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劇《梅蘭芳·當年梅郎》為第三屆京昆群英會圓滿落幕!

2020-12-12 荔枝網新聞

  我蘇網訊 記者/陳雯卿 (實習)

  從秋至冬,為期一月的紫金京昆藝術群英會終於走入尾聲。

  今晚的閉幕儀式上,京昆藝術紫金獎·優秀劇目、表演、編劇、音樂(唱腔)、舞美獎,以及江蘇省優秀青年京昆演員紫金·新人獎相繼揭曉。閉幕大戲原創崑劇《梅蘭芳·當年梅郎》在江蘇大劇院上演,崑曲、京劇、現代性三個元素,共存於這一部劇中,恰好代表了這一屆紫金京昆藝術群英會的性格。

  崑劇《梅蘭芳·當年梅郎》是江蘇省演藝集團崑劇院(以下簡稱「省昆」)打造的原創現代崑劇,講述了京劇大師梅蘭芳的一段人生故事。

  62歲的梅蘭芳攜妻、子返鄉,祭祖、登臺,回憶起不足20歲的他,在摯友王鳳卿的提攜下,首次登臺上海灘就一夜成名,最終讓一開始質疑他的上海丹桂第一臺老闆許少卿刮目相看。

  本劇由著名編劇羅周撰寫劇本,上海越劇院著名導演童薇薇執導,著名崑曲表演藝術家石小梅、胡錦芳擔任藝術指導,施夏明、周鑫、張爭耀、趙于濤、孫晶、孫伊君、陳睿等第四代優秀青年演員擔綱主演。目前,該劇已入選文旅部「百年百部」創作計劃重點扶持作品、2020年度江蘇藝術基金理事會資助項目,並於今晚獲得京昆藝術紫金獎·優秀劇目獎。

  從各個角度看,這部劇都具有開創性的意義。自去年11月在南京首演後,它便受到廣泛的關注和評論。

  以往的影視作品和舞臺劇往往著墨梅蘭芳先生成名之後的輝煌、蓄鬚抗日的壯舉以及個人的愛恨情仇,本劇聚焦的則是梅蘭芳的青年往事。

  編劇羅周認為,「它不僅是在描述梅先生的一段人生經歷,而是指向了我們每個人都有過的年少的那種稚氣和心性。」從北京來到上海,少年梅蘭芳身擔殷殷期許,也面臨著重重質疑。在這種境況下,他越發要堅韌、自信地走上舞臺,在粉墨絲弦中大放異彩。「難上的戲我上,別人不唱我唱」,這是每個少年人都能從中獲得觀照、汲取經驗的故事,充滿了現代意義。

  用崑曲講一個現代故事,是省昆的初次嘗試。編排過程中,全新的創意不斷誕生。比如,為了表現人物生活的現代背景,念白在保留崑曲中州韻的典雅聲調的同時,使用了更加現代化的語速和語感去演繹。比如,為適應現代劇情,團隊創造了無實物表演黃包車圓場的新虛擬程式,一段簡單的情節頓時妙趣橫生。

  劇中還有幾段「戲中戲」,涉及到「梅派」經典唱段的演繹。對飾演梅蘭芳、梅葆玖的施夏明、張爭耀而言,在崑曲舞臺上唱京劇,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如何演出虞姬的那種女性的嬌媚,又不帶有自身行當小生的那種陽剛,真的挺讓我傷腦筋的」,施夏明說。

  為了能夠更好的展現梅派藝術的風採,省昆請來了梅葆玖先生的江蘇籍親傳弟子、京劇名家陳旭慧,向施夏明、張爭耀手把手的教授了梅派代表性劇目選段。最終的呈現沒有辜負團隊的匠心,今晚的舞臺上,幾段京劇唱段格外令人驚豔。《武家坡》一段,臺上方唱罷,臺下的叫好與掌聲便響成一片,更與背景音樂中的觀眾喝彩相映成趣。

  有意思的是,《梅蘭芳·當年梅郎》雖然是一部崑劇,卻隨處可見京劇元素。這雖是出於還原梅蘭芳先生演藝經歷的需要,同時也成就了這個特殊的閉幕儀式上,一場崑曲和京劇的「聯誼」。特別是「梨園後臺 戲班練武」一段,極富觀賞性的戲曲技巧展示,讓觀眾大飽眼福。

  「千古往來客,共俱此良宵」,京劇與崑曲的交錯間,一場盛會落下帷幕。我們看見了一代戲曲人對前輩大師的獻禮,看見他們對傳統的不懈堅持,對創新的不斷探索。以此作為這一屆紫金京昆藝術群英會的句號,確實再合適不過了。這既是對過去一月的圓滿總結,更是直指未來的無限期待。

