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動中續寫雷鋒故事(文明的力量)

2021-01-08 人民網

飽蘸濃墨,湖南長沙市望城區白箬鋪社區11歲的小學生張友晨,用毛筆在紙上端端正正寫下「雷鋒」兩個字,譚荒芳站在旁邊悉心指點,對小朋友取得的進步感到高興。

白箬鋪是個農村社區,以前,孩子們學習書法的機會並不多。2019年8月,湖南雷鋒紀念館退休職工譚荒芳和長沙雷鋒書畫院的志願老師一起,定時到社區做志願服務,免費教學。孩子們學習熱情高漲,來的孩子多,於是辦完一期又辦二期。去年9月起,譚荒芳和其他志願者約定每周六上午都來,把一項階段性的志願服務,辦成了一個長期性的志願項目。

「做志願服務,既要有情懷,也要有毅力。」譚荒芳說。

作為第六屆全國文明單位,這些年來,湖南雷鋒紀念館一直像播撒種子一樣,傳遞著雷鋒精神。紀念館從館長到工作人員進學校、機關、居民區,傳遞志願服務精神。

因事故自小雙手殘疾,譚荒芳要完成這樣的工作,困難重重,「坐公交車,從口袋裡掏錢買票都困難。」可無論多難,她都沒停下傳播雷鋒精神的腳步:館內講解5000餘次,聽眾超12萬人次;外出做報告2000餘場次,聽眾達160餘萬人次。

在譚荒芳的影響下,女兒也來到紀念館做講解,「本來想接過她的擔子,結果她退休後幹得比我還多。」

像譚荒芳一樣,更多志願者也在傾力付出。

陳丹琳是長沙職業技術學院經濟貿易與信息技術學院學生,空閒時間會到紀念館做文明勸導或路線導覽工作,「從2019年4月到現在,服務時長達830小時,不知不覺就做了這麼久。」

在陳丹琳參加的200多場志願服務活動裡,有一個紀念館為中小學生社會實踐量身定製的志願服務體驗項目,紀念館依託青年志願者的力量,提供部分志願服務實踐崗位。家長們帶著孩子一起聽場館工作人員和志願者講雷鋒故事,學公益課程,開展知識競答,提升志願服務他人的意識。

「以行促行,在孩子們心中播下志願的種子,是活動的初衷。」湖南雷鋒紀念館副館長廖志軍說,項目運行3年多來,共舉辦868場次志願服務,17380個家庭參與。

「種子生了根,也發了芽。」廖志軍說,很多孩子在參加志願服務活動後,都主動報名,成了紀念館的「小講解員」。

13歲的湖南師大附中高新實驗中學學生邵宇辰,在一次參加完實踐活動後,萌生了到紀念館做志願者的想法。之後一連幾年,只要有空,他都會到場館來給遊客做講解。有時與譚荒芳一起,一老一少,成了館裡一道動人的風景線。

從館內志願服務出發,一個包含1461人的學雷鋒志願者聯盟逐步形成。從扶志助學,到脫貧攻堅;從疫情防控,到精神傳承,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學雷鋒志願者的身影。

「雷鋒精神是永恆的,也是具體的,建館53年來,雷鋒精神浸染和薰陶了一代又一代人。」湖南雷鋒紀念館館長餘旭陽說,今年是雷鋒同志誕辰81周年,雷鋒的故事,還在不斷續寫……

《 人民日報 》( 2021年01月06日 07 版)

