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強制俱樂部改名為何引發爭議

2020-12-08 光明網

「國安國安,北京國安」或成絕唱——

中超強制俱樂部改名為何引發爭議

原定於12月8日在廣州召開的三級聯賽投資人會議因故推遲,但中國足協將於新賽季力推的兩大新政卻不會受到幹擾——職業聯賽「限薪」和職業俱樂部名稱「去企業化,啟用中性名稱」,將於2021年新賽季開始執行,這是2021新賽季新氣象的重要標識。

相比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嚴重、遲至7月底開賽的2020賽季,2021賽季聯賽的籌備工作從上個月2020賽季結束時便已開始,不出意外明年3月便可照常啟動。中國足協力推的「限薪」和「改名」目的其實相同:擠去職業聯賽「泡沫」,削弱「資本」對聯賽發展的影響,讓中國足球回到正常發展軌道。

「限薪」是人心所向,推行難度不大,短期利益受損者的「吐槽」亦無礙大局,但球隊「改名」涉及相對複雜的「足球文化」,俱樂部和球迷自然希望能有兩全之策延續已經生根發芽的「足球傳承」。

過去一周,多支球隊的鐵桿球迷組織行動起來,想方設法「保全」已經形成多年且深入人心的「隊名兒」——12月6日晚,上海申花藍魔球迷俱樂部、河南建業紅魔球迷俱樂部、北京御林軍球迷會、浙江綠色旗幟和津門虎翼5家球迷群體發布聯合聲明,反對「足協中性名稱一刀切」,聲明表示「我們以我們的名字為榮」。

這份球迷組織聯合聲明態度堅定:「我們支持中國足協對中國職業足球俱樂部中性名稱的規範化政策。我們相信中性名稱有利於俱樂部品牌文化的傳承,更有利於給主隊球迷歸屬感;我們認為不應該採取『一刀切』的做法,對存在20年以上、甲A甲B時代就傳承下來的俱樂部名稱可根據球迷意願允許保留;我們支持中超中甲球隊禁止異地轉讓政策,這樣更有利於給主隊球迷安全感。」

「申花」「建業」「國安」「綠城」「泰達」等「特有名詞」確實已經成為各地球迷多年感情歸屬,「改名兒」事關重大,言辭激烈者大有人在。

「絕不接受。」今年42歲的北京人振偉供職於一家證券公司,他上中學時正值職業足球在中國拉開序幕,北京國安亮相甲A聯賽,「這就是完完全全投入感情的主隊,不可能再有第二個的那種主隊。我從1994年跟著我爸和我哥看到現在,已經習慣了出門兒戴著國安的圍巾,所以要說改名兒,這隊以後沒有『國安』倆字兒了,我絕不接受」。

振偉的態度代表了絕大多數北京球迷的意見:「北京國安」4個字兒從職業聯賽第一天延續至今,提到「北京國安」,全國民眾第一反應就是京城足球隊,而非一家商業性質公司,因此沒有任何更改的道理。

按照中國足協新規,「國安」需要更改的理由是:投資人中國中信佔有俱樂部36%股權,中信國安集團有限公司為中信集團子公司。依據「俱樂部名稱、隊名不能出現投資企業名稱」的規定,球迷繼續喊出「國安國安、北京國安」的前提條件,是中信集團從俱樂部撤資——從目前來看,這當然是最不現實的解決方案。

在中國足壇,出現涉及足球文化層面的大規模觀念衝突尚屬首次——文化爭鳴,也是足球進步的標誌之一,尤其對於職業足球進程不到30年、足球文化剛剛萌芽的中國足球更是如此。

在歐洲足壇,可以和「北京」形成地理對標的城市當屬「倫敦」。同樣作為國際化知名大都市,且身為「奧運之城」,倫敦的足球內涵遠超北京。這樣的現實差距完全由歷史決定:英國是現代足球發源地,足球的雛形在中世紀便已出現,1863年英足總宣告成立標誌著現代足球誕生,1872年英格蘭代表隊與蘇格蘭代表隊的比賽,則是有記錄的最早國際足球賽事。用已經退役的英格蘭球星貝克漢姆的話說,足球DNA存在於每一個英格蘭人的血液當中,「從生下來的那一天起,足球就是英格蘭人生活的一部分」。

