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評丨反食品浪費立法,為節約糧食提供法治保障

2020-12-16 央視新聞

12月下旬召開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將審議反食品浪費法草案。今年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啟動了為期一個多月的珍惜糧食、反對浪費專題調研,旨在加快建立法治化長效機制,為全社會確立餐飲消費、日常食物消費的基本行為準則。將要亮相的反食品浪費法草案,將對哪些問題進行規範、如何規範,令人期待。

所謂「成由勤儉敗由奢」「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而中科院公布的一項從2013年至2015年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餐飲食物浪費量每年在1700萬至1800萬噸,相當於3000萬到5000萬人一年的口糧。如此體量的食物浪費觸目驚心。當前,儘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但新冠疫情無可避免地對全球糧食市場產生衝擊,在這種情況下,心懷危機意識,時刻繃緊糧食安全之弦,十分必要。進一步來看,反食品浪費從單純的道德號召,升維為道德號召與立法保障並行,效果想必會事半功倍。

十八大以來,各地大力整治浪費之風,「舌尖上的浪費」現象有所改觀,特別是公款餐飲浪費行為得到有效遏制。但也應看到,即便是在疫情期間,糧食浪費的現象依然存在。這說明,即便是在艱難的環境下,也未必能激發一些人的節約意識,以法律的形式建立強制約束,就成了一種必要的手段。

法律的威力在於它的強制性與確定性,它給某種行為提供了一種穩定預期,如果某些浪費行為逾越了特定的邊界,對道德人心與社會秩序造成破壞,法律就會加以制止、處罰。這種反浪費手段,與道德號召相比,效果更為立竿見影。

關於反食品浪費法的具體內容,我們還不得而知。不過,個別地方的立法,或可為我們觀察這次全國人大的反食品浪費立法提供了一個切口。

廣東省人大近日表決通過《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制止餐飲浪費的決定》,《決定》明確要求餐飲經營者明示餐飲服務項目和收費標準,不得設置最低消費額,對節約用餐的消費者給予適當優惠和獎勵。禁止製作、傳播、宣揚量大多吃、暴飲暴食以及其他浪費食品的節目或者音視頻信息。與此同時,《決定》還明確了罰則:相關機構如果未履行制止餐飲浪費義務,造成嚴重餐飲浪費的,將由市場監督管理、網信等相關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對於拒不改正的,依法予以處理。

從廣東的反食品浪費立法來看,其秉持了一個原則:獎優罰劣。立法既是一種引導,也是一種倒逼,從不同的方向發力,這將加速反食品浪費風氣的形成。

可以想見,全國人大正在進行的反食品浪費立法將更加細緻,考慮得也將更加周全。值得提醒的是,反食品浪費立法,尤其要對公款接待進行更加嚴格的立法約束。一方面,相對於普通大眾,公務人員應有更高的節約意識與道德水準;另一方面,從相關案例來看,一些地方的公款接待之風仍沒有完全剎住,約束機制應該繼續加碼。

食品節約「關係千萬重」,反食品浪費立法值得期待。而說到底,法的精神最終要落實到人,只有各方一起守法,身體力行,方能讓「厲行節約,反對浪費」蔚然成風,惠及社會。

(文丨漢卿)

(編輯 韓詠慧)

