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尋找清東陵風水牆外一座神秘皇陵的傳奇故事!

2021-02-23 清東陵景區

    清王朝入關以後,在北京以東125公裡的河北遵化,修建了一處規模宏大的皇家陵園——清東陵。幾百年來,清王朝在這裡共建有5座皇帝陵、4座皇后陵、5座妃園寢,葬有順治、康熙、乾隆、鹹豐、同治等5位皇帝以及他們的后妃共計157人。在這100多位大清的帝、後、妃中,其中有一位特殊的女人,她的陵墓異常奢華尊貴.她究竟是誰?陵墓又為何會在整座清東陵風水圍牆之外呢?

    歷經數百年風雲的這座皇陵,在殘垣斷壁中間露出的黃色琉璃瓦頂,雙重圍牆,巍峨的方城、明樓仍能讓人們感受到它昔日的尊嚴。從老照片上,我們看到的是一座名為「隆恩殿」的重簷廡殿頂建築,而這一切所昭示的都是墓主人無比尊貴的身份。推開塵封已久的宮門,登上明樓,在墓碑上,我們驚奇的發現,蒙、滿、漢三種文字記載著「孝莊文皇后之陵」。原來這個皇陵的墓主人,是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孝莊太后,清太宗皇太極的妃子,順治皇帝的生母,康熙大帝的祖母。我們都知道皇太極的陵寢是在遼寧瀋陽的昭陵,那麼孝莊死後,為什麼沒有與丈夫皇太極合葬,卻葬在了清東陵的大門之外,圍牆之外呢?

    孝莊文皇后死後,她的孫子康熙皇帝遵照祖制,想把她葬入昭陵,與皇太極合葬。傳說當年送葬的隊伍浩浩蕩蕩地從北京出發,途經東陵地界時,梓宮(對皇帝、皇后棺槨的敬稱)突然變得沉重起來,把128名身強體壯的抬棺槓夫壓得個個齜牙裂嘴,眼冒金星,簡直是寸步難行,沒辦法,只好就地停放。休息兩個時辰後,沒想到,那梓宮就好像長在了地上一樣,任憑怎麼抬,也是紋絲不動。這下可急壞了送葬的大臣,立刻派人騎快馬去上報朝廷。康熙皇帝得知此事與眾臣商量無果,便悶悶不樂地走到乾清宮,躺在御榻上翻來覆去地想這件怪事,不知不覺竟睡著了。在朦朧中,忽然一位仙人從空中飄然落下,康熙皇帝睜眼一看,原來是他的祖母,祖母靠近說:「我是專門為我的身後之事來的。我決定不與太宗皇帝合葬了,因為我捨不得你和你的父親,不忍心離你們太遠。現在我的梓宮停放的地方就是一塊上吉佳壤,就在那把我安葬吧。」說完,便冉冉上升,康熙皇帝上前想拉住她,結果撲了一空,猛然驚醒,才知道原來是一場夢。

    在民間和野史裡,最為人們所津津樂道又盛傳不衰的就是「太后下嫁」的故事。說的是孝莊在丈夫皇太極死後,耐不住深宮寂寞,下嫁給她的小叔子多爾袞,皇家出了這樣的事,實在有辱大清皇室的尊嚴,認為她自絕於皇太極,死後沒有臉面回到東北,和丈夫皇太極合葬,為了懲罰她,後代子孫把她葬在風水牆外,罰她在大紅門外看守陵門。

    還有一種傳說,也跟太后下嫁有關,說的是孝莊為了保住兒子的江山,處於政治目的,為了籠絡住位高權重的多爾袞,紆尊下嫁。後代兒孫雖然尊重孝莊,但是孝莊太后自己認為曾經下嫁多爾袞,在日益受到漢族傳統禮教影響下,無論是孝莊本人,還是孫子康熙都難免有愧於心,孝莊心有苦衷,難以言明,所以才留下遺囑,死後改葬在東陵。