倫敦擁有的球隊,夠上職業資格的早就超過10支——有意思的是,這些球隊沒有一支以「倫敦」為名——僅徵戰英超聯賽的,就有託特納姆熱刺、切爾西、西漢姆聯、水晶宮、阿森納、富勒姆6支球隊之多,在這當中,「託特納姆」「切爾西」「西漢姆」「富勒姆」都是地(區)名,「水晶宮」是建築名(這座建築1936年毀於火災),「阿森納」則是「兵工廠」的英文單詞。同城球隊相互之間的恩怨情仇與球場上的鬥智鬥勇交織起來,展開極富魅力的足球畫卷,也讓完全沒有在球隊隊名中體現出來的倫敦,成為毫無爭議的足球之城。

所以擁有數千萬人口的北京,在足球文化層面還是「新生代」:這座歷史悠久的龐大城市剛剛開始改建第一座地標性專業足球場,徵戰中超聯賽的京城俱樂部僅北京中赫國安一家,中甲聯賽只有屬性特殊的北體大和尚未被京城球迷接受、前途不明的北京人和,以及在乙級聯賽打拼的北理工(進入升級附加賽的學生軍北理工還存在本賽季衝甲希望)。專業球場、職業球隊的數量配置,與北京的城市規模相比並不匹配——儘管北京中赫國安的前身北京國安從1992年俱樂部正式成立至今已有將近30年歷史,並成為千百萬京城球迷心中的信仰,但足球無論場內場外,從來不是「單打獨鬥」的個人項目。

中超範圍內第一家啟用中性名稱的是「大連人」俱樂部,但從大連萬達到大連實德,再到大連阿爾濱和大連一方,曾經享譽全國的足球城20多年來已經足夠折騰,中性名稱的「大連人」恰逢其時,而河南建業這樣從1994年至今從未改變過投資主體的、北京國安這樣從未改變過球隊簡稱的,以及類似俱樂部,都是中國足球職業賽場為數不多的寶貴財富,因此職業俱樂部中性名稱「一刀切」的這一刀究竟怎麼切,俱樂部和球迷的意見總該有所體現。