相關焦點

  • 湖南雷鋒紀念館——在行動中續寫雷鋒故事(文明的力量)
    2019年8月,湖南雷鋒紀念館退休職工譚荒芳和長沙雷鋒書畫院的志願老師一起,定時到社區做志願服務,免費教學。孩子們學習熱情高漲,來的孩子多,於是辦完一期又辦二期。去年9月起,譚荒芳和其他志願者約定每周六上午都來,把一項階段性的志願服務,辦成了一個長期性的志願項目。「做志願服務,既要有情懷,也要有毅力。」譚荒芳說。
  • 雷鋒80正青春!聽聽長沙高新區新時代雷鋒們怎麼說
    2020年初,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站在園區全面發展的戰略高度,鄭重作出建設雷鋒新城的決策部署,先後出臺《關於「雷鋒新城」建設的指導意見》、《雷鋒新城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通過實施「雷鋒新城」建設八大工程,讓雷鋒精神在園區彰顯,讓雷鋒符號融入園區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及黨的建設等各個領域,著力形成人人敬雷鋒、人人學雷鋒的生動局面,志在將雷鋒新城打造成新時代雷鋒精神引領區、文化傳播核心區
  • 讀10篇續寫雷鋒日記,贏取「限量版」雷鋒日記本!
    那次我們班的黑板報在評比中還獲得了年級一等獎,我終於懂了雷鋒叔叔的一句話:「智慧從勞動中來,榮譽從集體中來。」我想,雖然一個人的力量很少,但人多力量大,積少成多,嚴涵同學一定可以得到最好的治療,早日康復,更快地回到校園。我們是00後的新時代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獻出一點愛,多關心身邊的人,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哪怕是拾起校園中的一條紅領巾、一件校服、交到德育辦,或者隨手撿起地上的一片垃圾丟進回收桶內,這也是一種雷鋒精神的體現。
  • 雷鋒永不離開!《故事裡的中國》帶領眾人走進感動幾代人的雷鋒故事
    回想起和雷鋒分別的場景,餘老在與《故事裡的中國》節目連線過程中瞬間淚目。  「雷鋒生活了七千九百一十二天,中國人民沒有忘記他,雷鋒永遠不會離開我們。」正如餘老所說,歷經歲月洗磨,雷鋒的形象永遠矗立在人們的心中。
  • 龍津街湧現「活雷鋒」 ,為抗疫奉獻力量
    在這場戰「疫」中,龍津街湧現出無數凡人英雄,踐行著雷鋒精神的真諦。昨天上午,上九路幼兒園黨支部聯動團支部共6人,在龍津街洪壽市場開展「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雖然有任務在身,但是得知龍翔社區舉辦志願活動,老師們決定回社區,用實際行動發揚雷鋒精神。同時,老師也會教育孩子提高志願服務精神。「班上的教師在班級宅家活動中向家長和孩子宣揚雷鋒精神,鼓勵孩子聽講雷鋒故事,主動為家庭做事,通過自己身邊的生活小事提高志願服務精神。」
  • 辰谿縣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啟動儀式舉行
    紅網時刻懷化3月5日訊(通訊員 楊劍)為貫徹落實全國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工作會議和全省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推進會精神,迅速掀起學雷鋒志願者服務活動的熱潮,3月4日上午,辰谿縣舉辦鞏固提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推進會暨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啟動儀式
  • 弘揚新時代雷鋒精神 全國「雷鋒學校」小朋友同唱一首歌
    在第69個國際「六一」兒童節到來之際,為紀念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為雷鋒題詞55周年。撫順市以全國學雷鋒活動策源地和雷鋒精神發祥地的角度組織策劃了「愛唱雷鋒·網聚全國雷鋒學校合唱《學習雷鋒好榜樣》(新版)」活動。該項活動由撫順市委宣傳部、撫順市文明辦主辦。
  • 我們都是文明滿天星! 聽長沙網友講述身邊的文明城市創建故事
    坡子街街道供圖  @網友小星星亮晶晶:前段時間,我參加了街道開展的大清掃行動,把轄區的主要幹道進行了清理,同時對文明實踐所進行了整理。清潔衛生看似小事、易事,實則是關乎民生的要事。長沙是我家,文明靠大家,我們要把城市環境當做自己的家一樣來愛護。
  • 「原創」紅色星期五 傳承紅色基因 文明實踐爭做新時代活雷鋒
