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讀者問我問題,那我寫一篇短文。
第五次戰役轉移階段,志願軍15軍打了芝浦裡地區阻擊戰。芝浦裡地區阻擊戰由兩部分組成,一是29師的角屹峰阻擊戰,二是45師的樸達峰阻擊戰。在樸達峰阻擊戰中,15軍45師誕生了著名戰鬥英雄柴雲振,當時的職務是124團8連8班班長。
《志願軍15軍抗美援朝戰爭戰史》記載:45師在樸達峰阻擊戰中的對手是美軍第25師,5月30日激戰至6月7日,基本勝利完成阻擊任務,一共殲敵2878人。其中柴雲振在6月4日的戰鬥中率全班5人20分鐘內連續攻克美軍3個山頭,殲敵200餘人,該班沒有傷亡,柴雲振本人就殲敵100餘人,見上圖。創造了一個戰爭史上的奇蹟。
這是非常了不起的奇蹟。要知道軍事醫學出版社出版的《美軍韓戰衛生統計》28頁指出:1951年5月20日至6月8日,這是美軍戰史所稱的「引爆行動」。這一期間,美國陸軍陣亡530人,受傷3195人,總計3725人,見上圖。也就是說柴雲振一個人就幹掉了美國陸軍這一期間總傷亡的2.7%,而45師一個師就幹掉了這一期間美國陸軍總傷亡的77.26%。實在太了不起了。
45師以一師之力,在一次戰鬥中就超越了志願軍其他同時在進行戰鬥的所有部隊。這讓同時在進行戰鬥的12軍、20軍、27軍、60軍、63軍、64軍、65軍情何以堪。一個在第二野戰軍序列中排不上號的部隊,根本不是主力的部隊,打出這樣的戰績,實在是讓人刮目相看。
說到這裡我就要「批評」39軍了,39軍號稱常勝軍,其雲山戰鬥暴揍美軍騎兵第1師被世界各國列為經典戰例。1977年版本的《陸軍第三十九軍抗美援朝戰爭戰史》稱雲山戰鬥一共殲敵2046人(包括美軍和韓軍),見上圖。1988年版本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三十九集團軍軍史》也採用這一數據。
根據美軍戰史和韓軍戰史記載,特別是美國陸軍戰史《韓戰中的美國陸軍(第3卷)》第797頁和801頁記載,見上圖:第8騎兵團損失了55%的戰鬥力,美軍一個團3700餘人,那就是2035人以上;而騎兵5團損失350人,這還不包括騎兵7團以及坦克、炮兵部隊的損失。韓軍有1000多人的損失。所以要批評39軍了,赫赫有名的雲山大捷只殲敵2046人。這也罷了。39軍號稱「常勝軍」,居然連敵軍損失都搞不清楚,自己的統計戰果比敵軍的統計少了1000多人,光美軍自己統計的損失就比你們39軍統計的總戰績多了。真是太粗心大意了。
既然批評了39軍,那38軍一起批評吧。《抗美援朝戰爭後勤經驗總結戰例選編》第334頁是38軍第二次戰役德川、鳳鳴裡戰鬥戰績統計表,見上圖。該表中,38軍自己統計殲敵11101人,其中韓軍5311人,土耳其旅559人,美軍4731人。
而美軍第2師指揮報告(1950年12月)見上圖,卻說11月底的時候第2師的實力數下降為10269人。美軍第2師原有實力數18991人,到逃跑時還剩10269人,一個非常簡單的減法,損失8722人。看看你們38軍,還好意思說自己是萬歲軍,統計戰績都統計不對,自己的統計比美軍的統計少多了。馬虎,太馬虎了。
我們共產黨人向來講究實事求是,自己統計的戰果低於敵軍統計的損失,這同樣不是實事求是。40軍,42軍你們兩個別笑,你們兩個也要批評。真不知道說你們什麼好,還笑。第一批入朝的38軍、39軍、40軍、42軍都是林彪的手下,都有同樣的問題,都要下大力氣做好實事求是工作。
好好跟人家45師,跟人家15軍的宣傳部門學習學習。
最後順便說一句,很多人說美軍統計傷亡撒謊。美軍統計傷亡撒謊,所以美軍統計的損失比38軍、39軍統計的戰果還高。說這些話的人,邏輯真是感人。
作者簡介:王正興,新華社瞭望智庫特約軍事觀察員,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