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寒來暑往,每一次花開四季,「學」中有孜孜不倦的堅持,堅信每向前一步,就離詩意的遠方更近一步;「學」中亦有囊螢映雪的刻苦,堅信每努力一分,心中的夢想便會更璀璨一分。「少而學者如日出之陽,壯而學者如日中之光,老而學者如秉燭之明」,只要開始,便永遠不晚,「學」始終見證著人生的每一次成長,點亮著夢想的每一次綻放……
今夜,讓我們來一場「學」的飛花令,致敬在「學」中緩慢前行卻始終從未曾放棄過的每一個人……
「學」須踐行
冬夜讀書示子聿
宋·陸遊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詩」說
「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學須踐行。既要有孜孜不倦的勤奮,還需要掌握適合自己方法並不斷踐行,在書本知識和實踐探索的良性互動中,日益精進。
「學」須早為
勸學
唐·孟郊
擊石乃有火,不擊元無煙。
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
萬事須己運,他得非我賢。
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
「詩」說
學須早為。「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在學習中付出的汗水終有一天會澆灌出成長中的幸福之花。在當今這個時代中,知識領域中積累的能力是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不斷獲取的。知識永遠不會憑空獲得,「學」是我們朝著知識逐漸前進時的唯一路徑。「長念青春易老」,最好的年華讓我們以「學」相伴。
「學」須惜時
勸學詩 / 偶成
宋·朱熹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詩」說
學須惜時。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學問卻很難獲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陰都要珍惜,不能輕易放過。沒等池塘生春草的美夢醒來,臺階前的梧桐樹葉就已經在秋風裡沙沙作響了。
「學」須專注
小兒垂釣
唐·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詩」說
學須專注。該詩「蓬頭」寫「稚子」的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頑皮,使人覺得自然可愛並真實可信。「側坐」「遙招手」「怕得」等描寫活靈活現、惟妙惟肖,意趣盎然。「學」是這首詩的詩眼。小孩子初學釣魚,格外小心翼翼,垂釣之時,「側坐」姿態,草映其身,不拘形跡地專心致志於釣魚的情景,如在眼前。
「學」須灑脫
春日偶成
宋·程顥
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餘心樂,將謂偷閒學少年。
「詩」說
這是一首即景詩,描寫春天郊遊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也是一首寫理趣的詩,作者用樸素的手法把柔和明麗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樂的心情融為一體。學須灑脫。學習註定是個孤獨的旅程,即使無人懂得,即使無人同行,但這是獨屬於學習之人心底的快樂。
「學」須豁達
鷓鴣天·懶向青門學種瓜
宋·陸遊
懶向青門學種瓜,只將漁釣送年華。
雙雙新燕飛春岸,片片輕鷗落晚沙。
歌縹緲,艫嘔啞,酒如清露鮓如花。
逢人問道歸何處,笑指船兒此是家。
「詩」說
陸遊調任隆興通判,後以「交結臺諫,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的罪名,被免職歸家。這首詞就是這一年歸家不久後寫下的。學須豁達。學習是一種經歷,或許並不能很快看到結果,但無關成敗,看淡得失的心境中,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從來沒有一個時代
像今天這樣
知識需要在「學」中不斷迭代
自我亦需要在「學」中不斷更新
在每一次對新知識的探索中
「學」讓平淡的人生得以更豐盈
在每一次對新領域的觸摸中
「學」讓可期的未來得以更好的遇見
相信
每一個平凡的生命歷程
在「學」無止境的堅守中
都有機會去追尋不平凡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