    解密陵址之謎,在《清實錄》、《大清會典》、《清朝文獻通考》,以及由東陵守陵大臣撰寫的記載清東陵歷史沿革的《昌瑞山萬年統志》等檔案中我們最終找到答案。發現之所以把孝莊葬在清東陵,是因為她有遺囑在先。康熙二十六年,孝莊一病不起,臨終時叮囑孫子康熙皇帝,「太宗文皇帝梓宮安奉已久,卑不動尊,此時未便合葬。若另起塋域,未免勞民動眾,究非合葬之義。我心戀汝父子,不忍遠去,務必於遵化安厝,我心無憾矣!」意思是說,你爺爺皇太極已經奉安昭陵多年了,不能因為我再驚動死者的安寧,這叫卑不動尊。況且,北京到瀋陽千裡迢迢,一路上興師動眾,勞民傷財,於心不忍。我對你們父子非常依戀,就讓我和你們爺倆葬一塊吧! 

    康熙八歲喪父,十歲喪母,是祖母孝莊精心培養,才長大成人,建功立業的,所以對孝莊言聽計從,非常孝順。在孝莊病重的時候,康熙皇帝整整三十五天「目不交睫,衣不解帶」,精心照顧。還一度親自步行到天壇禱告,請求上天保佑祖母多活幾年。孝莊死後,康熙哭得死去活來,隆重治喪。面對孝莊的遺囑,康熙不願違背,即使於理不合,也在所不惜。但是即便是葬在清東陵,陵址也給康熙皇帝出了一道難題,因為孝莊的兒子順治皇帝,先葬於清東陵最尊貴的中軸線上,以中為尊,孝莊在紅牆內葬在哪裡都不符合輩分。最終,康熙親自選定孝陵大紅門外東側一塊向陽平坦之地,把慈寧宮東邊一座五間的寢宮原封不動地拆到了清東陵,做為祖母的 「暫安奉殿」,先將祖母的梓宮停放在那裡,然後再慢慢想良策。孝莊的棺槨就在暫安奉殿停放,這一停就是37年。直到雍正繼位,孝莊的陵寢問題才妥善解決了。雍正對滿朝文武說,自從孝莊太皇太后奉安以來,大清朝日益強盛,皇室也子孫興旺,想是她的在天之靈極為安妥,說明暫安奉殿這個地方就是一塊風水寶地,應該改建成正式的陵寢。雍正三年,昭西陵建成,孝莊得以入土為安。好,今天的我們東陵的傳奇故事就此告一段落,那麼經歷過幾百年的滄桑,現在的昭西陵又是什麼樣子呢?帶著好奇心咱們去看看!

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A景區,清東陵歡迎您!!!


攝影:徐賀齊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向原作者致敬!