    我只愛你 You are my super star」嘹亮的歌聲,酷似唱出了這股力量——新時代雷鋒精神「the spirit of Lei Feng」,這激勵康健街道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社區志願服務中心,三個中心將雷鋒精神的大融合,合作聯辦項目「紅色星期五」美好生活課堂這一品牌項目。
  • 陶克:永恆的雷鋒
    雷鋒日記中的這三句話,道出了雷鋒向上的人生姿態和向善的價值追求。雷鋒何以能夠一直被傳頌?一句話:因為雷鋒精神。雷鋒精神的核心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了人民的事業無私奉獻。弘揚雷鋒精神的過程,就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雷鋒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雷鋒把德、善、孝、行、禮、義,用自己的行動做了最精準的詮釋。
  • 湖南雷鋒紀念館開展志願服務紀實:播撒種子 志願花開
    ,用行動擦亮「雷鋒家鄉學雷鋒」品牌,推進學雷鋒志願服務精準化、常態化、便利化、品牌化,讓雷鋒精神永遠閃亮。,是她人生最高光的時刻;  ……  從「60後」到「90後」,一代又一代雷鋒館人接過精神火炬的接力棒,用實際行動做傳播雷鋒精神的「種子」。
  • 福州臺江發布「文明年曆」 回憶2020年度文明故事
    高孟榕家庭獲評「全國文明家庭」 臺江區委文明辦供圖 在2020年跨入2021年時,臺江區委文明辦發布10張「文明年曆」,回顧2020年度的文明故事,重溫那些值得鐫刻、感人至深的畫面。這一年臺江收穫了四個全國級榮譽。2020年度臺江區在四個類別中收穫了全國級榮譽。
  • 鼓樓:志願服務微光成炬 雷鋒精神代代相傳
    鼓樓區已經連續4屆蟬聯省級文明城區榮譽稱號,始終把志願服務作為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杆和培育文明道德風尚的有效途徑,在創新機制、科學布陣、精準服務中,湧現出全國學雷鋒志願服務「四個100」最美社區中山社區、軍門社區、三坊七巷社區,全國最佳志願服務組織閩都鄉學講習所,全國學雷鋒標兵溫泉街道金湯社區黨委書記葉世妹等先進典型。
  • 2019年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即將啟動
    3月各縣區各縣區婦聯發動「婆婆媽媽大舞臺」力量唱響「全民學雷鋒 共創文明城」之歌17市直單位市科協3月蒼梧綠園蒼梧綠園學雷鋒志願服務集中行動18市直單位市科協3月全市科普大篷車進基層3月5日沙河鎮大嶺中心小學以「大手牽小手 愛心助成長」為主題,著力開展關愛留守兒童「牽手行動」志願服務 207贛榆區沙河鎮文明實踐所3月10日沙河鎮樓河村3月10日,沙河鎮樓河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織黨員群眾觀看《雷鋒在1959》電影208贛榆區
  • 文明實踐丨學雷鋒,獻愛心,鳳山志願者在行動!
    活動中,志願者跟老人們耐心交流,認真疏導,將「鳴和」心理諮詢室帶去了居民家中,讓老人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溫暖。憲卿第社區立足「老牆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創造性地發揮雷鋒精神的引領作用,「一站多能」,全面打通了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
  • 新野縣:從小學雷鋒 長大做先鋒
    > 三月春風暖人心,雷鋒精神永傳承。
  • 長沙雨花區連續六年舉辦「守護者日」活動 傳唱雷鋒之歌
    圖片來源:湖南文明網 記者 彭團 攝輪友自創的三句半《圓夢美好生活》表達了殘友對黨和政府的感恩之情。圖片來源:湖南文明網 記者 彭團 攝在輪友訪談節目《圓夢路上的奔跑者》中,輪友盛文定在輪椅上深情向女友告白。
  • 「恆愛行動」孫遷英:組隊學雷鋒 傳遞正能量
    參與「恆愛行動」為困難家庭孩子編織愛心毛衣,組建夢翔學雷鋒志願者服務組織帶領身邊人關愛留守兒童和老年人,帶領「雷鋒班」每天雷打不動地去路口站文明崗……她是海州區洪門街道「夢翔學雷鋒志願者服務中心」理事長孫遷英,已經69歲的她身體力行影響、帶動身邊的人學雷鋒、做好事,將愛傳遞下去。
  • 瀘州老窖·國窖1573獨家冠名 《故事裡的中國》講述永不褪色的雷鋒...
    新兵入伍前,雷鋒對給自己帶來家人般溫暖的餘政委充滿感激:「餘叔,我沒有別的,我叫您一聲爸爸!」回想起和雷鋒分別的場景,餘老在與《故事裡的中國》節目連線過程中瞬間淚目。 「雷鋒生活了七千九百一十二天,中國人民沒有忘記他,雷鋒永遠不會離開我們。」正如餘老所說,歷經歲月洗磨,雷鋒的形象永遠矗立在人們的心中。