球最大的阿拉伯袍集散中心阜成,以及被稱為「中國標準件之都」的邯鄲。對河北人民來說,最緊要的事情還是如何靠省內發達的鐵路網絡和幾個港口的加持,提升這個工業大省的競爭潛力、重新拾起被打斷數次的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