相關焦點

  • 人民網評:用法治引領節約糧食新風尚
    制定反食品浪費法,既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需要,也是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傳統美德、加快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的重大立法舉措。人口眾多、土地資源相對不足是我國的基本國情,我國糧食供求長期處於緊平衡狀態。保障糧食安全,需要在重視糧食生產的同時,高度重視防止糧食浪費,把糧食生產和防止浪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 「地評線」桂聲網評:為反食品浪費立法,涵養節約為榮的社會風尚
    近日,反食品浪費法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為治理「舌尖上的浪費」建章立制。草案明確,食品浪費,是指對可安全食用或者飲用的食物未能按照其功能目的利用。厲行節約本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保障糧食安全更需要良法善治。反食品浪費法草案總體思路是通過專項立法和糧食安全保障法等相關立法相結合的辦法,統籌推進位止餐飲浪費的制度建設;以餐飲環節為切入點,聚焦食品消費、銷售環節反浪費、促節約、嚴管控。以剛性制度作為約束,環環相扣,齊抓共管,涵養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社會風尚。
  • 縱橫談|給食品浪費套上法治「緊箍」
    12月22日,反食品浪費法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草案明確,餐飲服務提供者可以對造成明顯浪費的消費者收取處理廚餘垃圾的相應費用,餐飲服務提供者應當主動對消費者進行防止食品浪費提示提醒,提供小份餐等選擇,不得誘導、誤導消費者超量點餐。(據新華社12月22日報導)「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 反食品浪費立法在路上 從源頭減少食品浪費行為發生
    反食品浪費立法在路上。12月22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召開的第一次全體會上,反食品浪費法草案(以下簡稱「草案」)首次提請會議審議。草案共32條,分別對食品、食品浪費定義、反食品浪費的原則和要求、政府及其部門職責、各類主體責任、監管措施、法律責任等作出規定。
  • 反食品浪費立法!花了錢也不能心安理得地浪費
    草案共32條,分別對食品、食品浪費定義、反食品浪費的原則和要求、政府及其部門職責、各類主體責任、監管措施、法律責任等作了規定。反對食品浪費進入立法,意味著節約糧食不再是呼籲和號召,浪費也不再只是一個停留在道德譴責層面的不良現象,而是一個具有強制性、可依法予以懲處的法律問題。
  • 【地評線】大洋網評:立法反浪費,為糧食安全加把「鎖」
    即將舉行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將審議反食品浪費法草案,草案共32條,主要針對實踐中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以餐飲環節為切入點,聚焦食品消費、銷售環節反浪費、促節約、嚴管控。千呼萬喚,這隻「靴子」終於要落地了。
  • 反食品浪費納入法治軌道意義重大
    12月22日,反食品浪費法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為治理「舌尖上的浪費」建章立制。國家立法層面制定反食品浪費法,將近年來我國實踐中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上升為法律規定,明確各相關主體的責任,有利於建立長效機制,發揮法律的引領和規範作用,為全社會確立餐飲消費、日常食品消費的基本行為準則。我們正在從主要靠文明道德規範遏制餐飲浪費的時代,進入法律法規與文明道德規範並重遏制餐飲浪費的時代。
  • 反食品浪費要立法了 今後「下館子」要注意啥?
    新華社發在餐桌上講排場、比闊氣……近年來,餐飲浪費問題引發社會廣泛關注。22日,反食品浪費法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為治理「舌尖上的浪費」建章立制。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行政法室主任袁傑表示,制定反食品浪費法,將近年來我國實踐中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上升為法律規定,明確各相關主體的責任,有利於建立長效機制,發揮法律的引領和規範作用,為全社會確立餐飲消費、日常食品消費的基本行為準則。食品浪費的標準怎麼認定?
  • 【地評線】南方網評:立法反浪費 涵養良好新風尚
    12月22日,備受關注的反食品浪費法草案正式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草案共32條,主要針對實踐中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以餐飲環節為切入點,聚焦食品消費、銷售環節反浪費、促節約、嚴管控。
  • 【地評線】河聲:給食品浪費立法正當其時
    12月22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召開第一次全體會,反食品浪費法草案首次提請會議審議。草案共32條,主要針對實踐中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以餐飲環節為切入點,聚焦食品消費、銷售環節反浪費、促節約、嚴管控。