相關焦點

  • 好戲之外還有「京昆大家樂」!
    一年一度的紫金文化藝術節和兩年一屆的紫金京昆藝術群英會即將盛大啟幕。今年十月和十一月,將有來自省內外涵蓋戲劇、音樂、舞蹈等藝術門類在內的80多臺劇目在全省13市輪番上演。參評劇目、特邀劇目各有特色,其中參評劇目10部,京劇崑劇各佔半席。特邀劇目8部,主要邀請省外京昆院團的經典傳統戲和優秀劇目來寧展演。
  • 第三屆紫金京昆藝術群英會開幕啦!
    來源: 現代快報、現代快報網、現代畫報、快報官方微博群、快報官方微信群、會古今風華,展京昆大美。11 月 1 日晚,蘇鄂攜手共同抗疫為主題的原創現代京劇《眷江城》拉開第三屆紫金京昆藝術群英會的帷幕。據悉,本屆群英會分京崑劇目展演、" 梅蘭芳 " 戲劇獎章評選及京昆青年演員大賽、京昆大家樂等 5 大板塊。
  • 《王者榮耀》《大運河》《梅蘭芳蓄鬚記》……明年江蘇百場演出...
    籤約儀式上透露,明年江蘇將有更多精彩劇目上演,包括傳統戲劇崑劇《梅蘭芳·當年梅郎》、舞劇《桃花扇-香君的琵琶》等,深受年輕人喜愛的《王者榮耀》交響音樂會,圍繞國家戰略規劃精心製作的交響合唱《大運河》等,全方位豐富江蘇市民精神生活,進一步提升江蘇文化影響力和輻射力。
  • 大咖齊聚「紫金·新人獎」:京昆人才如何練就,請聽他們說
    11月5日、6日連續兩天,第三屆紫金京昆藝術群英會「紫金·新人獎」京、昆組決賽在江南劇場精彩上演。20名優秀青年京劇、崑劇演員傾情獻演了各自的拿手好戲,充分展示出唱念做打以及手眼身法步等戲曲四功五法的程式意蘊之美。
  • 第12屆東方名家名劇月今春歸來,14臺大戲集中眾多名角
    從京劇《智取威虎山》、《杜鵑山》到滬劇《江姐》、《壹號機密》再到民族歌劇《洪湖赤衛隊》;從新創黃梅戲《雷雨》到現代崑劇《梅蘭芳·當年梅郎》;乃至充滿上海本土風情的評彈《高博文說繁花》和滑稽戲《上海的聲音》……今年的名家名劇月恰逢建黨100周年,多部深入人心的紅色經典將在展演中亮相,而不少本應在去年上演的原創戲曲新作也將通過這一平臺初登上海舞臺。
  • 《梅蘭芳·蓄鬚記》赴京演出
    12月5日、6日連續兩晚,北京民族文化宮大劇院京韻悠揚,原創現代京劇《梅蘭芳·蓄鬚記》在這裡上演,數千北京市民領略了一場精美絕倫的京劇盛宴。泰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劉霞觀看了演出。9月11日至12月2日,《梅蘭芳·蓄鬚記》在南京、連雲港、張家港、蘇州、常州、天津等城市進行了巡演,反響熱烈、好評如潮。梅蘭芳先生祖籍泰州,出生在北京。梅蘭芳紀念館,全國有兩座,一座在北京,一座在泰州。「應該說,相比到其他城市來說,《梅蘭芳·蓄鬚記》赴京演出,更是有著特殊的意義。」
  • 松原市群英俱樂部第二屆女子業餘排球邀請賽圓滿落幕
    吉林省松原市群英俱樂部第二屆女子業餘排球邀請賽今日圓滿落幕, 本次比賽歷時兩天, 邀請參賽隊十三支, 賽事採用分組循環賽制,每組取前
  • 江蘇省第二屆「戲劇小戲小品」展演精彩落幕
    交匯點訊 12月19日晚,江蘇省第二屆「戲劇小戲小品」展演暨第二屆戲劇主創人員培訓班在南通市通州區文博中心落下帷幕。來自全省各省、市、區、縣級專業和民營劇團以及新文藝組織所創作的42出小戲小品,進行了為期三天的精彩展演。
  • 75年桃李滿園 京昆名家齊聚
    名家校友版《四郎探母》時值上海戲劇學院建院75周年校慶之際,上海戲劇學院戲曲學院上海青年京崑劇團近日在上海保利城市劇院先後上演了一場名家校友版的《四郎探母》和一場群星薈萃的京昆演唱會。校友版的《四郎探母》由上海青年京崑劇團歷屆校友加盟,藍天、高紅梅、陳聖傑、邢鵬遠、付佳、隋曉慶、王維佳、胡靜、孫亞軍、李明洋、常馨月等當今京昆舞臺上優秀青年演員齊聚一堂。舞臺上,年輕一代光芒四射,無論是藝術表現力或是舞臺駕馭力都讓人驚嘆。演出劇場座無虛席,觀眾不吝掌聲,叫好聲不斷。在校學生目不轉睛,忙不迭錄像,恨不得把學哥學姐們的一招一式、十足韻味手到擒來。
  • 崑劇《景陽鍾》│記錄大明王朝的最後一幕