本報北京12月7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郭劍 來源:中國青年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國安國安北京國安」或成絕唱:中超強制俱樂部改名為何引發爭議
    中國足協力推的「限薪」和「改名」目的其實相同:擠去職業聯賽「泡沫」,削弱「資本」對聯賽發展的影響,讓中國足球回到正常發展軌道。「限薪」是人心所向,推行難度不大,短期利益受損者的「吐槽」亦無礙大局,但球隊「改名」涉及相對複雜的「足球文化」,俱樂部和球迷自然希望能有兩全之策延續已經生根發芽的「足球傳承」。
  • 中超強制俱樂部改名為何引發爭議_新聞頻道_中國青年網
    中國足協力推的「限薪」和「改名」目的其實相同:擠去職業聯賽「泡沫」,削弱「資本」對聯賽發展的影響,讓中國足球回到正常發展軌道。  「限薪」是人心所向,推行難度不大,短期利益受損者的「吐槽」亦無礙大局,但球隊「改名」涉及相對複雜的「足球文化」,俱樂部和球迷自然希望能有兩全之策延續已經生根發芽的「足球傳承」。
  • 「國安國安,北京國安」或成絕唱——中超強制俱樂部改名為何引發爭議
    中國足協力推的「限薪」和「改名」目的其實相同:擠去職業聯賽「泡沫」,削弱「資本」對聯賽發展的影響,讓中國足球回到正常發展軌道。「限薪」是人心所向,推行難度不大,短期利益受損者的「吐槽」亦無礙大局,但球隊「改名」涉及相對複雜的「足球文化」,俱樂部和球迷自然希望能有兩全之策延續已經生根發芽的「足球傳承」。
  • 「國安國安,北京國安」或成絕唱,中超強制俱樂部改名引爭議
    中國足協力推的「限薪」和「改名」目的其實相同:擠去職業聯賽「泡沫」,削弱「資本」對聯賽發展的影響,讓中國足球回到正常發展軌道。「限薪」是人心所向,推行難度不大,短期利益受損者的「吐槽」亦無礙大局,但球隊「改名」涉及相對複雜的「足球文化」,俱樂部和球迷自然希望能有兩全之策延續已經生根發芽的「足球傳承」。
  • 中超俱樂部改中性名必須一視同仁,恆大淘寶改名廣州隊最迎合民心
    中超俱樂部改中性名必須一視同仁,恆大淘寶改名廣州隊目前看最迎合民心中國足協勒令所有中超足球俱樂部改中性隊名(去企業化)的事已經傳了有幾個賽季了,給予大家一定的過渡時間是必須的,但眼下這一政策似乎到了即將落實的階段。
  • 戲耍歐足聯,讓足協規定形同虛設,那廣州恆大等俱樂部同意改名
    此事引發了很大的爭議,相信很多球迷還記得。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國內足球圈裡這樣的事情不少,比如引援調節費。當時,在足協宣布實施引援調節費的時候個人就指出,俱樂部有兩個破解方法,一是用球員+2000萬轉會費,同另一家俱樂部交換球員,二是俱樂部一次性買5名球員,這是因為,按照足協規定,21歲以下球員不佔用轉會名額。
  • 為何中超今年爭議判罰密集?國家級裁判:錯覺,俱樂部不懂規則
    為何中超今年爭議判罰密集?國家級裁判:錯覺,俱樂部不懂規則 本賽季,中超在第一階段比賽出現了很多爭議吹罰,不少俱樂部在遭遇不公正吹罰之後,都第一時間向足協提出申訴。
  • 為何中超今年爭議判罰密集?國家級裁判:錯覺,俱樂部不懂規則
    本賽季,中超在第一階段比賽出現了很多爭議吹罰,不少俱樂部在遭遇不公正吹罰之後,都第一時間向足協提出申訴。為此,很多球迷和媒體都呼籲中國足協要提高本土裁判業務能力,希望未來能在聯賽中儘量避免爭議吹罰出現。然而在國家級裁判員閻誠斌眼裡,其實這些爭議吹罰都沒有問題。
  • 足協強制改名,中超聯賽變成全運會?
    近日中超在曝出降薪政策後,又傳出將要一刀切,強制中超各隊改名,據網絡媒體人爆料,中超16隊,僅大連人一隊合格,此前傳出國安去除中赫,申花去除綠地可以保留的消息如今又懸在半空,僅有幾隻稱得上底蘊的球隊,恐怕也即將成為歷史,據傳廣州恆大淘寶已經去除了企業名稱,新賽季將以廣州隊的名字,徵戰中超聯賽
  • 中超俱樂部名稱中性化有爭議
    關於中超俱樂部名稱中性化的問題,並不是現在才提及,各俱樂部也都早有準備,不過,在如何對待老牌俱樂部的問題上,爭議不小。前兩年中國足協曾就俱樂部名稱中性化問題下發徵求意見稿,計劃將從甲A、甲B時期就參加聯賽的俱樂部的名稱視為中性
  • 中超僅兩支球隊不用改名,多家老牌球隊必須要改!