  • 反食品浪費要立法了!今後下館子別再比闊氣
    據新華社電 在餐桌上講排場、比闊氣……近年來,餐飲浪費問題引發社會廣泛關注。22日,反食品浪費法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為治理「舌尖上的浪費」建章立制。菜單上不提示菜量規格,問服務員也含糊其詞;點的菜超量了,商家也不提醒甚至故意誤導消費者……針對這些餐飲服務提供者的套路,草案明確了相應措施。如在醒目位置張貼或者擺放反食品浪費標識或者由服務人員提示說明,引導消費者按需適量點餐;提供小份餐等不同規格選擇等。
  • 反食品浪費要立法了,今後「下館子」要注意這些
    在餐桌上講排場、比闊氣……近年來,餐飲浪費問題引發社會廣泛關注。22日,反食品浪費法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為治理「舌尖上的浪費」建章立制。食品浪費的標準怎麼認定?袁傑介紹,反食品浪費法草案以餐飲環節為切入點,聚焦食品消費、銷售環節反浪費、促節約、嚴管控。草案明確,食品浪費,是指對可安全食用或者飲用的食物未能按照其功能目的利用。
  • 以法立行:中國探索珍惜糧食、反對浪費長遠之道
    節糧減損,需建立法治保障長效機制民為國基,谷為民命,糧食事關國運民生。中國人均糧食佔有量已連續多年超過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標準線。然而糧食損失和浪費嚴重,情況不容樂觀。據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統計,我國每年僅在糧食存儲、運輸和加工等環節造成的損失就在700億斤以上。
  • 用法治紮緊國家「糧食口袋」
    近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分別審議反食品浪費法草案(以下簡稱「草案」)以及關於珍惜糧食、反對浪費情況的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通過立法、監督工作雙向發力,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養成文明的餐飲文化風尚提供法治保障。消費前節糧減損,讓糧食順利「從種子到餐桌」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 反食品浪費法等列入明年立法計劃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1日訊 (記者 曾詩陽)2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嶽仲明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2021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已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十八次委員長會議原則通過,對明年立法工作作出預安排。
  • 新聞1+1丨「觸目驚心」的食品浪費,立法!
    今天(22日),反食品浪費法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初次審議。網際網路上競爭激烈、真真假假的「大胃王吃播」,即將受到法律的明確規範。草案規定,禁止製作、發布、傳播宣揚量大多吃、暴飲暴食等浪費食品的節目或者音視頻信息。餐飲浪費問題一直存在,開啟立法進程的《反食品浪費法》,將著力解決「舌尖上的浪費」。
  • 評論:反食品浪費應堅持不懈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反食品浪費應堅持不懈12月22日,反食品浪費法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初次審議。草案以餐飲環節為切入點,聚焦食品消費的各個環節反浪費、促節約。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保障糧食安全,不僅需要重視糧食生產,更要堅決防止餐飲浪費。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餐飲浪費不僅是食品、食物、糧食本身的浪費,更意味著所投入的水、土地、能源以及其他生產資料的無效消耗,將對可持續發展造成嚴重損害。
  • 【地評線】京彩好評:反食品浪費納入法治軌道意義重大
    當今社會物質豐富,國家和民眾更加富有,珍惜糧食的美德仍然要持續發揚光大。反食品浪費法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不僅有利於遏制餐飲浪費行為,也具有大力弘揚傳統美德和提升社會道德水平的作用。反食品浪費納入法治軌道值得期待,有望進一步強化全民珍惜糧食、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觀念,在全社會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 全球每年浪費13億噸食物!節約糧食,不僅僅是中國的事
    圖片來源:新華網 節約糧食,各國在行動珍惜糧食,事關人人。面對糧食的損失與浪費現象,很多國家正在或已經採取行動,通過加強立法、普及節約糧食教育等手段,對食物供應的各個環節加以控制與管理。近日,美國匹茲堡和其他9個城市新發起一項有關糧食的倡議計劃,旨在減少食物浪費、拯救即將扔掉的多餘食物以及回收食物殘渣。該計劃的負責人安德魯·達什說:「本市將繼續推進食品相關立法工作,通過預防浪費、拯救食物和廚餘回收來減少食物浪費。這些解決方案有利於本地區的經濟繁榮,並減少廢物造成的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