總編:李姍珊

相關焦點

  • 臺灣阿成尋找「寶島第一福地」將與清東陵聯合開展「兩岸風水文化...
    近日,「中華親吻土地第一人」黃宏成臺灣阿成完成了他華北第一站的親吻活動,獻上了他的「華北初吻」,並接受了清東陵贈送的「五色吉土」,在接受採訪時,臺灣阿成表示,這次親吻,是準備帶回一些「中華第一風水寶地」的好運回臺,同時也想回臺尋找寶島第一風水寶地並採集一些來自寶島的「吉土」回贈清東陵。此次親吻活動結束後,引發千萬網友的熱議。
  • 探秘清東陵 走進真實的「地下甄嬛傳」(圖)
    這個暑假,讓我們追隨清東陵的探秘腳步,走進真實的「地下甄嬛傳」。  清東陵地處京東125公裡的唐山遵化境內,陵園共有後陵四座、妃園五座、公主陵一座,計埋葬14個皇后和136個妃嬪。這些妃嬪都曾經是紫禁城粉黛三千中的佼佼者,都曾是「甄嬛傳」的親身參與者。
  • 清代皇陵之東陵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入關以後,十個皇帝,除末帝溥儀沒有設陵外,其他九個皇帝都分別在河北遵化市和易縣修建規模宏大的陵園。由於兩個陵園各距北京市區東、西一百裡,故稱「清東陵」和「清西陵」。 清東陵位於河北省遵化市西北30公裡的昌瑞山,據北京125公裡。始建於順治十八年(1661年),佔地面積2500平方公裡,是中國現存規模旁大,建築完美的帝王陵墓群之一。清東陵共有十四座帝,後,妃陵寢。
  • 國家5A級景區(十五)——河北唐山市清東陵景區
    清朝滅亡後,清東陵的保護機構已經無力守衛整座陵園,這導致清東陵在1952年前多次遭到搶掠和盜掘,其中以1928年時孫殿英製造的盜案規模最大,破壞也最為嚴重。新中國成立後,清東陵重新得到了專門機構的保護。1961年,清東陵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11月30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2001年1月,清東陵被列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 唐山大地震毀天滅地,卻無法撼動一座皇陵,專家鑽進皇陵發現秘密
    然而令人驚訝的是,距離唐山30裡外的一座陵園卻完好無損。當時政府人員組織災後重建的工作時,對唐山的建築進行了清點,發現並沒有一處建築可以保持完整,更不用談地下建築。這座人盡皆知的陵墓群正是皇家陵園清東陵,裡面埋葬者清代的五位皇帝,以及清宮的妃嬪、太后、公主等皇室成員,對於清朝來說,這是最重要的皇家陵園。
  • 清朝亡了百多年,為什麼現在還有人守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
    《清東陵》 王樹遠:「地驕萬頃琉璃閃,天笑陵垣帝脈斷。生死赫揚貴與榮,擲留人世輕一訕。皇陵的存在眾所周知,皇家對這方面看的很重,開朝的皇帝打下江山,會重金聘請風水周易大師為自己的家族尋找適合安葬的福祉,取名皇陵,保佑自己的江山長長久久。
  • 河北彈棉花老頭,蟄伏清東陵十餘年,用鋼板做鑰匙,幾乎盜盡皇陵
    王紹興盯上的不是一般的墓葬,而是清東陵,試想,還有誰的墓,比皇室的更值錢?每天都要蹲守在清東陵附近,王紹興與同夥相繼下墓,搶走幾件零碎的財寶,只等時機成熟時才下墓大規模搬運,結果不巧的是,又有一位天下著名的盜墓賊孫殿英等人前來。那兩夥人一撞,王紹興面前拿著兵的孫殿英哪有力氣反抗?
  • 大清都亡了108年,但還有人在日夜看守皇陵?是誰在給他們發工資
    前兩年有一本小說火遍全網,名叫《盜墓筆記》,而這些年影視圈中很多導演編劇對盜墓題材也相當感興趣,這還是因為在很多人的意識中,只要盜一座帝王墓,那就意味著發大財,而事實確實如此。中國作為一個千年文明古代,古代史更迭過幾十次,而每一個朝代又有多位帝皇。帝皇墓通常存有著大量的金銀珠寶。
  • 清太祖·清福陵---圖解細說清福陵(一)
  • 清亡了108年,為何皇陵還有守墓人?誰在給他們發工資?他們是誰
    就像1912年清政府倒臺後,當年守衛皇陵的100多號人因拿不到工資,紛紛選擇離開,只剩下少數對皇室忠貞不二的人還在苦苦堅持。當然,他們並沒有工資,靠的只是自己的信仰。 雖然原本的守陵人數大大減少,由於民國政府籤訂了《清室優待條件》,其中明確規定了對清皇陵的義務,國民政府不得不派出專門的衛兵前往守陵。
