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安國安,北京國安」或成絕唱——
中超強制俱樂部改名為何引發爭議
原定於12月8日在廣州召開的三級聯賽投資人會議因故推遲,但中國足協將於新賽季力推的兩大新政卻不會受到幹擾——職業聯賽「限薪」和職業俱樂部名稱「去企業化,啟用中性名稱」,將於2021年新賽季開始執行,這是2021新賽季新氣象的重要標識。
相比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嚴重、遲至7月底開賽的2020賽季,2021賽季聯賽的籌備工作從上個月2020賽季結束時便已開始,不出意外明年3月便可照常啟動。中國足協力推的「限薪」和「改名」目的其實相同:擠去職業聯賽「泡沫」,削弱「資本」對聯賽發展的影響,讓中國足球回到正常發展軌道。
「限薪」是人心所向,推行難度不大,短期利益受損者的「吐槽」亦無礙大局,但球隊「改名」涉及相對複雜的「足球文化」,俱樂部和球迷自然希望能有兩全之策延續已經生根發芽的「足球傳承」。
過去一周,多支球隊的鐵桿球迷組織行動起來,想方設法「保全」已經形成多年且深入人心的「隊名兒」——12月6日晚,上海申花藍魔球迷俱樂部、河南建業紅魔球迷俱樂部、北京御林軍球迷會、浙江綠色旗幟和津門虎翼5家球迷群體發布聯合聲明,反對「足協中性名稱一刀切」,聲明表示「我們以我們的名字為榮」。
這份球迷組織聯合聲明態度堅定:「我們支持中國足協對中國職業足球俱樂部中性名稱的規範化政策。我們相信中性名稱有利於俱樂部品牌文化的傳承,更有利於給主隊球迷歸屬感;我們認為不應該採取『一刀切』的做法,對存在20年以上、甲A甲B時代就傳承下來的俱樂部名稱可根據球迷意願允許保留;我們支持中超中甲球隊禁止異地轉讓政策,這樣更有利於給主隊球迷安全感。」
「申花」「建業」「國安」「綠城」「泰達」等「特有名詞」確實已經成為各地球迷多年感情歸屬,「改名兒」事關重大,言辭激烈者大有人在。
「絕不接受。」今年42歲的北京人振偉供職於一家證券公司,他上中學時正值職業足球在中國拉開序幕,北京國安亮相甲A聯賽,「這就是完完全全投入感情的主隊,不可能再有第二個的那種主隊。我從1994年跟著我爸和我哥看到現在,已經習慣了出門兒戴著國安的圍巾,所以要說改名兒,這隊以後沒有『國安』倆字兒了,我絕不接受」。
振偉的態度代表了絕大多數北京球迷的意見:「北京國安」4個字兒從職業聯賽第一天延續至今,提到「北京國安」,全國民眾第一反應就是京城足球隊,而非一家商業性質公司,因此沒有任何更改的道理。
按照中國足協新規,「國安」需要更改的理由是:投資人中國中信佔有俱樂部36%股權,中信國安集團有限公司為中信集團子公司。依據「俱樂部名稱、隊名不能出現投資企業名稱」的規定,球迷繼續喊出「國安國安、北京國安」的前提條件,是中信集團從俱樂部撤資——從目前來看,這當然是最不現實的解決方案。
在中國足壇,出現涉及足球文化層面的大規模觀念衝突尚屬首次——文化爭鳴,也是足球進步的標誌之一,尤其對於職業足球進程不到30年、足球文化剛剛萌芽的中國足球更是如此。
在歐洲足壇,可以和「北京」形成地理對標的城市當屬「倫敦」。同樣作為國際化知名大都市,且身為「奧運之城」,倫敦的足球內涵遠超北京。這樣的現實差距完全由歷史決定:英國是現代足球發源地,足球的雛形在中世紀便已出現,1863年英足總宣告成立標誌著現代足球誕生,1872年英格蘭代表隊與蘇格蘭代表隊的比賽,則是有記錄的最早國際足球賽事。用已經退役的英格蘭球星貝克漢姆的話說,足球DNA存在於每一個英格蘭人的血液當中,「從生下來的那一天起,足球就是英格蘭人生活的一部分」。
倫敦擁有的球隊,夠上職業資格的早就超過10支——有意思的是,這些球隊沒有一支以「倫敦」為名——僅徵戰英超聯賽的,就有託特納姆熱刺、切爾西、西漢姆聯、水晶宮、阿森納、富勒姆6支球隊之多,在這當中,「託特納姆」「切爾西」「西漢姆」「富勒姆」都是地(區)名,「水晶宮」是建築名(這座建築1936年毀於火災),「阿森納」則是「兵工廠」的英文單詞。同城球隊相互之間的恩怨情仇與球場上的鬥智鬥勇交織起來,展開極富魅力的足球畫卷,也讓完全沒有在球隊隊名中體現出來的倫敦,成為毫無爭議的足球之城。
所以擁有數千萬人口的北京,在足球文化層面還是「新生代」:這座歷史悠久的龐大城市剛剛開始改建第一座地標性專業足球場,徵戰中超聯賽的京城俱樂部僅北京中赫國安一家,中甲聯賽只有屬性特殊的北體大和尚未被京城球迷接受、前途不明的北京人和,以及在乙級聯賽打拼的北理工(進入升級附加賽的學生軍北理工還存在本賽季衝甲希望)。專業球場、職業球隊的數量配置,與北京的城市規模相比並不匹配——儘管北京中赫國安的前身北京國安從1992年俱樂部正式成立至今已有將近30年歷史,並成為千百萬京城球迷心中的信仰,但足球無論場內場外,從來不是「單打獨鬥」的個人項目。
中超範圍內第一家啟用中性名稱的是「大連人」俱樂部,但從大連萬達到大連實德,再到大連阿爾濱和大連一方,曾經享譽全國的足球城20多年來已經足夠折騰,中性名稱的「大連人」恰逢其時,而河南建業這樣從1994年至今從未改變過投資主體的、北京國安這樣從未改變過球隊簡稱的,以及類似俱樂部,都是中國足球職業賽場為數不多的寶貴財富,因此職業俱樂部中性名稱「一刀切」的這一刀究竟怎麼切,俱樂部和球迷的意見總該有所體現。
本報北京12月7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郭劍 來源:中國青年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