    而在改名方面,卻是存在著一定的爭議,因為足協在會議上並沒有說明哪些球隊需要改名,他們只是發布了一系列改名的標準。中超多支球隊都必須要完成改名為了中國足球的長期穩定發展,這一次足協在改名的問題上要求也極為嚴格,沒有球隊可以特殊化,並且足協主席陳戌源明確表示對於一些中超傳統老牌球隊也不會例外,只要不符合規定的
  • 中超改名悄然進行,國安恆大新名字曝光,毫無創意引發球迷熱議
    北京時間11月30日上午,據國內媒體最新報導,北京國安俱樂部已經重新為球隊註冊了一個新的名字,叫做北京FC。國安的這個新名字一出來,立即引發了外界一片熱議。而北京國安正是響應了足協的這一號召,才做出上述改名的。雖然這件事尚未得到國安俱樂部的確認,但鑑於改中性名是足協的硬性規定,估計這事基本上是八九不離十了。
  • 中超球隊名稱中性化爭議依舊發酵:北京國安堅持不改名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體壇聯播|北京國安堅持不改名,易建聯仍需22周康復時間中超球隊名稱中性化的爭議,依舊在發酵。北京時間12月15日,據國內媒體爆料,北京國安俱樂部準備堅持向足協申報「北京國安」四個字為俱樂部名稱。在改名方面,「御林軍」的態度是抗爭到底。而在國內籃壇,雖然CBA聯賽休戰一天,不過聯盟近日更新了傷員報告。
  • 中超本土球員頂薪500萬,多數俱樂部要改名
    今天上午,中國足協在蘇州召開中超俱樂部工作會議。在本次會議中,降薪和俱樂部名稱中性化為重要議題,此前受到外界關注的「轉會鎖」問題沒有在會議上提及。中超再現腰斬式降薪與前一天的中甲俱樂部工作會議相同,今天中超俱樂部的與會代表們也在會議開始前將手機交給現場工作人員保管,會後再領回手機。職業球員進一步限薪和俱樂部支出總額下調是今天會議的最重磅內容。
  • 中超本土球員頂薪500萬,多數俱樂部要改名
    今天上午,中國足協在蘇州召開中超俱樂部工作會議。在本次會議中,降薪和俱樂部名稱中性化為重要議題,此前受到外界關注的「轉會鎖」問題沒有在會議上提及。中超再現腰斬式降薪與前一天的中甲俱樂部工作會議相同,今天中超俱樂部的與會代表們也在會議開始前將手機交給現場工作人員保管,會後再領回手機。
  • 中超球隊還中性化改名嗎?1隊已改10隊觀望,或引發撤資潮
    去年年底時,中國足協中國足球投資人會議上宣布,中超、中甲、中乙等各級俱樂部,必須在2021賽季之前完成中性化改名,否則不予註冊。目前,距離這項政策的執行期限只有兩三個月時間了,但是絕大多數的俱樂部都沒有行動,這不禁讓人疑惑,這項政策還施行嗎?為什麼大家都在觀望?
  • 中超球隊還中性化改名嗎?1隊已改,10隊沒動靜,或引發撤資潮
    去年年底時,中國足協中國足球投資人會議上宣布,中超、中甲、中乙等各級俱樂部,必須在2021賽季之前完成中性化改名,否則不予註冊。目前,距離這項政策的執行期限只有兩三個月時間了,但是絕大多數的俱樂部都沒有行動,這不禁讓人疑惑,這項政策還實行嗎?為什麼大家都在觀望?
  • 中超球隊改名惹爭議,5支球隊不用改,恆大最難,球迷:公平呢?
    中超球隊距離足協改名的最後期限還有2個多月的時間,可是目前卻只有大連人這一支球隊完成了改名,其他俱樂部好像還沒有準備好改名的意思。足協表示這樣的做法,就是為了要向歐洲學習,不管是誰接手俱樂部,都應該維持名稱不變,打造百年俱樂部。足協這個出發點是好的,可是目前中超的這個行情,是否適合就有待時間去考證了,很多企業之所以選擇足球,更多的是衝著廣告的影響力,而不是說因為愛好。
  • 中超俱樂部名稱中性化各方博弈 更名究竟動了誰的奶酪?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你的主隊改名了?中超俱樂部名稱中性化,一場「魔幻」博弈魯能俱樂部發布公告。關於中超俱樂部「中性化名稱」的問題,各方的博弈還在上演。11日,山東魯能足球俱樂部發表官方公告稱:「因相關原因,俱樂部首次提交的中性名更名未能通過中國足協審核。
  • 中超球隊要改名了?北京告別國安,恆大可能改名廣州華南虎
    北京時間11月24日-25日中國足協在蘇州的賽季前工作會議已經明確確定了下賽季所有中超足球俱樂部必須把此前的企業名改為中性化的名稱,不允許俱樂部名稱攜帶贊助商等,如恆大淘寶。這樣一來幾乎所有的球隊的名稱都不合格,都需要改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