  • 孫殿英盜掘東陵17年後,一彈棉花老漢再次光顧,差點把皇陵搬空
    但要談到近代發生的盜墓事件,軍閥孫殿英盜掘清東陵自然是要談的,1928年,孫殿英以軍事演習為名,大肆盜掘清東陵慈禧墓和乾隆墓,而他們並沒有遇上《盜墓筆記》中的神奇事件,輕輕鬆鬆就搬空了乾隆墓和慈禧墓
  • 為什麼明朝皇陵沒有一個被盜,而清朝皇陵卻頻頻被盜墓賊光顧?
    但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明代皇陵比清代皇陵存在的時間要長很多,但為何明代皇陵沒有被盜而清朝的皇陵卻被盜墓者大肆光顧呢?在明朝皇陵和清朝皇陵的被盜程度上來看,清朝的皇陵幾乎被洗劫一空。除了沒有陪葬品的孝陵,東陵和西陵都被盜了。
  • 清西陵的秋
    清西陵是很早就想去了,一年前的五月,我曾經到訪東陵,對於雍正帝為什麼要另選陵園,與自己的父親分開安葬這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 隨著我的研究時段開始進入雍正朝,我對這個皇帝產生了更濃厚的興趣,對於他的基本性格和生平等問題,也產生了更大的疑問。因此去清西陵,變成了一項不得不安排的行程。
  • 清朝滅亡108年,為何清皇陵仍有守墓人,工資誰發?說出來別不信
    歷朝歷代的皇室,為了保護皇陵的安全,都會安排專門的護陵人員,並且至少委派一名宗室或者皇室成員擔當守陵大臣。例如清朝,無論是關外三陵還是關內的清東陵和清西陵,都設置有專門人員看守。而且,因為清朝的情況比較特殊,為了防止皇陵被破壞,清朝的每一座皇陵都配備有專門的護陵大臣。
  • 他有沒有葬入清朝皇陵?
    如果要是能在皇陵的建設上「參與」一下,這裡的油水可不會少。於是乎,大家為了已經逝去的「大清」,對皇陵選址這件事的熱情異乎尋常。為了給溥儀的陵墓選址,他們專門去廣東找了一位風水大師叫李青,根據滿清的祖制要求,開始在清皇陵的範圍內探查起來。
  • 歷史上的今天丨孫殿英為什麼只盜清東陵卻不盜明十三陵呢
    但若僅以財富而論,明朝皇陵所藏的財寶因為年代更久,所以價值通常會更高,而作為七朝古都的北京,還有比明十三陵更為久遠的、珍品更多的皇家陵園。那為什麼孫殿英只是盜掘了清東陵而沒有盜掘明十三陵呢?第一個原因是孫殿英要報仇。孫殿英的祖先在明朝當過經略使,這個官相當於封疆大吏。在清兵入關時,由於奮起反抗而被全部殺害,而孫殿英的父親也是被滿人殺害。
  • 從滿清皇帝的陵墓裡,就能看出清朝的盛衰,「風水」竟然跑偏了
    清東、西二陵在規制上基本沿襲明代,所不同的是陵冢上增設了月牙城。另外,明十三陵中,只有長陵有「聖德神功碑」,而清東、西二陵中則有數通。2000年11月,清西陵與清東陵一起,被第24屆世界遺產委員會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東西二陵為何分開建立?這就得從雍正說起,雍正以前的幾位皇帝都葬在一處,就是東陵。
  • 盜墓賊把清東陵盜了個遍,為何順治皇帝的孝陵卻得以倖免?
    清代皇陵一共分為三處,一處是位於遼寧瀋陽的福陵、永陵和昭陵;還一處是河北遵化的清東陵,最後一處則是位於河北保定的清西陵。 其中位於河北遵化馬蘭峪昌瑞山下的清東陵,更是因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差點就被明朝皇帝做了陵墓。後來還是陰差陽錯,才落到了清朝皇帝的手中。
  • 瀋陽有一座規模宏大的皇陵,佔地面積16萬平方米,是關外三陵之一
    這裡是窮鬼旅行,帶你尋找人間煙火氣,看遍世間絕美風景。一座瀋陽城,半部民國史,還有一半是滿清史。眾所周知,瀋陽以前叫盛京,是滿清入關前的駐紮地,妥妥的一座皇城,至今在瀋陽城內,還留著後金時期與清朝前期的痕跡,比如瀋陽故宮、昭陵、福陵等等。其中昭陵、福陵和撫順的永陵合稱為關外三陵,窮鬼接下來要帶大家參觀的就是清昭陵,它位於瀋陽北陵公園內,佔地面積達到16萬平方米,規模十分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