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是天產石猴,因為他的確是從石頭裡蹦出來的。而且,蹦出孫悟空的那塊石頭,乃是一塊靈石,吸收了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所以才能孕育仙胞,誕生孫悟空。由於這塊石頭位於傲來國花果山上,於是孫悟空出來後,就在花果山生活。後來,因為孫悟空進了水簾洞,被群猴尊為美猴王。
從原著來看,花果山水簾洞很不一般,似乎有人曾經住過。
比如,花果山本身就是一座風水寶地,有山有水,山上有鳳凰、麒麟、仙鶴和壽鹿等瑞獸;水簾洞中,不僅有石床、石碗、石鍋、石凳等,而且石碣上還寫著「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這樣一看,在孫悟空之前,的確有人曾經在這裡住過。
那麼,這位先於孫悟空而住在花果山的人,究竟是誰呢?
有人說是女媧,有人說是須菩提祖師,還有說是東海龍王,有人說是通天教主,甚至還有人說是鎮元子……總之答案五花八門,理由也是千奇百怪,看似也都有道理。
在我看來,花果上之前肯定有人住過,而且一定是神仙。
水簾洞裡的石碣,上面的字「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就是在說有神仙在此住過。所謂「洞天福地」,其實就是道教中神仙所住之地,大概在晉代就已經有了。唐代杜光庭,在《洞天福地記》中,還詳細記錄了道教的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
正因如此,所以五莊觀也有類似的文字。
五莊觀有一副對聯,即「萬壽山福地,五莊觀洞天」。很多人據此,說鎮元子曾經在花果山住過,因為兩處對聯很像。這推論很武斷,因為後面還有幾處地方,也都提到是「洞天」「福地」。比如玉兔精所在的毛穎山,「亙古至今沒甚妖精,乃五環之福地也」。
另外,即便天地有大造化,但是也不可能在水簾洞內造出石碗、石床,更不可能造出十個大字。所以,水簾洞這些東西,絕非天為之,必然是有人為之。
從這一點來看,花果山之前肯定有人住過,而且一定是神仙。但是,到底是哪個神仙所住?我們不必細究。
一方面,原著中沒有相關文字,能夠找到答案;另一方面,文學作品中適當留白很正常,作者不必把所有事情或者人物的來龍去脈,都交代的清清楚楚。
原著中,從來沒有說過花果山之前有誰來住過,所以找不到答案。如果從其他書中推測,那又不合原著了。
從文學角度來看,吳承恩只需要把花果山說成是神仙曾住之地,那就足夠了。至於神仙是誰,為何不現身,又去了哪裡等,根本不必去細寫,這些於劇情而言無關緊要,寫出來對故事沒有任何幫助,反而顯得累贅。
事實上,如果一定要細究,只會發現很多矛盾之處。
試想,孫悟空誕生之際是什麼時候?大概是秦漢之前。因為被壓五行山是在王莽篡漢之時,而孫悟空又活了三百多歲,鬧了天宮等等。往前推,孫悟空降生時,對應就是秦甚至更早。
那個時候,中國的文字出於什麼階段呢?金文或者小篆,再以後也是隸書。而水簾洞石碣上的字,原著又明確說了是「一行楷書」。這樣一來,豈不是矛盾?
所以說,有些問題,不必細究,作者當時都未必想到。
我始終覺著,如果一個問題能分析出無數種各不相同的結果,那麼只有兩種情況:其一,忽略已知事實;其二,屬於過度分析。兩種情況下,分析的所有結果也都是錯的。
比如須菩提祖師身份。有人說是如來佛,有人說是太上老君,還有人說是燃燈古佛等等。這就是忽略已知事實,須菩提祖師就是須菩提祖師,他不是別人,這就是他本來身份。
還有花果山的前主人。從文字來看,花果山的確有神仙住過,但是不必過度分析其人是誰,作者也沒想過是誰,他寫花果山之奇妙,無非就是要證明花果山是個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