    >第五出《分宮》 黎安飾崇禎帝,餘彬飾周皇后湯潑潑飾公主,趙文英飾太子第六出《煤山》 黎安飾崇禎帝崑劇《景陽鍾》創排以來屢獲殊榮:● 第五屆中國崑劇藝術節「優秀劇目獎」和「優秀表演獎」雙榜首● 主演黎安憑藉此劇榮獲第26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 第四屆國際京昆票友大賽決賽
    第四屆國際京昆票友電視大賽的初賽  昨晚,第四屆國際京昆票友大賽電視大賽決賽進行了第三場決賽,在這國際大戲臺上,不同國家、不同膚色、不同文化背景的選手以藝會友,賽場上不斷爆出亮點。  請今晚繼續在中央電視臺第四套節目19點30分收看第四屆國際京昆票友大賽第三場決賽實況。 更多...
  • 第三屆中國杯圓滿落幕
    3月21日到3月25日的中國杯隨著烏拉圭衛冕成功圓滿落幕。在這屆大賽當中,中國隊以一球未進,丟兩球的好成績蟬聯中國杯殿軍,韋世豪獲得最佳球員。從這屆大賽來看中國隊,如今的實力與寮國緬甸柬埔寨這些國家相差無幾,應該是亞洲三四流球隊了。
  • 闊別四年,實驗崑劇《傷逝》重返舞臺
    飾房東太太∶胡剛 飾司鼓∶高均司笛∶束英大提琴∶陳娟娟伴奏:上海崑劇團樂隊現場拍攝:雷霆策上海崑劇團上海崑劇團是國家重點保護和扶持的專業藝術表演團體,成立於1978年,首任團長為京昆藝術大師俞振飛,現任團長為青年崑劇表演藝術家谷好好。
  • 睢寧縣第四屆全民健身運動會殘疾人部暨第三屆殘疾人運動會圓滿落幕
    睢寧縣第四屆全民健身運動會殘疾人部暨第三屆殘疾人運動會圓滿落幕 原標題:睢寧縣第四屆全民健身運動會殘疾人部暨第三屆殘疾人運動會圓滿落幕
  • 「太子莊園杯」第三屆中柬業餘羽毛球賽圓滿落幕
    「太子莊園杯」第三屆中柬業餘羽毛球賽圓滿落幕2018年5月13日上午,由太子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暨太子園藝發展有限公司)
  • 第三屆武清區體育文化節圓滿落幕
    11月8日下午,由區體育局、區教育局主辦,區武術協會、中體場館運營管理(天津)有限公司承辦的2020年「通武廊」傳統武術比賽暨第三屆武清區體育文化節閉幕式在區體育中心舉行。副區長徐繼珍出席閉幕式,區總工會、團區委、區婦聯、區教育局、區文化和旅遊局、區體育局等相關負責同志參加。
  • 第七屆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丨論壇圓滿落幕
    11月10日下午兩點,首場主題為「聊聊京昆那些事」的論壇在繁星戲劇村·戲外書吧如期舉辦,現場邀請繁星戲劇村製作人韓月超、崑曲《憐香伴》的導演張鵬、主持人李林、京劇《西子在望》主演劉小源、京劇《老人與海》主演劉大可聯袂對話,
  • 第三屆中國京劇之星在京展演_文化_中國西藏網
    今年是「徽班進京」230周年和京劇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10周年,為了推動京劇藝術傳承發展,堅定文化自信,助力京劇院團對優秀京劇人才的培養提高,提升優秀京劇人才的社會影響力,由中國京劇藝術基金會主辦的「第三屆中國京劇之星展演」,將於12月23日至27日在梅蘭芳大劇院舉行
  • 致敬一代宗師梅蘭芳!
    1927年,《順天時報》發起了選舉著名京劇旦角的活動,評選的標準十分具體、全面,涵蓋有天資、嗓音、字眼、腔調、臺容、身段、臺步、表情、武藝、新戲、舊戲、昆戲、品德等等。投票結果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荀慧生獲得了前四名,「四大名旦」的稱呼從此為人傳頌。
  • 原創京劇《梅蘭芳·蓄鬚記》
    60多年前,京劇大師梅蘭芳返鄉祭祖演出,江蘇泰州「萬人空巷看梅郎」。近日,北京民族文化宮大劇院京韻悠揚,原創現代京劇《梅蘭芳·蓄鬚記》晉京連演兩場,讓數千名北京市民感受一代京劇名家的民族氣節與家國情懷。 梅蘭芳先生祖籍江蘇泰州,生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